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早读材料二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早读材料(第六周)一、知识记忆小说标题类题型1.常见题型:理解标题意蕴题、分析标题作用题(标题的好处)2.标题意蕴题①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②分析标题的深层义(点手法)。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3.小说标题作用(1)情节方面:①贯穿全文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概括情节(概括主要内容)(2)人物形象方面: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概括人物性格。
(3)环境方面: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主题方面:突出主题,含蓄或形象的揭示主旨,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读者方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6)艺术效果:标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例如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
二、成语积累61.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
“寥寥无几”侧重数量少。
6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者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鳞次栉比”多搭配房屋、船只,形容其密集、整齐。
“鳞次栉比”侧重整齐、密集。
63.如履薄冰意为像走在薄冰上,形容极为谨慎、小心的样子。
“如履薄冰”强调小心谨慎,为中性词,可用于积极或消极语境中。
64.坐享其成意为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坐享其成”侧重于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65.并驾齐驱比喻力量、地位、才能不分高下,齐头并进。
“并驾齐驱”侧重强调事物之间齐头并进,一起发展。
66.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的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用法“不谋而合”侧重强调事前没有商量,但所表达的观点、使用的方法或行动是一样的。
67.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不知所措”侧重遇到问题时不知该怎么办。
68.裹足不前把脚裹住不再前进。
多比喻有所顾虑而犹豫徘徊、不敢向前。
“裹足不前”侧重因有所顾虑而停止前进。
69.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小文言文——高一语文早读材料20140926一、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rǎng)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
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启示: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二、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三、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②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邻里。
思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早读要求
1.每周一、三、五、日为英语早读,二、四、六为语文早读。
2.每班需课代表三名,一正二副,正课代表在讲台上引领全班同学状态,副科代表过道巡视提醒不规范的同学。
3.早读时间为30分钟,前10分钟起立激情朗读,后20分钟坐在椅子上大声背诵相关内容。
4.前一天的晚三结束后,负责人把第二天的任务写到黑板相应的位置上,第二天早上课代表提前到位,把任务投放到电脑上。
5.大声朗读,声音洪亮,节奏要快,声势要足。
6.背诵时姿势正确,坐直坐正,杜绝任何小动作等不规范行为。
7.背诵时要求双手拿书大声诵读或偶尔左手拿书,右手写字,强化一下背诵内容。
8.课代表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背诵情况,协调好下一阶段的背诵内容,以备检查验收。
初中部分(30篇)早读练习一:孔子语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子曰:“,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2)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子曰:“,可以为师矣。
”(5)子贡问曰:“学而不思则,。
”(6)子曰:“贤哉,回也!,,在陋巷,,。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12)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2.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
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早读练习二:《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今天下三分,,。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
宫中府中,,,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将军向宠,,,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
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高一语文早读材料二
主备人:时间:2018-12-19
7:10—7:20背诵《鱼我所欲也》
7:20—7:35必修课文和《晨读晚练》积累部分
7:35—7:45名作荐读
7:45—7:50背诵检测
一、背诵《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gǒu)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亦:也。
欲:想要。
兼:同时具有。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超过。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这是因为。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勿丧:不丧失。
丧:丧失。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
尔,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
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何加:有什么益处。
何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住宅。
奉:侍奉。
得我感激我。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二、名作荐读
一季梨花一生情
暮春又至,清明节也随之而来。
又踏上了那条久违的道路,说不出是熟悉还是陌生,在外求学的我多少年没有再次踏上这条归
乡的路?曾经弯曲的道路如今已变得笔直畅通,曾经的泥泞如今也变得整洁。
道路两旁的树木也彰显宁静,在清明节的凄清氛围里增添了份肃穆。
故乡早已不是曾经的破旧,如今,红瓦白墙的三层小楼也比比皆是,在清明节的宁静氛围里也显得格外淡雅。
相比之下,一个杂草横生的院子,两间破烂不堪的房屋显得格格不入。
那便是曾祖母生前居住的老屋,幼时的我经常嬉戏玩耍的老屋,曾祖母去世后,屋子便没人居
住了,也无人清理,更显凄清。
木门上挂了把铁锁,那把铁锁在风寒日露中早已锈迹斑斑,正如曾
祖母的一生,饱经沧桑。
木门前枣树下的石凳,依旧光滑,但却布满灰尘,曾祖母辞世后,便再没
有人记起当年的石凳,它早已被人们淡忘了,但此时我见到它,却是那么亲切,就如失散多年的老友又相逢。
眼光迷离中,我仿若又看到我那年迈的曾祖母手持蒲扇,端坐在石凳上翘首而盼,等我
归来。
老屋的陈设是怎样的我早已记不起了,但曾经的点点滴滴却历历在目。
曾祖母生于乱世,从未受过教育,但我却知道,她是非常湯望知识的,当我坐在门前的石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