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谗谄蔽明,邪曲害公,屠岸贾作难,赵氏灭族;知恩图报,舍生取义,公孙杵臼护主,赵孤尚存;功成事就,杀身成仁,程婴报主,赵孤成立。
一奸一忠,忠义愈显;一死一生,德义弥彰。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公孙杵臼、程婴之谓也。
为救好友之子,他佯装投敌,假扮小人;为育赵孤成人,他藏身山林隐姓埋名;漫漫二十年,他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皇天不负有心人,赵孤终立世人眼前,他功成身退,便自刎卸任。
程婴,你的生命贯穿忠义,你的隐忍睿智挽救一代忠良之后,你让后人敬佩,铭记于心。
一撇一捺,他上无愧于先友,下无愧于遗孤,浩然立足于天地之间,顶起一“人”字;机智无畏,他智戏众将,偷梁换柱,力保友人遗孤,浑然正气于一身,似遗世独立;舍生取义,他功成身退,以死报昔日情意,程婴,天地浩大盛不下你的忠义,史册厚重载不动你的英气,你的义,你的智,你的勇,都为史册所记载,千秋万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读真实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简介导语:赵氏孤儿解读: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
正是洋溢赵氏孤儿解读: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
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中外观众的追捧,在其中,大家找到了久违的“坚持”和“温暖”,心灵得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抚慰。
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述和接受的过程中,历史的本来面貌渐渐被大家遗忘了、忽略了,故事重复千变就成了历史,然后就变成了信史。
然而,历史真的会有如此多情,如此煽情,如此矫情吗?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成为孤儿的?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关乎正义和忠诚吗?既然是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赵氏”指的是谁?这一切要从晋文公开始。
晋文公名曰重耳,乃春秋时期晋国献公的儿子。
重耳大名鼎鼎,经历坎坷而传奇。
他的坎坷遭遇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骊姬。
在一次战争中,作为胜利者,晋献公得到了两个女孩——骊氏姐妹。
晋献公将她们纳入后宫,宠爱无比。
等到骊姬生下一个男孩之后,晋献公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骊姬的喜爱,就决定废掉原来的太子,改立骊姬的孩子。
另立太子当然是件大事,晋献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
为了清除障碍,他决计就将包括原来的太子和重耳在内的诸王子打发到外地去。
即使这样,骊姬依然不放过他们,极尽落井下石之能事,太子和重耳他们只好流亡别国。
这是一次漫长的流亡。
等重耳再次踏上晋国的土地之生活常识分享。
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
赵氏孤儿讲的是一个关于孤儿赵天明的故事。
赵天明从小失去父母,被一对善
良的夫妇收养,但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去世了。
赵天明被迫独自一人在世上闯荡。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人。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
们有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赵天明在故事中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故事中的赵天明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他和我们一样,也曾感到迷茫和无助。
但正是因为他从未放弃,不断努力,最终才有了成功的一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只要我们肯去努力,肯去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走向成功。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勇气
和信念。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赵天明才能够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们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赵氏孤儿是一个充满鼓舞和感动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人生中总会
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走向成功。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赵氏孤儿之历史背景:赵武(前598-前541),世人尊称赵孟,春秋时代晋国的执政大夫。
赵氏为晋国世族,其曾祖赵衰为晋文公时大夫,曾辅佐文公成就霸业。
其祖父赵盾,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襄公、灵公、成公三朝。
其父赵朔在晋景公时,继任大夫之职。
其子赵成,字景叔,谥赵景子,其孙赵鞅。
赵氏孤儿晋景公三年(前597),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计首先消灭赵氏势力。
于是就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其责任在于赵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灭了赵氏全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景公的妹妹,当时怀有身孕,逃进王宫躲避。
过了不久,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当时,屠岸贾曾进宫搜索孤儿,赵朔妻把孤儿藏进裤档里,祝告说:"若号,赵家灭乎;若无声,即不灭。
"果然在搜索的过程中,孤儿就没有出声。
后来,孤儿终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辗转救出宫来。
公孙杵臼为此献出了生命,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
(今山西盂县有藏山,相传即为当时程婴藏孤之处;今山西忻州市西郊和垣曲县中条山也各有一处藏山。
按:灵公、景公尚都于绛,即今山西翼城县,藏孤之处不宜距国都过远,当在今晋南境内,故似应是垣曲县中条山的藏山)。
15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
晋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
这次弭兵的建议是由宋国大夫向戌提出,而实际上体现了赵武偃武修文的政策。
他一贯主张减轻各诸侯国对霸主的贡纳,加强礼仪方面的要求,各国都循礼行事,即可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
早在晋平公十年(前548),他耖。
说过:"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
【赵氏孤儿】历史上的赵氏孤儿赵武原型是谁?赵武结局如何?导读:赵氏孤儿赵武简介,晋国赵氏孤儿赵武怎么死的?赵氏孤儿就是历史上的赵武灵王吗?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演绎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狗血朝廷斗争戏,无非是一权独大加上职场仇人,因此赵家被满门抄斩,独独只剩下了侥幸存活的赵武。
那么,当赵武被抚养长大以后,他是如何行驶自己的复仇大计的!赵武简介:姓名:赵武、赵孟、赵文子、赵氏孤儿爷爷:赵盾父亲:赵朔(赵庄子、赵庄主)外公:晋成公母亲:赵姬(赵庄姬)儿子:赵成(赵景子)赵武一生复仇经历:赵武出生的时期,家族人就已经被满门抄斩了,只剩下了亲生母亲庄姬。
庄姬之所以能够活着,就是因为她是国王晋景公的姑姑。
然而,赵武出生后,就被仇人所杀,幸好父亲生前曾帮助程婴,程婴用自己的儿子的性命救下了赵武,然后将赵武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给赵武改名为程大业。
程大业从小就跟仇人屠岸贾的儿子屠岸无姜一起长大,两人关系很好。
十八年后,孤儿赵武长大了,程婴一步步设局,让他逐渐知道了赵朔灭门惨案。
而屠岸无姜也终于发现,自己最亲爱的父亲其实是个大奸贼。
程大业逐步从程婴之子转换成了赵氏孤儿,程婴指导着赵武由一个单纯的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
屠岸贾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当国王,于是逼迫晋景公于困境下弃国而逃,力图让屠岸无姜完成自己篡权夺位,称雄天下的梦想。
然而,从小受程婴教导的屠岸无姜终将“忠义”放在了“仁孝”之前,大义灭亲。
晋景公被程婴和程大业所救下,二人一起缓缓的说来了十八年前的往事。
晋景公痛悔当年灭赵罪行,终于承认“赵武”身份。
赵武也因此与母亲庄姬母子团圆。
赵武继续复仇,最终逼得仇人屠岸贾绝然死去。
历史上的真实的赵氏孤儿赵武赵武:赵文子,戏剧《赵氏孤儿》的历史原型。
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
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
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
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
赵氏孤儿案历史真相栾书为政,拉拢郤锜,打压原、屏,原、屏素恨栾书,且得罪于国人,又自恃族大权重,不觉已为众矢之的。
前587年,赵庄姬寡居通奸于赵婴,国人耻之。
前586年,原同、屏括逐楼婴至齐,赵姬怨原、屏之横,携赵武居公宫。
后栾书屡战,功勋日著,赵同、赵括不得志。
前583年,智庄子亡,栾氏更盛。
年末,赵庄姬告于晋景公:原、屏将作乱!景公欲废侈卿,故问栾书。
武子说:莫须有!驹伯或知之!景公乃问郤锜,郤锜亦附栾书,景公认定赵氏将反,命栾书、郤锜备战。
在晋景公的号召下,平日遭赵氏欺压的贵族揭竿而起,向赵氏杀去。
赵同、赵括猝不及防,惨遭杀害。
诸姬憎原、屏之专,向其族举起屠刀,将这些年为嬴姓所压制而积累的仇恨发泄出去。
一时血染宗庙,赵氏惨遭灭门。
景公将赵氏的封地剥夺,赠与祁氏,以壮公族。
大伙对赵氏深恶痛绝她始料不及。
就在大家都在为构陷赵氏落井下石时,一个重臣站了出来。
韩献子感激昔日赵氏养育、知遇之恩,在景公命其攻赵氏时,他毅然顶住强压,拒不出兵。
赵氏覆亡,韩厥忍无可忍,他进宫强谏景公,大胆直言:赵氏,先贤伯益之后。
自中衍以下,嬴姓显贵。
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
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望君侯三思韩厥的话一定程度点醒了杀红了眼的景公,景公沉默半晌,自知有些过分:赵衰、赵盾功勋卓著,今以私心灭赵宗,难堵悠悠之口。
景公从其请,遂命外甥赵武续嬴姓之嗣,并命祁奚将封地还予赵氏。
晋景公树立国君权威,收侈卿的目的已达到,复立赵武。
这时的赵武十岁左右。
一个未成年的娃娃如何能够把持这样室破堂空的家庭赵武年幼,不能持家,内外倚靠赵旃打理,幸赵旃在下宫之难后变得成熟,不再像年轻时张狂跋扈,也失去了跋扈的资本。
前581年,景公梦魇缠身,梦见厉鬼,忧郁成病,遂命太子州蒲监国。
半年后,晋景公猝死于厕,州蒲嗣位,是为晋厉公。
景公末年,赵氏已无足轻重。
八卿之中,栾、韩、二郤皆属公室,二荀为远支,除掉赵氏之后,晋景公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赵氏孤儿事件真相赵氏孤儿春秋末年发生在晋国的“赵氏孤儿事件”,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冤案了,其惨烈程度远较后世的诸多冤案为甚。
晋灵公荒淫无道,辅政大臣赵盾屡谏无效,被晋灵公猜忌,派人追杀,赵盾被迫出逃。
可是他还没逃出国,大臣赵穿就杀了晋灵公立了新君,赵盾又被请回来主持大政,当时的史官书:“赵盾弑其君。
”晋景公时,司寇屠岸贾追究刺杀晋灵公的主谋,罪名加在赵盾身上,屠岸贾怂恿晋景公把赵盾全家都杀了。
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300余口人全部倒在血泊中。
另有一说法是,赵朔当时并未被诛杀,而是屠岸贾假传灵公之命,赵朔被逼自杀而亡。
当时唯一的幸存者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灵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
她如果生的是男孩,则赵家还有后代,因此,保全和绝灭赵氏的两方,都盯住了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
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个朋友叫程婴,是个医生。
赵朔死后,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程婴说:“赵朔的夫人若生个男孩,我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雪恨;若是个女孩,我就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
”公孙杵臼理解了程婴,遂与程婴结为生死之交。
不久,赵妻在宫中生下一个男孩,她把孩子托付给程婴后就自杀了。
程婴将婴儿藏在自己的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暗中放走了程婴。
屠岸贾听到这个消息,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孩子。
程婴携孩子投奔公孙杵臼,他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依我看,死容易,育孤难。
”公孙杵臼说:“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
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屠岸贾为搜出赵氏孤儿假传晋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个月以上的婴儿杀绝。
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
程婴向屠岸贾“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
屠岸贾信以为真,带程婴去公孙杵臼家搜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历史真相《赵氏孤儿》历史真相是赵盾死了,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三年。
赵朔作为晋国的大将率兵救援郑国,并在与河上与楚庄王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做了夫人。
该历史真相出自《左传》。
《史记》赵氏孤儿原文: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
及索,儿竟无声。
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
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译文:公元前587年,赵朔也死了,他的妻子赵庄姬就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出现私情。
在春秋时这种乱伦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是赵家人大部分都是比较看不惯这种事的。
赵朔的另两个叔叔赵括和赵同看不下去了,便把赵婴齐放逐到了齐国。
赵婴齐临走时说:有我在,栾书虽执政,也不敢对赵氏家族怎样,我一走,只怕就麻烦了。
此事气坏了赵庄姬,她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账都算在了赵氏的头上,她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共同对付赵氏。
几股势力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
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
杀了人,赵庄姬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杀了赵同和赵括,赵家可就剩下自己的儿子赵武了,而此时栾氏、郤氏力量壮大起来了。
赵氏孤儿故事简介字《赵氏孤儿故事简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令人动容的故事,那便是赵氏孤儿。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赵盾家族势力庞大,引起了同为大臣的屠岸贾的嫉妒和仇视。
屠岸贾一心想要铲除赵家,便设计诬陷赵盾谋反。
昏庸的晋景公听信了屠岸贾的谗言,下令诛杀赵氏全族。
赵家三百余口人在这场浩劫中几乎无一幸免,唯有赵盾之子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因是晋景公的姐姐而幸免于难。
当时庄姬公主身怀六甲,躲入宫中。
不久之后,庄姬公主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赵武。
屠岸贾得知庄姬公主生下了赵氏孤儿,担心日后会有后患,于是决定斩草除根。
他率兵闯入宫中搜查,想要杀死这个婴儿。
庄姬公主为了保护孩子,将赵武托付给了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好友程婴。
公孙杵臼和程婴深知责任重大,他们商量出了一个救孤的计划。
公孙杵臼问程婴:“死和育孤,哪一件事更难?”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难。
”公孙杵臼坚定地说:“那你就负责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我选择去死。
”于是,程婴找来一个别人家的婴儿,穿上华丽的衣服,将他藏在山中。
然后,程婴主动向屠岸贾告密,说公孙杵臼藏匿了赵氏孤儿。
屠岸贾率兵找到了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公孙杵臼大骂程婴是个叛徒,为了钱财出卖朋友和主人。
屠岸贾一怒之下,杀死了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
就这样,赵氏孤儿得以逃脱。
程婴带着赵武藏匿在民间,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他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地将赵武抚养长大,并悉心教导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武渐渐长大成人。
程婴将家族的血海深仇告诉了赵武,赵武发誓一定要为家族报仇雪恨。
在韩厥等忠臣的帮助下,赵武终于成功地铲除了屠岸贾,恢复了赵氏家族的名誉和地位。
赵氏孤儿的故事传颂千古,它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丑恶。
公孙杵臼的义薄云天、程婴的忍辱负重和忠诚,都令人敬佩不已。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黑暗的政治斗争中,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它不仅是一个家族复仇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忠诚、正义、牺牲和勇气的传奇。
它所传达的价值观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坚守正道,勇往直前。
隔着纱窗看晓雾——《赵氏孤儿》及感想我选择的故事是一部元曲,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一部非常出名的悲剧,可以与关汉卿的《窦娥冤》相媲美。
看完后,深深地被其震撼和感动。
其中所有的人都是个悲剧,鉏麑、提弥明、灵辄、韩厥、公孙杵臼、程婴、赵氏孤儿等,而就我本人来说,觉得要数程婴最悲。
因为活着要比死亡更需要勇气,抚孤要比舍命更艰难,更何况还要面临着国人的指责。
所以,我试着从程婴的视角来重述这个故事,不过在这过程中,我发现要将一部戏曲转换成一个故事真的不易,同时也发觉我的词汇是那么的匮乏,词不达意,敬请原谅。
今天,已是晋悼公年间(春秋战国时期),他,程婴,听到消息,老将军魏绛由边关返回朝堂,他激动不已,他知道,他苦苦等待了二十年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他第一次感觉到成功不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于是,他匆匆换好了衣服,去找魏将军,他要实现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复仇的计划。
从迈开第一步的时候起,他就血脉张,二十年来一直隐忍的感情终于像开了闸的洪水,冲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拾。
沉痛的历史如镜头回放,一幕幕在他的眼前重现,而这一切,其实,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底,永世难忘:他原只是个草泽医生,地位不高,只因在当时驸马门下受到非同常人的优待,所以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唯一一件憾事,就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孩子。
可喜的是,在他45岁那年,终于有了一个孩子,日子过得安宁祥和,似乎生活就将这样继续下去。
他再无所求,激动地感谢着上苍的垂怜和厚爱。
却不知,命运的车轮早已在那个时候来了个急转弯,他还没来得及准备,就已被匆匆带进了一场死亡的盛宴。
那天,他得到庄姬公主(晋灵公的姐姐)的召唤,他以为应该是公主产后要什么汤药,也就没有多想就去了。
其实,那个时候,他是知道的,公主已经被权臣屠岸贾囚禁,而赵盾,一代贤臣,公主的岳父,他们全家三百余口,全部被斩尽杀绝,连驸马赵朔也不例外。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可是,他却发现他并不清楚是从何时起,一殿为臣的武将屠岸贾和文臣赵盾之间有了不可化解的深仇大恨,恨意强烈到非要置他(赵盾)于死地,更要坚决地灭了他赵家满门不可。
赵盾是晋国著名的贤臣,也是他的主公驸马赵朔的父亲。
他忧国忧民,广受爱戴。
或许也正因此,才为两个人所厌恶,必欲除之而后快,一个是国主晋灵公,另一个就是武将屠岸贾。
在晋灵公的授意下,大将军屠岸贾为了除掉上卿赵盾可谓煞费苦心。
他(屠岸贾)安排了三次暗杀行动。
第一次,他派遣勇士鉏麑执刀越墙刺杀赵盾,结果鉏麑触树而死。
因为在他正要去刺杀赵盾的时候,却看到这位老宰辅夙夜忧劳,困倦了只坐在席子上打一个盹,然后就早早起身,冠带整齐地要去上朝,于是,他愧疚了,他觉得在光明坦荡的赵盾面前,他和他的主谋是多么的卑鄙龌龊!他知道,作为死士,他必须杀他,可是,他更知道,于国于民,他都不该杀他,否则,他难以面对自己的良心。
忠义两难,他唯有以死明志,也希望以此给赵盾一个警告,大人,您的处境已是危机四伏,要小心啊!鉏麑,是这场死亡盛宴的第一个牺牲者。
第二次:有一天,西戎国进贡了一只神獒,晋灵公将它赐给了屠岸贾,于是,他又有了第二个杀人的灵感,“于后花园中扎一草人,紫袍玉带,将草人腹中悬一付羊心肺。
将神獒饿了五七日,然后放出,抛开草人腹中,饱餐一顿。
”以此训练了百日,然后跟灵公说神獒能辨忠奸,于是灵公让它指认。
这獒看到赵盾,只当是草人,立马直扑过来,于是,赵盾只得绕殿而逃,他在心里感叹,又是一出蹩脚的戏,君要臣死啊!可是,正当他觉得在劫难逃的时候,第二位义士出现了!殿前太尉提弥明上前将神獒打翻在地,劈为两半。
他打乱了他君臣二人的计划,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提弥明,成了第二个牺牲者!当赵盾从大殿上逃出来后,却发现自己乘坐的驷马车已被破坏,四马摘了二马,双轮摘了一轮。
可以说这是屠岸贾的第三个杀招。
幸运的是,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磨衣见皮,磨皮见肉,磨肉见筋,磨筋见骨,磨骨见髓”一路逃往野外。
这人名叫灵辄,为报那日桑间的一饭之恩。
他不禁慨叹,灵辄啊灵辄,你若知道他赵盾终究还是逃不脱的,你还要救吗?可是,他知道,他会的,就像他自己一样,在抱出那个孩子的时候,明知有太大的风险,明知对未来没有多大的指望,他依然选择踏上这条征途。
他也不禁感慨,大人啊,您终究还是逃不出这场浩劫。
阴谋总是绵延的,总是不那么容易停止。
所有这些都是徒劳,一切将在劫难逃,您家那满门三百口都将注定被斩尽杀绝!而他也从此被牵扯了进来。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颠覆了他整个人生的那天。
那天,他进了府,当他看到公主泪涟涟地请求他把那个孩子,才刚刚出生就要被屠岸贾杀掉的孩子——赵氏孤儿救出去,等孩子长大后为赵家报仇时,他迟疑了。
由于赵家家属上没有他的名字,他才得以侥幸逃脱灭门惨案,再加上要救出孩子,他必须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而且恐怕连门卫这一关都过不去,更遑论报仇雪恨了。
可是,他更知道,那个孩子,是唯一的希望,是三百口冤魂唯一的指望,是忠良唯一的一点骨血,他找不到不救的理由。
在看到公主为了让他无后顾之忧自谥身亡的时候,他知道他已经无路可退,他必须勇往直前,即使前头是一片黑暗,他别无选择。
于是,他匆匆将孩子放在药箱里,藏孤出门,开始了他披荆斩棘的漫漫长路。
出府的时候,是要检查的,他一阵恐慌,终于没能逃过下将军韩厥的眼睛,精明的他还是发现了,“你道是桔梗、甘草、薄荷,我可搜出人参来也”,可当他看见这无辜的孩子一脸天真望着他时,他心软了。
他原不是铁石心肠,更何况面对的还是忠良之后,其实,那个时候,他是欣慰的,伸张正义有了指望,即使这希望是如此的渺小。
你走吧,他对他说。
绝处逢生,他深感意外。
他不敢相信,于是两度去而复返,甚至跪求他拿他与孤儿请功受赏。
现在的他,回想起那个时候,他发现他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清楚地记得,面对他的质疑,他大义凌然,“你为赵氏存遗胤,我于屠贼有何亲?却待要乔做人情遣众军,打一个回风阵。
你又忠,我可也又信,你若肯舍残生,我也愿意把这头来刎。
”于是,他自刎了,如此的果断无畏,让他震撼不已。
或许刚才他的心里还有着些许的恐慌,而韩厥的死,给了他莫大的勇气,他知道,他必须将这个孩子救出去,否则他实在无颜以对那些死去的人。
公主,韩厥,公孙杵臼,还有他自己的孩子,他在心底默默哀悼,倘若你们在天有灵,请保佑我,一举成功。
公孙大人啊,对不起,我不该让你一起来趟这浑水,你本可以安闲地度过晚年,是我程婴不识进退,平白地将这愁布袋连累你老宰辅,他在心底感叹,凄凉无奈。
那天他带着孩子,逃出府后,按着公主的交代,去找已经辞官在家的大夫公孙杵臼。
一路上,他早已听说,屠岸贾因为走了婴儿,竟下令要将全国半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死。
于是,他想好了计策,将赵氏孤儿交与公孙杵臼抚养,然后由公孙杵臼去揭发他自己,用他自己的孩子来代替赵氏孤儿去死。
这样一来,既能保住赵氏孤儿,也能救下全国的婴孩。
然而那个时候,他不懂,眼前的那个老人早已抱定必死的决心,在他问他多大年纪的时候,他就应该猜到。
可是,他无奈,因为他知道他说的是事实,这孩子至少也得二十年,方报得父母仇恨。
而那时,他公孙杵臼都得九十岁了。
其时存亡未知,怎么还与赵家报仇。
于是,无奈,他只得答应由他将孤儿抚养大,并将亲子当做孤儿送到公孙杵臼家,然后由他自己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孤儿。
不过,他还是有一点担心,万一公孙杵臼年老熬不住刑招了供,不但他们要死,就连赵氏孤儿也无法幸免。
他永远也忘不了那老人的坦荡和勇气,“我从来一诺似千金重,便将我送上刀山与剑锋,断不做有始无终!”他深深折服,这昂然的老人给了他莫大的勇气,他虽觉得疲累,可是,他知道他必须坚持下去。
想到这里,他不禁揪心的痛,多少个夜晚他彻夜难眠,多少个夜晚他从梦中惊醒,那样鲜红的血,那样的血肉模糊,一张张脸孔在他眼前不停地晃动,还伴随着婴儿凄惨的哭声,他痛彻心扉。
回想那日,他眼睁睁地看着已经风烛残年的公孙杵臼被拷打得不成人形,而这棍还是他亲手打的,那一下下无不重重地敲在他的心底。
甚至,他还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屠岸贾剁成三段,他极力压制心底沸腾的惊痛,却发现那撕心裂肺的痛使他几乎发疯,但当他看到公孙杵臼撞阶而亡的尸体时,他不得不残酷地逼迫自己冷静,然后装作若无其事。
他成功了,屠岸贾很高兴,将他视作心腹门客收在家中,并将赵氏孤儿认作义子。
他在心底暗笑,天理昭昭,总有一天你会付出代价,血债必须血偿!回顾这二十年来,他遭受着无数的白眼和非议,人们骂他卖友求荣,没有人知道真相,真相必须瞒住所有人。
面对世人的误解和指责,他只得夹起尾巴辛苦万分地做人。
他恨不得时间赶快过去,他苦苦等待着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却发现这一天是如此的遥遥无期,他能否熬到那一天,他心里没底。
而今天,他终于看到了希望,老将军魏绛回朝了,他的威望足以和屠岸贾抗衡,并且赵氏孤儿也已经长大成人,文武双全。
于是,他将一切都告诉了魏将军,并定下了除去屠岸贾的计划。
回去的路上,他发现他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不知该如何去告诉赵氏孤儿真相。
他知道,他必须谨慎,对付屠岸贾必须一击即中,命运不会给他翻盘的机会。
可是,他发现他难以保证赵氏孤儿的性格不会在屠岸贾的影响下暗自生变,他难以保证他的性格依然正直纯粹,嫉恶如仇。
于是,他决定先试探一下,他绘了一幅手卷,记下了当年的一切,然后给他看,幸好,他没有无动于衷,他义愤填膺,于是,他知道,他该将一切对他和盘托出了!……现在,他欣慰了,因为他亲眼看见赵氏孤儿将屠岸贾杀死了,然而,他意外地发现,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激动,唯一的感觉就是如释重负。
或许是因为,这二十年来,为了这个计划,他牺牲了太多太多,他心力交瘁,只觉得好累好累。
另外,他更欣慰的是,自己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那个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明辨是非、恩怨分明的大丈夫。
他看到他英姿飒爽地站在朝堂上,主导着国家的方向,他知道,对于那些死去的同道,他可以交待了。
可是,一直以来,他心底都有一个结,他可以无愧于朋友,无愧于操守,无愧于信念,但却不能无愧于他的妻子,还有那个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被杀死的孩子。
他只能在心底沉痛:我可怜的妻,可怜的孩子,是我对不起你们,若有来生,请允许我好好地补偿你们。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里,结局是完满的,而京剧里把程婴安排成在功成之日,溘然长逝。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结局,因为觉得那样才更显出他的悲凉。
对于程婴,我想,他本就不期待什么荣华富贵,不期待什么崇高的地位,无端地被卷入那样一场战争,他已经太累太累,只要无愧于那些长眠地下的同道们,他已经心满意足了,就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吧……在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深深地震撼了,面对生死的抉择,他们可以那样的无畏和从容,而后来,慷慨成仁、从容赴死的事,越来越少了。
或许是因为他们明确自己行为的是或非,能够自觉地遵守内心的指示吧,所以才能坚决得如此彻底,让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