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
- 格式:docx
- 大小:41.18 KB
- 文档页数:6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1.以下不属于家庭社会工作特点的是( )。
A.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B.要求社区家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C.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D.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答案】B【解析】不同类型的家庭社会工作虽然具有不同形式,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解析】①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②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③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B不属于家庭社会工作特点。
2.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不包括( )。
A.学龄子女家庭阶段B.学龄前子女家庭阶段C.家庭变迁阶段D.青少年家庭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龄前子女家庭【解析】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人家庭阶段。
不包括家庭变迁阶段,C错误。
3.近期社会工作者小欧接待了来访的刘亚林夫妻,通过会谈,小欧简单了解了他们夫妻二人的情况。
刘亚林因为工作压力较大,经常酗酒,喝的醉醺醺回家,妻子便会和他争吵,两个人处于互相指责、互相抱怨的状态,有时候甚至会上升到谩骂乃至动手的地步。
小欧计划让刘亚林夫妻双方看到丈夫的恶习与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密切相关,并希望能够尝试打破这样的沟通方式。
小欧的做法依据的是( )理论。
A.家庭抗逆力理论B.家庭生态系统论C.萨提亚家庭治疗D.家庭系统论【答案】D【解析】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社会工作中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的理论,已成为很多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家【解析】庭社会工作者提供了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
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
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家庭社会工作概述一、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二、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重点)(一)把握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家庭变动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5、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二)认识中国家庭工作的.体系1、正是的家庭工作机构: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2、非正式的家庭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与内容(一)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二)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就爱听整体素质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重点)(一)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1、家庭救助2、家庭生活服务3、婚姻调解4、家庭生活教育5、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6、有关家庭的主体活动(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社会工作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2、家庭心理辅导3、家庭能力建设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一)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二)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三)社区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四)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应用于家庭二、家庭治疗(一)概念与流派1、鲍恩的家庭治疗2、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3、沟通与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4、米兰系统派家庭治疗(二)家庭治疗的目标与范围【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个别化原则【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个别化原则】社会工作是一项促进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发展的专业。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有三个重要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和个别化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家庭实现积极变革,提升家庭功能,改善家庭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将逐一解释这三个原则,并说明它们在家庭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意义。
家庭处境化原则是指将家庭置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观察和理解。
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处境,包括家庭成员的人口特征、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
家庭处境化原则强调将家庭看作一个整体,关注家庭内外的因素对家庭功能和幸福感的影响。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了解家庭的处境有助于确定家庭的需求和资源,为家庭制定相关计划和介入方案。
例如,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可以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其经济状况,改善家庭生活。
增能原则是指通过提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能力和资源,促进其自我发展和自主性。
增能的目标是使家庭能够自我决策和掌控自己的生活。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该着重培养家庭的能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选择权。
例如,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家庭辅导和教育培训,帮助家庭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和技巧,增强他们在家庭教养方面的能力。
个别化原则是指在家庭社会工作中,应将家庭的个性和差异考虑在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需求、优势和挑战,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家庭的情况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
个别化原则强调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每个家庭的需求都是根据其特定的处境和能力来决定的。
例如,在处理家庭冲突和争执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家庭成员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别化的解决方案,例如提供情绪管理技巧、沟通技巧等。
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即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和个别化原则,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们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家庭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为家庭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为面临困难的家庭提供支持、帮助和指导。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评估: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家庭的情况和需求,为制定后续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 家庭支持: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经济和物质方面的支持,帮助家庭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提供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提高家庭成员的抗压能力。
3. 家庭教育:社会工作者通过指导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并提高他们的家庭管理能力,以提高家庭的整体素质。
4. 家庭介入:对于面临危机的家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相关机构协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以帮助家庭渡过难关。
5. 家庭培训: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家庭成员参加培训课程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自我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项广泛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真正为家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 1 -。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协商和支持,帮助家庭解决问题、改善关系,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以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融入。
家庭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 家庭评估与干预:家庭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家庭的评估,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家庭关系的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通过提供咨询、教育和支持等服务,帮助家庭解决问题、改善关系,并提升家庭的功能和适应能力。
2. 家庭支持与辅导:家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家庭成员进行个别或群体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育儿、家庭管理和沟通等技能,以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3. 资源调配与介入:家庭社会工作者通过协调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必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支持,如社会福利、医疗服务、心理咨询等。
同时,他们还会介入家庭成员与外界的关系,促进家庭与社区、学校、工作单位等的合作与互动,为家庭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4. 危机干预与保护:家庭社会工作者在家庭面临危机或暴力等问题时,会及时介入并提供相应的危机干预和保护服务。
他们会帮助家庭制定应对危机的应急计划,提供安全庇护和法律援助,保护家庭成员的权益和利益。
5. 家庭教育与培训:家庭社会工作者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有关家庭管理、育儿教育、婚姻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家庭成员提升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
同时,他们还会组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活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6. 家庭倡导与社会参与:家庭社会工作者会代表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利益,倡导社会对家庭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会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出家庭权益保护的建议和要求,推动社会资源的配置和服务的改善。
同时,他们也会促进家庭成员的社会参与,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是通过评估、干预、支持、辅导、资源调配、危机干预、保护、教育、培训、倡导和社会参与等方式,帮助家庭解决问题、改善关系,提升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
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家庭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工作方法,旨在帮助家庭解决问题、提高家庭功能和促进家庭发展。
以下是家庭社会工作的一些核心价值观:
1. 尊重家庭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家庭社会工作者尊重每个家庭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不强制家庭接受任何特定的价值观或行为模式。
2. 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家庭社会工作者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关注家庭的整体性:家庭社会工作者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4. 促进家庭的发展:家庭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帮助家庭提高其功能和能力,促进家庭的发展和成长。
5. 倡导社会公正:家庭社会工作者倡导社会公正,关注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努力为家庭创造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6. 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家庭社会工作者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歧视任何家庭成员,努力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服务和支持。
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了解]:(一)家庭1.家庭的定义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关注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活动,是基于以下共识:家庭是社会成员获得基本需要并且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并且为家庭之外的生活做好准备,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其社会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
2.家庭的类型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六种常见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等。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领养家庭是指通过法律长久收养子女的家庭;在寄养家庭中,父母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单亲家庭则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3.家庭的变迁与社会工作家庭结构的转变不仅是简单的结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改变。
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联系起来,并且将这些变化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考察。
值得社会工作者特别关注的是,社会工作者自身对家庭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由于社会工作者也生活在家庭中,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经验,这些家庭生活的经验就构成了社会工作者认识和了解家庭的基础,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家庭成员需求的理解以及对服务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和内容家庭——家庭成立——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一、什么是家庭?(一)家庭定义: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就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一夫一妻制度下可以适用。
以婚姻、血缘、收养、同居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共同生活以及经济相关、情感分享的社会群体。
家庭特征——1、是群体而非个体——最基本特征。
有明确成员关系、有持续交往、一致群体意识和规范、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等。
2、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婚姻是起点,夫妻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婚姻关系有了血缘关系。
最稳定的关系:血缘、婚姻、收养。
3、家庭以共同生活、经济共有、情感共享为条件4、家庭是变化着的历史范畴(二)家庭的成立婚姻的本质特征是规范性——包括三个阶段:婚姻缔结和成立、婚姻关系维系、婚姻关系的解除与消亡——全部行为规范。
(三)家庭结构:家庭的组成(构成状况)方式,即有哪一种或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具体人员构成;二是互动和关系整体模式,即“硬件”和“软件”。
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从互动关系看,家庭结构是抽象的——日常运转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制约着相互关系,固化了的家庭关系;结构对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行为有影响;结构受到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区文化影响。
家庭结构分类:1第一个维度——家庭人口组成。
多少人组成、哪些人组成,影响到家庭结构特征。
涉及规模变迁与什么因素有关?社会平均家庭规模对社会的影响?家庭结构对成员社会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家庭规模会越来越小。
按照人口多少可以分为:大家庭(5人)、小家庭(4人及以下)和单身家庭。
人口组成特征表现在代际要素方面,按照家庭代际关系和亲属关系特征分类是最常用的,主要有: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二人,包括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未生育的家庭。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家庭社会工作()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A.主干家庭B.核心家庭C.联合家庭D.大家庭正确答案:B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 )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江南博哥)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A.妇女社会工作B.社区社会工作C.家庭社会工作D.青少年社会工作正确答案:C 所谓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 )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环境中考察,同时也要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
A.社会视角B.优势视角C.生态视角D.综合视角正确答案:C 运用生态视角:家庭成员生活在家庭中,而家庭又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
运用生态视角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环境中考察,同时也要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
尤其对于处于困难的家庭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而且家庭环境的影响又常常与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错在一起。
( )的角色要求社会工作者为受助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深入了解面临的困难,以便其作出准确的判断。
A.资源的调动者B.咨询者C.使能者D.支持者正确答案:B 咨询者是家庭社会工作者在介入阶段主要承担的角色之一。
咨询者的角色要求社会工作者为受助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深入了解面临的困难,以便其作出准确的判断。
( )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A.家庭处境化原则B.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C.家庭个别化原则D.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正确答案:C 在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本考点要求考生掌握家庭社会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以此为依据指导家庭社会工作的设计和执行。
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一)家庭处境化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要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二)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增强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能力,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三)家庭个别化原则要求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要求。
(四)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既要关注当前需要,也要关注长远需要。
习题演练小红向社会工作者小李反映,最近常与妈妈发生冲突,小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妈妈还是像小孩儿那样管自己。
认为他很幼稚,容易上当受骗,根据家庭处境化原则,小李在评估小红的需求时,应该关注( )。
A.小红与妈妈日常的沟通状况B.小红拥有的能力C.小红家庭特定发展阶段的要求D.小红自己的想法【答案】A【解析】【解析】家庭处境化原则假设,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
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赵女士经常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儿子小辉,不是说他学习不用功,辜负了妈妈的期望,就是抱怨他不听话,总是和妈妈对着干。
赵女士的抱怨没有让小辉有任何改变,反而让小辉对妈妈产生了抵触情绪。
社会工作者依据家庭成员增能的原则,尝试缓解母子间的紧张关系。
社会工作者对赵女士的下列提问中,符合家庭成员增能原则的是( )。
A.“您认为孩子为什么会这样?”B.“孩子哪些表现让您不满意?”C.“您能谈一下孩子让您感到满意的地方吗?”D.“您认为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与孩子的表现有什么关系“【答案】C【解析】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解析】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家庭成员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家庭社会工作
1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和内容
一、什么是家庭?(一)家庭
定义: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在通
常情况下,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就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一夫一妻
制度下可以适用。
以婚姻、血缘、收养、同居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共同生活以及经济相关、情感分
享的社会群体。
家庭特征――
1、是群体而非个体――最基本特征。
有明确成员关系、有持续交往、一致群体意识
和规范、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等。
2、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婚姻是起点,夫妻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
婚姻关系有了血缘关系。
最稳定的关系:血缘、婚姻、收养。
3、家庭以共同生活、经济共有、情感共享为条件
4、家庭是变化着的历史范畴
(二)家庭的成立
婚姻的本质特征是规范性――包括三个阶段:婚姻缔结和成立、婚姻关系维系、婚姻
关系的解除与消亡――全部行为规范。
(三)家庭结构:
家庭的组成(构成状况)方式,即有哪一种或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全体家庭成员相
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具体
人员构成;二是互动和关系整体模式,即“硬件”和“软件”。
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从互动关系看,家庭结构是抽象的――日常运转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制
约着相互关系,固化了的家庭关系;结构对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行为有影响;结构受到宏观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区文化影响。
家庭结构分类:
1
2
第一个维度――家庭人口组成。
多少人组成、哪些人组成,影响到家庭结构特征。
涉及规模变迁与什么因素有关?社会平均家庭规模对社会的影响?家庭结构对成员社会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家庭规模会越来越小。
按照人口多少可以分为:大家庭(5人)、小家庭(4人及以下)和单身家庭。
人口组成特征表现在代际要素方面,按照家庭代际关系和亲属关系特征分类是最常用的,主要有:
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二人,包括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未生育的家庭。
以夫妻二人感情生活为中心,对情感生活要求比较高,向其他家庭转变的可能性比较大。
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
占主导地位,现代社会的特征即现代社会占主流的家庭结构形式,成为趋势。
主干家庭――即有两代或两代以上的夫妻组成的家庭,每代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父母与已婚子女。
联合家庭――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以上夫妻的家庭,父母和两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两个或以上核心家庭平行组成一个大家庭性质的家庭,家庭关系复杂,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多的。
其他家庭形式――一个核心家庭加入非直系的未婚亲属,夫妻一方的未婚兄弟姐妹组成扩大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等。
第二个维度――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
谁养家?谁做家务、照顾和教育孩子?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与之相联系的责任权利义务就构成了家庭规则。
明确、稳定的家庭规则及富有弹性的家庭家庭结构对于幸福家庭是必要的。
家庭规则不能过于僵硬,建立过程是:沟通、理解、公开的意见表达与协商,从整体而不是从某个个体角度形成被家庭成员认可的分工格局、行为规则。
维持家庭运转――家庭收入的多少(高中低收入家庭)、来源(单双收入)和构成。
单收入中,世界范围内男性收入维持家庭的较多,此家庭结构对男性责任感要求较高,对女性的自我调适、自我发展及沟通
3
能力要求也很高,否则容易导致家庭危机――
双收入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家务分工;双方收入,贡献相当时或者女性高出男性时,
需要协商、调整,形成新规则。
第三个维度――家庭成员在日程互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谁主事?谁跟谁比较
亲密?彼此沟通方式等等。
家庭结构考察,还有家庭成员的配偶数量、居住点、婚姻次数等等。
(四)家庭关
系
家庭关系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表现为成员之间的联系方式和互动关系。
最主要的夫妻、亲子。
关系与结构――关系本身就是结构的一部分,从成员的互动层面体现结构的。
关系复
杂程度取决于人口和结构,结构类型与关系息息相关。
夫妻家庭一种夫妻关系,没有人际压力和生活压力,容易有高质量生活。
但维系纽带少,比较脆弱。
核心家庭,矛盾围绕夫妻、亲子,事业发展、生活压力大等。
情感受孩子、事业、父
母等影响,关系紧张冲突机会较大,孩子起到一定纽带作用,维持幸福的原则:对待孩子
保持一致;父母平等互让,经常协商;两人独立空间更新情感。
主干家庭,多重婚姻关系,复杂易纷争,婆媳、翁婿无血缘的自然约束、无情感维系、无法律约束,矛盾来源,婆媳关系成为焦点。
联合家庭,隔代夫妻、同代夫妻易于产生矛盾,强调:子系统之间的距离(边界)和
互不干涉。
(五)家庭功能
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起的作用。
生产功能、消费功能(住房、汽车、家用电器、教育)、生育功能、教化和教育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养儿防老)、闲暇生活和情感满足功能、其他功
能(宗教、社会控制等)。
负功能:社会和个人的消极影响,对子女的过度照顾(拼爹、坑爹)、对于女性发展
制约形成两性不平等等。
主要功能:生产功能、情感满足、子女养育。
家庭功能是否正常,与结构、关系、运转情况相关,紧密结合、互
3
4
为因果、三位一体,既可以通过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来考察家庭功能失常的内在原因
和解决之道,又可以从家庭功能发挥状态来了解结构及关系的不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
家庭伦理重心的转移与代际利益冲突――伦理轴心从纵向亲子转向横向的夫妻,重心
从长者转向儿童。
积极作用家庭关系民主化、平等化,弱势群体的侵害,敬老不足爱幼有余。
结婚动机、择偶标准和婚姻媒介的变化――择偶注重爱情但经济理性超过了以往,婚
姻媒介――非诚勿扰是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平均收视率20强,
折射出社会现象。
离婚率上升与再婚人口增加――2021年离婚率2.29?,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再婚家庭
增多,需要社会工作支持体系。
生育观念和家庭结构变化――个人服从家庭整体、重男轻女等观念根本性变化,生育
是充实家庭生活、体验走父母乐趣、巩固家庭关系等,人口结构导致家庭结构变化。
流动家庭大量增加;妇女家庭地位提高;性观念的变化。
家庭功能――由家庭走向
社会。
生育功能退化,消费功能从单一到多元,赡养功能退化,教育功能分化。
我国婚姻家庭问题
婚姻对性行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减弱,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活跃;婚姻生活质量不高(幸福感、满意程度、关系弹性等指标);婚姻“创新”引发家庭问题。
发展趋势:
家庭关系更加注重爱、关心和平等;家庭结构进一步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职业女性增加;家庭网区位距离扩大。
总结即为: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功能转移拓展(生产功能消失和改良、消费功能小康、生育功能衰退、抚养和赡养功能转嫁、教育功能弱化、情感娱乐功能强化);家庭关系民主化情感化。
P17―20
家庭相关概念、中国家庭的变迁及主要家庭问题、社会工作的应对二、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为中心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级提供的家
4
5
庭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解决家庭问题,改善日常家庭生活,提升家庭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及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区分,家庭社工包涵范围较广,内容和方法都比较傲广泛,家庭治疗只是其中的一种治疗和辅导方法,适用于出现问题的家庭。
三、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容
传统家庭服务――家庭生活服务、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
专业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救助、家庭咨询与治疗、亲职辅导、家庭服务。
四、家庭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原则
基本价值理念:
(1)每个人都需要家庭;(2)家庭希望自身是健康的;(3)家庭希望每个成员能在一起克服其差异;(4)家庭每个成员都需要爱的滋养;(5)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都
应彼此尊重;(6)家长在维系家庭关系和养育孩子时面临着挑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7)如果家长能够得到知识技巧和支持,他们是能够学习积极和有效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8)家长只有在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积极有效的回应孩子的需求;(9)家长在教养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之间是有差异的;(10)家长的问题是逐步发展而非一夕之间产生的;(11)家庭需要环境系统予以公正平等的待遇。
平等尊重、案主自决、发挥潜能依然适用,家庭是系统的。
基本原则: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七大原则
关注家庭需要、家庭介入情境化、优势与增能、家庭介入个别化――
五、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一)家庭个案工作
具有个案工作的一般特点,但按照家庭个案工作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领域的不同,又必须有一些专门的知识。
家庭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在角色功能实施上有障碍的家庭成员,所以家庭个案工作要把其重点放在家庭的角色关系上,以家庭整体作为援助对象,帮助家庭成员角色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