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根癌病介绍
- 格式:wps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3
警惕52种促癌花木1、事件回放:室内种毒花竟得鼻咽癌在佛山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梁先生、关女士夫妻俩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种养花草,家里各处都摆放着名目繁多的花草树木。
2008年9月底,梁先生出现间歇性头晕、恶心、鼻腔堵塞等症状,去医院检查,被医生告知患上了早期鼻咽癌。
由于广东是这种病症的高发地区,因此梁先生并没有多想,只是按照医生的安排接受治疗。
令梁先生没想到的是,10月底,妻子关女士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急忙去医院检查,结果也是早期鼻咽癌。
医生告诉梁先生,鼻咽癌会因为受到一些外来物质的影响、刺激而发生,一些植物也能直接导致鼻咽癌的发作。
会不会是花草惹的祸?梁先生突然想到自己长期在阳台上、客厅里、屋顶花园种养大量的各种花草树木,于是他急忙找资料核对。
资料中明确指出,变叶木、铁海棠、凤仙花、红背桂花、油桐、金果榄等一些常见的观赏花木均含有促癌物质。
而梁先生的客厅内就长期种有铁海棠、凤仙花等。
2、研究成果:52种花木植物可以致癌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曾毅院士长期对植物促癌物质的研究,他从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中,共检出18个科中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质。
实验表明,这些促癌植物中所含有的“Epstein-Bart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物”,可以诱导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并能促进由肿瘤病毒或化学癌物质引起的肿瘤生长。
目前,促癌植物诱发鼻咽癌和食管癌的实验已得到证实,它们不仅浑身上下都带“毒”,而且种过此类植物的土壤中都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病毒和化学致癌物的激活物质。
曾毅院士表示,如果居室中种有此类植物,人们有可能由于长期吸入花粉、尘土颗粒等原因引发癌症。
3、记者调查:部分致癌花木卖得挺火记者来到佛山市的一些花卉市场,在一些花卉大棚里面,老板表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花卉的市场销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记者挨个寻找这些花卉植物,在其中―个大棚里面,记者发现有5盆百叶木。
老板告诉记者,百叶木的叶子颜色可以经常变换,而且在房间里面只要浇水,就可以存活很久,当记者问其是否致癌,老板一脸茫然,接着建议记者买一盆回家,记者借故离开。
花木病害类型识别及防治措施花木病害类型识别及防治措施花木病害类型根据病原生物类型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
根据病原传播方式可分为:种传病害、气传病害、土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我们今天就根据病原生物类型谈谈花木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一、病害识别(一)、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在花木植物中占主导地位,数量达80%以上。
真菌没有叶绿素,营养体主要是菌丝,可以生长在寄主植物体内和体外,营养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以产生繁殖体如分生孢子等。
可通过非角质化部分和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植物,该类病害偏爱潮湿环境,一般在寄主花木的叶片、茎或其他组织部位长出霉状物,粉状物,常见的有白粉、锈粉、煤污、霉层(霜霉、青霉、黑霉、绿霉)等,这些病症特征,是确定病原所属种类的重要依据,如各种花木的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炭疽病和煤污病等等。
真菌性病害从外部病状上常见的有变色、腐烂、组织坏死(叶斑、穿孔、立枯、溃疡和猝倒等)、萎蔫、畸形(瘿瘤),常见的有菊花褐斑病、玫瑰霜霉病、幼苗立枯病、各种花卉成株后的根腐病等。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相对较少,主要是由细菌侵染所致,多为急性坏死。
往往发病部位有斑点、溃疡、畸形等病灶,病灶上会出现水渍状、油渍状甚至菌脓。
细菌形态微小,一般只能在潮湿环境里生存,进入植物体内只能在细胞间隙或木质部导管的死细胞里繁殖,不能透入完整的活细胞,可通过非角质化部分(伤口)或天然孔口(气孔、水孔、蜜腺等)侵入花木植物体。
常见的有桉树褐斑病、百合软腐病、月季根瘤病、香石竹细菌性枯萎病和多种花木的白粉及霜霉病等。
(三)、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病毒侵染引起,可危害多种花卉植物,引起病株产生变色、斑点、环纹、明脉、丛生、矮化、畸型和坏死等症状。
花叶是病毒病常见的症状,通常叶片深浅色泽不匀,出现花斑点,外表没有病症。
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叶蝉、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
也会通过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种苗和花粉传播。
樱花的常见病理及预防措施
樱花的常见病理包括穿孔性褐斑病和根癌病。
穿孔性褐斑病的病菌多在病枝病叶上过冬,发育最适温度为25℃至28℃,借风传播。
在多雨季节有利于侵染发病,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时,病害发生严重。
根癌病的病原为细菌,即根癌土壤杆菌。
病菌从伤口侵入,形成瘤肿。
初期肿瘤乳白色或略带红褐色,后期内部木质化,颜色渐深变成深褐色,质地较硬,表面粗糙,并逐渐龟裂,多为球形或扁球形。
患病早期,苗木或树体的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
随肿瘤变大,细根变少,树势变弱,病株生长矮小,叶色黄化,提早落叶,严重时全株干枯死亡。
6~8月份为病害的高发期。
碱性大、湿度大的沙壤土易发病。
连作利于发病。
苗木根部有伤口易发病。
对于这些病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整枝修剪,并注意剪掉病梢,及时清理病叶并烧毁,为植株创造干净的生长条件。
2. 新梢萌发前,可喷洒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
3. 发病期可喷洒扫斑+势赢+光合素800倍液。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植物病理学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花木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
根癌病又称根头癌肿病,是园林花卉苗木上最容易发生的根部病害之一。
据资料统计,其寄主多达60科300多种植物。
如樱花、月季、玫瑰、银杏、石竹、大丽花、秋海棠、梅花、丁香、天竺葵等花木,以及葡萄、桃、李、杏、梨、苹果等果树均有发生。
根癌病主要危害根颈、主根和侧根,对于苗木则多发生在接穗和砧木愈合的地方。
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的小瘤状物,以后逐渐增大、变硬、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瘤内部木质化。
瘤大小不等,大的似拳头或更大,数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
由于根系受到破坏,故造成花木病株生长缓慢,重者全株死亡。
根癌病十分顽固,即使清除癌瘤,往往又能重新生长。
病原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越冬,或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病菌混入土中,土壤中的癌肿病菌亦能存活1年以上。
病菌借水流、地下害虫、嫁接工具,作业农具等传播,带病的花木种苗和种条被调运时,可远距离传播。
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虫伤、耕作时造成的机械伤,插条的剪口、嫁接口,以及其他损伤等,都可以成为病菌侵入的途径。
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土温22℃时最适于癌瘤的形成,超过30℃的土温,几乎不能形成肿瘤。
土壤的酸碱度亦与发病有关,碱性土有利于根癌病的发生,而酸化土壤病害较少,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发病较重,连作栽培的花木发病严重。
此外,耕作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多,以及各种机械损伤多的花木苗圃地,发病较重。
插
条假植时伤口愈合不好的,育成的苗木也容易发病。
定义类型定义与类型生长受阻产量与品质下降传播风险030201危害与影响分布情况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温度、病菌孢子的存在以及植株抗病性的降低等因素都有利于根癌病的流行。
流行因素监测与防控分布与流行情况病原菌传播途径病原菌及传播途径某些品种的花木对根癌病的抗性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
例如,樱桃、桃树和一些常绿树种对根癌病较为敏感。
寄主范围与易感品种易感品种寄主范围环境因素与诱发条件选用抗病品种严格检疫种植健康苗木预防控制措施分离培养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疑似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观察症状定期观察花木的生长状况,注意根部是否出现肿瘤、畸形等症状。
分子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类和遗传特性。
病原菌的检测与鉴定农业措施与生物防治化疗药物药物剂量和周期化学治疗对于较小的病患部位,可以通过手术将其完全切除。
手术的目标是彻底去除病患组织,以防止癌细胞扩散。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或粒子束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阻止其生长和繁殖。
放疗可用于手术前或手术后,以缩小病患部位或消除残留的癌细胞。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免疫治疗可采用单克隆抗体、疫苗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
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使用靶向药物进行精确打击。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根癌病防治案例分享01020304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抗病基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花木品种中,培育出具有抗根癌病能力的新品种。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樱花细菌性根癌病及防治细菌性根癌病是我国北方园林花卉苗木上最容易发生的根部病害之一,多发生于土壤偏碱地区。
该病除危害樱花外,还能危害榆、月季等蔷薇科植物,以及银杏、石竹等室内外花木,其寄主涵盖60科300余种植物。
症状该病常发生在根颈部,尤其在苗木嫁接口处,有时在侧根、支根或枝上也会发生。
癌瘤初生时呈球形,可互相愈合,颜色为乳白色或略带红色,随肿瘤长大,内部木质化变硬,表皮龟裂粗糙并逐渐变成褐至深褐色,癌瘤可小如豆或大如拳。
病苗须根较少、生长缓慢或叶黄早落、枯枝增多、花期变短,甚至死亡。
该病十分顽固,即使清除癌瘤,往往又可生出。
病原及侵染循环该病系革兰氏阴性根癌土壤杆菌引起,该病原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远距离苗木带菌,人为因素、虫或根结线虫等造成伤口传播;在10℃至34℃范围内生存,最适湿度22℃,低于18℃或高于30℃不易成瘤;耐酸碱范围pH值5.7至9.2,在pH6.2至8内可致病;在偏碱粘重的连作地,湿度越高发病越重;在疏松的沙质壤土地发病少。
防治措施1.对出圃或外来苗木加强检疫,抛弃病株,发现可疑苗木,应用1%硫酸铜液浸根5分钟再放入2%的石灰水中浸1分钟,也可直接用链霉素溶液泡30分钟栽植观察。
2.按每平方米30克至50克施呋喃丹3%颗粒剂,翻地15厘米至20厘米后浇透水杀灭根结线虫以及地老虎等害虫;嫁接应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嫁接工具可用75%的酒精或1%的甲醛液消毒。
3.发现病株,应背肿瘤与其周围一起切除,伤口可用医用高度碘酒或用链霉素400国际单位消毒后涂凡士林封闭;病株周围可一次施入硫磺每平方米50克至100克,并灌注20%土霸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多效灵水剂150倍液消毒,以后每半月灌消毒液一次,共三、四次即可,在癌瘤切除20天后灌50%吲荼粉剂100至150ppm液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复壮病株。
其他处理同前,治疗在早春或夏季根系进入旺盛生长前进行效果较佳。
花木根癌病介绍
来源:沙加2009-2-20 9:52:42 人气:1855
根癌病又称根头癌肿病,是园林花卉苗木上最容易发生的根部病害之一。
据资料统计,其寄主多达60科300多种植物。
如樱花、月季、玫瑰、银杏、石竹、大丽花、秋海棠、梅花、丁香、天竺葵等花木,以及葡萄、桃、李、杏、梨、苹果等果树均有发生。
根癌病主要危害根颈、主根和侧根,对于苗木则多发生在接穗和砧木愈合的地方。
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的小瘤状物,以后逐渐增大、变硬、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瘤内部木质化。
瘤大小不等,大的似拳头或更大,数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
由于根系受到破坏,故造成花木病株生长缓慢,重者全株死亡。
根癌病十分顽固,即使清除癌瘤,往往又能重新生长。
病原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越冬,或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病菌混入土中,土壤中的癌肿病菌亦能存活1年以上。
病菌借水流、地下害虫、嫁接工具,作业农具等传播,带病的花木种苗和种条被调运时,可远距离传播。
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虫伤、耕作时造成的机械伤,插条的剪口、嫁接口,以及其他损伤等,都可以成为病菌侵入的途径。
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土温22℃时最适于癌瘤的形成,超过30℃的土温,几
乎不能形成肿瘤。
土壤的酸碱度亦与发病有关,碱性土有利于根癌病的发生,而酸化土壤病害较少,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发病较重,连作栽培的花木发病严重。
此外,耕作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多,以及各种机械损伤多的花木苗圃地,发病较重。
插条假植时伤口愈合不好的,育成的苗木也容易发病。
如何防治根癌病?
一是加强检疫。
对出圃或外来苗木应抛弃病株,若发现可疑苗木,可用500~2000ppm的链霉素液浸泡30分钟,或用1%硫酸铜液浸5分钟、2%石灰水浸1至2分钟,用清水冲洗后栽植。
在栽植苗木时,应避免从病区引进苗木或插穗,若有带病苗木应彻底清除烧毁。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
适宜于根癌病发生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应多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结构;在进行中耕除草等操作时应尽量少伤根或损伤花木茎蔓基部;注意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减少虫伤;雨后注意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花木生长,提高抗病性。
三是刮除病瘤或清除病株。
发现苗圃或栽植花木感染病菌后,应及时扒开周围土壤,用刮刀将肿瘤彻底切除,直至露出无病的木质部,并用高浓度的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保护伤口,以免再感染。
对无法治疗的重病株应及时清除并彻底收拾残根,集中烧毁处理。
对轻病株可用“402”抗菌剂300~400倍液灌根,或切除瘤体后用500~2000ppm 的链霉素、500~1000ppm土霉素、5%硫酸亚铁等涂抹伤口。
另据报道,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涂瘤有治
疗作用。
还可施放射形土壤杆菌84号进行生物防治。
四是嫁接时应避免伤口接触土壤。
嫁接工具可用75%酒清或1%甲醛溶液消毒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