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_黄文霞 - 副本 - 副本
- 格式:pdf
- 大小:849.65 KB
- 文档页数:4
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人选个人情况简介附件:山东省第一批第二轮及第四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人选个人情况玉米产业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陈举林,男,1963年5月生,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第一批玉米产业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
1981年7月至1985年7月,在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学习。
1985年8月至2004年9月,历任泰安市农科所玉米室农艺师、副主任、主任。
2004年10月至今,任泰安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玉米育种及高产栽培研究工作,曾获12项省、市科技奖励。
主持完成的《泰安市百万亩小麦玉米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推广》、《小麦玉米持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分别获得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三等奖,《转基因S型玉米雄性不育新种质及杂交新组合》获得泰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玉米科学》创刊10周年优秀作者荣誉称号。
现兼任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组成员。
玉米产业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张春庆,男,1963年1月生,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第一批玉米产业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
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
1983年7月至2000年10月,历任山东农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期间,1997年9月至2000.7在中国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
2000年11月至今,历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学院副院长、院长。
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编写了《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等7部教材,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等课题15项,发表论文50余篇。
获省科技进步2等奖1项、3等奖1项,参加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现兼任中国植物学会种子科学与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种业”领域协作组副组长;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作物遗传育种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玉米顾问团专家。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01)“植物生长与环境”融入课程思政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李秀霞(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科技分院,新疆昌吉831000)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以专业理论需求为导向,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讨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设计主线的“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项目化教学。
用典型的“识别植物形态结构、识别与分类植物、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物质代谢、制定配方施肥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控植物生长环境”等项目,设计一体化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实践表明,实施融入课程思政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后,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思政素养实现了有机结合,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项目化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考核方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01-0168-03为了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园艺技术专业“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贯穿“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始终。
通过调研和走访熟悉园艺行业技术领域新变化,适应园艺技术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研究修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积极实施融入课程思政的新课标,实践项目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5年来在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现状1.1专业课程基础需求园艺技术专业的高职教育在于培养符合园艺生产、管理和销售、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等一线岗位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植物生长与环境”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服务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植物组织培养、园艺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园艺设施技术等多门专业拓展课程所需的基础理论,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为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林木育种中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策略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抗病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手段,而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是进行林木育种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林木育种中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的策略。
遗传多样性在林木育种中的重要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林木育种的重要资源。
通过遗传多样性,可以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从而提高了育种的效果。
林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可以为林木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了解林木种质的遗传背景,从而合理配置亲本,提高育种效果。
种质资源保护策略为了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延缓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
种质资源保护策略包括原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等。
原地保护原地保护是指在林木自然分布区域内,采取措施保护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林木种质资源。
这种保护方式可以保持林木种质的自然状态,有利于保持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为了实现原地保护,需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过度采伐和破坏。
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指将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林木种质资源转移到植物园、树木园等人工环境中进行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有利于收集和保存珍贵的林木种质资源,为育种和科研提供便利。
易地保护需要合理规划种质资源库,确保种质资源的保存质量和数量。
生物技术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
这种保护方式包括种质资源的冷冻保存、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
生物技术保护可以有效地保存林木种质资源,提高遗传多样性的利用效率。
遗传多样性是林木育种的重要资源,种质资源保护策略是保持遗传多样性和延缓物种灭绝的有效手段。
通过原地保护、易地保护和生物技术保护等策略,可以有效地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为林木育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保障。
[摘要]“自然科学基础(生物)”是师范类院校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识必修课程,该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
以“自然科学基础(生物)”课程为载体,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容,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中,对教书与育人的同频共振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自然科学基础(生物);融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2)03-0055-03“自然科学基础(生物)”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①朱为菊1,2*,丁兆建1,2,王学荣1(1.琼台师范学院理学院,海南海口571127;2.琼台师范学院海南热带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利用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2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
课程思政理念最核心的就是抓住课程改革,深入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功能,科学地设计内容,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有机融入课程中,对学校的思想、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
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是高校高度关注的理论以及实践问题。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育部在2017年12月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
自然科学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使学生能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发展历程,能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绿玉树绿玉树是解决能源危机非常热门的石油原料植物绿玉树原产于非洲,在美国、马来西亚、印度、英国、法国等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在中国香港的部分地区、台湾的澎湖列岛、海南西部和南部沿海也有分布。
绿玉树在南方温暖地带可以露天栽培,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要在温室栽培。
一般是冬季在温室、夏季在露天培养。
绿玉树茎干秃净、光滑,圆柱状,无叶片,是较为奇异的观茎植物。
由于绿玉树的故乡非洲雨水非常少,炎热、干旱,为了适应环境,它们的叶子就会逐渐变小,甚至慢慢消失。
这样,可以减少体内的水分蒸发,大大节省用水。
为了制造有机质而能生存下去,它的树枝就变成了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可见,绿玉树的这种独特的生理功能,是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而逐渐形成的特殊抗旱本领。
绿玉树也有自我保护作用,使一些吃叶的动物见到光秃秃的枝桠而不去光顾,减少了被动物吃掉的机会。
其实,这种绿玉树的嫩枝能正常的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吸取阳光的营养来壮大自己。
那些看似枯萎的树干,其实正是生机勃勃的。
绿玉树的白色乳汁有剧毒,观赏或栽培时需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乳汁进入人的口、耳、眼、鼻或伤口中,但这种有毒的乳汁却能抵抗病毒和害虫的侵袭,从而起到保护树体的作用。
绿玉树是集供能、药用、环境绿化、水土保持于一体的多功能、多用途树种,种植1至5年就可以收获。
绿玉树因全株含大量的白色乳汁树脂,刺激性甚强,可当作催吐剂及泄剂,该乳汁在医学研究上还发现,对于金黄葡萄球菌具有康生作用,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关于它的药效报告。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人们在绿色植物中寻求能源工作的深入,绿玉树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美国科学家认为,绿玉树将是未来能源危机时非常热门的石油原料植物。
绿玉树的茎干中的白色乳汁中含有丰富的烯、萜、醇、异大戟二烯醇(C3OH50O)、天然橡胶、三十一(碳)烷和三十一烷醇等十二种烃类物质,其成分接近石油成分,不含硫,可以直接或与其他物质混合成原油,作为燃料油替代石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4):487 490Journa l o f P l ant G enetic R esources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 R 分析黄文霞,何 仪,何觉民,莫俊杰,陆建农,刘召亮,周鸿凯(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湛江 524088)摘要:为了揭示绿玉树种质间的差异,应用ISSR 标记对国内12份绿玉树品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份绿玉树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8之间,且明显分为2个类群,而第二类群又可分为5个亚类群;我国绿玉树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本研究为对绿玉树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绿玉树;ISSR;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 SS R Analysis ofGenetic D iversity of t he Ger mplas m of anEfficient Energy P l ant Euphorbi a tirucalli L .HUANG W en x ia ,H E Y ,i HE Jue m in ,MO Jun jie ,LU Jian nong ,L I U Zhao li a ng ,ZHOU H ong ka i(Institute of A gricu ltural B iotechnology of Guangdong O cean Universit y,Zhanjiang 524088)Abstract :In order to revea l the genetic d ifferences o f the E uphorbia tirucalli ger m p l a s m s ,the geneti c d i v ersi ty o f12Euphorbia tirucalli L .strains w as analyzed usi n g I SSR m ar ker .The results sho w ed that the genetic si m ilar ity a m ong the m ranged fro m 0.53to 0.98,and these 12ger m p lasm s w ere c lassified i n to 2g roups and t h e second group cou l d be f u rther classified i n to 5sub groups .The gene tic diversity o f E uphorbia tirucalli ger m p las m is rich i n Ch i n a .Th is research estab lished a foundation fo r the effective genetic i m pr ove m en t o f Euphorbia tiruca lli L .K ey w ords :Euphorbia tirucalli L.;ISSR;G er m plas m resources ;G enetic diversity 收稿日期:2009 06 02 修回日期:2009 12 11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9B020303009)作者简介:黄文霞,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学研究,现在山东省东营市农业局工作。
E m ai:l 23 xi aohuang @163.co m通讯作者:何觉民,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研究。
E m ai:l hej m @ .cn现代燃料油植物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展于70年代,80年代以来植物燃料油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美国、巴西、日本、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在燃料油植物改性和燃料油的研制使用技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1]。
我国燃料油植物研究起步较晚,仍处于资源调查、种类筛选、油脂成分的分析阶段,且大多局限于对种子油的研究开发,而以产乳胶植物作为能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的研究甚少。
1976年M augh [2]在 Science 上发表文章指出绿玉树和同属植物续随子(t h y rus )的乳汁中含有碳氢化合物,与石油的成分类似,绿玉树的枝条富含乳汁,且可以直接与其他物质混合成生物柴油,作为燃料油替代石油。
绿玉树鲜乳汁中富含烯、萜、醇、异大戟二烯醇(C 30H 50O )、天然橡胶、三十一(碳)烷和三十一烷醇等12种烃类物质,不含硫,且有毒、有害气体释放量低,被称为 绿色 石油树,其中甾醇三帖类(stero l triterpenes)含高能,碳氧比为10 1,在含能上接近或超过汽油[1,3 5],因此与同属植物续随子被选定为 生物燃料油林 的造林树种。
绿玉树既是非洲干早地区重要的能源植物[6],又是一种集水土保持、药用、观赏、工业原料、环境绿化于一体,具有生态、能源、经济等综合效益的多功能树种。
绿玉树耐盐碱,抗台风,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区,因此绿玉树还是海洋环境的保护者。
M augh 的文章引起了人们对绿玉树的极大兴趣,美国、欧洲南部以及其他部分国家,纷纷开展了绿玉树植 物 遗 传 资 源 学 报11卷的引种和研究工作。
但由于绿玉树在原产地以外极少开花,因此人类引种多采用枝条扦插的方式[6]。
营养体繁殖方式使得来源不同的绿玉树品系间几乎不存在遗传差异,对绿玉树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大意义,而有效的遗传改良必须建立在具有存在遗传差异的品种之上。
ISSR(i n ter sm i ple sequence r epeat)是继SSR后发展出来的一项新型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利用了RAPD技术的优点和基因组中丰富的SSR序列信息,且克服了RFLP和RAPD的技术性限制,具有比RAPD更高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多态性产物也更为丰富。
目前已广泛用于种群生物学分类、进化、品种鉴定、物种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7-18]。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绿玉树品系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以便揭示不同来源绿玉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对绿玉树进行有效的改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试验所采用的12份绿玉树品系(表1),由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表1 供试品系Table1 The stra i ns u sed i n the exper i m en t编号名称来源编号名称来源Cod e N a m e Source C ode Na m e Sou rce1霞山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7吴川7广东省吴川市2吴川2广东省吴川市8坡头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3吴川3广东省吴川市9海南海南省三亚市4吴川4广东省吴川市10云南中科院昆明植物园5吴川5广东省吴川市11上海上海植物园6吴川6广东省吴川市12南亚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1.2 方法1.2.1 PCR反应及电泳 采用20 l的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中,Taq酶0.3 ,l10 Buffer2 ,l模板DNA50 g/m l1 ,l10mm o l/L d NTP 0.15 ,l引物10 m o l/L1 ,l加水补齐至20 l。
扩增程序为:94 预变5m i n;94 变性30s,50 退火30s,72 延伸2.5m i n,37个循环;最后72 延伸5m i n,20 终止反应。
PCR产物进行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后读带。
1.2.2 数据分析 电泳结果的每条DNA谱带为1个单位,同一ISSR位点上有带记为1,无带记为0,统计结果以1、0矩阵输入计算机,用NTSYS ps软件处理数据,并对品系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多态性分析用编号为5、8的两份绿玉树品系的基因组总DNA对6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其中有12条引物能扩增出条带清晰且具多态性的带型,见表2。
表2 ISSR分析所用引物序列和扩增结果T ab l e2 The p ri m ers and a mp lified res u lts of ISSR analysis引物P ri m er引物序列Pri m ersequ ence扩增条带数Total bandnu m ber多态性带数Poly m orph icb and num ber多态性百分率(%)Percentage ofpol ymorph icband UBC807(AG)8T8450.00 UBC809(AG)8G4125.00 UBC819(GT)8C10660.00 UBC826(AC)8G151280.00 UBC834(AG)8YT9666.67 UBC835(AG)8YC12866.67 UBC840(GA)8YT5240.00 UBC842(GA)8YG33100.00 UBC855(AC)8YT4250.00 UBC860(TG)8RA55100.00 UBC868(GAA)53266.67 UBC891HV H(TG)77457.14由表2可知:12条引物中(AG)n有4条, (AC)n、(GA)n和(TG)n各有2条,说明绿玉树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AG)、(AC)、(GA)与(TG)二核苷酸重复序列。
12条引物共计扩增出85个条带,且条带清晰明亮(图1),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多态性百分率为64.71%,每个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数在3~15之间,平均7.08条。
扩增条带数最多的引物为UBC826,达15条,扩增条带数最少的引物为UBC842与UBC868,扩增条带为3条。
其中,多态性百分率最高的为UBC842和UBC860,达100%,最低的为UBC809,为25%。
以上数据表明,所选用的12条引物均能独立地将12份绿玉树品系区分开来。
4884期黄文霞等: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图1 引物UBC835在不同绿玉树品系中的ISSR 图谱(图中数字为品系编号)F i g .1 E lectrophoresis d i agra m of ISSR analysis of theE.tirucalli L .strains using pr i m er UBC835(t he dig itals are t he codes of t he stra i ns)2.2 聚类分析各品系间的相似系数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12份绿玉树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8之间,其中,海南和南亚所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8;吴川3和云南之间及吴川6和云南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皆最低,为0.53。
6个吴川品系间,吴川4和吴川5及吴川4和吴川7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5;吴川2和吴川6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