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大纲_医学哲学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3
医学相关教学大纲医学相关教学大纲医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涉及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系统地教授医学知识,培养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各个医学院校和教育机构都会制定医学相关教学大纲。
一、引言医学相关教学大纲是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旨在规划医学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它是医学教学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框架和指导。
医学相关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基础医学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
医学相关教学大纲会明确规定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例如,在解剖学中,学生需要学习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理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在病理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展过程;在药理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
医学相关教学大纲会详细规定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例如,在内科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外科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在儿科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治;在妇产科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妇女生理周期和孕产妇的护理知识。
四、医学伦理与法律医学伦理与法律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
医学相关教学大纲会规定学生需要学习医学伦理和法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规则。
例如,在医学伦理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医学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要求;在医学法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医疗事故的责任划分。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临床实习、实验课程和实践操作。
医学相关教学大纲会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和要求。
例如,在临床实习中,学生需要到医院进行临床观察和病例讨论;在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医学教学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医学教学方法课程号(代码):501101020课程类别:(校级公共课或校级平台课,基础课或类级平台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学时:32 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医学教学方法是针对基础医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实践类课程。
教学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及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进行训练和准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原理、方法和组织技巧,同时训练逻辑组织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堂讨论、实践讲课和教案作业是主要的实践内容。
通过训练,学生应掌握教学方法的基本要领,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根据学期教室安排有两种模式,此处为8周模式)1.医学教学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绪论(4学时)掌握:(1)课程设计的要素熟悉:(1)影响课程设计的主要限制条件(2)良好教学活动的特点2.教学准备(4学时)掌握:(1)简略和详细教案的制作方法(2)幻灯教具制作要点(1)练习和作业的设计(2)讨论题目的选择要点3.大课教学方法掌握:(1)怎样做到低起点、高要求(2)应对学生疲倦的方法(3)调动情绪反应增进注意和记忆熟悉:(1)克服语言趋同作用(2)开始讲课前的准备4.讨论式教学法和教学质量控制掌握:(1)讨论式教学法的进程管理(2)教学基本功微格训练熟悉:(1)督促学生熟悉讨论材料的方法(2)教学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5.实验教学的方法掌握:(1)实验教学质量控制要点熟悉:(1)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和类型(2)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法(3)实验室学生的训练目标6.知识性实验课程教学方法(1)常见的实验教案的准备(2)实验室安全防范基本常识熟悉:(1)常见实验教学内容7.大课教学实践掌握:(1)教学大纲的制定—思考教学目标(2)医学大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实践)熟悉:(1)如何确定难点和考点(2)分数的评估,标准化打分,互联网的应用8.会议式课堂的组织和教学原则掌握:(1)罗伯特议事法则熟悉:(1)如何推动讨论(2)如何对学生在讨论课当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暂无合适教材指定。
医学教学大纲解读医学教学大纲解读医学教学大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规定了医学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医学教学大纲进行解读,从内容、目标和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医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三个方面。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学科;公共卫生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
这些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医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首先,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其次,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保护患者的权益。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科学研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医学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和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学人才。
三、教学实施医学教学大纲要求教育机构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和进度。
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讨论、病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育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四、教学改革医学教学大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依据,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首先,要注重培养医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临床实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其次,要加强对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开展医疗工作。
《医学哲学》教学大纲海南医学院袁曦2013.12.20《医学哲学》课程主要内容一、简介:任何一门专业,都需要建立一个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医学更是如此,医学哲学(medicine philosophy)正是讨论医学是怎样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必须从医学实践提升到对形而上问题的思考。
医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和身体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核心概念包括身体观、生命观、预防观、疾病观、诊断观和治疗观等。
该课程以向医学生提供辩证思维方法,铸造人文精神,培养关爱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为总目的。
二、授课时数:30学时(理论讲授18学时+实践课12学时)三、选课要求:全校各年级学生,以临床和护理专业学生为主。
四、、授课教师袁曦副教授五、教材选用1.刘虹等主编,《新编医学哲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2.刘虹,《临床哲学思维》,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六、开课设备要求容纳90人多媒体教室1间,课桌椅可以活动,便于讨论课使用。
《医学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医学哲学》课程代码:课程属性:□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课程类型:■公共课□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医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上的一门人文课程。
主要结合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以及预防医学等课程,并贯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适合专业:全校各年级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任选课,以现代西方医学哲学探讨的几大重要议题为主设置教学内容。
总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的诊疗思维方法,铸造人文精神,培养关爱能力,提高人文素质。
让学生全面了解医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把握医学发展规律,明确医学的目的和发展方向,通观整个医学发展的大方向和医学的职业精髓,并在其中思考和把握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思维训练,让学生理解现代西医是如何理解身体和疾病的,并掌握学习医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正确思维方法,在科学精神中自然融合人文精神,积极思考职业的价值取向,追求医学职业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和谐。
医药大学教学大纲医药大学教学大纲医药大学教学大纲是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保障医学教育的质量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大纲的作用教学大纲是医药教育的基础和指导,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确定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它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 统一教学内容和质量: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标准,对于不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统一和规范。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都能够接受到相同质量的教学。
3.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4. 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教学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教学大纲规定了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它明确了学生需要修习的各门课程以及每门课程所占的学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指导。
2. 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它规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大纲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它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讲解和指导的内容,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
4. 学习评价和考核方法: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它明确了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评价的依据。
三、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环节。
1.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的确定:教学大纲的制定首先需要确定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教学大纲医学教学大纲:医学教育的指南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而教学大纲则是医学教育的指南,为医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教学大纲是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它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评估标准等,为医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序的框架。
教学大纲的编制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编制教学大纲时,需要综合考虑医学专业的特点、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教学大纲应该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灵活性。
科学性意味着教学大纲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系统性则要求教学大纲能够将医学知识进行有机的组织和分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灵活性则是指教学大纲应该具备一定的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进行调整和优化。
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内容则是指教学大纲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等。
评估标准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依据,它可以通过考试、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
教学大纲的编制需要教师和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医学教育的需求和趋势。
医学专家则应该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能够提供权威的学术支持和指导。
教师和医学专家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教学大纲对于医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教学大纲还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资料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学大纲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然而,教学大纲并不是教学的全部。
教学大纲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指南,学生还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来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编号:3. 课程类别:4. 学时分配: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学时5. 课程负责人:6. 教学对象:7. 教学大纲制定时间: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b. 了解本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c. 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医学伦理、法律法规等。
2. 能力目标:a.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 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c.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素质目标:a.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b.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c.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内容:a. 第一章:绪论b. 第二章:基础知识c. 第三章:基本技能d. 第四章:临床应用e. 第五章:前沿问题2. 实验教学内容:a. 实验一:基本操作b. 实验二:技能训练c. 实验三:临床应用d. 实验四:综合实验3. 实习教学内容:a. 实习一:临床观察b. 实习二:病例分析c. 实习三:临床技能操作d. 实习四:实习总结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实验技巧。
5. 实习法:通过临床实习,使学生了解临床工作,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1. 考核方式:a.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b. 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c. 实习考核: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实习答辩。
2. 评价标准:a. 知识掌握程度;b. 能力运用情况;c. 素质培养情况。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a. 《课程名称》b. 作者:[作者姓名]c. 出版社:[出版社名称]2. 参考书目:a. 《医学相关书籍》b. 作者:[作者姓名]c. 出版社:[出版社名称]七、教学进度安排1. 理论教学进度安排:a. 第一章:[学时]b. 第二章:[学时]c. 第三章:[学时]d. 第四章:[学时]e. 第五章:[学时]2. 实验教学进度安排:a. 实验一:[学时]b. 实验二:[学时]c. 实验三:[学时]d. 实验四:[学时]3. 实习教学进度安排:a. 实习一:[学时]b. 实习二:[学时]c. 实习三:[学时]d. 实习四:[学时]八、课程建设与改革1.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2. 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4. 开展课程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医学教学大纲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02020适用专业:临床(四年制本科)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学分:56(56/0)学时/3学分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二、课程教学目的《中医学》是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中医学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属自然科学范畴。
就是在今天,她仍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知识和常见证、病,常用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内容。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以中医学基础为核心,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应用,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展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导,辅助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利用图标、标本、影像资料等教具进行讲授,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以方便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逐步具备中医思维,整体观念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诊察疾病、辨证分析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所学辨证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并具备基本的方药和针灸治疗方法。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激发及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思考能力,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考试于期末以闭卷形式进行,平时以书面作业和留思考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理论考核成绩80%,平时成绩20%。
五、教材及参考书1.李家邦主编《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第六版2.贺志光主编《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年第四版3.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年第二版4.李飞主主编《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第三版5.石学敏主编《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6.张廷模主编《中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七、教学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绪论[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重点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2.基本把握: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3.一般把握:中医学的起源,方药学及针灸学和中医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The Guidance of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22400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分:1总学时:16 其中讲授学时:16,实验(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选用教材:医学导论(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医学导论是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医学发展史,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医学教育体系,为今后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和进行医学科研打下基础。
医学导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临床工作中较常用和普遍性的基本理论,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关系密切。
本课程目的在于要使学生了解医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了解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基本要求,了解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学会医学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对应培养标准/毕业要求指标点1.了解医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2.了解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基本要求3.了解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4.学会医学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5.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6.了解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重难点)1.古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古代东方医学、西方医学的起源。
领会古代医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1)原始医学的特点(2)古代东方医学的特点(3)西方医学的特点(4)✧古代医学的特点2.近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近代医学的发展。
领会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教学内容:(1)近代医学的发展(2)✧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3)医学交流的作用(4)自然科学对医学发展的作用。
3.现代医学(1学时)教学要求:识记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医学的特点。
领会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及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Eth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9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医学发展史等后续课程:卫生法学、医患沟通总学时:24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 , 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简介:《医学伦理学》是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
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影像等传统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理论、案例的描述和分析。
选用教材:孙福川王明旭主编《医学伦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张树峰主编《医学伦理学要点、案例与习题》、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7.选读书目:1.[美]恩格尔哈特著《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第1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徐宗良等著《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意]卡斯蒂廖尼著《医学史》(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李本富、李曦著《医学伦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袁俊平、谷桂菊主编《医学伦理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医学伦理学发展过程、基本理论及现代医学伦理问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熟悉医患关系伦理、临床常规诊治伦理、临床典型问题伦理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伦理问题;掌握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医德基本原则与准则、医德基本范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24 其中讲授学时:24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医学伦理学及生命伦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规范与范畴,以便使学生在医疗实践中正确进行伦理判断、选择和评价,科学和伦理地行医。
一、课程名称:医学综合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简介:医学综合课程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1)使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使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和临床推理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
(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2. 生理学3. 生物化学4. 病理学5. 药理学6. 医学微生物学7. 医学免疫学8. 诊断学9. 临床医学10. 预防医学六、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共72学时,其中每门课程安排理论学时数,具体如下: - 人体解剖学:12学时- 生理学:12学时- 生物化学:12学时- 病理学:12学时- 药理学:12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6学时- 医学免疫学:6学时- 诊断学:6学时- 临床医学:12学时- 预防医学:6学时2. 实践教学:共30学时,包括实验、实习、见习等。
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八、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医学综合》(第X版)2. 参考书目:- 《人体解剖学》(第X版)- 《生理学》(第X版)- 《生物化学》(第X版)- 《病理学》(第X版)- 《药理学》(第X版)- 《医学微生物学》(第X版)- 《医学免疫学》(第X版)- 《诊断学》(第X版)- 《临床医学》(第X版)- 《预防医学》(第X版)九、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具体教学计划和学时分配,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十、备注:1.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医学素养教学模块:“现代医学导论”教学大纲(36学时)第一讲总论(2学时)要求掌握医学的概念、医学科学的性质和特点、医学的基本范畴以及现代医学的分类,了解21世纪医学的特点。
一、学的定义二、中、西医学发展史三、医学的基本范畴四、医学模式和观念五、医学的科学性质和特点六、中、西医学的比较七、21世纪医学的基本特点八、现代医学的分类基础医学(10学时)要求掌握人体组织、解剖、生理和生化的基本概念,认识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熟悉免疫和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第二讲组织胚胎与解剖一、人体胚胎的早期发育二、人体的基本组织三、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面第三讲病理解剖学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代偿和适应二、血液循环障碍三、炎症四、肿瘤第四讲病理生理学一、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二、缺氧三、休克第五讲生物化学一、糖代谢二、脂类代谢三、氨基酸代谢第六讲病原生物学一、常见的致病细菌二、常见的致病病毒三、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四、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第七讲免疫学一、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免疫器官与免疫应答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三、免疫分子四、异常的免疫反应第八讲药理学一、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药物的分类三、滥用抗菌素的危害四、多种药物同时应用的注意事项应用医学(24学时)要求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各个系统的主要症状,熟悉各个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九讲呼吸系统疾病概述一、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查三、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第十讲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述一、心血管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查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第十一讲消化系统疾病概述一、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查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第十二讲泌尿系统疾病概述一、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二、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查三、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第十三讲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概述一、血液与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二、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三、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五、血液病的防治第十四讲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概述一、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主要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二、内分泌和代射疾病的诊查三、内分泌和代射疾病的治疗第十五讲神经系统疾病概述一、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查三、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第十六讲风湿性疾病概述一、风湿性疾病基础和疾病分类二、风湿性疾病的系统检查三、风湿性疾病的防治第十七讲皮肤性病学概述一、皮肤的解剖生理特点二、皮肤和性病的主要症状三、常见的皮肤和性病第十八讲中医中药学(2学时)要求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
《医学哲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1105
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40
开课部门:医学伦理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论文
预修课程:
主讲教师:樊民胜鲁琳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编者:主编刘虹张宗明林辉
教材名:《医学哲学》
出版社:东南大学 2004年版
参考资料:
1.《医学科技哲学导论》贺达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医学史》卡斯蒂廖尼著程之范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商务印书馆1995年
4.《西方哲学史》梯利著伍德增补商务印书馆2004年
5.《后现代卫生经济伦理学》孙慕义著人民出版社 1999年6.《死亡工厂》【美】哈里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7.《当中医遇上西医》区结成著三联书店 2005年
8.《奇迹、问题与反思》张宗明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4年9.《美丽的新世界》【英】赫胥黎著远方出版社 1997年
10.《基因伦理学》【德】库尔特拜尔茨著华夏出版社 2000年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
医学哲学是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属于学位课程,是医学认识主体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哲学是医学中的哲学,以医疗实践中的形而上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人类的生命健康为逻辑起点,以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发展观为基本结构,以医学辩证范畴为核心概念,向医学认识主体提供辩证思维方法,铸造人文精神,培养关爱能力,提高人文素质。
2、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在于研究医学中的哲学问题,使学生懂得,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一个好的医学工作者,不但是科学家,而且是哲学家;必须学会从哲学的角度考虑医疗决策,分析和处理医疗实践中的问题。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以医疗实践中的形而上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人类的生命健康为逻辑起点,以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发展观为基本结构,以医学辩证范畴为核心概念,向医学认识主体提供辩证思维方法,铸造人文精神,培养关爱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为目的。
第一章医学哲学概述
1、主要内容
医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医学哲学的理论构架;医学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医学哲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2、教学要求
使医学生了解对当代医学哲学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西方的一些重要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特别是要了解对中国医学哲学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识和把握医学哲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背景。
第二章哲学与中医学
1、主要内容
中医的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的哲学智慧:“天人合一”与中医整体观;元气论与中医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方法论,中医与现代科学。
2、教学要求
通过哲学在中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中的影响,掌握哲学对中医药学的不可分离的关系,了解中医学不但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哲学与西医学
1、主要内容
古代哲学、近现代哲学和当代科学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对西方医学的影响。
古代哲学对医学影响最大的是其本体论。
古希腊哲学不同学派的本体论学说质朴只中蕴涵着深刻,纷繁之中内藏着一统。
近现代哲学对医学的影响主要是方法论。
笛卡儿、培根等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对医学的影响尤为显著。
2、教学要求
通过哲学在西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的影响,掌握哲学对西医学的重要指导作用。
第四章医学本体
1、主要内容
哲学本体和医学本体;生命的属性;生命的范畴
2、教学要求
熟悉哲学本体和医学本体的概念;掌握生命的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神学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理论意义;了解生命范畴的四个层次。
第五章医学认识论
1、主要内容
医学认识主体的概念;医学认识主体的三维结构的具体内容。
2、教学要求
熟悉医学认识的主体的概念;掌握医学认识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医学化的语言
1、主要内容
医学语言的属性、特征和意义;医学的四种语言;医学现实的社会意义和临床判断的难题。
2、教学要求
熟悉医学语言的概念和含义,掌握评价性、描述性、解释性和社会性四种医学语言;了解医学现实的社会意义和临床判断的难题。
第七章医学价值
1、主要内容
医学价值的内容,它的实现与制约因素,医学的基本价值与非基本价值。
2、教学要求
熟悉医学价值的实现与制约因素,掌握医学的基本价值核心在于关爱生命以及医学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八章医学发现
1、主要内容
医学发现的概念;医学事实与发现方法;医学假说与医学理论。
2、教学要求
熟悉医学发现的概念和含义,掌握医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医学发现的类型,医学发现的方法;了解医学假说和医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临床思维
1、主要内容
科学思维方法;病因的探究;误诊的原因和反思。
2、教学要求
熟悉科学抽象、科学解释和科学定义等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掌握病因探究的方法和途径;了解误诊的原因和避免误诊的方法。
第十章医学的人文境界
1、主要内容
医学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哪里,如何让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精诚合一,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2、教学要求
掌握医学的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思考如何让现代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重新走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