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讲定)
- 格式:ppt
- 大小:10.55 MB
- 文档页数:49
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方法与标准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方法与标准的第二版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日后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课程内容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计概念、基本流程、设计方法和标准化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标准。
第二章机械设计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技巧,例如绘图、CAD、模型制作等等,这些内容是机械设计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第三章机械设计的材料选择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选择方法、注意事项、特点、优缺点等等,使学生能够根据机械设计要求选择合理合适的材料。
第四章机械设计的知识与技巧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技巧,例如机械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机械设计时需注意的模型细节、机械设计中应注意的设计流程和条款等等,这些内容对提升机械设计水平非常有益。
第五章机械设计标准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标准,例如机械部件的标准尺寸、机械装配的标准尺寸、机械配件的标准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标准规范。
课程设计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学生将通过学习上述章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
具体实践项目涉及:•机器结构设计:学生将进行机器结构设计,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材料、制造成本、公差等因素,并根据标准尺寸来进行合理的齐全组装。
•机械装配:学生将进行机械装配,使用专业工具对各种机械零部件进行精准的安装调整,保证机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机械维护:学生将学习机械维护和保养知识,能够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日常检查,并能及时进行机器维修,减少机器故障,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获得丰富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锤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耐心和细心精神,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机制10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姓名设计题号题目1: 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1—输送带鼓轮2—链传动3—减速器4—联轴器5—电动机题号 1 2** 3 4 5 6 F(kN) 2.1 2.2 2.4 2.7 2 2.3 v(m/s) 1.4 1.3 1.6 1.1 1.3 1.4 D(mm)450 390 480 370 420 480 题号7 8 9 10 11 12 F(kN) 2.5 2.6 2.2 2.5 2.7 2.4 v(m/s) 1.5 1.2 1.4 1.3 1.6 1.2 D(mm)450 390 460 400 500 400表中: F—输送带的牵引力 V—输送带速度D—鼓轮直径注: 1.带式输送机用以运送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 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一、4、输送机每天工作16小时, 寿命为10年。
二、设计工作量:三、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二、绘制减速器装配图1张(1号图纸)。
三、绘制减速器低速轴上齿轮零件图1张(3号图纸)。
四、绘制减速器低速轴零件图1张(3号图纸)。
目录1.设计目的 (2)2.设计方案 (3)3.电机选择 (5)4.装置运动动力参数计算 (7)5.带传动设计 (9)6.齿轮设计 (18)7.轴类零件设计 (28)8.轴承的寿命计算 (31)9.键连接的校核 (32)10.润滑及密封类型选择 (33)11.减速器附件设计 (33)12.心得体会 (34)13.参考文献 (35)1.设计目的机械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设计则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同时也是高等工科院校大多数专业学生第一次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 其目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机构运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机构运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机构运动学的理解,提高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设计内容1.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提供机构设计所需的相关材料。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机构运动设计,包括运动链分析、零件角度分析、运动轨迹分析等。
3.学生使用SolidWorks等三维建模软件,将机构运动设计实现。
4.学生根据设计所需的材料和工艺特点,完成机构零件的加工制造。
5.学生进行机构运动测试,对机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三、课程设计要求1.课程设计题目为驱动机构设计和转换机构设计,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设计。
2.设计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但必须符合课程设计的要求。
3.设计过程中需对机械系统的运动合法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考虑,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设计完成后必须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呈现设计效果,并进行运动仿真测试,保证机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5.设计完成后,学生需要撰写机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理论与分析、设计流程、设计结果展示和分析、机构运动测试结果和分析等。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本次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为两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进行调整。
时间段任务安排第一周1. 学生确定设计题目,收集机构设计所需材料;2. 学生开始进行机构运动分析和设计;3. 学生开始进行机构零件的三维建模设计。
第二周1. 学生完成机构零件的加工制造;2. 学生进行机构运动测试,并进行运动仿真测试;3. 学生完成机构设计报告。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占总分的20%。
2.设计过程中对机械系统的运动合法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考虑,占总分的20%。
3.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呈现设计效果,并进行运动仿真测试,保证机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占总分的30%。
4.设计报告的撰写质量、内容充实度和系统性,占总分的30%。
六、参考文献1.《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李国强,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目录1.前言 (1)2.设计任务书....................................... (1)3.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富传动方案简图).....................................• 14.电动机的选择....................................... (1)4.1电动机功率计算 ......................................... .. (2)4.2电动机转矩计算 ......................................... .. (2)4.3总传动比计算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5.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5.1各轴转速的计算 ......................................... . (3)5.2各轴功率的计算 ......................................... . (3)5.3各轴扭矩的计算 .........................................6.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4)6.1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 (4)6.2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 . (7)7.轴的设计计87.1高速轴最小轴径计算•…87.2低速轴的设计计算•…97.2. 1低速轴的结构设计•…97.2. 2低速轴弯扭组合强度校核.…107.2. 3低速轴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 • • • *107.3中间轴的设计计算108.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10)8.1高速轴和中间轴上滚动轴承的选择 ......................................... (10)8.2低速轴上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 (10)9.联轴器的选择....................................... (11)9.1输入轴联轴器的选择 ......................................... .. (11)9.2输出轴联轴器的选择 ......................................... .. (11)10.键连接的选择和计算....................................... (11)10.1高速轴和中间轴上键联接的选择10.2低速轴上键联接的选择和计算 ......................................... .. (12)11.润滑方式、润滑剂牌号及密封装置的选择.......................................• 1211.1 润滑方••••••••••••••••••••••••• 1211.2 润滑油牌号....................... ••••••••••••••••••••••• 1211.3 密封装置........................... ••••••••••••••••••••••••• 1212.其他技术说明(如对装配、拆卸安装和维护的注意事项及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等)••• 12 13. 结束语.......................................•••••••••••••••••••••••••••••• 12 参考资料(“资料编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