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全国通用第一单元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
- 格式:pptx
- 大小:5.87 MB
- 文档页数:65
第2 讲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鞍部的最低处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1 000 m 。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 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 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 100 m ,瀑布的落差为 72 m 。
据此回答 1~2 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 H 相=H 高-H 低或(n - 1)d < H < (n + 1)d ,其中 n 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 d 为等 高距。
1.Q 地的海拔可能为 ( ) A . 90 m B .230 m C . 340 mD .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 A . 260 m B .310 m C . 360 mD . 410 m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2.C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最新考纲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考点一等高线及其剖面图1.等高线地形图(1)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绝对高度又称为“海拔”,是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则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的概念:是地面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部位 A B C D E地貌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2.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的地势高低的变化状况和坡度的大小状况。
1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判读项目判读内容判断依据——等高线特征数值范围与极值区域地势起伏大小,海拔最大值、最小值延伸方向地形走向疏密程度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坡面的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弯曲状况山脊——凸向低处;山谷——凸向高处2.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①铁路、公路线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少过河建隧道,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输油线路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①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②工业区选址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选择题(2020西安中学月考)下图为福建省某无人海岛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3题。
1 .图中四点能最早观测到日出的是()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2.若某人于北京时间17: 30在①点拍摄日落照片,此时太阳应位于()A.东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正西方3.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最合适的地点是()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解析:第1题,图中四点中,①点的海拔最高,东面又无障碍阻挡视线,所以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②、③两点东面都面向海洋,但是海拔低于①点,能够较早地看到日出,但是晚于①点;④点位于山谷,受东侧地形阻挡,看到日出的时间较晚。
故A项正确。
第2 题,依题意可知,该地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 30,说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故B项正确。
第3题,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就要从所给的四个地点中选择能够看到主峰的地点。
①点位于主峰上,主峰无法作为拍摄背景;②点的西侧有山峰阻挡,拍摄不到主峰;③点与主峰之间有山脊阻挡,拍摄不到主峰;④点与主峰之间是凹坡,无障碍物阻挡视线,可以拍摄到以主峰为背景的照片。
故D项正确。
答案:1.A 2.B 3.D(2020重庆中山外国语学校模拟)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旅游景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中虚线表示观光索道,索道运行速度恒定。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清水溪流向是()A.自西南向东北C.自西北向东南5.在图示地区可以游览的景观是(A.激流飞瀑C.湖光山色6.据图分析和计算,下列关于索道A . MP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B.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南向西北)B.雪山连绵D.古镇街巷B.PQ段容易遭受山洪摧毁C.MP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D.PQ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确定清水溪流向,再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故图中清水溪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选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河流没有落差较大的河段,故无法游览激流飞瀑景观,A错误;图示地区海拔最高处低于850 m,不可能有雪山,B错误;图中显示有山地和湖泊,可以游览湖光山色,C对;此地是否有古镇街巷无法从图中得知,D错误。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训练(二)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1.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该村东西宽2 km,南北长1 km,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
读图,完成下题。
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 )A.甲B.乙C.丙D.丁2.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a、图b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图a中的比例尺比图b大②图a反映的区域范围比图b小③图a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图b大④图a、图b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图a比例尺扩大1倍,则( D )A.图幅缩小1/2B.图幅扩大1倍C.图幅缩小3/4D.图幅扩大3倍3.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D )A.山脊山谷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D.山谷山谷(2)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A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下图为某区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 m。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B地的海拔为( A )A.20 mB.30 mC.40 mD.60 m(2)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A )A.89 mB.101 mC.113 mD.125 m(3)A地海拔可能为( D )A.40 mB.55 mC.60 mD.75 m5.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 m。
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C )A.156 mB.178 mC.220 mD.255 m6.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第二讲地图考点一地图的三要素对应学生用书p51.比例尺(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__实际距离__。
(2)三种表现形式:①数字式:1∶1 000 000;1/1 000 000;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③线段式:。
2.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__符号__。
(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对应学生用书p5一、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详细的关系(1)(2)实际范围相同时3.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0 000的比例尺缩小1/5,即比例尺缩小到4/5,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4/5×1/10 000=1/12 5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例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例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缩小后的图幅面积是原图的1/9。
二、地图上的方向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1)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情况下:箭头指向N 。
方法:指向标平移。
如下图所示,A 在B 的西北方。
(3)经纬网上的方向判定。
第2讲地图基础知识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1.学会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性质、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掌握等高线图的特征、判读和应用。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学会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
(地理实践力)1.以地图为载体,考查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
2.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综合题在区域等高线背景中呈现,不直接设问,隐形考查。
[教材整体感知])[再现基础知识]一、地图三要素三要素是指地图上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的定向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乙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标定向法;图丙的定向方法是经纬网定向法。
(2)甲、乙两图的比例尺较大的是乙。
(3)图甲中A地位于B地的西北方位,B地位于C地的正东方位。
图乙中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
图丙中,F地位于E地的东北方位,F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位。
2.将一张1∶100 000的地图的比例尺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__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上图)。
若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的比例尺缩小1/2,则新图比例尺为1∶100__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1/4(见上图)。
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甲地的海拔为1__500 m,乙地的海拔为500 m。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_000 m。
2.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回答问题。
(1)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又称高程)相同,并且都以海平面作为0米。
姓名,年级:时间: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程内容]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3。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思维导图]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 000米。
2.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3.不同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特征类型主要特征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盆地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峡谷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4。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部位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D.陡崖,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地理实践力甲、乙两处坡度大小的判断。
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较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较密集。
5.坡的类型(1)均匀坡错误!(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3)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如丙、丁图所示.6.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1)两点间的相对高度ΔH=H高-H低(n-1)d<ΔH<(n+1)d注: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2)陡崖的相关计算H大≤H顶<H大+dH小-d<H底≤H小(n-1)d≤ΔH<(n+1)d注:H大和H小分别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二讲地图(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一、认识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现形式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方向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844.43米”为注记。
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甲地的海拔为1_500 m,乙地的海拔为500 m。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000 m。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地形的判读(以下图为例)[方法技巧] “四字口诀”记忆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含义: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1)连剖面线:图中AB线。
(2)建坐标系: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3)判断海拔:起止点、最高点、最低点等。
图中A点为起点,海拔为200米,B点为终点,海拔为200米;C点为最高点,海拔为500~600米。
(4)画坐标点:将图中重要点准确画在坐标图中。
(5)连平滑线:将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游客游览故宫时使用的故宫游览图的比例尺较小。
(×) 2.等高线地形图上凡有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都有河流发育。
(×) 3.登山爱好者选择的登山路线,从等高线地形图上看多位于等高线分布较密处。
(×) 4.利用地形剖面图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山顶,b.鞍部,d.山脊。
2.A点海拔是200~250 m,B点海拔是250~300 m。
3.a点海拔是250~300 m,b点海拔是150~200 m,c点海拔是350~400 m,图中最大高差为150~250 m。
微专题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概念:是地面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绝对高度又称为“海拔”,是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则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2.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各点的地势高低变化和坡度大小状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判读(1)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某地区的最大海拔、最小海拔、相对高度、陡崖相对高度。
①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②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③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2d。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④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公式是(n-1)×d≤H<(n+1)×d。
注: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2)闭合等值线的判读等值线的闭合原则:当有闭合曲线位于两等值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
如下图中200<A<300、100<B<200。
2.判断坡度的大小(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2021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题:等高线地形图含解析一、选择题〔一〕以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平直高速公路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隧道路面的海拔与桥梁长度可能是()A.350米,600米B.360米,600米C.355米,1 000米D.345米,1 000米2.当山峰的阴影与高速公路与桥梁重合时()A.太阳升起B.北京时间12时C.即将日落D.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答案】1—2、CD第1题,图中隧道的起点在350与36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隧道是平直的,因此其路面海拔为350~360米,故可判断A、B、D三项错。
桥梁分别位于山峰东、西两侧的山谷中,其路面海拔为350~360米,根据比例尺可估算其长度可能是1 000米。
第2题,当山峰的阴影与高速公路与桥梁重合时,由指向标可知此时太阳位于山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地方时为12:00,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D项正确。
〔二〕读部分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以下对于a、b两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地位于太平洋,流经的洋流是北太平洋暖流B.b地位于印度洋,且自转线速度最大C.a、b两地均位于海洋上,且均位于少雨带D.a、b两地均位于陆地上,且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2.b地在a地的________方向()A.东南B.东北C.西北D.西南解析:1.B 2.C第1题,首先需要判断两地的经纬度。
其中,左图a地的经度为180°,纬度为50°S(纬度向南增大);右图b地的经度为60°E(经度向东增大),纬度为0°(根据纬度间隔为20°)。
由此可知,a地位于南太平洋的中高纬地区,流经洋流为西风漂流,受西风影响,降水多;b地位于印度洋,且位于赤道上,降水多,自转线速度最大。
因此A、C、D错误,选择B项。
第2题,根据纬度可知,b在a的北部;根据经度可知,b在a的西部。
综合起来,b在a 的西北方向。
因此选择C项。
〔三〕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