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15.13 MB
- 文档页数:140
重庆地理介绍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之一。
作为一个山地城市,重庆拥有独特的地形和地理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庆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以及重要地理特点等方面。
一、地理位置重庆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濒临长江上游。
东经105°17′至110°11′,北纬28°10′至32°13′之间。
重庆东南与湖南、贵州相连,西北与四川接壤,西南接云南,东北与湖北相接。
重庆市辖区总面积为82,400平方千米,居中国各个直辖市第三位。
二、地形地貌重庆地形复杂,高低起伏。
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和山地。
主要的地理特征是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沱江等交汇于此,形成了重庆独特的山城风貌。
市区内有两江交汇处的渝中半岛,蜿蜒曲折的山道和峡谷深沟装点了城市的美景。
重庆特有的崖壁式山城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给人以壮美的视觉冲击。
三、气候环境重庆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潮湿。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潮湿。
年平均气温17.5℃,最冷的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最热的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约为28℃。
重庆属于多雨地区,年均降水量达到1200毫米左右。
夏季是丰富多雨的季节,且常常有台风来袭。
四、重要地理特点1. 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长江从此经过,为重庆提供了独特的地理优势。
重庆市是中国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门户,分布着众多的交通枢纽。
2. 重庆是中国内陆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工商、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
3. 重庆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铅锌、煤炭等,特别是长江水能资源丰富。
4. 重庆是著名的世界级旅游城市之一,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如武隆仙女山、南山风景区等吸引了许多游客。
总结: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以及重要地理特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重庆的地理特点,为进一步了解这座美丽城市奠定基础。
简短介绍重庆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常住人口3213.3万人、城镇化率70.96%,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
重庆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山城、江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
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重庆地理一、地理位置重庆,简称“渝”,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地处秦岭—川西缘地带,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中段的汇合处,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交界。
东与湖北、湖南、贵州相邻;南与贵州、湖南相连;西同四川交界;北部与陕西、甘肃、青海交接。
二、地形地貌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属长江流域中的嘉陵江水系流域。
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中部起伏的倾斜山地地貌。
整体地形狭长且扭曲,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类型多样。
三、气候重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炎热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没有严重的旱涝问题。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分布多样,呈现垂直气候特征。
四、水系重庆处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有丰富的水资源。
其中长江贯穿重庆城区,有“长江之都”的美誉。
嘉陵江则在重庆境内形成广阔的嘉陵盆地,水资源丰富。
五、土地利用重庆地势复杂,山地、丘陵占据大部分面积,平原少有。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由于地形险峻,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业主要以山地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六、自然资源重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等。
此外,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林地覆盖率较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水资源是重庆的重要自然资源,有利于水库建设和水电利用。
七、人文地理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成为文化繁荣的沃土。
特色的重庆火锅、棒棒鸡、美食街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尝。
八、经济地理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枢纽和交通枢纽,拥有发展成熟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经济实力雄厚。
重庆渝中半岛、两江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展现出繁荣繁荣景象。
九、未来发展重庆作为西部重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自然地理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2004年平均气温18.4°C,年总降雨量1182.1毫米。
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
地界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
重庆幅员辽阔,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
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成层性明显,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峡谷等喀斯特景观。
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
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夹两江、拥群山,山清水秀,风景独特,各类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素以美丽的"山城"、"江城"著称于世。
特别是美丽迷人的"山城夜景",每当夜幕降临,城区万家灯火与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灿若星河,蔚为壮观,堪称奇观。
钟灵毓秀的山川地理孕育了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的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
最负盛名的立体画廊长江三峡奇峰陡立、峭壁对峙,以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而驰名,千姿百态,各具魅力,更有流晶滴翠的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
重庆概况简短介绍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和文化中心。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誉为“山城”、“雾都”和“火锅之都”。
重庆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
重庆的地势起伏,山势陡峭,被群山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山城风貌。
重庆的气候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常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感觉。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商业。
重庆的工业以汽车、电子、钢铁、化工等为主,重庆汽车工业园区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重庆还是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众多的电子企业和研发机构。
重庆的商业也十分繁荣,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游客。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陆路、水路和空运输系统。
重庆的港口是长江上最大的内河港口,连接长江经济带和西南地区,便利了贸易和物流。
重庆还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有多条铁路干线通过,方便了人员和货物的运输。
重庆的江北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航空港,连接了国内外多个城市和地区。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均位于此地。
重庆还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机构,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重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曾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重庆有许多历史名胜,如武隆天生三桥、白帝城、武陵山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重庆还以火锅文化闻名,重庆火锅以其辣味和麻味而闻名于世。
重庆是一个拥有独特地理环境和丰富资源的城市,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和文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地位。
重庆以其独特的山城风貌、湿润多雨的气候、发达的工业和商业、便利的交通系统、丰富的科技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重庆现状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下游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其地势起伏,山地、丘陵、盆地交错,自然条件多样丰富。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川景色秀丽。
二、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重庆市的经济飞速发展。
其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汽车、电子、化工、冶金等行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重庆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区,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企业进驻,经济持续增长。
三、城市建设与交通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交通发展也取得显著成就,拥有多条轻轨线路和新建的跨江大桥,交通便利。
同时,重庆在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文化教育与旅游业
重庆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城市注入活力,文化、艺术等领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重庆还是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特色的旅游胜地,深受游客喜爱。
五、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
在发展的同时,重庆市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如城市管理不够完善、交通拥堵等。
政府加大治安维稳力度,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结语
总的来说,重庆市现状积极向好,快速发展的经济、繁荣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随着政府的不断努力和市民的积极参与,相信重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重庆六大主城区概况重庆主城区,也称为老重庆地区核心区,是指重庆市恢复直辖市建制前,作为一个特大城市的全市城域范围。
这一范围同时也是自1937年成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和中央院辖市以来,直到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恢复直辖市建制的60年时间中重庆市逐步形成的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即从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意义上所指的,将重庆作为一个有城乡二元体构成的城市意义上的一个地域范围。
由于重庆在1997年恢复直辖市建制时,实际上是由包括原重庆在内的4个地级行政区组成,形成了地域面积达到省级行政区的新型直辖市,因而以一个城市来衡量重庆行政区域显然是完全不实际和不科学的,遂出现新老重庆之说。
完整意义上的重庆主城区是由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北碚区和巴南区9个区和周边的11个区县组成的一个和正常城市相当的城郊范围,其中主城区6区为城市核心区,3个郊区为由郊县演变成的城区,11个区县是传统意义上的郊县。
这样就与通常意义上其他城市所指的狭义的“城区”不同,是指其所形成的一个类似于一个以往直辖市经济、文化和交通、经济学概念上的市区范围,这一“重庆城区”(即主城9区)、“重庆”(即主城9区+11近郊区)的概念常常和“重庆直辖市”(全重庆市40区县)相对应。
一般来说,外界所知的重庆,往往是重庆直辖市;而重庆自身所知之重庆,往往是主城9区或主城9区加上近郊11区,一个仅占重庆全市约25%面积,45%人口,92%经济产值的一片区域。
此外,重庆主城区的市区中,渝北区、江北区和北碚区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两江新区,为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在1937年~1954年直辖市时期,重庆全市范围包含以下几县级行政单位:市区(主城6区):∙市中区:1991年更名为渝中区,西南大区行署所在地,重庆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中共西南局所在地∙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磁区:1961年更名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近郊区县:∙巴县:1989年更名为巴南区,其北部七公里街道一部分已经完全融入城区,区政府所在地鱼洞成为卫星城∙江北县:1991年更名为渝北区,其南部新牌坊一带已经完全成为城区,区政府所在地两路镇成为卫星城∙北碚市:1954年后,西南大区行署撤销,川东行署区所在地北碚市并入重庆,成为北碚区,整个区成为卫星城老重庆地区郊县:∙双桥∙长寿∙合川∙江津∙永川∙璧山∙潼南∙铜梁∙大足∙綦江∙荣昌县主城区的由来自从重庆1933年成立直辖市以来,重庆主城区即当初最初的行政区范围,这一范围一直维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重庆综合基础知识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以下是关于重庆综合基础知识的介绍。
一、地理位置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濒临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与湖北、湖南接壤,西与四川相连,南隔长江与贵州相望,是连接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
二、人文历史重庆历史悠久,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秦朝时期,此地属于巴国;汉代时期,巴郡设立于今天的重庆地区;唐宋时期,重庆成为重要的商贸、航运中心;1949年后,重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行政区划重庆市下辖9个行政区,分别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綦江区、大足区。
重庆还包括县级市、县、自治县等各级行政单位。
四、经济发展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工商业。
重庆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工业基地。
此外,重庆还以旅游业、金融业、电力、信息技术等领域著称。
五、文化特色重庆地处山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
重庆话是当地特色的方言,也是中国方言中的重要一支。
火锅是重庆的特色美食,以麻辣而著名。
此外,重庆还有独特的歌舞、民间艺术等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六、自然景观重庆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长江大峡谷、武隆天生三桥、瞿塘峡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融汇了江水、山峰、峡谷等自然元素,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震撼力。
七、教育资源重庆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为重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八、旅游资源除了自然景观外,重庆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洪崖洞、解放碑、三峡博物馆等文化古迹吸引了大量游客。
而丰富多样的美食、夜景等也使得重庆成为中国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之一。
总结:重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经济发展迅速,教育资源丰富,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综合基础知识重庆重庆,简称“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部。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重庆被誉为“山城”和“火锅之都”。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重庆的综合基础知识。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重庆地处中国西南,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邻四川,北濒长江,地理位置优越。
重庆的地形可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部分,山地占据了总面积的70%以上。
由于地形高低差异明显,形成了重庆独特的立体交通体系。
重庆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湿润。
重庆的气候特点也造就了其特有的风景和美食文化。
二、历史文化与名胜古迹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2200多年前已有人类居住。
秦朝时期,重庆是巫山郡的所在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中心。
古代重庆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巴渝文化,它是重庆地区特有的文化,融合了巴文化和渝文化。
重庆还拥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武隆天生三桥、南山、洪崖洞等。
三、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重庆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汽车、电子、钢铁等行业在重庆有着强大的实力。
另外,重庆还以其火锅文化而闻名于世。
重庆火锅以辣、麻见长,口感丰富,被誉为中国四大火锅之一。
重庆的火锅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特色民俗与传统节日重庆的特色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活动和节日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如重庆的“高山龙船”活动,是当地夏季的重要庆典,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重庆的传统文化。
此外,重庆还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重庆国际旅游节等。
这些节日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交流。
五、教育与科技重庆拥有许多优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例如,重庆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院校之一,其在工程、医学等领域具有世界级的水平。
重庆还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发展。
重庆科技园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科技园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重庆概况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 介于东经105°11′--110°11′, 北纬28°10′--32°13′之间; 东邻湖北省、湖南省, 南连贵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
重庆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三峡库区重庆段包括巫山、奉节等18个区县(市),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5.82%。
〔面积〕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人口〕 1999年全市总人口为307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4%。
〔气候〕重庆气候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其特征是:(1)夏热冬暖, 无霜期长。
重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长江谷地为18.4℃(沙坪坝)、云阳18.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4.4℃, 极端最高气温达44.1℃(丰都), 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于4℃, 无霜期340--350天, 大于0℃活动积温6010--6900℃, 是同纬度无霜期最长地区。
(2)降水量充沛, 时空分配不均。
重庆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占4%--5%; 多暴雨, 又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一般多雨年为少雨年降水量的2.5--3倍; 降水量由东向西北逐渐减少, 黔江年降水为1445.3毫米, 而西部的潼南仅987.5毫米。
(3)秋多阴雨, 冬多云雾, 日照时数少。
重庆秋季阴雨平均机率1.1--2.3次, 常年≥0.1毫米雨日平均13.7--15.8天, 降水量268--424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24%--31%; 重庆年平均雾日67.8天(沙坪坝)。
最多年份达148天, 故有“雾都”之称。
(4)气候垂直分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