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章超敏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13.27 MB
- 文档页数:50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Ⅰ、Ⅱ、Ⅲ、Ⅳ四型。
目前国内外由超敏反应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或速发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①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②发生快,消退亦快;③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组织细胞严重损伤;④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一)变应原变应原(allergen)是指能诱导机体产生IgE,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临床常见的变应原主要有:①药物和化学性变应原,如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等。
它们是半抗原,进入机体与某种蛋白结合后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变应原;②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菌丝及孢子、昆虫毒液、动物皮毛等;③食物变应原,如奶、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或肽类物质;④近年来还发现有些酶类物质可作为变应原引发Ⅰ型超敏反应,如: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细菌酶类物质(如枯草菌溶素)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二)IgE及其受体1.IgE针对某种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因素。
IgE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也是变应原易于侵入并引发Ⅰ型超敏反应的部位。
IgE的产生依赖于IL-4。
变应原刺激的Th2型反应可产生大量IL-4等细胞因子,诱导特异性B细胞向IgE 类别转换并增殖、分化成产生IgE的浆细胞。
IgE为亲细胞抗体,与IgG不同,它可在不结合抗原的情况下,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 Fc受体(FcεRⅠ)结合,而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IgE受体与IgE Fc段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有两种:FcεRⅠ和FcεR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