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UF+RO+DTRO”工艺在中水回用工程中运用

“UF+RO+DTRO”工艺在中水回用工程中运用

“UF+RO+DTRO”工艺在中水回用工程中运用

随着全球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水资源回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中水回用是指将经过初步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再次处理利用的过程。中水回用对于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环境、满足人类水需求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中水回用要求,需要采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其中,“UF+RO+DTRO”工艺是一种常见且效果显著的中水回用工艺。

“UF+RO+DTRO”工艺是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工艺,由超滤(UF)、反渗透(RO)和半透膜反渗透(DTRO)组成。以污水处理厂为例,这种工艺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中水回用:

第一步:污水预处理

污水预处理主要是对原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包括格栅过滤、地沟、沉淀池等工艺,化学处理则包括中和、絮凝、杀菌等工艺。这些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质和微生物。

第二步:超滤处理(UF)

超滤处理是指通过超滤器将污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胶体、蛋白质、细胞等)和微生物过滤出来,从而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质和微生物。超滤器的孔径一般为0.01~0.1微米,相比粗过滤,超滤能够更彻底地去除污水中的物质。

第三步:反渗透处理(RO)

反渗透是指采用高压将污水压力驱动通过半透膜,从而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等,以及微量的胶体和细菌。反渗透工艺的膜孔径一般为0.0001~0.001微米,比超滤器的孔径还要小。反渗透能够将水处理效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半透膜反渗透是指在RO膜之后,再加上一层半透膜以去除更多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这种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半透膜水处理技术,它可以在高浓度的溶液中去除大约50%的盐分,从而让回用后的水更加清洁。

1. 较高的水处理效率

采用超滤、反渗透和半透膜反渗透等多种工艺,能够彻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质和无机盐等。水处理效率较高,能够满足中水回用的要求。

2. 流程简单、易于操作

“UF+RO+DTRO”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 回用水的质量较高

采用此种工艺处理后,回用水的质量较高,能够满足灌溉、工业用水等用途,实现中

水回用的目的。

4. 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相比传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用水量更小,能源消耗更低,无需化学药剂等大量投入,成本较低。

总之,“UF+RO+DTRO”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节约成本的中水回用技术。随

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减少,中水回用技术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保护水环境

和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UF+RO+DTRO”工艺在中水回用工程中运用

“UF+RO+DTRO”工艺在中水回用工程中运用 随着全球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水资源回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中水回用是指将经过初步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再次处理利用的过程。中水回用对于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环境、满足人类水需求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中水回用要求,需要采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其中,“UF+RO+DTRO”工艺是一种常见且效果显著的中水回用工艺。 “UF+RO+DTRO”工艺是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工艺,由超滤(UF)、反渗透(RO)和半透膜反渗透(DTRO)组成。以污水处理厂为例,这种工艺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中水回用: 第一步:污水预处理 污水预处理主要是对原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包括格栅过滤、地沟、沉淀池等工艺,化学处理则包括中和、絮凝、杀菌等工艺。这些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质和微生物。 第二步:超滤处理(UF) 超滤处理是指通过超滤器将污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胶体、蛋白质、细胞等)和微生物过滤出来,从而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质和微生物。超滤器的孔径一般为0.01~0.1微米,相比粗过滤,超滤能够更彻底地去除污水中的物质。 第三步:反渗透处理(RO) 反渗透是指采用高压将污水压力驱动通过半透膜,从而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等,以及微量的胶体和细菌。反渗透工艺的膜孔径一般为0.0001~0.001微米,比超滤器的孔径还要小。反渗透能够将水处理效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半透膜反渗透是指在RO膜之后,再加上一层半透膜以去除更多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这种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半透膜水处理技术,它可以在高浓度的溶液中去除大约50%的盐分,从而让回用后的水更加清洁。 1. 较高的水处理效率 采用超滤、反渗透和半透膜反渗透等多种工艺,能够彻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质和无机盐等。水处理效率较高,能够满足中水回用的要求。 2. 流程简单、易于操作 “UF+RO+DTRO”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 回用水的质量较高

正高、副高职称填写本人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本人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我于2004年7月毕业于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一直从事环保相关的职业,2010年取得工程师职称。曾在沈阳环科院、沈阳水处理设备厂工作与学习,现就职于沈阳光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设计研发中心设计部经理一职,负责本部门日常管理工作,部门人员和工作任务的协调分配,工作进度的管理和监督,负责施工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及工程设计工作的质量控制,负责绩效考核体系的执行。现将主要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技术素质,做好本职工作。 我于2004年参加工作,从最基本技术员做起,曾经参与过的工程项目有辽大实验室纯水项目、完达山乳品废水处理工程、沈阳惠天热电软化水工程,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我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刻苦专研,决不放弃,锐意进取,使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006年8月受聘于沈阳光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设计员、设计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等职务,主要参与过的工程项目有沈阳万科房地产的中水回用工程、凌海曹家污水处理工程、盘山连片整治污水处理工程、北票宏发屠宰废水处理工程、金华蒙牛乳品废水处理工程、沈阳利民造纸废水处理工程、欧日电镀水处理工程、东北微电子所废水处理工程、东港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 十余年来,参与完成了近百项工程的设计,数项技术的研发,有多项技术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重点实用技术”,予以推广。其中**渗滤液处理项目主要采用“生化处理+MBR+DTRO”的废水处理工艺。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评为2013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使用技术示范工程,**造纸厂污水处理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评为2012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使用技术示范工程,被沈阳市环境保护局评为2007年污染减排示范工程。 二、积极推广使用创新技术,提高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渗滤液的特点及处理技术

渗滤液的特点及处理技术 一、渗滤液介绍 1.1、渗滤液概述生活垃圾填埋场按照填埋气组成等参数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好氧阶段,导气管中引出的气体主要为空气,此时产生的渗滤液COD浓度较高,氨氮浓度较低,可生化性较好; 第二阶段为酸化阶段,垃圾堆体中以酸化反应为主,填埋气主要为氮气、二氧化碳、氢气,渗滤液水质与第一阶段类似; 第三阶段为不稳定的产甲烷段,堆体中厌氧产甲烷菌开始逐渐成为优势菌种,甲烷气体的比重开始上升,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开始下降,相反由厌氧分解蛋白质等含氮物质产生的铵盐开始上升,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下降; 第四阶段为稳定的产甲烷阶段,填埋气主要由二氧化碳和甲烷组成,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已经比较差,易于生化的有机物急剧下降,以挥发性有机酸VFT(VFC)表示;到最后一个阶段即结束阶段,垃圾中的有机物已经分解殆尽,此时的渗滤液已不具备可生化性。 其中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好的前三个阶段时间较短,只有三至五年,便进入了第四个阶段,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逐年下降,直至有机物含量降至零。1.2、渗滤液显著特点 (1)渗滤液前、后期水质变化大。渗滤液的水质变化幅度很大,它不仅体现在同一年内各个季节水质差别很大,浓度变幅可高达几倍,并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水质特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渗滤液的碳氮比、可生化性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通常在填埋初期,氨氮浓度较低,用生物脱氮就可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但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氨氮浓度不断增加,COD不断下降,最好采用物化法处理。 (2)有机物浓度高。垃圾渗滤液中的CODcr和BOD5浓度最高可达几万毫克/升,与城市污水相比,浓度非常高。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主要是在酸性发酵阶段产生,pH值略低于7,低分子脂肪酸的COD占总量的80%以上,BOD5与COD 比值为0.5~0.6,随着填埋场填埋年限的增加,BOD5与COD比值将逐渐降低。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简称MBR)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先进的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技术,它是将膜分离技术中的超滤、微滤或纳滤膜组件与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生物反应器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处理系统。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使MBR具有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所不具备的许多突出优点:出水水质优良稳定,可直接回用;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整个系统流程紧凑;剩余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MBR技术的最佳适用范围为:出水水质要求高的项目(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类限制);处理出水有回用要求的项目(污水资源化项目);工程用地比较紧张的项目;高浓度有机废水项目。该技术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污水治理理念和污水处理技术的一次颠覆和带来的一场伟大变革,将对中国的水处理行业和环境保护产业带来深层次的巨大影响;同时,它也使水处理行业从工程化向设备化和产业化成为可能。 MBR特点: ?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处理出水水质好 ?污泥浓度高,装置容积负荷大,占地面积小 ?有利于增殖缓慢或高效微生物的截留,提高系统的硝化效果和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能力 ?剩余污泥产生量低 ?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经处理后排放水SS和浊度都接近于零,可实现回用 垃圾渗滤液处理:本土技术性价比优势明显 垃圾渗滤液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作为环境设施的垃圾填埋场也就变成了污染源。而处置难度大,处置费用高,专业技术缺乏,这些都是造成垃圾渗滤液污染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那么,我国的相关处置技术发展情况如何?对于我国垃圾渗滤液的特殊性,国外引进的技术是否适用?我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的难点在哪儿?

中水回用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中水回用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1前言 伴随着经济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地方用水紧张状况,我国许多地区都正在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建设中水回用工程。但在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值得商榷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解决改进。笔者曾承担多项中水回用工程设计并参与《沈阳市中水回用工程技术规定》的编制工作,在积累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简要分析有关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要点。 2中水回用水源选择 建设中水回用工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具备合适的水源。根据国内外中水回用工程实践,结合国内现状,在中水水源选择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a.冷凝冷却水;b.屋面雨水;c.生活污水。从以上可选择水源途径分析,冷却水水质较好,一般不需深度处理,根据使用途径只经简单过滤、消毒后即可使用。而收集屋面雨水需要在建筑物设计同时,建立能够满足使用水量需要的较大容积畜水池,此水源受季节及降雨影响较大,因此难以真正解决该地区的旱季缺水问题。采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则具有水质相对稳定、处理技术成熟、水源分布广泛、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沈阳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近年建设的中水回用工程,在水源选择方面主要有大中院校、办公楼、宾馆、疗养院、住宅小区及工业企业生活排水等,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中水水质确定 目前我国建设中水回用工程主要采用水质标准依据《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执行,其中对中水的各种使用途径规定相应的水质标准。近几年,个别省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正在编制适合本地区的中水设计规范及技术规定。沈阳市目前在中水回用工程中对回用水水质的控制指标主要有COD、BOD5、SS、pH、LAS、氨氮、总大肠菌群等见表1中摘录各主要水质在回用水不同使用功能时的界定值,当中水用于水景、空调等用途时,其水质指标应达到相关水质标准要求。 4建设中水回用工程的环境保护要求 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在考虑生产中水达到合格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对建设项目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以考虑。如在工程选址方面,要考虑建设地点与周围临近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且位于区域的下风向,确保中水工程对周围环境不产生臭味、噪声等二次污染;在处理设施的布置形式上,要尽可能采用地下,且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既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低温对处理效果的不利影响问题,又不改变地面原使用功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泥处理措施,对产生污泥进行妥善处理,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一般中小型中水回用工程产生的污泥可排入就近化粪池内进行消化处理,对于附近没有污泥消化场所的工程,需要设污泥储池,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或存储一定时间后外运集中处理,污泥储池要设曝气装置,防止污泥腐败发臭。 5中水回用处理工艺

DTRO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

碟管式反渗入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 碟管式反渗入是反渗入旳一种形式,是专门用来解决高浓度污水旳膜组件,其核心技术是碟管式膜片膜柱。把反渗入膜片和水力导流盘叠放在一起,用中心拉杆和端板进行固定,然后置入耐压套管中,就形成一种膜柱。 碟管式膜系统旳核心是由碟片式膜片、导流盘、O型橡胶垫圈、中心拉杆和耐压套管所构成旳膜柱。碟管式膜柱有大膜柱和小膜柱两种。小膜柱直径为200毫米,长1000毫米,有170个导流盘和169个膜片;大膜柱直径为214毫米,长1400毫米,由210个导流盘和209个膜片构成。膜片和导流盘间隔叠放,O 型橡胶垫圈放在导流盘两面旳凹槽内,用中心拉杆穿在一起,置入耐压套管中,两端用金属端板密封。 膜柱中各个部件有不同旳作用。膜片由两张同心环状反渗入膜构成,膜中间夹着一层丝状支架,这三层环状材料旳外环焊接,内环开口,为净水出口。导流盘(替代了卷式膜中旳网状支撑层)将膜片夹在中间,但不与膜片直接接触,加宽了流体通道;导流盘表面有一定方式排列旳凸点,在高压下使渗滤液形成湍流,增长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O型橡胶垫圈套在中心拉杆上,置于导流盘两侧旳凹槽内,起到支撑膜片、隔离污水和净水旳作用。净水在膜片中间沿丝状支架流到中心拉杆外围,通过净水出口排出。 和其她膜组件相比,碟管式反渗入具有如下三个明显旳特点: 通道宽:膜片之间旳通道为2mm,而卷式封装旳膜组件只有0.2mm。 流程短:液体在膜表面旳流程仅7cm,而卷式封装旳膜组件为100cm。 湍流行:由于高压旳作用,渗滤液打到导流盘上旳凸点后形成高速湍流,这种湍流旳冲刷下,膜表面不易沉降污染物。在卷式封装旳膜组件中,网状支架会截留污染物,导致静水区从而带来膜片旳污染。

DTRO+卷式RO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DTRO+卷式RO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一、DTRO+卷式RO工艺的原理 DTRO+卷式RO工艺是指采用DTRO(离子交换深度处理技术)和卷式RO(反渗透膜过滤技术)相结合的膜分离工艺。DTRO工艺是通过离子交换膜对渗滤液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和排放,实现对固体颗粒、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的有效去除。而卷式RO工艺则是利用高压驱动渗透剂从浓缩溶液中通过反渗透膜,实现对水中的其他溶质、杂质的去除。两者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垃圾渗滤液中各类污染物的综合去除,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二、DTRO+卷式RO工艺的特点 1. 高效去除污染物:DTRO+卷式RO工艺可以高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固体、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使处理后的水质清澈透明,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2. 操作简便方便:DTRO+卷式RO工艺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人工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 3. 能耗低成本低:DTRO+卷式RO工艺采用膜分离技术,能耗低、运行成本低,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节约了处理成本。 4. 处理效果稳定可靠:DTRO+卷式RO工艺处理的水质稳定可靠,能够适应不同水质的处理要求,操作稳定可靠。 三、DTRO+卷式RO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1. 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垃圾渗滤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会对后续的膜分离过程产生不利影响。需要进行预处理,采用DTRO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的固体颗粒、重金属离子等进行去除,以保证后续的膜分离过程正常进行。 2. 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经过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入卷式RO膜分离过程,利用高压将水经过膜中,将水分离出去,留下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垃圾渗滤液的目的,最终处理后的水质清澈透明,达到排放标准。 3. 混凝剂的回收再利用:在DTRO处理过程中,可以将作为混凝剂的多余的氯化铁、氢氧化铁等固体混凝剂通过膜分离技术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化学药剂的浪费,也降低了处理成本。 4. 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TRO+卷式RO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这些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成分,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实现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下水资源的利用与水资源空间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保护下水资源的利用与水资源 空间规划设计 摘要:当前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低一直是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水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相关部门的重点研究问题。在学术界,关于水环境保护利用的研究不胜枚举,通常以节约水资源为核心,展开水环境保护利用[1]。但以往的研究依然停留于理论层面,分析过于笼统,在现实应用中很难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生态环境保护下,表明了水环境保护利用的主流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水空间规划设计。水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水资源配置的收益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但针对水空间规划设计一直是我国水环境保护利用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往的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中,普遍缺乏统筹全局的视角,主要停留在“以需定供”的层面,导致水空间规划设计过于局限,仍无法实现此目标[3]。为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该文在生态环境保护下,提出水资源的利用与水资源空间规划设计,提高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净收益率。 作者简介:杨帆(1994-),男,浙江湖州人,天津海派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膜分离技术工艺设计、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电话:151****0823,E-mail:***************** 通讯作者:杨帆(1994-),男,浙江湖州人,天津海派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膜分离技术工艺设计、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电话:151****0823,E-mail:*****************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利用;水空间;规划设计 引言 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的水生态环境保

垃圾渗滤液处理中两级碟管式反渗透系统的应用

垃圾渗滤液处理中两级碟管式反渗透系统的应用 摘要:研究了两级碟管式反渗透系统在四川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 的应用。研究表明:DTRO仍然存在浓差极化现象;在经过预处理后正常工况下, 一级DTRO氨氮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5.1%~97.8%、脱盐率在96.6%~97.7%, UV254的去除率在96.4%~97.4%;二级DTRO氨氮去除率在86.5%~92.1%,脱盐 率在87.2%~89.6%;UV254的去除率仅在10%~40%;随着二级DTRO运行压力 的增加,膜通量增加,氨氮去除率与脱盐率则降低。 关键词:碟管式反渗透;垃圾渗滤液;去除率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雨水冲淋等 产生多种代谢物质,形成污染严重的高浓度有机废液,它具有水质复杂、化学耗 氧量(COD)和氨氮浓度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且用常规的生化等处理方法出水难以达标。与生化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受原水水质的变化影响小,能够保持出水水 质稳定,在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处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碟管式 反渗透(DTRO)是一种新型的反渗透处理技术,分为碟管式反渗透(DTRO)和碟管式 纳滤(DTNF)两大类,该技术是专门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开发的一种专利型膜分离 设备,目前已经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1.碟管式反渗透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出水要求及工程成本,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可采用两 级DTRO、单级DTRO、MBR+单级DTRO/NF、DTRO与DTNF组合等工艺。目前采 用较多的是两级DTRO工艺,一般来讲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满足中水回用要求;单级DTRO主要用于污染指标 较低的渗滤液;MBR+单级DTRO/NF适合处理可生化性较好的渗滤液类型;如果 在出水指标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应用DTNF,或使用DTRO与DTNF组合系统, 既满足去除率又可去除部分单价盐类。典型两级DTRO工艺流程如下:填埋场的渗 滤液从调节池由漂浮泵输送至原水罐,先经砂滤器和芯滤器作预处理,经过预处 理的渗滤液直接进入一级DTRO系统,第一级反渗透系统产生的透过液排向第二 级反渗透的进水端,浓缩液排入浓缩液储池,第二级反渗透处理第一级透过液, 二级的透过液进入清水池,浓缩液进入第一级反渗透的进水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浓缩液回灌、蒸发或外运。 专门为处理高浓度料液而设计;解决了膜片堵塞问题,不依赖特别的预处理;膜片使用寿命超过3年,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操作简便,可远程控制,远程诊断;土建设施少,占地面积小;浓缩倍数高,回收率高;出水稳定达标。 2.项目简介 2.1工艺设计 试验依托四川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改建项目,原污水处理厂采 用UASB+ABR+MBR+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但由于水质波动较大以及运行不规范 等原因,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改建后采用气浮+臭氧+UASB+两级DTRO+RO的处 理工艺,设计规模为200m3/d。 2.2两级DTRO系统 DTRO系统由原水罐、预处理系统、一级DTRO系统、二级DTRO系统组成。 其中一级DTRO系统共82支膜柱分为三段串联运行;二级系统共22支膜柱分两

DTRO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

DTRO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 碟管式反渗透是反渗透的一种形式,是专门用来处理高浓度污水的膜组件,其核心技术是碟管式膜片膜柱。把反渗透膜片和水力导流盘叠放在一起,用中心拉杆和端板进行固定,然后置入耐压套管中,就形成一个膜柱。 碟管式膜系统的核心是由碟片式膜片、导流盘、O型橡胶垫圈、中心拉杆和耐压套管所组成的膜柱。碟管式膜柱有大膜柱和小膜柱两种。小膜柱直径为200毫米,长1000毫米,有170个导流盘和169个膜片;大膜柱直径为214毫米,长1400毫米,由210个导流盘和209个膜片构成。膜片和导流盘间隔叠放,O 型橡胶垫圈放在导流盘两面的凹槽内,用中心拉杆穿在一起,置入耐压套管中,两端用金属端板密封。 膜柱中各个部件有不同的作用。膜片由两张同心环状反渗透膜组成,膜中间夹着一层丝状支架,这三层环状材料的外环焊接,内环开口,为净水出口。导流盘〔替代了卷式膜中的网状支撑层〕将膜片夹在中间,但不与膜片直截了当接触,加宽了流体通道;导流盘表面有一定方式排列的凸点,在高压下使渗滤液形成湍流,增加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O型橡胶垫圈套在中心拉杆上,置于导流盘两侧的凹槽内,起到支撑膜片、隔离污水和净水的作用。净水在膜片中间沿丝状支架流到中心拉杆外围,通过净水出口排出。 和其他膜组件相比,碟管式反渗透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通道宽:膜片之间的通道为2mm,而卷式封装的膜组件只有0.2mm。 流程短:液体在膜表面的流程仅7cm,而卷式封装的膜组件为100cm。 湍流行:由于高压的作用,渗滤液打到导流盘上的凸点后形成高速湍流,这种湍流的冲刷下,膜表面不易沉降污染物。在卷式封装的膜组件中,网状支架会截留污染物,造成静水区从而带来膜片的污染。 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碟管式反渗透技术在处理渗滤液时能够容忍较高的悬浮物和SDI,通俗一点讲,确实是可不能堵塞。同时,这三个技术特点表达在具体实践中,使碟管式膜技术有如下几个工程特点: 膜组的结垢少,膜污染轻,膜寿命长。DT-RO的专门结构及水力学设计使膜组易于清洗,幸免了结垢和其他膜污染,从而延长了膜片寿命。用于DT-RO 的膜片寿命可长达2年以上,甚至更长。

碟管式反渗透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

碟管式反渗透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 碟管式反渗透是反渗透的一种形式,是专门用来处理高浓度污水的膜组件,其核心技术是碟管式膜片膜柱。把反渗透膜片和水力导流盘叠放在一起,用中心拉杆和端板进行固定,然后置入耐压套管中,就形成一个膜柱。 碟管式膜系统的核心是由碟片式膜片、导流盘、O型橡胶垫圈、中心拉杆和耐压套管所组成的膜柱。碟管式膜柱有大膜柱和小膜柱两种。小膜柱直径为200毫米,长1000毫米,有170个导流盘和169个膜片;大膜柱直径为214毫米,长1400毫米,由210个导流盘和209个膜片构成。膜片和导流盘间隔叠放,O 型橡胶垫圈放在导流盘两面的凹槽内,用中心拉杆穿在一起,置入耐压套管中,两端用金属端板密封。 膜柱中各个部件有不同的作用。膜片由两张同心环状反渗透膜组成,膜中间夹着一层丝状支架,这三层环状材料的外环焊接,内环开口,为净水出口。导流盘(替代了卷式膜中的网状支撑层)将膜片夹在中间,但不与膜片直接接触,加宽了流体通道;导流盘表面有一定方式排列的凸点,在高压下使渗滤液形成湍流,增加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O型橡胶垫圈套在中心拉杆上,置于导流盘两侧的凹槽内,起到支撑膜片、隔离污水和净水的作用。净水在膜片中间沿丝状支架流到中心拉杆外围,通过净水出口排出。 和其他膜组件相比,碟管式反渗透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通道宽:膜片之间的通道为2mm,而卷式封装的膜组件只有0.2mm。 流程短:液体在膜表面的流程仅7cm,而卷式封装的膜组件为100cm。 湍流行:由于高压的作用,渗滤液打到导流盘上的凸点后形成高速湍流,这种湍流的冲刷下,膜表面不易沉降污染物。在卷式封装的膜组件中,网状支架会截留污染物,造成静水区从而带来膜片的污染。 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碟管式反渗透技术在处理渗滤液时可以容忍较高的悬浮物和SDI,通俗一点讲,就是不会堵塞。同时,这三个技术特点体现在具体实践中,使碟管式膜技术有如下几个工程特点: 膜组的结垢少,膜污染轻,膜寿命长。DT-RO的特殊结构及水力学设计使膜组易于清洗,避免了结垢和其他膜污染,从而延长了膜片寿命。用于DT-RO 的膜片寿命可长达2年以上,甚至更长。

MBR法/高级氧化技术在中水处理中研究进展

MBR法/高级氧化技术在中水处理中研究进展 王晓春;赵霞;沈吉敏;冯辉霞;孔秀琴 【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污水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易控制,与其他处理过程相结合可提高处理能力,降低处理成本等优点也备受研究者亲睐。本文系统介绍了MBR法的定义、分类、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对高级氧化技术和中水做了简单说明,阐述了高级氧化技术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应用,同时列举了两种工艺相结合在中水处理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As a novel high rate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the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is now concerned wid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is very popular due to its advantages such as 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easy controllability during the sewage treatment, which may improve treatment capacity and reduce costs by combining with other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MBR is introduced from the respects of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Furthermore, the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and reclaimed water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for MBR are introduced. Examples are taken to illustrate the role of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rocesses played in reclaimed water treatment. 【期刊名称】《四川环境》 【年(卷),期】2012(031)006 【总页数】5页(P122-126)

兰炭废水处理工艺技术

兰炭废水处理工艺技术 本文分析了兰炭废水的水质特点,介绍了兰炭废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并对各种工艺技术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根据工程案例和实验结果提出了推荐意见,对兰炭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兰炭废水又称半焦废水,是指低变质煤(不粘煤、弱粘煤、长焰煤)在中低温干馏(约600~800℃)过程以及煤气净化、兰炭蒸汽熄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工业废水。这种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高毒性的污染物,如苯系物、酚类、多环芳烃、氮氧杂环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是一种典型的高污染、高毒性工业废水。 2008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将兰炭(半焦)列入产业目录后,由于市场需求巨大,兰炭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环境工作者对兰炭废水的相关研究却没有跟上步伐,已投产的大多数兰炭生产企业,其废水处理一般仍采用普通生化处理法或焚烧法。现有兰炭(半焦)企业采用的炭化炉主要炉型是内热式直立炉,由于立式炉生产工艺产生的焦油与水很难分离,废水COD高达~mg/L,且含有大量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毒物质,所以生化处理很难达标。而焚烧法由于能耗高,仅适用于水量很少的小型企业,且焚烧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以蒸气形式排放

到大气中,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处理工艺和成功的工程实例。 1兰炭废水水质 兰炭废水中含有大量油类、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根据笔者对陕西、内蒙和新疆三地多个兰炭企业废水的水质检测结果,得到兰炭废水典型水质如表1所示。 表1兰炭废水典型水质 兰炭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无机污染物主要有硫化物、氰化物、氨氮和硫氰化物等;有机污染物检测到的有30多种,主要为煤焦油类物质,还有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这些物质会对人类、水产、农作物等构成极大危害,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或回用。但兰炭废水中COD高达mg/L、NH3-N高达5000mg/L、酚类高达5000mg/L以上,可生化性极差,处理困难,近年来兰炭废水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兰炭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问题。 2兰炭废水水质特点分析 焦炭生产为高温(1000℃)干馏,高温条件下,中低分子有机物经化学反应进行选择性结合后形成大分子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存于焦油或焦炭中;而兰炭生产为中低温干馏,其废水中除含有一定量的高分子有机污染物外,还含有大量未被高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