三维地质建模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三维建模的定义、原理以及常用的建模方法和技术,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和工具。
然后,探讨了地质测绘的需求和挑战,包括测绘特点、要求以及传统方法存在的限制和问题,并分析了三维建模技术在解决这些需求和挑战方面的潜力。
接下来,对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
随后,探讨了三维建模技术在数据采集和处理、地质模型的构建和更新、地质风险评估和预测以及工程规划和设计优化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三维建模技术、地质测绘、建模方法、数据处理、地质模型、地质风险评估、工程规划1.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测绘在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地质测绘方法存在着数据获取困难、建模不精确、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三维建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地质测绘工具,具有可以快速、精确、全面地获取测绘信息的优势,已经在一些地质测绘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为地质测绘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1]。
2三维建模技术概述2.1三维建模的定义和原理三维建模是指将物体或场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准确描述和重建的技术。
它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创建符合需求的三维模型。
三维建模的原理基于数学几何学和计算机图形学,涉及到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元素的处理和组合。
2.2常用的三维建模方法和技术在三维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a) 手工建模:这是一种传统的建模方法,通过手工创建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需要丰富的专业技巧和经验,并且对于复杂场景的建模效率较低。
b) CAD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一种常用的三维建模方法,主要用于工程和产品设计。
CAD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几何建模工具和功能,可以精确地创建和编辑三维模型。
三维激光扫描与结构面三维模拟技术在边坡岩体结构调查中的应用边坡岩体结构调查是桥梁工程岩土勘察的重要内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与结构面三维模拟技术,能更方便的获取边坡岩体结构的信息,在边坡岩体结构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非接触式岩体结构特征的获取成为目前高精度、高效率的野外工作的必然趋势,采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配合野外结构面产状测量,建立斜坡岩体三维结构面网络模型,能更有效的了解岩体结构,以清江某拟建跨江大桥桥址区两岸边坡岩体结构调查为例分析其在工程中应用。
标签:岩体三维激光扫描结构面模拟技术工程应用1工程实践本文以清江某拟建跨江特大桥桥址区两岸边坡岩体结构为研究背景。
该拟建清江特大桥桥位位于水布垭水库库区内,处在水布垭清江电厂大坝上游约3km,桥位处河谷深切,地形上构成了“V”字形峡谷,起点长岭岸坡度约为48°,终点泗淌岸上缓下陡,水面以上坡度约为39°。
桥位区清江河谷总体呈V型河谷,为二叠系茅口、栖霞组碳酸盐岩质岸坡。
河口宽度350~410m(高程350m~420m),河床宽度115~135m(高程187m~215m),边坡岩体节理较为发育。
因此,如何正确评价该区域岩体的力学性质,是进行有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桥梁选址重要依据,为桥梁选址、设计、施工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桥位区地形及结构面三维激光扫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野外工作包括现场踏勘、基准站选点、控制点测量、扫描和初步数据分析等。
采用加拿大Optech公司的ILRIS 3D扫描仪,扫描间距设定为20cm,其中,在LP3和RP1站对两岸桥基加大了扫描密度,达到2cm。
现场工作中,利用Leica手持GPS量测了各基站和控制点三维坐标。
扫描结果表明:在300m范围内,对植被的扫描具有较好的返回结果,超出距离则较难接收到植被的反射信息。
对于裸露的岩土,特别是岩石,在1000m 内均可获得较好的反射信息。
由于河道宽约300m,无法在近距离内扫描对岸植被,因此大量植被信息无法反映在扫描结果中。
边坡变形三维实体预测方法的研究边坡变形是造成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准确预测边坡的变形情况,提前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许多学者和工程师开始研究边坡变形的三维实体预测方法。
边坡变形的三维实体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对边坡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调查,获取边坡的地质、地质力学参数等相关数据。
其次,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分析边坡的受力、变形机理等。
最后,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和修正,得出准确的边坡变形预测结果。
在地质勘探和调查方面,可以采用钻孔、测斜仪、地震勘探等方法,获取边坡的地质结构、土层厚度、岩性、裂隙状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学模型建立和计算分析至关重要。
在数学模型建立方面,可以采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方法,建立边坡的力学模型。
通过建立合适的边界条件和应力荷载,可以模拟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边坡的非线性特性、土体的本构模型等因素,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在模型验证和修正方面,可以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可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并进行修正。
同时,还可以利用敏感性分析和参数优化等方法,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边坡变形三维实体预测方法的研究对于减灾防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预测边坡变形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边坡变形预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提高边坡变形预测方法的研究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和研究,提高边坡变形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边坡变形三维实体预测方法的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开发出更加准确、可靠的边坡变形预测方法,为减灾防灾工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地质开发工作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运用摘要: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地质开发工作中相关信息的表达主要依靠剖面图及平面图。
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将地层、地貌、地质构造这些立体的信息内容,以平面的方式进行表达,这就造成地质开发工作中的空间信息在表达过程中大量失真,同时以二维方式表达三维内容,也意味着制图过程面临着非常高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就被派上用场。
关键词:地质开发;三维;建模技术引言:三维地质建模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应用三维建模技术理念从三维角度上模拟地质体构造及地质环境状态,这种方法显然突破了原本运用二维图纸表达的局限性,并确保了地质信息展现的全面程度,以更加详细写实的策略反馈具体地质信息及状态。
该技术一经出现就受到地质开发行业及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且随着近年来技术越发成熟,技术本身在地质开发工作中的应用也变得越发广泛。
1.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概述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最终的成果是完善的三维地质模型,在获得足够数据支持的前提下,该模型能够准确表现地质构造的形态,及不同地址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能精准表现其他信息内容。
由于模型整体是以直观且可视化的三维模式呈现的,因此能够借助模型准确里奥姐地质构造的特征、状态及其他相关物性参数。
而这也意味着该技术的实现同时关系到多种不同类型的学科,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数学、概率统计、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等门类,是在整合以上种种学科高层次知识的情况下完成的[1]。
除此之外,该技术的实现还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这是因为模型基础数据来源基本不做限制,因此获得的数据在方向及类型上各有不同,只有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调整与有效整合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模型内容。
2.地质开发工作中的模型构建原则三维建模技术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的应用,且这种应用也需遵循行业的相关需求及原则。
在地质开发工作中,需要参考的模型构建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实用性实用性原则是最根本的原则。
第23卷 第4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3(4):597~6022004年2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Feb.,20042002年2月6日收到初稿,2002年3月20日收到修改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2090)和国家973项目(2002CB412701)资助课题。
作者 潘 炜 简介:男,27岁,硕士,1999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综合地质信息系统和三维建模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panwei@ 或panwei_cas@ 。
三维地质建模以及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潘 炜1 刘大安1 钟辉亚2 李 珀2 刘新中2 曾钱帮1(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2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长沙 410014)摘要 三维地质建模对工程决策、地质分析预测及提高制图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详细地阐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数据的分析和预处理、表面和实体的生成、断层和地层以及三维地质模型的其他要素的处理。
最后,利用GemCom 软件平台生成一个适用于实际工程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
另外,提出了使用拉普拉斯插值法和不规则三角网结合的三维表面生成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不规则三角网有很大改进。
关键词 工程地质,三维地质模型,建模,拉普拉斯插值,GemCom分类号 P 6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04-0597-06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TO SLOPE ENGINEERINGPan Wei 1,Liu Da ′an 1,Zhong Huiya 2,Li Bo 2,Liu Xinzhong 2,Zeng Qianbang 1(1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29 China )(2South-Central Institute for Design and Survey of Hydroelectric Projects ,State Power Co ., Changsha 410014 China )Abstract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is important for engineering decision ,geological analyses and predi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artographical efficiency. Throug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including data analysis and pretreatment ,surface and solid creation ,the disposal of the fault ,stratum and other factor concerned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is elaborated.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suited for engineering project is produced by using GemCom software platform and is examined at last. In addition ,the method of adopting Laplace interpolation integrated with the irregular triangle net (TIN)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which has much more progres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rregular triangle net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3D geological model ,modeling ,Laplace interpolation ,GemCom1 引 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地质向着综合集成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1~4]。
三维地质建模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摘要:三维地质建模对于工程来说发挥出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原理以及一些实例的讲解来分析和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边坡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边坡工程;应用分析Abstract: 3 d geological modeling for engineering i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some example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3 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in the slop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Keywords: 3 d geological modeling; The slop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alysis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进步以及发展,现代工程地质学科正朝着综合的集成化以及数字化的大方向发展,其中三维地质建模是数字化发展方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更为快速和准确的体现出地质的三维信息。
一个更好的三维地质模型,对于工程的前期设计以及中期施工和后期验收工作提高效率都有非常大的意义,本文就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做出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建模的关键步骤分析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提前处理在一般的情况下,建模需要用到的地质类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钻孔数据资料,其次就是表面的离散点的数据资料以及剖面图的资料。
一般来说钻孔和表现离散点的数据都是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的,剖面图的数据信息是以cad 格式呈现的,所以第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在建模过程中合理的对这些资料进运用。
在对实际钻孔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地层、度那层以及结构面的其他信息等都是在每个钻孔中进行分别编号的,这样做的不好之处就在于每个钻孔中的一个地层到底是否属于同一个,这一点是很难去进行判断的,所以就会给建模带来很多困扰。
地质开发工作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摘要】长期以来,地质信息的模拟与表达采用的都是剖面图和平面图,这种表现形式的实质就是将三维空间当中的地层、地貌和构造以及一些其它的地质现象反映到某一个平面上进行表达。
虽然该方法也能够获得一定的信息,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空间信息的损失与失真和制图过程的繁杂。
而三维地质模型的提出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其利用计算机与可视化技术,能够直接从三维空间的角度来表达地质体及地质环境。
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三维地质建模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质开发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地质开发应用1 三维地质建模的概述所谓的三维地质模型具体是指利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建立起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及地质体空间物性分布等地质特征的几何模型。
该模型能够以真三维的形式表达出地质构造的真实特征、形态和三维空间物性参数的分布规律,但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其一,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是一项集诸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地质、数学、油藏工程、计算机图形、概率统计以及地球物理等等;其二,因该模型的基础数据来源途径较多,故此需要对这些数据类型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建立起一个被相关专家所认可的模型。
就地质构造而言,其是在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因地壳规则或是不规则变动而形成的一种地下形态。
按照地层岩性的不同,地质构造又被分为多种不同的地层,而各个地层的排列次序也均不相同,一般都是按照由浅到深的次序排列,并且各个地层当中还包含若干个地质岩体,如矿藏、砂体、石油等等。
地质构造的可视化需要借助原始地质的测井和轨迹数据所提供的空间坐标来重新构建地质层面结构。
然而,因为各个应用领域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而很难有一种通用的模型或是方法能够适用于全部场合,换言之,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层的特点,并以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来构建地质模型。
三维地质建模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三维地质建模对于工程来说发挥出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原理以及一些实例的讲解来分析和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边坡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边坡工程;应用分析
Abstract: 3 d geological modeling for engineering i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some example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3 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in the slop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words: 3 d geological modeling; The slop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进步以及发展,现代工程地质学科正朝着综合的集成化以及数字化的大方向发展,其中三维地质建模是数字化发展方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更为快速和准确的体现出地质的三维信息。
一个更好的三维地质模型,对于工程的前期设计以及中期施工和后期验收工作提高效率都有非常大的意义,本文就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做出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建模的关键步骤分析
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提前处理
在一般的情况下,建模需要用到的地质类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钻孔数据资料,其次就是表面的离散点的数据资料以及剖面图的资料。
一般来说钻孔和表现离散点的数据都是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的,剖面图的数据信息是以cad 格式呈现的,所以第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在建模过程中合理的对这些资料进运用。
在对实际钻孔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地层、度那层以及结构面的其他信息等都是在每个钻孔中进行分别编号的,这样做的不好之处就在于每个钻孔中的一个地层到底是否属于同一个,这一点是很难去进行判断的,所以就会给建模带来很多困扰。
根据笔者经验来看,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对每个钻孔进行统一的编号,要尽量的保证在同一个地层中的钻孔有一样的编号;其次就是建立完善的用户数据库处理系统;第三就是抽取出具有统一编号的地层和断层来为之后的建立数据进行准备。
生成三维表面工作
在三维地质模型中,三维表面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进行表达地形和地层界面以及断层等。
还可以表现覆盖层、地下的水位线等,也是最后生
成三维实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通过离散数据点来建立一个表面的模型,主要有这两种方式:第一就是通过数据插值方法来建立起一个规则的网络,第二就是直接根据原始的数据点,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建立不规则的三角网络。
其中第一种方式的核心技术就是插值。
在空间数据中进行插值,其具体含义就是根据已知点或者是分区数据来推求出任一点或者是分区数据,继而可以在平面或者是三维中构建出一个连续特征的变化。
最常用到的插值方法就是滑动你和方以及多面函数发,这种方法被称作是几何内插。
其最关键的特点就在于引入了平滑性的约束条件。
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最后得到的规则网络就会具备更好的几何精度,但是一句集合内插进行重建的地形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其可视化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生成三维实体
这也是三维地质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跟三维表面等一起构成了三维地质模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三维地质模型的质量。
在gemgom中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两种生成三维实体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就是放样技术,也就是首先确定其中一个底层的边界线,然后通过连接每个边界线的控制点,并且用直线把控制点进行连接,最后生成一个实体的模型。
第二种方式就是首先要确定底层或者断层上下的两个变截面,然后用之前叙述的方法来生成两个不会相交的边界面。
一般来说上面提到的第一个方法更实用于断层模型的生成,第二种更适合用了开地层模型的生成。
边坡工程中建模的难点以及处理分析
改善tin表面的光顺度
对于不规则的三角网络来说,tin的生成是不需要进行插值的,所以其好处就是可以保持原有数据的精度,并且三角网络可以更好的顾及到地形的特征性。
但是直接根据原始数据生成出来的不规则的三角网络因为其过于稀疏所以其表面很可能会比较粗糙不能满足工程的需求。
在实际的建模中,笔者根据自己经验更为推荐一种称为拉普拉斯插值法的插值放法,因为这种插值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就是更为完善,不管有无输入的数据点可以生成网络或者网格点。
其次就是并没有针对数据点进行个数上的限制。
第三就是对于输入的数据点不太敏感其分布情况。
第四就是生成网格或者生成的时间不显著的对于数据点的个数有依赖性。
第五就是用户可以控制插值的密度以及精度等。
但是也有较为明显的缺点,就是原始数据点并不是会精确的落到网格表面上。
但是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处理,在需要进行加密的区域进行拉普拉斯插值,然后根据差指点以及已经具有的数据点来构造tin表面。
这样就可以既保持了原始据点的精确度,同时还可以保持tin表面的光顺度。
对于断层的模拟以及处理
在边坡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断层,断层的特点就是会破坏点地质体的连续性,并且还会改变数据最为原始的分布。
所以说在存在断层的情况下就
必须要对有关层状地质体的影响进行考虑。
断层的数据来源只有两个,第一就是钻孔数据,第二就是剖面图数据。
对于断层的模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一般来说要利用到在不同剖面上的断层线来才形成面,因为同一个断层在不同剖面上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一些情况下很难确定是哪一条线属于断层。
在存在多条断层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多条断层之间的无切割关系来具体分成两种情况,第一就是断层之间并不存在切割关系,第二就是存在切割关系。
当存在切割关系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优先级的排列关系来进行处理。
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断层切割地层面的方法来进行逐级的处理,首先做出最高优先的tin面,其次就是做出次级的呗切割断层的整个tin 面。
被切割的断层可能是不止一个的,就要根据这种方法进行循环的处理,知道做出每一个断层两侧的边缘线为止。
结语:本文直接针对一些实例来阐述了三维地质模型技术在边坡工程中运用的主要问题以及技术难点,最后提出了笔者推荐的拉普拉斯插值方式以及不规则三角网格生成方法,对于三维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还需要对此作出更多的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培军.层状地质体的三维模拟与可视化[J].地学前缘,2000(S2)
[2]杨志法王思敬. 工程地质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01)
[3]曹代勇,李青元,朱小弟,周云霞.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