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3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辽宁工业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 (标准跨径20m ,桥宽15m )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22年3月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教研室:施工教研室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道桥181级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要求与任务一、课设要求1、依据已知条件,完成主梁的预应力钢束设计。
2、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二、课设任务1、完成钢束估算,钢束线形设计。
2、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3、主梁截面强度验算,挠度验算等,4、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三、设计说明书要求1、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方法符合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
2、课设论文成果格式符合要求,图纸绘制规范。
工作计划第一周 周一、布置课设任务、查资料;周二、钢束面积估算;周三、钢束布置周四、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周五、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第二周周一、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二、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三、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四、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五、整理计算书,上交课设成果,答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平时表现10% 计算书、图纸70%答辩成绩20%合计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2022年03月18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相关规范条文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讲完有关课程内容后,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奠定基础。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性质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材料特性;(2)了解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熟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2)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学会查阅相关教材、文献和规范,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混凝土工程安全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材料特性:介绍混凝土的起源、发展及现状,了解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子、水等)及其作用。
2.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习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了解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学习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相关内容,掌握混凝土梁、板、柱等常见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4.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探讨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范;2.讨论法:学生就混凝土工程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混凝土性能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设计教材,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工程》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力学》等;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如水泥、砂、石子等,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及力学性能。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具备一定的结构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3. 混凝土结构类型及设计方法: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梁设计;第四章 混凝土板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柱设计;第六章 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第七章 基础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混凝土结构3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要求,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混凝土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安全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培养学生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要求。
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2.混凝土的设计原则:讲解混凝土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使学生掌握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则。
3.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介绍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养护等,让学生了解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技术。
4.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控制:讲解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控制要点,包括混凝土强度、裂缝控制、结构稳定性等,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安全控制的基本要点。
5.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介绍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激发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摘要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在确定框架布局后,先进行楼层间荷载代表值得计算,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和剪力)。
完成了板,次梁和主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楼盖的设计完成了板的配筋和次梁与主梁的配筋计算。
2012年12月10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今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复习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3.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诸如:(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荷载传递途径和计算简图的确定;(2)掌握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3)掌握内力包络图和材料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定;(6)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7)学习运用规范。
(二)设计资料某多层混合结构轻工仓库,其建筑平面如图所示,层高4.5m,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请进行梁、柱的布置并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梁板的承载力计算及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其平面图如附图所示,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1、按使用要求不同,楼盖做法分两种类型:①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mm厚纸筋灰板底粉刷;②35mm厚水泥砂浆面层及水磨石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mm厚纸筋灰板底粉刷;2、柱网尺寸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附表;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范围C20~C35,梁内受力主筋采用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其余均用HPB300级、HRB335级钢筋,钢筋直径最大不超过25mm;注:该厂房无特殊要求,楼梯位于楼盖外部;每位同学以学号末两位数作为题号:建筑10(1)班同学楼面做法按类型①;建筑10(2)班、管理10班按类型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目标、任务、设计要求以及设计过程。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工作。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
三、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座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住宅楼。
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以及满足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施工性和经济性,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四、课程设计要求1. 结构类型: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2. 设计荷载: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楼房的设计荷载。
3. 结构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等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 结构布置:根据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确定结构的布置方案。
5. 结构分析:采用静力弹性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
6. 结构设计: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进行结构的截面设计和构件尺寸的确定。
7. 结构验算:对设计方案进行验算,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8. 结构施工:考虑结构的施工性,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9. 结构经济性:根据材料的成本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综合考虑结构的经济性。
五、课程设计过程1.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规范、标准、设计手册等资料,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析设计要求:分析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明确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
3. 结构布置:根据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确定结构的布置方案,并进行初步的荷载计算。
4. 结构分析:采用静力弹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5. 结构设计: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进行结构的截面设计和构件尺寸的确定,并进行验算。
6. 结构施工:考虑结构的施工性,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混凝土结构课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力学性能。
2.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熟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4.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
5.能够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视。
2.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和职业操守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创新和改进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力学性能,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
2.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包括梁、板、柱等常见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应用、结构方案的设计和优化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包括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安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技术。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结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教学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包括梁、板和柱等基本构件。
3. 学生能够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并识别常见的施工图纸。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完成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手工绘图,完成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兴趣和探究欲。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土木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材料性质与力学原理: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等,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和设计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第三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 混凝土梁、板和柱的设计计算:涵盖梁、板和柱的受力特点、设计方法、配筋计算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混凝土梁的设计”和第五章“混凝土板和柱的设计”。
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介绍施工图的基本表示方法、符号和标注,以及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 教材章节:第六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4.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VER2020.2)一、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课程的内容,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培养计划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规定,本专业的学生有两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通过简单工程实例的结构设计,加强对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的掌握,进一步了解结构设计的主要过程、注意事项,掌握结构设计相关规范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中对结构设计主要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的1. 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2. 通过本课程设计牢固掌握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受弯、受剪等)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知识;3. 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钢筋配置的一般构造规定和规范要求;4. 通过本课程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计算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程设计要求1. 了解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收集有关资料、文件及相关设计施工规范;2. 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3. 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符合的构造规定;4. 通过绘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了解施工图设计的基本要求;5.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四、工程背景织普高速公路珠藏互通连接线需下穿新建209省道。
经相关各部门现场调查研究后,决定在该处设置1跨16m桥梁。
图1 桥位断面图设计参数:1、主梁截面可采用实心板、空心板、T形梁等截面形式,学生自行选择截面形式,并拟定截面尺寸。
根据选定的截面尺寸计入自重。
主梁采用C30混凝土。
2、桥面两侧各设一道防撞护栏,每道护栏截面面积为0.25m2,采用C30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主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适用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题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 形梁桥主梁设计
一、设计资料
1
2、桥面净空:净-7 + 2×0.5
主要尺寸
标准跨径 b L =20m
计算跨径 L =19.50m
梁 长 'L =19.96m
3、材料规格
混凝土C 25
HRB335钢筋,
直径12mm 一下者采用R235Ⅰ类环境条件,安全等级为一级。
4、设计规范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桥梁横断面布置情况(见图1)(2000)
图2、T 粱尺寸图(单位:mm )
二、设计荷载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效应为:
跨中截面:m KN M
d ∙=2100 KN V d 80= 4/l 截面:m KN M d
∙=1600 支点截面:0=d M
KN V d 420= 2、施工期间,简支梁吊点设在距梁端mm a 400=,梁自重在跨中截面引起的弯矩
.5501m KN M G ∙=。
3、使用阶段,T 梁跨中截面汽车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为m KN M
Q ∙=04.6101(未计入冲击系数),人群荷载产生的弯矩为m KN M
Q ∙=30.602,永久作用产生的弯矩为m KN M Q ∙=7602。
三、设计内容
1、 截面尺寸拟定(参照已有的设计资料或见图2);
2、 跨中截面正截面强度计算(选择钢筋并复核截面强度);
3、 斜截面强度计算(剪力钢筋设计);
4、 全梁承载能力校核;
5、 裂缝及变形计算;
6、 绘制钢筋图,编制钢筋明细表、总表。
四、主要参考资料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公路桥涵标准图《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 形桥梁》 T 形梁截面尺寸(图2)(2000)
3、贾艳敏主编《结构设计原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