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构造建模
- 格式:pdf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76
三维地质建模要素标题:“三维地质建模要素”在地质学和地质工程学领域,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对地下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和属性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
三维地质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三维地质建模,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
第一,地质数据收集和整理。
地质数据是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
这包括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地质钻探等数据,以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数据。
在收集和整理地质数据时,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数据缺失和误差。
第二,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地质模型构建是三维地质建模的核心环节。
常用的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体素模型、地质体模型、网格模型等。
在选择合适的地质模型构建方法时,需要考虑地质体复杂性、数据可靠性、计算效率等因素,以及模型的可视化和交互性能。
第三,地质属性参数的确定。
地质属性参数是描述地下地质体性质的重要指标。
地质属性参数包括地质岩性、地层厚度、岩石物性等。
确定地质属性参数需要依据地质调查、地质实验和地质推断等多种方法,同时考虑地质体的空间变异性和不确定性。
第四,模型验证和评估。
模型验证和评估是保证地质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与实际地质数据对比,可以评估地质模型的逼真程度和预测能力。
同时,还需要进行灵敏度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评估地质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维地质建模的要素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需要综合考虑和处理。
只有在数据准确性、模型构建方法、地质属性参数和模型验证等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关注和处理,才能实现高质量的三维地质建模,为地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已从单纯的建筑设计扩展到了地质建模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技巧,并分析其应用前景。
在准备工作阶段,首先需要采集各种地质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野外调查、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式获取。
获取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如数据清洗、插值运算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数据准备:收集并处理地质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等信息,确保数据质量。
建立模型框架:利用BIM软件,如AutoCAD、Revit等,根据采集的数据建立地质模型框架。
模型细化:在模型框架的基础上,添加地质要素,如岩层、断层、节理等,并对模型进行细化。
纹理处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模型进行纹理处理,使其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地质情况。
在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
对于模型细节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精度要求,合理运用BIM软件的细节控制功能,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对于颜色和纹理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数据的特征和建模目标进行合理搭配,使模型更加真实可信。
对于模型优化,要充分考虑模型的精度和运算性能,采用合适的优化策略,以提高模型的运行效率。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矿山领域,通过建立矿山水文地质模型,可以对矿床进行合理规划与开采,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在水利工程中,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对库区进行稳定性分析,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在交通工程中,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为道路设计、基础选型等提供支持。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先进的建模方法,它在地质勘察、矿山、水利、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获取和处理难度较大、建模过程较为复杂等。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是指地质学领域中用于描述和表示地质体的方法和规范。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质工程师建立准确、一致且可重复的地质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下地质现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1. 数据采集标准:确定采集地层信息所需的数据类型、分辨率和精度,以及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
2. 地质模型构建标准:确定地质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构建流程,包括模型的边界、分区和层序,以及不同地层单元的属性和几何形状。
3. 数据集成标准:确定如何集成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剖面、测井数据、地震资料等,以建立全面且一致的地质模型。
4. 模型验证标准:确定验证地质模型的方法和指标,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标注和注释标准:确定如何标注和注释地质模型,以便于交流和共享地质信息。
6. 数据保存和交换标准:确定地质数据的保存格式和交换方式,以便于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共享。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的制定和遵循可以提高地质模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减少误解和误差,从而提高地质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维地质建模分层划分标准一、地层单位在三维地质建模中,地层单位是分层划分的基本单位。
根据地质年代、地层接触关系和地层沉积环境等因素,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地层单位模型。
地层单位包括群、组、段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岩性特征岩性特征是分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岩性类型、岩石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
同时,要考虑到岩性特征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范围,以便建立更加准确的地质模型。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地层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三维地质建模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如断层、节理、褶皱等。
根据地质构造的类型、规模、产状等因素,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地质构造模型。
四、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是分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勘探等资料,可以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如电阻率、声波速度等。
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范围,可以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
五、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是分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可以获取地层的化学成分和分布规律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地球化学模型。
同时,要考虑到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范围,以便建立更加准确的地质模型。
综上所述,三维地质建模分层划分标准包括地层单位、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需要在建模过程中综合考虑,以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
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
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是将地质数据以三维形式进行表示和存储的模型。
它通过使用空间坐标和属性信息,以及各种先进的计算和可视化技术,将地质对象的空间分布、几何形状和属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呈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
1.点云模型:点云模型使用大量的点来描述地质对象的空间位置,在每个点上附加了属性信息。
这种模型通常用于地质勘探、地形测绘和三维扫描等应用,如激光雷达扫描得到的地形数据。
2.三角网格模型:三角网格模型使用一系列相连接的三角形来近似地表面或地质对象的几何形状。
每个三角形都有顶点和属性信息,可以包括地层分布、岩性、地球化学特征等。
这种模型常用于地质建模和地质工程分析。
3. 体素模型:体素模型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相等大小的立方体单元(体素),每个体素都有一组属性信息,如密度、属性、岩石类型等。
这种模型主要用于岩石物性模拟、地下水模拟和地震模拟等领域。
4. 网格模型:网格模型将地质对象分割为规则或不规则的网格单元,每个单元都带有属性信息,如物性参数、岩性等。
这种模型常用于地下水流动模拟、矿产资源评估和地质灾害分析等应用。
5. 分层模型:分层模型根据地质体的内部结构和层序关系来描述地层的连续性。
它可以用来表示地层的分布、变形和岩性等信息,用于石油勘探、地层建模和地质演化研究等领域。
这些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能够更好地支持地质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和预测,为地质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GOCAD 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方法1建模方法GOCAD 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构造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 )建模,一类是三维储层栅格 结构(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 )建模。
(1) 构造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 )建模建立地质体构造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构造模型 能够模拟地层面、断层面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结合反映地质体的各种属性模型的可视化图形,还能够用于辅助设计钻井轨迹。
此外,构造模型还是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反演的重要手段。
(2) 三维储层栅格结构(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 )建模根据建立的构造模型,在3D Reservoir Grid Con structi on 中可以建立其体模型;同时地质体含有多种反映岩层岩性、资源分布等特性的参数,如岩层的孔 隙度、渗透率等,可对这些物性参数进行计算和综合分析,得到地质体的物性参数模型。
当采样值在地质体内密集、规则分布时, 可以直接建立采样值到应用模型的映射关系, 把对采样值的处理转化为对物性参数的处理,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量大、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当采样值呈散乱分布,并且数据量有限时,需要采用数学插值方法,拟合出连续的数据分布,充分利用由采样值所隐含的数据场的内部联系,精确的模拟模型中属性场的分布。
2建模流程2.1数据分析(1)钻孔、测井分布及数据分析 支持三维建模的数据主要为钻孔 和测井。
由于对区域范围和建立三维地 质建模的精度要求不同,得对所得到的 钻孔、测井的分布和根据其取得的数据 进行分析和处理是的必要。
根据钻孔、 测井的分布范围和稠密程度可以大致 确定地层的分布界限,对钻孔较少区域采取补充钻探或者采用其它方法进行 处理。
(2) 地质剖面对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只根据钻孔和测井是不够的,在长期的地质勘探中形成的地质剖面图,对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三维地质建模的用途1.1 三维地质建模在资源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性三维地质建模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地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将地质信息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质工程师更直观地理解地质情况,还可以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矿藏的分布、构造地质体的形状和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1.2 三维地质建模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除了在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三维地质建模也在工程地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三维地质建模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地下地质情况,预测地质灾害风险,设计合理的工程方案,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1.3 三维地质建模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在地质科学研究领域,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更好地模拟地质过程、研究地质现象,为科学家提供更加直观、可靠的研究工具,推动地质学科的发展。
二、三维地质建模的现状2.1 技术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球科学领域的不断进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成熟的地质建模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处理各种地质数据,实现从二维数据到三维模型的转换,为地质建模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
2.2 应用广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已经在资源勘探、矿产开发、地质灾害预测、工程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重大的地质工程项目都离不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支持,这种技术已经成为地质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
2.3 存在问题目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质量不高、模型精度不够、计算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范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三、三维地质建模面临的问题3.1 数据获取难题地质数据的获取一直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难点之一。
地质数据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涵盖了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多个方面,如何整合这些数据并且确保其准确性是一个重大挑战。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三维地质建模是基于实地采集的地质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地质知识,将地质对象在计算机环境中进行模拟和可视化呈现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方法以及实现步骤。
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1.数据采集:通过地质勘探和测量技术,获取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剖面、地下水位、岩性、构造等。
数据采集应选择合适的刻度、密度和时刻,以保证三维模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调整和数据融合等。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噪声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调整是指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尺度、坐标和分辨率进行调整,以便进行统一处理。
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
3.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数据,利用地质统计学、地质物理学和地质学模拟方法等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以获得地质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属性参数。
这些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包括:无标度变异函数、地质统计学插值方法和多点模拟等。
4.三维网格建模:根据地质数据的特征和属性,选择适当的三维网格建模方法。
常用的三维网格建模方法包括地形插值、体素网格建模、几何模型和随机模型等。
其中,体素网格建模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将地质对象分割成一系列的体素元素,用来表达地质体的几何和属性特征。
5.模型验证与修正:通过与实际地质观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三维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模型存在误差或不合理之处,需要通过调整和修正模型,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
6.可视化与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三维可视化软件,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
通过对模型进行旋转、放大和镜像等操作,可以观察和分析地质对象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以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三维地质建模实现步骤1.数据采集:根据实际的地质勘探任务,选择合适的地质探测技术和设备,进行野外地质数据的采集。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二,数据分析1.了解当地情况:根据甲方提供的数据,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
特别是当地有断层、软弱层、夹层等复杂地质体时,要根据文字报告,地质图,剖面图等确定复杂地质体的范围,大小,以及切割地层的上盘,下盘。
2.确认甲方要求,反馈数据的有效性:在了解了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后,还要进一步确定甲方的要求。
一般甲方的要求包括:模型要尽量多的利用甲方提供的数据;做出的模型做切面,切块,要与原数据保持一致;模型的轮廓要满足甲方的要求;特殊地质体的位置,范围,大小等要满足甲方的要求;模型体内不能有空的部分。
另外,不同的客户还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明确了甲方要求以后,要重新审核一下甲方提供的数据,有异议的地方要尽快给甲方反馈,沟通,以免耽误下一步的工作进程。
3.构想模型:在明确了甲方的要求,并且熟悉了提供的数据之后开始构想模型。
主要包括对地质情况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复杂地质体的理解):一般从甲方提供的剖面图中可以确定在特定区域内地质体的分层情况,同时参考地质图(剖面图)可以确定一些复杂地质体的分布范围。
建模的目的:一般城市地质结构建模分急促和地质建模,工程地质建模和水文地质建模等等。
在建模工作开始之前要确定甲方的目的。
总之,在完成了以上的工作就开始建模了,建模过程中要多思考,与甲方多沟通,保证模型既精确又美观。
三,确定建模方法按照方向(城市地质和矿山地质),以项目为例,简单分析几种建模方法,确定用哪种方法构建模型;包括其他平台五,构建模型1.基于约束剖面的钻孔建模基于约束剖面的钻孔建模是根据钻孔和一些二维的约束剖面,来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方法。
其建模的操作和步骤可大致分为二维操作和三维操作两各部分。
(1)二维操作:二维操作的目的是为后面的三维操作做准备。
通过二维系统将甲方提供的原数据转化为可以满足三维系统操作的点面数据。
具体包括钻孔文件(.drl文件)的生成;虚拟钻孔文件(.drl文件)的生成;剖面文件(.sec文件)的生成;引导剖面(.sec文件)文件的生成;边界剖面(.sec文件)的生成;剖面的修改和编辑。
谈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提纲:一、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概述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三、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优势四、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案例分析五、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发展前景一、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概述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是指将地质结构变形、沉积、构造节点等特征用数学模型进行三维建模,以便更好地研究石油地质构造。
三维建模技术是现代石油勘探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地质构造的三维模拟。
三维建模技术最初的应用是在建筑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如航空、军工、汽车等领域。
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逐渐应用到石油勘探领域,为石油勘探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维建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计算机技术、地质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此来实现对地质构造的三维建模。
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石油勘探领域中。
首先,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了解各层之间的沉积状态,从而更好地选择钻井地点以及制定钻井方案。
另外,三维建模技术还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的特点,包括油藏的储量、分布、赋存状态等,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采油方案。
最后,三维建模技术还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沉积地质特征,预测未来油藏的赋存状态,为石油勘探提供全面、准确的地质学基础。
三、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石油勘探技术,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地质三维建模传统的地质研究方法通常采用二维地质剖面图,而三维建模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高精度的三维地质建模,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地质构造的情况。
(2) 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储量、分布情况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的储量、分布、赋存状态等,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采油方案。
如何进行三维地质建模与勘探三维地质建模与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通过对地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合,以生成具有三维几何属性和地质属性的地质模型。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下构造、资源分布和地质过程,从而为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三维地质建模与勘探的一般步骤和关键技术。
首先,在进行三维地质建模与勘探之前,需要进行地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这包括场地调查、地质钻孔、地球物理探测等。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获取岩层分布、地下构造和资源赋存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还需要对地质数据进行评估和验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需要进行地质数据的处理和解释。
这包括数据的清洗、整合和转换。
数据清洗是指通过去除异常值、噪声和冗余信息等,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整合是指将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融合和统一,形成一致的数据集。
数据转换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建模和分析的形式,如将钻孔数据转换为岩性信息,将地球物理数据转换为地下构造信息等。
随着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完成,可以开始进行地质建模。
地质建模是将地质信息转化为具有几何属性的地质模型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运用地质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并结合地质数据进行建模。
常用的地质建模方法包括等值线法、多层次建模法和随机模拟法等。
其中,等值线法通过将地质数据插值到一个规则网格上,并绘制等值线来表示地质特征。
多层次建模法则将不同尺度的地质信息进行分层,分别建立模型并进行综合。
而随机模拟法通过模拟随机事件和变量的概率分布,生成多个可能的地质模型,并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最可能的地质模型。
在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利用地质模型来预测和定位矿产资源的过程。
通过利用地质模型中的地质属性和几何属性,可以确定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和优选勘探目标。
地质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物探、地球化学探测和岩心钻探等。
这些方法通过获取地质信息和物质样品,进一步验证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一、建模方法1.1概述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通过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理解和模拟,以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1.2建模过程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与地质相关的数据,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等。
(2)数据预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换等操作,以满足建模需要。
(3)模型建立:利用专业软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4)模型质量评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准确性、精度、完整性等方面。
(5)模型应用: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等。
二、数据规范2.1数据来源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数据来源应可靠、准确、完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来源:(1)实地勘测数据;(2)地球物理数据;(3)地质调查数据;(4)遥感影像数据;(5)矿产资源数据等。
2.2数据格式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数据格式应统一、规范,包括以下格式:(1)GeoTIFF;(2)ESRIShapefile;(3)AutoCADDXF等。
三、模型质量评估3.1准确性评估模型准确性的评估应基于实际地质情况和建模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一般采用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统计检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3.2精度评估模型精度的评估应采用专业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对模型的细节和整体进行评估,一般包括平面精度和高度精度两个方面。
3.3完整性评估模型完整性的评估应考虑模型的覆盖范围、模型特征的完整性和地质特征的完整性等方面,以确保模型能够全面反映地质情况。
四、模型应用标准4.1矿产资源评价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精确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标准包括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范围、储量估算等。
4.2地质灾害预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揭示地质构造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能够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影响,为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复杂地质构造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是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三维建模软件的不断完善,三维地质体建模已经成为地质学研究和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复杂地质构造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的研究方向:
数据获取和处理
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需要大量的地质数据和测量数据,包括地质剖面、测井曲线、地震资料等。
数据获取和处理是三维地质体建模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如数据清洗、数据重构、数据配准等。
地质结构识别和分类
地质结构是复杂地质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断层、褶皱、岩浆岩体等。
地质结构识别和分类是三维地质体建模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采用多种地质学方法和计算机算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地质体建模方法
地质体建模方法是三维地质体建模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选择合适的地质体建模方法,如基于体元的建模方法、基于界面的建模方法、基于网格的建模方法等。
不同的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体类型和地质结构特征。
地质体模型评价
地质体模型评价是三维地质体建模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如体积误差、几何精度、物理一致性等。
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地质体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地质学研究和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复杂地质构造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的研究包括数据获取和处理、地质结构识别和分类、地质体建模方法和地质体模型评价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地质学研究、石油勘探开发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