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7.69 KB
- 文档页数:3
比较文学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曾文韬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方两大复仇悲剧名篇。
二者以贵胄权欲为导火索、且皆将个人性复仇升华为社会性复仇,体现了东西文化背景的相似之处。
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在人物塑造、悲剧类型方面又各有不同,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哈姆雷特;赵氏孤儿;悲剧;复仇;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悲剧作品之一。
该剧又称《王子复仇记》,讲述这样一个有关复仇的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于国外求学时,父王暴死、叔父篡位、而母亲也立即改嫁叔叔。
后王子被亡父鬼魂提醒,知晓了叔父克劳狄斯的罪恶。
几番波折之下,哈姆雷特手刃仇人,自身也命殒于此。
《赵氏孤儿》由元代剧作家纪君祥依史料而作,有“中国版《哈姆雷特》”之称,亦被王季思先生誉为“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它讲述了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围绕赵朔之子——赵氏孤儿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屠岸贾因与赵盾有隙,设计构陷赵氏;赵家数百人被灭口,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义士义救遗孤;几十年后,孤儿赵武成人,终得复仇锄奸。
同为中西戏剧名篇,《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下面就这两部剧浅作比较研究。
一、《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析同钱钟书先生曾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虽然创作背景不同,却仍有一定的类同性。
这种类同与交叉也是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基本前提。
相似的复仇导火索是《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的重要交叉点。
在《哈姆雷特》中,叔父克劳狄斯谋害兄长、夺取王位、强占嫂嫂,一系列恶行令人发指。
克劳狄斯的私欲是他发动政变叛乱的诱因,也是这部悲剧的导火索。
反观《赵氏孤儿》,晋将屠岸贾仅因与同僚赵盾不和,便欲痛下杀手,从而夺取权利。
他设法嫁祸于赵盾,灭赵家满门三百口,甚至连稚儿也不愿放过。
显然,屠氏的权欲酿成了这出悲剧。
由此可见,在同处封建制度的大背景下,东西方权臣贵胄们的一己之欲的膨胀和不得餍足往往会引发各种问题,《哈姆雷特》如此,《赵氏孤儿》亦如此。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的复仇比较
徐雯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27)10
【摘要】《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两剧都以"复仇"展开剧情.由于国仇家恨紧密相连,剧中人物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凭借个人复仇方式完成社会性复仇,用个人复仇的正义之举反抗社会中的非正义.但《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两剧的"复仇"中又暗含了不同的含义,本文即就《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剧同中有异的复仇进行比较.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徐雯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研究 [J], 吴丽芳
2.同一样的复仇不一样的悲剧--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比较 [J], 姚文振
3.同样的复仇,不一样的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比较研究 [J], 黄伶俐
4.中西方古代复仇文学之比较——以《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为例 [J], 杨捷
5.同样的复仇,不一样的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比较研究 [J], 黄伶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复仇悲剧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类型,它们讲述了被背叛、被践踏的主人公为了复仇而展开的故事。
其中两部最经典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赵氏孤儿》和英国文学《哈姆雷特》。
虽然它们分别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环境中,但它们的故事构架和情节设定都非常的相似。
本文将从故事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比较研究这两部作品,并尝试解答它们的异同点。
首先来看故事主题。
《赵氏孤儿》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以孤儿赵盾为主人公展开的悲剧。
《哈姆雷特》则是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复仇而在命运中苦苦挣扎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在败坏、阴谋和背叛的重压下,被迫以血泪和牺牲为代价来实现复仇。
这两部作品利用了复仇这种极端愿望,在悲剧结构的基础上表现了人性的扭曲、信仰的崩塌和社会的冷酷。
这也是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内在价值的原因。
其次是人物塑造。
在《赵氏孤儿》中,主人公赵盾是一个反抗命运、勇敢自强的人物,他表现出一种耐心、智慧和胆识。
他的爱情、友情和报仇都非常的积极,在揭示命运、道德、人性的同时,也表现了正能量的一面。
而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则是一个矛盾、扭曲的人物。
他既是王子,又是一个被背叛的儿子。
他的忧郁、怀疑和复仇心理,让他陷入了疯狂和绝境之中,他在复仇路上的犹豫、反复和耽搁,也表现出他的矛盾、灰暗和复杂。
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极端性格,从而传递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倾向。
最后是情节设置。
在《赵氏孤儿》中,虽然主题是复仇,但情节上却也包含了爱情、家族争斗、忠诚信仰等多种元素。
这些元素衍生出了多条线索,构成了一幅复杂而细腻的人物画卷,同时还体现了封建时代社会中权力、金钱和家族忠诚的交错和冲突。
而在《哈姆雷特》中,则主要呈现了复仇的线索,展现了哈姆雷特苦苦追求真相,却又陷入复杂的情感中,并逐渐疯狂的过程。
这两部作品都有其情节上的精彩之处,展现了作者深刻、周密的思考和实践。
《哈姆莱特》与《赵氏孤儿》的复仇行动比较研究作者:丁小珊柴耀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7期摘要:《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在中西戏剧史上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同样是复仇,但两部戏剧在主题的完成上却同中有异。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对两部戏剧中的复仇行动进行分析,概括得出两部悲剧的同异之处,进而探究其产生悲剧行为的根源。
关键词:平行研究;哈姆莱特;赵氏孤儿;复仇行动[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62-02《哈姆莱特》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哈姆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得知叔父毒死父亲的真相后为父报仇的故事。
《赵氏孤儿》是我国元代戏曲家纪君祥所写的著名戏剧之一,讲述晋灵公统治时期屠岸贾陷害忠良赵盾,杀害赵家三百口人,二十年后被屠岸贾误收为义子的赵氏弧儿为父报仇的故事。
两部戏剧看似没有关联,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反映了人性当中的真善美,优点和弱点,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抒写了辉煌的篇章。
一、复仇主题可比性文学研究的“整一性”是美国学派进行平行研究可比性的学理论证,“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包括整个欧洲、俄国、美国以及拉丁美洲文学在内的紧密整体。
”[1]从植根于人类共同人性之上的文学的一元性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赵氏孤儿》和《哈姆莱特>都源自于复仇主题。
文学作品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文本,必然会受到一定时代文化的影响,具有历史传承性。
这种历史传承性经常表现在对“现成故事”的再创作。
文艺复兴时期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典文学作品成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现成故事”被莎士比亚加以改造成为他戏剧创作的素材。
《哈姆莱特>故事原型是丹麦的阿姆莱特传说,最早由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格拉玛迪库斯记录于《丹麦人的业绩》即后来的《丹麦史史》。
《哈姆莱特》的另一个现成故事依据是基德创作、已经失传的《老哈姆莱特》。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中复仇者的对比从英国文艺复兴至21世纪,人们耳熟能详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贡献给人类璀璨的珍宝《哈姆雷特》;中国元代戏曲作家纪君祥编织了千古绝唱《赵氏孤儿》。
两部文学星光诞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度,却向世人诉说着同为复仇主题的深刻悲剧故事,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忧郁王子,一个身世凄惨的贵族孤儿,都身怀杀父之仇存活于污垢的世界,只为一个目的,为父报仇,声张正义。
因为两部巨著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时代的产物,所以在同为复仇这一主线下,其剧中悲壮的复仇者们有其不同的人物个性,内心世界。
《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反映了中国悲剧那种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
《哈姆雷特》写于17世纪初,该剧以中世纪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以复仇为题材的故事大多必是以各位英勇的复仇者们来开展,在这两部作品中复仇者的形象给读者呈现出不同的鲜活的力量。
从两部作品中的复仇形式看,《哈姆雷特》中的复仇者给读者观众留下的影响不仅是忧郁的王子,更是一个孤独的王子,《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一直在犹豫复仇计划,恐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复仇的执行者只有一个人,就是他自己,而他面对的是以新国王为代表的强大恶势力,这其中包括新国王克劳迪斯,奸臣爪牙如波乐纽斯、罗森克兰兹、吉尔登其,从另一方面说,哈姆雷特是一个神受人文主义影响的王子,他本身就带有封建和公平正义的双重个性,他不能将自己苟同于封建的恶势力,带着兵器,以血腥的粗暴方式来结束复仇,而是要找出证据,将罪恶的叔父丑陋的罪行公诸于众,以显示其内心的正义。
中国悲剧《赵氏孤儿》是正义力量经过反反复复的斗争,最终战胜和消灭了邪恶势力,正义的胜利不是和解,而是像愚公移山那样,在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前赴后继的斗争中实现的,为了赵氏孤儿的安全,一批舍生取义的壮士牺牲了。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复仇比较中文摘要:《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两剧都以复仇展开剧情。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理论中的平行研究对两者的复仇主题进行比较,重点研究二剧在戏剧冲突、戏剧内涵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揭示东西方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与观众审美趣味的差异。
关键词: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复仇正文:在中外戏剧发展史上,复仇是个永恒的主题。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在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剧中彰显得更加深刻。
其实杂剧《赵氏孤儿》史元人纪君祥的作品,约作于公元13世纪后半叶,此时中国正处于下降期,程朱理学是社会的主导思想;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名剧作于1601年,时值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后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统治也开始进入晚期。
整体而言,二剧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中,异多于同。
其可比性主要体现在“复仇”这一基点上。
对复仇这一古老的文学主题,二剧都超越了个人恩仇的局限,予以不同程度的升华;但由于二剧在戏剧冲突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二剧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影响下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复仇的相同点不论是《赵氏孤儿》还是《哈姆雷特》,剧中主人公都面临着血海深仇,也都选择了个人复仇的方式。
《赵氏孤儿》中是主人公命令孤儿“暗暗得自行捉获,乃将他阖门良贼,龌龊不留。
”最后孤儿一个人生擒了仇人以报灭门之仇。
《哈姆雷特》至始至终也都是哈姆雷特一个人在思考复仇的问题,最后也是他一个人完成了为父报仇的任务。
可以说,《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是以个人力量进行的复仇行动。
《赵氏孤儿》中孤儿已经获得了主公的支持,按理说应该是通过主公之令将其捉拿正法,这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剧情没有这样发展。
其实作为复仇对象的屠岸贾也并不是单纯的赵氏孤儿的灭门仇人,他也是主公,程婴、韩厥、公孙大夫乃至全国百姓眼中的大奸臣,例如主公最后下召曰:屠岸贾陷害忠良,百般扰乱朝纲。
韩厥说他是“人间的凶神恶煞”。
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之比较复仇是人类历史和社会中一个经久不衰的古老话题,也是人类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中西方都有久远历史。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都以“复仇”为主题,并以“复仇” 为线索展开剧情。
然而在相似的背后,两者却有诸多的不同。
本文试从复仇意义、主题思想的差异进行探讨,并阐述其体现的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一、复仇意义不同,体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哈姆雷特》剧中,哈姆雷特的复仇并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复仇,他的复仇带有社会性,他的复仇并不仅仅在于为老国王报仇。
在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逐渐意识到他所处社会的、国家的黑暗、腐朽和混乱,他的复仇逐渐由个人仇恨转变为揭露社会丑恶的根源,是对整个社会的仇恨,他的复仇责任上升为建立一个公正的政权,是完成重整乾坤的伟大使命:“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很多监房、囚室,丹麦是一间最坏的囚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1] 哈姆雷特的复仇意义大于个人意义,其意在改变社会丑恶、不公,为创造新的美好世界而奋斗,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邪恶君主的否定和批判。
他的复仇行动彻底而全面,社会意义更强。
《赵氏孤儿》中赵氏孤儿等人的复仇仅仅是为报个人仇恨,以程婴和赵氏孤儿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认为屠岸贾是造成赵家二百余口死亡和蒙冤的罪魁祸首,其首要任务便是杀屠岸贾报仇。
故事最终结局,赵氏孤儿奉杀屠岸贾并抄其家,接受君王封赏,并大声歌颂、拥护这位贤明的君主。
但他们并未意识到造成赵家三百多人无辜惨死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国王晋灵公,作为一国君主,他不能分辨忠奸,竟然一概听信屠岸贾的谗言,认为赵盾危害自己的皇位,他一心想的不是如何为百姓带来幸福生活,而是自己的个人利益,贪图享受,任由屠岸贾残害忠良,却不闻不问。
但程婴和赵氏孤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复仇行动只是个人意义的复仇,程婴是为其死去的儿子报仇,赵氏孤儿是为其一家三百口报仇。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比较【摘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代表,这两部悲剧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
但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价值取向、矛盾冲突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所以这两部作品存在平行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哈姆雷特》;《赵氏孤儿》;复仇;平行研究复仇文学是人类几乎各民族都盛行过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文学宝库中永恒的主题。
而我国元代著名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英国经典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两部作品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虽然在民族、语言和时间上有所不同,却都描述了主人公为父报仇的故事,《赵氏孤儿》更被誉为中国的《哈姆雷特》。
然而在相似的背后,两部作品又有着诸多不同。
本文将两部作品放于同一层面上探究其中的异同。
一、复仇之同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以描写复仇为主题的悲剧文学作品。
其中《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对复仇的描写纯粹而集中,它们分别是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各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特色。
因为它们同处于封建社会文化交替时期,又同为“复仇悲剧”,所以这两部作品经常被拿来加以比较。
1、出处相同《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都取材于史料记载,但是都进行了艺术改编和加工,关于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记载于12世纪的《丹麦史》,16世纪英国作家将其改编为戏剧,以复仇为主题,广为流传。
但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更融入了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他新的诠释。
而《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赵世家》中一桩有关“赵氏孤儿”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虽然有书可凭,但是纪君祥对史料进行加工和改造,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复仇主题相同《哈姆雷特》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父亲的鬼魂让他复仇,最终国王的虚伪和罪恶被昭然示众, 哈姆雷特与敌人同归与尽。
《赵氏孤儿》写奸臣屠岸贾谋害了忠臣赵盾,灭其全家,赵家门人程婴牺牲亲生儿子的性命救出了赵氏孤儿,并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哈姆莱特》与《赵氏孤儿》的复仇行动比较研究丁小珊 江苏大学文学院柴耀桢 江苏大学文学院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十七批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7C580。
摘 要:《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在中西戏剧史上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同样是复仇,但两部戏剧在主题的完成上却同中有异。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对两部戏剧中的复仇行动进行分析,概括得出两部悲剧的同异之处,进而探究其产生悲剧行为的根源。
关键词:平行研究;哈姆莱特;赵氏孤儿;复仇行动作者简介:丁小珊(1998.3-),汉族,江苏扬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柴耀桢(1998.2-),汉族,江苏无锡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62-02《哈姆莱特》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哈姆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得知叔父毒死父亲的真相后为父报仇的故事。
《赵氏孤儿》是我国元代戏曲家纪君祥所写的著名戏剧之一,讲述晋灵公统治时期屠岸贾陷害忠良赵盾,杀害赵家三百口人,二十年后被屠岸贾误收为义子的赵氏孤儿为父报仇的故事。
两部戏剧看似没有关联,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反映了人性当中的真善美,优点和弱点,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抒写了辉煌的篇章。
一、复仇主题可比性文学研究的“整一性”是美国学派进行平行研究可比性的学理论证,“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包括整个欧洲、俄国、美国以及拉丁美洲文学在内的紧密整体。
”[1]从植根于人类共同人性之上的文学的一元性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赵氏孤儿》和《哈姆莱特》都源自于复仇主题。
文学作品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文本,必然会受到一定时代文化的影响,具有历史传承性。
这种历史传承性经常表现在对“现成故事”的再创作。
文艺复兴时期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典文学作品成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现成故事”被莎士比亚加以改造成为他戏剧创作的素材。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复仇比较获奖科研报告摘要: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中外戏剧史上两部著名的复仇剧作。
两部剧作的主人公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面对父亲和族人被杀的血海深仇都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复仇,然而两人复仇行动及其结局,却有很大不同,彰显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以及悲剧内涵。
通过深入探讨中西剧作复仇的异同,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戏剧发展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吸收借鉴西方悲剧的精华,完善我们对于传统悲剧的认识。
关键词:《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复仇在中外戏剧史上有两部相映生辉的著名复仇戏剧作品,这就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中国戏剧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两位作者,一个生活于十六、七世纪文艺复兴末期的英国,一个生活于十四世纪的东方中國,但是他们创作的这两部复仇名剧,却存在许多相似、相同之处。
对于这两部作品同、异及其原因的探讨,正是撰写本论文的初衷所在。
一《哈姆雷特》居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
该剧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复仇的故事。
主要情节是叙述在外求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接到父亲暴死的消息回国奔丧,发现父亲尸骨未寒,母亲已经改嫁给叔叔克劳迪斯;克劳迪斯已经登上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变故,哈姆雷特陷入忧郁痛苦之中。
接着父亲的鬼魂显灵,告诉他杀父凶手正是当今国王、自己的叔叔克劳狄斯。
哈姆雷特利用“戏中戏”证实克劳迪斯是杀父凶手之后,经过一段犹豫、延宕之后,最终杀死了奸王克劳迪斯。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王国维曾称该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1]该剧取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的宫廷事变,晋国武将屠岸贾因一己之私将忠臣赵盾全家三百口满门抄斩,身为当朝驸马的赵盾之子赵朔亦在屠岸贾的威逼之下,被迫自杀。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身怀六甲的赵朔之妻产下一子,即赵氏孤儿。
当屠岸贾得知赵家还有后人留存于世的消息,决定将全国满月之后、半岁以下的婴儿悉数杀死,以绝后患。
92《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复仇比较王 霞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两部著名的悲剧。
同样都是复仇题材的戏剧,《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复仇这一主题上却是同中有异。
本文将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比较这两部悲剧中的复仇元素,并从复仇的意义、结局、过程、意识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哈姆雷特》;《赵氏孤儿》;复仇;异同《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
《赵氏孤儿》又是中国古代古典戏剧史上著名的悲剧之一。
这两部剧作都是讲述为父报仇的故事,这两部悲剧在同样的复仇背景下,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复仇意义之同作为两部悲剧著作,《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都有着同样的背景主题:复仇。
究其复仇意义所在,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却呈现出相同之处。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的王子,他知道自己作为王室的一员,肩负着的不仅是为父报仇的责任,更是拯救整个丹麦国家的重任。
最后,通过他自己的复仇行动,一方面,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另一方面,也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使其免于遭受灭顶之灾。
在这一整个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不仅实现了自己复仇的个人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
达到了价值的升华,完善了复仇意义。
在《赵氏孤儿》这部剧作中,除了看到赵武为父报仇的故事,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程婴等各个忠臣义士舍身取义的英雄精神。
在赵氏孤儿这一整个“救下孤儿——设定计谋——报仇雪恨”的复仇线条中,少不了英雄壮士的壮烈牺牲。
提弥明、灵辄二英雄舍命相救,程婴、公孙杵臼定计救孤......这个过程中牵扯了太多的无辜,作为复仇对象的屠岸贾已经不单是赵氏一家的灭门敌人,更是众人眼中的大奸臣。
因此,赵武的复仇行动既包含了个人复仇,同时也是为民除害的一种社会复仇。
至此,赵氏孤儿的复仇完成了升华。
由此说来,两部作品的复仇共同之处也就包含了由个人行为上升到社会层面这一特点了。
二、复仇之异(一)复仇过程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的王子,面对自己的父王被害,国家遭受困境,他没有马上想要除去叔父克劳狄斯。
作者: 高文杰
作者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8-12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哈姆莱特;赵氏孤儿;复仇主角
摘要:�哈姆莱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最富盛名的剧本,《赵氏孤儿》是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代表作之一。
两者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主人公都背负着国仇家恨,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复仇来捍卫正义。
两部剧虽然同为复仇悲剧,但是《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复仇主角、复仇描写着重点和复仇的思想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却各有差异。
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复仇悲剧是欧洲戏剧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戏剧形式,其以复仇为主要内容,与悲剧的主题紧密相关。
两部著名的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是经典之作,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异同点。
本文将从人物角色、剧情、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一、人物角色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以主人公的家族为背景,但它们的人物性格有所不同。
在《赵氏孤儿》中,主人公赵盾被害,其儿子赵客虽然怀有复仇之心,但在情感上表现得较为柔弱,经过严格的思想挣扎之后才得以完成复仇。
而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他既勇敢又怯懦,既真诚又虚伪,在情感和思想上始终困扰着他的内心。
同时,两部戏剧中的反派角色也有所不同。
《赵氏孤儿》中最主要的反派是李婶和董卓,他们应该是这部戏中最为恶劣的两个角色。
李婶是董氏家族的家长之一,她在剧中是关键性角色,也是赵盾被害的幕后黑手之一。
董卓则是李婶的仆人,他也是赵盾被害的共犯。
而《哈姆雷特》中的反派则是克劳狄斯,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他的父亲的继任者。
他凭借着自己的权力和阴谋,杀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并篡夺了王位。
二、剧情
两部戏剧的剧情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复仇展开的。
但它们的复仇方式和复仇目的则有所不同。
在《赵氏孤儿》中,赵
客的复仇是为了报父仇、报家仇,目的明确,手段也相对简单。
而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复仇则更加复杂,他需要厘清真相,并且计划复仇,同时还要处理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此外,两部戏剧的结局也各有千秋。
《赵氏孤儿》的结局悲壮,赵客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完成了复仇,但他也因此陷入了幽闭之中,这是他不幸的命运。
而《哈姆雷特》的结局更加复杂,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决斗中,所有人都失去了生命,这个结果暴露了复仇的无意义,并且使整部作品达到了深层次的反思。
三、结构
从戏剧结构的角度来看,《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具有戏剧特点,但它们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赵氏孤儿》在结构上比较简单,全剧分上中下三幕,但情节布局严谨,节奏明快。
而《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大型的复仇悲剧,全剧情节复杂,结构紧凑。
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雷特的七重悲剧结构,即哈姆雷特在七幕之内经历了如此复杂的人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最终达到了极致的精神崩溃。
四、语言
语言是戏剧的灵魂,也是观众感受戏剧的重要因素。
《赵氏孤儿》的语言表现形式较为独特,一方面是由于其作者郑光祖的才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戏曲的特点。
全剧采用四行联的形式,每一行对应一种乐器,使戏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而《哈姆雷特》则是一部文学化的作品,与英语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其
他经典作品相同,该剧以强烈的语言表现力著称。
莎士比亚的天才表现在他能够选择独特的词语,并将其整合成流畅的句子和语言节奏,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音韵感和节奏感。
结论
综上所述,从人物角色、剧情、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在复仇悲剧这一戏剧形式上具有共性和个性。
在这些共性和个性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复仇悲剧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趋向,它们在戏剧史上都是独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