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_孔令达
- 格式:pdf
- 大小:343.95 KB
- 文档页数:5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张时阳(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文章从语义角度探讨了“的”字短语“X+的+[Y]”的特点。
文章认为:“的”字短语的实质就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是:Y 具有可分类性;X具有分类功能;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
文章运用这些观点对有关语言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的”字短语;语义特点;分类“的”字短语是汉语中常用的短语。
从结构上看,“‘的’字短语可以表示成“X+的+[Y]”的形式。
X是‘的’字短语中‘的’字前面的部分,它是显现的,有直观的视觉形式和声音形式;Y是‘的’字短语中‘的’字后面的中心语,它是隐性的,没有视听形式,但从理解的角度看,可感觉到它的存在。
”[1](P29)如:(1)祥子明白,车上的是刘四爷。
(老舍《骆驼祥子》)横线部分“车上的”是“的”字短语,X是“车上”,它有视觉形式和声音形式;而Y在文本里,既看不见,也听不着,但我们从理解的角度看,可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可以是“人”。
“的”字短语的结构可分为“X”“Y”和“X+的”三个部分,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这三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呢?相互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本文拟将探讨的问题。
一、“的”字短语的分类属性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动作行为状态进行分类。
“的”字短语就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分类在语言上的表现。
先看下列例子。
(2)红的苹果→红的①(3)木头的沙发→木头的例(2)中,“的”字短语“红的”,我们可视为以“颜色”为分类角度,对“苹果”进行分类的结果。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以“红”的语义类别“颜色”为分类角度,对“苹果”进行分类,“红的”表示分类结果中的一类。
同样,例(3)中的“的”字短语“木头的”,可看成以“木头”语义类别“材料”为分类的角度,对“沙发”进行分类,“木头的”表示其中的一类。
因此可以说,对于“的”字短语“X+的”,可视作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 进行分类,“X+的”表示分类结果中的一类。
现代汉语有歧义的“名+名”结构的语义考察作者:李辉来源:《活力》2009年第14期在现代汉语中,“名+名”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组合结构;它是指名词与名词组合在一起,且当中既没有“的”、“和”等虚词又无“顿号”、“间隔号”等标点符号的组合体。
这种组合结构在句法层面有四种结构类型:一为定中结构,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定语与修饰语之间主要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二为复指结构,由所指相同的两部分组成。
三为并列结构,由语法地位平等的相连的名词,组成,整体功能同部分功能一致。
四为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用语序和词类表明其间的陈述关系。
“名+名”结构但在语义方面上看,它所蕴涵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类型繁多;但尽管如此“名+名”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往往是比较单一,比较容易判断。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名+名”结构会有两种语义关系,在理解上容易使人产生歧义。
本文就着重考察一下现代汉语中有歧义的“名十名”结构的语义表达情况。
一、具有歧义的“名+名”结构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表动物名词与表身体部位的名词组合在一起产生的歧义情况在结构“名1+名2”中,名1表示动物,而名2表示身体部位,名1与名2在句法层面存在着定中结构关系,但是它的语义理解却有两种。
例如:猪脑子、狗腿子。
猪脑子既可理解为猪身体的一部分,也可理解为一般一种具有贬义意义的惯用语。
狗腿子既可理解为狗的腿,这种表示方法主要在一些方言的口语中,也可理解为一般一种具有贬义意义的惯用语。
(二)表动物名词与表亲属称谓的名词组合在一起产生的歧义情况这种“名+名”结构一般出现在童话作品中,名1表动物,名2是表亲属称谓的名词,这种结构也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狐狸妈妈,在句法层面上既可分析为偏正结构,理解为狐狸的妈妈;也可分析为复指结构,理解为狐狸自己就是妈妈。
此外,表动物名词与表职业名称的名词的组合也会产生歧义,例如:狗侦探,在句法层面分析为定中结构,但在语义理解上可理解为狗是侦探,也可理解为表人的一种带有贬义色彩的惯用语。
英语姓名的结构分析英语姓名的结构分析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
如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
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Bill Clinton。
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
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I. 个人名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
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 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 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 教名的不同异体。
4. 采用(小名)昵称。
5. 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 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Michael, 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II. 昵称昵称包括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用来表示亲切的称呼,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通常有如下情况:1. 保留首音节。
如 Donald => Don, Timothy => Tim. 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如:Edward => Ned.2. +ie 或 -y 如:Don => Donnie, Tim => Timmy.3. 采用尾音节,如:Anthony => Tony, Beuben => Ben.4. 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如:Andrew => Andy & Drew.5. 不规则派生法,如:William 的一个昵称是 Bill.III. 姓氏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
英汉“数(量)名”结构的层次比较对英汉“数(量)名”结构的层次,存在不同看法。
汉语“数(量)名”结构的层次一般按其形式分析:在“数名”结构中,数词是修饰语,名词是被修饰语;在“数量名”结构中,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修饰名词,“数量短语”是修饰语。
可见,汉语“数(量)名”结构中,名词是中心语,是被修饰的对象。
英语有两种“数(量)名”。
其中“数名”结构的层次与汉语一样,数词是修饰语,名词是被修饰语;对“数+名1+of+名2”结构的层次,有不同观点——修饰成分是名1,还是名2?主要观点有三种:1.名1是主词,名2是修饰语。
2.名2是主词,名1是修饰语。
3.是“矛盾说”。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英汉“数(量)名”结构是相同的,都可归入“定中”结构。
标签:“数(量)名”结构层次对比语言学所有语言的名词都有“数量”的概念,以及表达名词“数量”概念的结构。
作为世界两大语系的代表,英语和汉语的“数(量)名”概念以及表达方式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这是语言的普遍性;然而二者在构成方式、语法功能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其中,对二者的层次问题,当今学界仍然存在争议,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汉语“数(量)名”结构的层次一般按其形式分析。
在“数名”结构中,数词是修饰语,名词是被修饰语;在“数量名”结构中,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修饰名词,“数量短语”是修饰语。
可见,无论形式如何,汉语的“数(量)名”结构中,名词都是中心语,是被修饰的对象。
对英语“数(量)名”结构的层次,仍存在分歧,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英语有两种“数(量)名”结构。
其中“数名”结构的层次与汉语一样,数词是修饰语,名词是被修饰语。
但对“数+名1+of+名2”结构的层次,有不同观点,分歧主要在于在这一结构中,有两个名词,修饰成分是名1,还是名2?主要观点有三种:1.名1是主词,名2是修饰语。
李志兴、楚至大认为:“(汉英‘数量名’结构)表达方式不同,‘一杯水’的结构是‘数词+量词+名词’,而‘a cup of water’的结构是‘art(复数用num.)+n+of+n’,相当于汉语的‘水的一杯’。
第30卷第2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0, No.2 2010年2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February. 2010, 100~101“名+名”结构的语义分析李 靖,黎碧波(咸宁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咸宁 437100)[内容提要]“名+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词语组合现象,该结构中的“名”具有多样的语义特征。
本文主要分析“名+名”结构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其句法关系有:定中关系、并列关系、复指关系、主谓关系;语义关系有:材料+主体、所属+主体、功能+主体、性状+主体等。
[关键词] 名+名;句法分析;语义分析[中图分类号] H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0)02-0100-02一、“名+名”结构的定义1.1 “名+名”结构中“名”的定义分析“名+名”结构,首先要知道何为名词?名词就是表示人或事物等名称的词。
根据其语法特征,可知名词就是常做主语和宾语,常受数量词等形式的定语修饰的词。
无疑它就成了“名+名”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除名词外,能进入“名+名”结构中的“名”还包括部分名词性语素及名词性短语。
那些具有典型名词特征的非词缀语素就是名词性语素。
名词性短语即能做主语、宾语,功能相当于名词的一类短语。
总之,能进入“名+名”结构中的“名”不光指表示人或事物等名词,也包括部分名词性语素和名词性短语。
1.2 “名+名”结构“名+名”结构,就是由两个名词或两个名词性语素或两个名词性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结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名+名”结构出现频率较高。
能进入此结构的“名”有很多,但该结构中的两个“名”之间具有怎样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名+名”结构的句法分析2.1 何为句法分析?提到“句法分析”,要将它与“句子分析”区别开来,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分析。
要认清它们的不同性质,首先要明确句子和词组的概念。
唐诗中“名+名”结构的语义分析-大学语文论文唐诗中“名+名”结构的语义分析王明菲李春艳摘要:唐诗文约意丰,意味无穷;唐诗意蕴的丰满是靠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搭配来体现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名+名”的组合。
若从语法角度来看,唐诗中“名+名”之间主要有联合、偏正等关系;而从语义角度来看,两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却是繁杂多变、层次纷呈。
语法关系是对语义关系的最大分类,故本文主要从语义角度,结合语法,对唐诗中“名+名”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唐诗美背后的语言规律。
关键词:唐诗名+名语法语义唐诗中“名+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有联合、偏正关系。
联合关系内部具有并立性,定中关系具有修饰性。
“语法结构是语义结构的形式表现,也是语义实现转变的形式凭借。
”[1]下面试从这两种关系入手,分析唐诗中“名+名”的语义关系。
一、联合关系“联合关系的几个直接成分语法地位平等。
”[2]这两个名词表示的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它们平等地连在一起,表达丰富的含义。
(一)简单的语义相加,联合两名词的概念义。
如:(1)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王维《青溪》)(2)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王维《渭川田家》)菱、荇皆是水生草本植物,菱荇只是说这两种水生植物;芦苇初生为葭,成则为苇,葭苇只单纯的表示芦苇;牛羊只单纯的表示这两种动物。
在此类联合关系的名名组合中,只是单纯的概念义的相加,没有产生附加义。
(二)多音节名词概念的缩略,这多是由字数限制所致。
如:(1)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张籍《没蕃故人》)(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蕃” “ 汉” 分别是“ 吐蕃” “ 唐朝” 的缩略;“星”“河”分别是“星辰”和“银河”的缩略。
唐诗讲究对仗押韵,为了表达的简练,常用这种缩略形式。
(三)两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相加,在这两名词相似特点、相关特征的基础上,产生新义。
如:(1)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孟郊《烈女传》)(2)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nyang T eachers College 第19卷 第1期 1999年1月(P hilos.&Soc.Sci.Edit.)V ol.19N o.1Jan.1999“名+名”组合的语义考察马洪海 摘 要 名词和名词组合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一种组合体,从句法平面分析,有四种结构类型:偏正结构、复指结构、并列结构和主谓结构。
从语义平面来看,这种组合体所蕴含的语义关系纷繁复杂。
就偏正结构而言,n1可以表示领属,表示构成n2的材料,表示n2的使用范围,表示n2的形象特征等。
就复指结构而言,或n1用来比喻n2,或n1用来说明n2的特征,或n1指明n2所属的类别,或n1和n2之间具有包含关系,或n1和n2具有等同关系等。
有些“名+名”组合体一体含有多种句法关系,因此它们也存在歧义问题。
关键词 “名+名”组合 偏正结构 复指结构 语义 歧义 “名+名”组合,是指名词和名词组合在一起,当中既无“的”、“和”等虚词又无“顿号”、“间隔号”等标点符号的组合体。
这种组合体,从句法平面分析,可以分析出四种结构类型:一是偏正结构,如:“儿童乐园”、“木头房子”、“中国青年”等;二是复指结构,如:“马裤先生”、“白求恩大夫”、“爷爷方达生”等;三是并列结构,如:“魔术杂技”、“政治经济”、“亚当夏娃”等;四是主谓结构,如:“今日清明”、“鲁迅绍兴人”、“小孩儿肝炎”等。
从语义平面来看,这种“名+名”组合体所蕴含的语义关系也是纷繁复杂的。
本文着重对“名+名”组合体的偏正和复指这两种结构的语义关系进行考察。
为了使讨论尽量简洁,本文所说的名词不包括代名词、方位名词等,而且组合体也只限于两个名词的组合。
为了叙述方便,本文用n1表示前一个名词,用n2表示后一个名词。
一、“名+名”组合的偏正结构的语义“名+名”构成的偏正结构,就是一般语法书上所说的定心结构。
在定心结构里,前边的名词作定语,后边的名词作中心语,定语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
“一量名”的指称性“一量名”既能表示无定,又能表示有定,还有兼表定指与类指的用法。
本文沿用陈平先生提出的四组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概念,单独对“一量名”的指称类型进行界定,并着重分析其定指、及兼表定指与类指的用法。
标签:四组概念一量名定指类指一、“一量名”指称性简析陈平提出了“有指、无指”“定指、不定指”“实指、虚指”“通指、单指”等四组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概念。
四组概念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进行划分,其中有不同又有交叉。
例如,定指与不定指的差别对于有指成分有意义,对于无指成分则没有意义;实指与虚指的差别对于不定指成分有意义,定指成分则都是实指。
通指成分在语义上有两个特点:首先,语境中个体形式的人和物都不能划归此范畴,在这个意义上,通指与无指有相似之处;其次,通指成分相当于实际语境中确定的一类人或物,在这个意义上,通指与定指又有相似之处。
而单指中既有定指的又有不定指的。
“无定”相当于“不定指”,“类指”相当于“通指”。
本文采用“类指”这个名称。
(一)有指与无指如果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是语境中的某人或某物,我们将之定义为有指成分,否则为无指成分。
如:(1)前年五月,她在那个西餐厅做服务员时,结交了一位贵客。
抛开时间名词不算,句中共有“她”“那个西餐厅”“服务员”和“一位贵客”四个名词性成分。
其中三个都是实有所指:“她”和“那个西餐厅”代表着语境中说话人及受话人都认识的两个实体。
“一位贵客”也代表实际语境中的一个实体,尽管一时无法将这个实体与某个具体的人相联系,但我们都相信这个人的存在。
名词性成分“服务员”则与其他三个有所不同,它在这个语境中表示一种身份而不是某个实体,我们无法将与同语境中某个具体的人划为等号。
说话人在提及“服务员”时,出发点是它的抽象属性,而不是语境中实际的具有该属性的某个人,因此“临时工”在此为无指成分。
“一量名”既可以表示有指,又可以表示无指。
如:(2)雍士杰曾是一名菜农,今年50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