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
- 格式:doc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1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版教材、课件、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杯、冷热水)、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学生版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温度这个词,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步骤二:温度的概念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表现,是量化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温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确保他们理解了温度的概念。
步骤三:温度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了解其原理和使用场景。
步骤四:温度计的单位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2.教师解释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关系和转换公式。
3.学生进行比较和举例,加深对温度计单位的理解。
步骤五:温度计的使用及误差分析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杯中的水的温度。
3.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
步骤六:实验总结和讨论1.学生汇报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误差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关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和误差预防措施。
3.学生思考温度计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得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表达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利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育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利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育学生爱惜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利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适应.教学重点正确利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利用方式.教学方式观观点、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咱们的生活有紧密的关系.在远古时期,咱们的先人就学会了利用火,开辟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咱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咱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伙儿希望了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咱们凭感觉能明白物体的冷、热,感觉靠得住吗?播放动画:只凭感觉判定温度靠得住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此刻问题提出来了,大伙儿讨论,看可否解决[生甲]咱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生乙]凭感觉来判定物体的冷热是不靠得住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定物体的冷热不靠得住,咱们怎么来验证.[生甲]很冷的冬季,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感觉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感觉比较暖和.[生乙]咱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想一想做做][生丙]咱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可不能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咱们感觉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定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师]咱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锁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锁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伙儿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认真观看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看水柱位置,得出结论.[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生丙]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经常使用的温度计是依照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此刻咱们看挂图和投影,来熟悉它们,(投影片讲义图4.13,挂图温度计的构造).播放动画:物理温度计,熟悉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温度,这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温度的定义、计量单位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以及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对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温度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通过对温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概念。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等实验器材。
2.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长度、质量和时间测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温度的定义、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等基本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温度概念和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温度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疗保健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了解温度计的使用;3.掌握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课件及投影设备;2.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水杯、热水、冷水、冰块等;3.教学辅助材料:温度测量表、练习册;4.学生实验操作指导手册及相关材料。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展示一个温度计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具体的表现形式;2.提问:你们平时在哪些场景中见过温度计?温度计有什么作用?3.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简要解释温度计的作用以及温度的概念。
第二步:温度计的种类及捕捉温度(20分钟)1.使用课件,展示常见的温度计种类,并简要介绍各种温度计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温度计是如何捕捉周围物体的温度的?3.运用实验演示法,以水杯中的水温度测量为例,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如何捕捉温度信息;4.学生结合实际操作,跟随实验操作指导手册中的步骤,亲自尝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第三步:温度的测量和单位(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测量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2.展示温度的常用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并简要解释各单位的特点和应用场景;3.运用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摄氏度和华氏度的相互转换,并做对应的练习。
第四步:温度的应用(20分钟)1.展示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测量室内温度、测量体温等;2.分组讨论:温度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有哪些应用场景?每个场景使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3.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应用场景,设计一个小实验来展示温度的应用,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提醒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和作业。
四、教学评估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2.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温度概念和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3.小组设计的应用场景实验展示的内容和展示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的测量方法;2.掌握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3.了解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3.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课时:温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40分钟)•第二课时: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40分钟)•第三课时: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40分钟)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和投影仪;•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温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1. 导入与启发(5分钟)•引入温度的概念,提问学生:你们平常怎么感受温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并解释温度的定义。
2. 温度的测量方法(15分钟)•学生回答温度的测量方法,引入温度计,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可使用投影仪展示温度计示意图,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给出示例,让学生通过温度计判断温度。
3. 温标的引入(10分钟)•引入摄氏温标的概念,解释其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师给出0℃、100℃两个温度点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摄氏温标的原点和刻度。
4. 温标的换算(10分钟)•学生回答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温标刻度间的关系。
•教师给出两种温标下温度值的换算示例,学生进行计算和验证。
5. 小结与扩展(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本课的学习要点。
•布置作业:复习温度的测量方法,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
2. 温标的巩固与拓展(15分钟)•引入绝对温标的概念,解释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绝对零度的意义,并与摄氏和华氏温度值进行对比。
3. 温度的换算(15分钟)•学生回答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的换算方法。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学生对“温度”这一名词并不陌生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日常生活中的认识反而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
因此,要强调与日常生活的不同。
学生的好奇心也会促使他们想了解医生使用体温计前为什么总是要“甩一甩”。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自制温度计,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实验用温度计(30支),烧杯(60只),冷水、温水、开水。
六、教学过程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
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一)温度计问题情景:用手去感受热水和冷水。
请2-3位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把左手放进A烧杯,右手放进C烧杯,过1-2分钟,迅速将两只手同时放进B烧杯中。
问感觉B杯的水究竟是冷还是热呢?冷热程度如何呢?在此基础上引出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演示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得出结论。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使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图是自然界和技术中的一些温度。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温度
自主阅读教材P47~4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右手感觉热些(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
这一现象表明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100℃,北京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负四点七摄氏度。
知识板块二温度计
自主阅读教材P47~5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温度计在使用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其玻璃泡需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待其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D )
6.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的示数高,其原因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使得b的示数偏高。
停止加热后,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44℃。
知识板块三体温计
自主阅读教材P5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8.3℃。
进行体温检测时,若用一支示数为39.2 ℃的体温计直接测量,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为37 ℃,则测出的温度是39.2℃。
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方案各小组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凉水、温水、热水的温度,测量前先用手感觉并估测温度,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