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2)
- 格式:pptx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33
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
四阶段法是以1962年美国芝加哥市发表的《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为标志,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得以诞生。
1962年美国制订的联邦公路法规定凡5万人口以上城市,必须制订以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方可得到联邦政府的公路建设财政补贴。
该项法律直接促成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开始,交通预测只是关于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三个阶段的预测。
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广岛都市圈的交通规划首次提出了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划分这一新的预测内容。
此后,交通规划变成了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步骤,这就是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也叫四步法)理论。
后来人们将交通方式划分与其他三个步骤做了不同形式的结合,相应的得出各类预测方法。
这些都归入四阶段法。
根据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比选,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及其在TransCAD中的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各设计年度的客流预测工作是轨道交通设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客流预测结果是后续设计专业的重要依据。
四阶段法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常用的一种预测方法,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通过总结四阶段法在TransCAD 中的应用过程,对客流预测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基于四阶段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并应用于工程项目中,对设计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0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项目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及功能定位研究的重要依据,预测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线网的规模大小、线路的走向、站场的规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
在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获取轨道交通线路信息等相关资料后,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规划阶段,可在TransCAD 中运用四阶段法进行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预测,得出相应的客流预测结果。
四阶段客流预测方法起源于城市交通规划,在实际的预测工作中应用良好,目前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均使用此方法进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四阶段法在前期基础数据调查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和数据处理,且需求预测模型与轨道交通客流适应性需进一步验证优化。
因此,使用四阶段法进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工作要点,应根据不同阶段客流预测深度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和预测模型。
1 基于四阶段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1.1 四阶段交通模型预测方法四阶段交通模型预测方法是将交通产生、交通吸引、出行分布、方式划分等相关因素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交通分配来进行预测的方法。
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四阶段交通模型预测方法更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预测,主要分为 4 个阶段: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以及交通分配。
(1)出行生成阶段。
预测研究区域中的每一个小区产生和吸引的出行数量。
这个阶段仅关心每个小区产生和吸引的出行数量,但不关心出行起讫点之间的联系。
四阶段法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收藏下载跳至底部↓阅读:3079次大小:2KB(共2页)四阶段法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于明魏彦明李振勇(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6414)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交通四阶段法的相关理论,并列举了各个阶段常用的预测方法和模型。
并通过在威海市交通规划中运用四阶段法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得出此方法可行有效,对于以后进行交通规划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交通规划;四阶段法;预测;交通分配前言交通是指人、货物、信息在不同的地点间,伴随着人类思维意识的移动。
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因此,如何构建四通发达的交通网络对于提升国民收入、提高经济总体水平就体现出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是因为,合理的交通网络在经济上可以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车辆的油脂耗损、提高交通安全、降低运输价格;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扩大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城市化、扩大就业、打破地区间距离的隔阂、促进地区之间的专业分工,形成一体化社会。
交通规划(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是根据国家/区域/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对交通运输设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运输线网结构、港站地点位置、能力规模及建设序列。
交通需求预测作为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城市规划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确保交通规划符合未来发展需求。
很多学者基于多种理论开发出众多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及模型为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四阶段预测法。
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经典方法,其逻辑关系明确、步骤分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世界范围内也被广泛应用。
1.交通四阶段法相关理论交通四阶段段法以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trip survey)为基础,由交通生成(trip generation/attraction)、交通分布(trip distribution)、交通方式划分(modal split)、交通量分配(traffic assignment)四个阶段组成。
四阶段法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收藏下载跳至底部↓阅读:3079次大小:2KB(共2页)四阶段法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于明魏彦明李振勇(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6414)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交通四阶段法的相关理论,并列举了各个阶段常用的预测方法和模型。
并通过在威海市交通规划中运用四阶段法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得出此方法可行有效,对于以后进行交通规划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交通规划;四阶段法;预测;交通分配前言交通是指人、货物、信息在不同的地点间,伴随着人类思维意识的移动。
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因此,如何构建四通发达的交通网络对于提升国民收入、提高经济总体水平就体现出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是因为,合理的交通网络在经济上可以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车辆的油脂耗损、提高交通安全、降低运输价格;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扩大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城市化、扩大就业、打破地区间距离的隔阂、促进地区之间的专业分工,形成一体化社会。
交通规划(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是根据国家/区域/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对交通运输设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运输线网结构、港站地点位置、能力规模及建设序列。
交通需求预测作为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城市规划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确保交通规划符合未来发展需求。
很多学者基于多种理论开发出众多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及模型为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四阶段预测法。
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经典方法,其逻辑关系明确、步骤分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世界范围内也被广泛应用。
1.交通四阶段法相关理论交通四阶段段法以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trip survey)为基础,由交通生成(trip generation/attraction)、交通分布(trip distribution)、交通方式划分(modal split)、交通量分配(traffic assignment)四个阶段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及其在 TransCAD 中的应用作者:朱小军王九州苗赛松来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第07期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各设计年度的客流预测工作是轨道交通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客流预测结果是后续设计专业的重要依据。
四阶段法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常用的一种预测方法,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通过总结四阶段法在 TransCAD 中的应用过程,对客流预测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基于四阶段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并应用于工程项目中,对设计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中图分类号:U293.50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项目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及功能定位研究的重要依据,预测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线网的规模大小、线路的走向、站场的规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
在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获取轨道交通线路信息等相关资料后,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规划阶段,可在 TransCAD 中运用四阶段法进行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预测,得出相应的客流预测结果。
四阶段客流预测方法起源于城市交通规划,在实际的预测工作中应用良好,目前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均使用此方法进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四阶段法在前期基础数据调查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和数据处理,且需求预测模型与轨道交通客流适应性需进一步验证优化。
因此,使用四阶段法进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工作要点,应根据不同阶段客流预测深度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和预测模型。
1 基于四阶段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1.1 四阶段交通模型预测方法四阶段交通模型预测方法是将交通产生、交通吸引、出行分布、方式划分等相关因素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交通分配来进行预测的方法。
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四阶段交通模型预测方法更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预测,主要分为 4 个阶段: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以及交通分配。
交通规划四阶段法模型TransCAD核心--交通规划模型TransCAD以交通规划“四阶段法”为基础,提供了完善的交通规划模型算法。
其中包括需求预测模型、公交模型、OD矩阵推算、路径模型、路网分析模型、物流模型等。
1(“四阶段法”交通规划模型? 出行产生/吸引模型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特点将一个城区的人口划分为若干类型。
然后,经验地估计每种类型的家庭或出行者的平均出行率,由此产生的出行率表,可用于预测该研究区的出行产生量。
回归分析模型:普遍采用两种回归分析模型。
第一种,使用以交通小区为标准的集计数据,将每个家庭的平均出行量作为因变量,小区特征属性的平均值作为说明变量(自变量)。
第二种,使用以单个的家庭或出行者为标准的非集计数据,以每个家庭或出行者的出行量作为因变量,家庭和出行者的特征属性作为说明变量(自变量)。
离散选择法: 离散选择法是使用非集计的家庭或单个出行者的数据估算它们的出行概率。
再将所得的结论集计起来即为预测的出行产生量。
? 产生/吸引平衡模型保持出行产生量不变:保持出行产生量不变,调整出行吸引量,使得吸引总量与产生总量相等。
保持出行吸引量不变:保持出行吸引量不变,调整出行产生量,使出行产生总量与吸引总量相等。
用户指定出行总量系数:同时调整出行产生量和出行吸引量,使产生量和吸引量之和等于出行总量乘以用户给定系数之积。
用户指定的出行总量:同时调整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使产生量和吸引量之和等于用户给定的值。
? 出行分布模型1增长系数法:是通过对现有的矩阵乘以系数实现的(增长系数由未来的出行产生量除以出行现状的产生量计算得出的)。
在无法获悉路网交通小区间距离、出行时间或综合费用等信息时,常常使用该方法。
——常增长系数法——出行产生受约束的增长系数法——出行吸引受约束的增长系数法——全约束增长系数(Fratar福来特法 )重力模型:主要的原理——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交流量与出行产生量/吸引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地之间的交通阻抗成反比。
“四阶段法”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以济源市公路规划为例摘要:“四阶段法”目前是交通量预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本文基于“四阶段法”,首先对济源市社会经济、交通需求预测,然后采用TransCAD软件得出区域交通分布情况,为济源市农村公路网规划提供基础性的依据。
关键词: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交通需求预测;小区划分;交通分布一、预测思路与方法交通需求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将决定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将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为此,在未来交通出行量发展预测过程中,将在济源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预测交通需求的增长。
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GDP总量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多年来济源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86.96亿元、增长7.8%、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完成117.5亿元、增长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亿元、增长13.8%、居全省第二。
查阅《河南省统计年鉴》(2011~2019)及济源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济源市近年经济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济源市历年国民经济情况(万元)年份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0343.3815.98259.8567.54 2011373.3618.6278.1176.89 2012439.9519.4335.1285.43 2013460.1321.51344.0994.53 2014480.4621.73327.28131.45 2015492.5421.68323.98146.88 2016538.9123.27350.12165.52 2017600.1219.09395.44185.59 2018641.8418.87416.02206.94 2019686.9624.36421.89240.71由于经济发展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这给预测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虽然各地政府部门都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远景发展目标,但往往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与实际发生出现偏差,有时甚至差距较大。
四川建筑 第卷5期 1浅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孙松伟(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四阶段法的四个步骤(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路网分配)进行探讨。
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在传统四阶段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正、改进。
改进后的模型具有简单、易懂、可操作性等特点。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四阶段法; 交通小区划分; 效用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 U29315 【文献标识码】 A1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重要性 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干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城市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当今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
然而,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对于前期的研究工作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无经验可循。
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工作是前期研究的关键,对该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一项工作。
2 传统四阶段法的不足 (1)用传统的四阶段法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础是现状年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集聚的方法,通过预测模型得到规划年限的客流量。
在进行交通调查时,首先按照交通小区划分的一般原则将城市规划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交通小区。
但在划分小区时随意性很大,对于不同的规划者,划分的结果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进行出行调查是以所划分的交通小区为研究单元,通过集聚的方法进行研究,而这样划分的交通小区把客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时,对很大一部分客流来说,并不是最合理的。
(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目的是预测远期城市轨道的客流吸引量,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某项经济指标或利用人口增长率来对远期的客流量进行预测。
而实际上,对于不同的交通小区,其现状情况、未来的规划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些交通小区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发展空间很小,而有些小区在规划年内,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将有很大的变动。
所以,客流量的预测不能采用一种模式,而应该是在对小区的现状和规划前景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以建筑容量限制为基础,并利用城市饱和状态理论进行控制。
需求预测方法及模型总结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交通工程班级学号: 0学生姓名:刘学鹏指导教师:秦丹丹完成时间: 2015-11-26需求预测方法及模型总结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交通网络设计以及方案评价都与交通需求预测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交通规划理论中的交通需求预测习惯上被分为四个阶段,即交通产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预测及交通网络分配。
下面就对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法以及其各自的模型进行总结。
一、交通生成预测Ⅰ、增长率法增长率法是根据预测对象(如客货运量、经济指标等)的预计增长速度进行预测的方法。
预测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Qt =Q(1+α)t增长率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增长率,但增长率随着选择年限及计算方法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增长率法一般仅适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且增长趋势稳定的情况,其特点是计算简单,但预测结果粗略,较适用于近期预测。
Ⅱ、乘车系数法乘车系数法又称为原单位发生率法,类似于城市交通预测中的类别发生率法,它用区域总人口与平均每人年度乘车次数来预测客运量。
模型的形式为:Q t =Ptβ乘车系数可以根据指标的历年资料和今后变化趋势确定,但是乘车系数本身的变动有时难以预测,各种偶然因素会使其发生较大波动。
此外,人口、职业、年龄的变化也使系数很难符合一定规律。
Ⅲ、产值系数法产值系数法是根据预测期国民经济指标值(如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和确定的每单位指标值所引起的货运量或客运量进行预测的方法。
模型的形式为:Qt =MtβⅣ、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法是通过研究单位社会经济指标产生的小区交通出行量,预测将来吸引、发生量的一种方法。
此法是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参考O、D调查区域社会经济有关文献资料,确定弹性系数的大致范围,结合所得出的历史弹性系数及所处区域位置及相关运网历史交通量与直接影响区历史经济量的回归分析作为进一步的分析手段,确定出项目影响区的交通增长弹性系数,依此进行发生、吸引交通量预测。
一、交通生成模型交通出行生成模型是用于预测一个交通小区每天或每一高峰时段所生成的交通出行量。
交通生成预测是在研究城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划分的各个交通小区可能产生或吸引的交通总量。
即0D 矩阵中行和列交通生成模型分为交通产生模型及交通吸引模型两个部分,常用的模型包括增长率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类型分析模型等。
增长率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从OD调查中,可以得出单位用地面积、单位人口或单位经济指标等参数的交通产生、吸引量,如果假定其交通量是稳定的,则根据未来各交通区的用地面积、人口数量或经济指标等参数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未来年的交通生产量与各因素(自变量)的关系与当前年相同。
根据调查资料,建立交通产生或吸引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类型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以家庭为分析单位,根据对出行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的家庭划分成若干类型。
以基于同一类型的家庭出行因素相同、各家庭的出行次数基本相同、各类家庭当前年的出行率一直到未来年都不变的假设,确定未来年各类家庭的出行率和各交通小区中家庭数目,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二、交通分布模型交通出行分布模型预测从每一个出行发生的交通小区i到每一个出行吸引的交通小区j的出行交通流q,,推求各个交通小区间的交通分布量,构成一个分布矩阵。
出行分布模型的种类较多,如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机会模型等,其中重力模型使用最为普遍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交通分布的模式在当前年和未来年变化不大,能够用某一增长系数对未来年的交通分布状况进行预测。
增长系数模型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分布模型,包括平均增长率模型、Detroit模型及Frator模型等。
重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交通,I\区i到交通小区j的交通分布量与交通小区i的交通产生量、交通小区j的交通吸引量成正比,与交通小区i和j之间的交通阻抗系数参数(如两区之间交通的距离、时间或费用等)成反比。
交通量需求预测方法与应用邱锦盛(福建省工程咨询总公司,福州350001)摘要为了提高交通量预测精确度,充分应用区域经济学分区理论,采用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法,在分析项目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的基础上,预测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从而预测项目区域未来各小区的趋势和诱增的交通出行产生与吸引量,得到未来特征年的出行分布OD表;在充分考虑预测期内项目区域交通路网或其它运输方式对交通量的分流影响,通过交通量分配,最终获得拟建公路项目交通量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公路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法交通需求量预测即远景交通量,是确定公路项目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提高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如何应用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法,做好建设项目交通需求量预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思路与方法交通需求历来被认为是派生性需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本源性需求的变化直接决定交通需求这一派生性需求的大小。
可见,通过分析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规律,分析它们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便可较为准确地掌握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相关区域的通道交通需求量将跟随呈现出增长趋势,必然产生趋势交通量;而公路项目的建成,又将改善公路服务区域内的交通条件,改善沿线地区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从而诱发潜在的交通需求,产生诱增交通量;同时,由于新建公路的走向和连结,还将改变原有路网与其它运输方式,以及预测期内其它新建运输方式对对通道内交通量的吸引,形成转移交通量。
因此,在预测交通需求量时,必须对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进行相应的预测,以得出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远景交通量。
预测交通需求量有多种方法,为了提高预测精确度,充分应用区域经济学分区理论,采用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法,即根据基年交通调查所获得的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资料和OD分布情况,在分析该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的基础上,预测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从而预测区域未来各小区的趋势和诱增的交通出行产生与吸引量;然后进行交通量出行分布预测,得到未来特征年的出行分布OD表;由于预测期内项目区域交通路网或其它运输方式的可能建设,在充分考虑交通量分流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分担得出项目未来特征年的OD表,再通过交通量分配,最终获得拟建公路项目交通量的预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