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
- 格式:ppt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32
一般病人入院1.热情迎接新病人,安排床位,引导病人至床单元,进行入院介绍。
2.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
3.行卫生处置:剪指甲、剃胡须、清洁、更换病人服。
4.运用交流技巧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大小便情况、心理问题,观察其他临床症状、体征。
测量生命体征、体重等。
5.进行首次饮食宣教。
6.执行各项治疗,进行用药知识及有关疾病知识宣教。
7.遵医嘱安排各项常规检查,指导病人留取各项检验标本。
8.入院评估,当班护士为了完成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的书写。
9.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效果。
10.建立病人信息标记:包括床头卡、等级护理牌、饮食牌、药物过敏牌、放跌倒标识、腕带标识等。
急诊病人入院常规1.立即安排床位,护送病人至床单元,必要时放置床栏。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3.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皮肤粘膜、疼痛及排泄物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4.更衣,做好体格检查准备。
危重病人的贵重物品交由家属妥善保管。
5.危重病人,做好急救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器材。
6.实施心理护理。
对神志清楚者,给予安慰解释,减轻恐惧、紧张情绪。
7.安置病人后,引导家属了解病区环境,做好入院介绍。
8.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如禁食、特殊治疗或手术等。
9.联系辅助科室做床边检查。
10.入院评估,当班完成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的书写。
11.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效果。
12.建立病人信息标记:包括床头卡、等级护理牌、饮食牌、药物过敏牌、防跌倒标示、腕带标示等。
13.疑有传染者,应按隔离原则处理,病情许可下,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置。
病人出院1.管床医师开出院医嘱,护士及时通知中心药房和结账科。
2.根据病情行出院指导(饮食、起居、活动、功能锻炼等以及用药情况、复诊时间等)。
3.交代病人或家属正确办理出院手续的方法。
4.告知家属准备必要的衣物、交通工具等。
常规护理操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常规护理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和护理人员,包含全职和兼职护理人员。
三、常规护理操作规范1.护理操作要遵从医学理论和护理规范,执行先进的护理技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全部护理操作必需由合格的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能。
3.护理人员在执行常规护理操作前应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依照医嘱和护理计划进行操作。
4.护理人员应正确佩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个人卫生,避开交叉感染。
5.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需要进行常规护理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更换床单、拍翻身、翻身等日常护理工作。
6.护理人员在执行吸痰、鼻饲、留置导尿等特殊护理操作时,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防止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7.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操作情况,包含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患者反应等,并及时向医生和护士长报告。
四、常规护理操作流程1.护理人员应依照医生的医嘱和护理计划,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物品。
2.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解释护理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3.护理人员应洗手并戴好手套,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性。
4.护理人员应依照操作要求,规范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细心察看患者的情况,并依据需要及时调整操作方法。
5.护理人员在操作完成后,应将工具和物品归位,并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6.护理人员应记录操作情况,包含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患者反应等,并向医生和护士长报告。
五、常规护理操作培训和考核1.医院应定期组织常规护理操作培训,包含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2.护理人员应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持有有效的护理职业资格证书。
3.护理人员在培训后应定期接受考核,测试其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4.医院应建立培训和考核记录,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本领。
患者入院护理一、入院护理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带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填写病历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准确填写一览表卡片、床头卡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包括主管医师、主管护士,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制度、床单位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并用“入院须知”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并存入病历,“入院须知”具体内容交病人或家属保存。
5.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住院患者安全协议书内容,包括防滑到、防跌伤、防意外、防烫伤、防乱服药、防坠床及请假规定,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名存入病历。
6.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填入体温单相应栏;按要求书写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7.坠床、跌倒、压疮高危患者做好评估并加强宣教指导,在病人床头置相应的提示牌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强巡视。
8.检查患者皮肤、口腔、指甲、胡须等,做清洁、修剪处理。
9.根据医嘱给予病人相应的治疗、护理,协助完成各种检查及检验。
10.通知营养科为患者准备膳食。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
2.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
3.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求。
4.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
5.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6.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患者出院护理一、出院护理1.护士接出院医嘱后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协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
2.撤销各种卡片,停止一切医嘱,并在体温单相应时间栏内写明出院,整理病历后交给主管医师。
3.查看出院发票,将出院小结交给患者或家属,根据患者康复程度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休息、饮食、服药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及复查时间等。
护理常规包括摘要:一、护理常规的定义与分类1.特殊症状护理常规2.各科一般护理常规3.各种疾病护理常规二、护理常规的作用与意义1.加强质量控制2.达到标准化管理三、护理常规的制定与执行要求1.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2.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疾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3.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4.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5.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正文:护理常规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特殊症状护理常规、各科一般护理常规以及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这些护理常规的制定旨在加强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
特殊症状护理常规是针对各种疾病可能出现的共同症状制定的,例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这些症状在许多疾病中都可能出现,因此,对这些症状的护理常规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各科一般护理常规是根据各个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常规。
例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这些护理常规适用于各个专科领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则是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定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
例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浮肿、高血压等。
根据这些疾病特点,按照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在执行护理常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并在工作中自觉执行。
同时,护理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针灸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协助摆放正确体卧床休息,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通知医生接诊处置。
2、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制度,签订有关告知书。
3、基础护理落实到位,保持病区舒适、整洁、安静、空气流通。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体温39℃以上者,每4h日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一次。
每日询问记录24h二便一次。
准确记录各项生命体征。
特殊监测遵医嘱认真执行。
5、每周测量体重及血压一次并记录。
6、24h内完成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48h内完成全护理病历。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7、按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动态调整并实施相应护理计划及措施,宣教相关疾病养生保健知识。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做好记做好记录。
9、做好各项治疗前的解释告知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10、针刺护理:(1)针刺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代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做好保暖。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效果和反应。
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疾病护理常规中风病1、疾病名称:中风病由于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大脑,导致脉痹阻溢于脑,发为中风病。
其病本虚标实,急症期以内风、痰浊、邪热、瘀血等表实症状突出。
2、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临床根据症候特点分为以下各型:(1)中经络: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为中经络。
护理常规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护理,作为一门专业,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常规操作。
在医疗保健领域中,护理常规是指护理人员在照顾病人、促进其康复和维护其健康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操作和准则。
本文将对护理常规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深入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内容。
1. 体温测量体温测量是护理常规中的一项基本操作。
通过使用体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护理人员可以准确地测量病人的体温。
这个指标常用于评估病情的变化和疾病的进展,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另一个常见的护理常规。
护理人员会使用血压计,通过测量动脉压力来评估病人的血压。
这对于监测心血管健康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3. 导尿导尿是一种通过插入导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的护理常规。
这通常用于帮助病人排尿,缓解膀胱压力,或者在手术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监测尿液的产生和排出。
4. 制定饮食计划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这包括了营养均衡和适合病人口味和偏好的食物。
饮食计划不仅能提供病人所需的营养,还能促进恢复和康复过程。
5. 注射药物注射药物是一项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任务。
他们通过注射药物直接进入病人的血液中,以达到治疗或缓解病症的目的。
正确的注射技巧和对不同药物的了解是确保安全和效果的关键。
6. 切换压疮压疮是由于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而导致的组织坏死和溃疡形成。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病人的压疮,并进行切换,以减少局部压力,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7. 卫生清洁卫生清洁是护理常规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为病人提供适当的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澡、更换衣物、洗涤身体和头发等工作。
这是保持个人清洁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8. 疼痛管理疼痛管理是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们通过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类型,使用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这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过程。
9. 管理药物护理人员在护理常规中负责管理和监测病人的药物。
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需要进行的操作内容,并检查所需的器械和药物是否齐全和完好。
2.洗手:在操作之前,根据洗手的标准步骤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确认身份:向患者询问姓名和出生日期,确保操作对象的正确性。
4.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需要,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个人防护装备,以确保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
5.操作准备:根据操作的特点和要求,将患者安置在适合的位置,并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护。
6.操作步骤:根据不同的操作内容,进行相应的技术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换药、拔尿管等。
7.观察和评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8.操作后处理:完成操作后,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并妥善处理操作产生的废弃物和器械。
9.清洁和消毒:对使用过的器械和操作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
10.记录和汇报:准确记录操作的时间、方式、效果和患者的反应,并向医生或护士长进行汇报。
以上是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操作内容和患者的状况而有所变化。
操作者应熟悉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并在操作过程中做好沟通和安全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1000字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一、概述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注重医疗技术的运用,又注重对患者心理的疏导和安抚。
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和细致性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护理操作规程,以护理常规为主,列举了在护理实践中所需注意的一些事项,旨在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护理常规2.1 病房内务(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卫生,定期擦洗地面、墙角、包括窗户等,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和擦拭器具。
(2)按规定对床位、陪护床位消毒。
实施消毒前要清除床位上的物品,如被子、枕头、床单等,确保彻底消毒。
(3)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帮助患者进行洗漱、梳头、换衣服等。
(4)定期对病人的口腔、皮肤、褥疮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5)保持病房通风良好,保证室内空气流畅,有利于病人康复。
2.2 洗澡护理(1)洗澡前要先询问患者的自我知觉、突然性头晕、腰腿酸痛和胸闷、气短等身体不适情况,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洗澡要求。
(2)在洗澡前要设置一定的隐私措施,确保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下洗澡。
(3)洗澡时要注意水温,水温最好不超过38℃,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洗澡时要注意洗涤部位,特别是大小便后要彻底清洗。
2.3 营养护理(1)在进行营养护理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药物过敏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2)对于特殊病人,如患有腹泻或消化不良的患者,应进行轻食或流质饮食。
对于需要限制钠盐摄入量的患者,应该减少盐的使用,避免给患者增加负担。
(3)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营养检查,并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正常。
2.4 常规体位护理(1)体位是指病人身体在某一姿势下所处的情况,包括躺卧位、坐位、仰卧位、俯卧位等。
(2)对于需要长期卧床患者,应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液淤积。
(3)长期卧床患者需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被动活动,缓解病人的肌肉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常见病征护理常规1. 数据收集和评估在对常见病征进行护理时,数据收集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指导原则:- 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检查身体的外观和感觉,以及量化症状的严重程度。
- 询问病人有关病史、过敏史和家族史等信息。
- 收集必要的实验室数据和图像学检查结果,以便更好地评估病情。
2. 病情监测病情监测是在病人接受护理期间持续进行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记录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基本生命体征。
- 监测病情的进展,包括病症的变化和可能的并发症。
3.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常见病征护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确保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并遵守给药时间表。
- 监测药物反应和可能的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提供病人和家属关于药物的正确用法和副作用信息。
4. 病理治疗常见病征护理中的病理治疗措施可能包括:- 根据病人的诊断结果和指南制定病理治疗计划。
- 监测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教育和支持教育和支持是常见病征护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 向病人和家属提供关于疾病和护理的教育,以增加他们对病情的理解和合作意识。
-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援助,以帮助病人和家属应对疾病的心理压力。
请注意,此文档仅为护理常规的概述,并不能覆盖所有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决策。
以上是关于常见病征护理常规的简要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的指南和参考资料。
护理常规的试题及答案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护理常规中,病人入院后的首要护理措施是什么?A. 立即进行健康教育B. 进行入院评估C. 立即安排床位D. 立即进行体格检查答案:B2. 护理常规中,病人出院时,护士应该进行哪些工作?A. 整理病历B. 进行出院指导C. 通知家属D. 安排出院手续答案:B3. 护理常规中,病人的护理级别分为哪几类?A. 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B.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C.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D. 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答案:C4. 护理常规中,病人的护理记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A. 病人的基本信息B. 病人的病情变化C. 护理措施及效果D. 所有上述内容答案:D5. 护理常规中,病人的隐私权保护应该如何实施?A. 仅在病人要求时保护B. 始终保护病人隐私C. 仅在治疗过程中保护D. 仅在病人家属要求时保护答案:B二、判断题1. 护理常规中,病人入院时不需要进行入院评估。
(错误)2. 护理常规中,病人出院时护士不需要进行出院指导。
(错误)3. 护理常规中,病人的护理级别是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划分的。
(正确)4. 护理常规中,病人的护理记录不需要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
(错误)5. 护理常规中,病人的隐私权保护是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
(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护理常规中病人入院后的护理流程。
答案:病人入院后,首先进行入院评估,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等。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安排护理级别。
接着进行健康教育,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在病人住院期间,定期进行病情观察,记录护理过程,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2. 请简述护理常规中护士如何进行病人出院指导。
答案:护士在病人出院时,应向病人及家属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的用药指导、饮食建议、活动指导、复诊安排等。
同时,护士还应告知病人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确保病人出院后能够继续得到良好的护理。
内科护理常规: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难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坐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等。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1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重危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它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附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率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护理常规包括哪些内容护理是指对病人或者病患者进行照料和关怀的过程,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常规是指在日常护理中需要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护理工作,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护理常规包括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是指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照料和帮助,包括协助病人进行洗漱、更换衣物、翻身等。
在进行生活护理时,护士需要注意病人的个人习惯和需求,尊重病人的意愿,确保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指对病人的饮食进行管理和照料,包括饮食调配、饮食监督等。
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确保病人的营养摄入和饮食安全。
接着是卫生护理。
卫生护理是指对病人的卫生环境进行管理和清洁,包括病房的清洁、病人的个人卫生等。
护士需要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病房的清洁整洁;同时,还需要协助病人进行个人卫生,保持病人的身体清洁和健康。
此外,心理护理也是护理常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心理护理是指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怀和疏导,包括对病人的情绪进行疏导、给予心理支持等。
护士需要倾听病人的心声,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病人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除此之外,护理常规还包括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和记录、对病人的康复指导等内容。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及时的病情资料;同时,还需要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总的来说,护理常规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记录、康复指导等多个方面。
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全面、细致地对病人进行照料和关怀,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护理和照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护理常规的名词解释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旨在保护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护理常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常常使用的一系列基本操作和程序。
本文将对护理常规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 洗护规范洗护规范是指在提供患者卫生护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套制度和规定。
它包括患者洗浴、口腔护理、牙齿清洁以及头发护理等方面。
洗护规范旨在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并提高生活质量。
2. 换床单换床单是指定期更换患者使用的床单和枕套。
这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常规,旨在保持床铺的清洁和卫生。
换洗干净的床单可以预防细菌滋生,并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3. 定时翻身定时翻身是指将长期卧床的患者翻转到不同的体位,以减少因长时间固定体位导致的压疮的发生。
通过定时翻身,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4. 压力溃疡预防压力溃疡是长期卧床、坐位或轮椅活动不足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压力溃疡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翻身、使用特殊的减压垫和垫板、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轻压力并提高皮肤的血液循环,减少溃疡的发生。
5. 导尿导尿是指利用导尿管将尿液引导到集尿袋中。
它适用于患有尿潴留、尿失禁或需要临时排尿的患者。
导尿程序需要护士进行操作,并且要保证导尿管的清洁和注意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以发现潜在的问题。
6. 输液输液是指将药物、营养液或液体直接注入患者的静脉或其他脉管内。
输液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正确的药物剂量和速度。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7. 压力伤害管理压力伤害是指由于长时间的压迫或摩擦导致的皮肤和组织损伤。
压力伤害管理包括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皮肤状况,预防和缓解压力,适当的切口护理以及使用特殊的敷料和保护器材。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患者的皮肤和预防进一步的损害。
8. 插胃管插胃管是指将一根长而细的管子插入患者的食管,以便喂食、给药或排空胃内容物。
这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需要严格的操作技巧和注意卫生。
内三科(呼吸、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⒈住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⒉呼吸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⒊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⒋肺炎护理常规⒌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⒎呼吸衰竭护理常规⒏胃炎护理常规⒐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⒑有机磷中毒护理常规⒒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⒓症状护理常规⑴高热护理常规⑵惊厥护理常规⑶休克护理常规⑷昏迷护理常规⑸疼痛护理常规⑹咯血护理常规⑺呼吸困难护理常规⑻黄疸护理常规⑼颅内压升高护理常规住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一病人入院护理常规⒈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单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接收急诊及危重病人时,病房护士应与急诊科护送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⒉病房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病人,护送到指定床位,并及时通知医生查看病人。
建立病历、一览卡、床头卡等。
⒊护士首先做好自我介绍,为病人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并做好相关记录。
⒋根据病人病情、年龄及接受能力等,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介绍。
病人病情较重时介绍内容要简要,待病情平稳后再详细介绍。
内容包括:⑴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相关人员。
⑵住院规则、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⑶病区、病室环境、生活设施及有关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⑷介绍同室病人。
⒌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
⒍按病情及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用药后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⒎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健康问题以及身心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
⒏入院后每日按规定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按规定测量并记录体重、身高等。
⒐入院后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检验标本,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⒑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