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如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建设宜居的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是指城市中充满绿色、自然与文化元素的城市。
为了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是关键。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瑰宝,是世界记住城市的根本。
首先,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记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给人们带来深远的情感共鸣,激励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规划。
首先,要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资源的类型、数量、价值和状况。
然后,结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需求,确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步骤、时间和负责人。
第三,要注重文化教育与宣传。
通过文化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重视。
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历史文化讲座、展览、音乐会等,吸引公众关注,并提高公众的文化修养。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魅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第四,要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资源是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和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和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五,要注重利用与创新。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
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街区,提供休闲娱乐和购物服务。
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文化资源是指一个社会所拥有的、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包括历史、民俗、文物、名人、景观等。
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一、挖掘文化资源的方式1、调研调研是挖掘文化资源的第一步。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收集各地的文化资源,挖掘和整理出文化资源的内涵、体现和特点。
科学、系统、深入的调查,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整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挖掘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文化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是一个地区的精髓所在。
历史文化的挖掘需要从地貌、地形、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筑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历史文化人物和历史建筑等。
3、收集口碑文化口碑文化是指当地习惯性、口头传说的文化现象。
通过收集、记录和整理口碑文化,可以挖掘出所在地区古老的传统、风俗、习惯等。
这些资源不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具备较高的观赏性和文化魅力。
二、利用文化资源的方式1、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文化资源为主要推动力。
这种旅游形式可以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美化旅游区域的形象。
2、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品是以文化资源为原材料,经加工、创新或再利用后,开发出来的具有文化形象的商品。
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指各个地区之间通过文化的形式进行交流,实现彼此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融合。
这种文化交流形式可以加深各地区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文化认同感。
三、文化资源的作用1、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口碑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可以形成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吸引大量的旅游消费者,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推动文化建设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推动文化建设。
通过挖掘和整理文化资源,可以让人民更好的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建设事业发展。
3、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新时代,如何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革命遗址、遗迹、文物、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资源分布在全国各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
然而,当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革命遗址和文物遭到破坏或面临消失的危险。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资金投入,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此外,一些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存在着过度开发、商业化利用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为了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保护责任,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革命遗址和文物的修缮、保护和管理。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
再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人们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增强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挖掘。
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为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通过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形式进行展示,让红色文化资源更加生动形象、深入人心。
浅谈对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一、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非常综合性的任务,它不仅与历史、文化、美学等领域有关,也
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产生更大
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道难题。
二、保护意识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
护意识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元化。
有人认为:文化遗产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
是应该尽一切努力去保护的;有些人则认为:太过追究传统文化,将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促进文化创新。
三、商业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利用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历史建筑、古迹
景区、传统文化展馆等频繁地成为商家经营的目标。
但是,在商业化利用中,一些商家为
了牟取暴利,或因为文化保护意识的薄弱,随意开发、破坏文化遗产,使其正常运作受到
严重的威胁。
综上所述,要保护好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而在保护和开发工作上,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倡导文化遗产
的人文理念,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治理违法商家的行为;社会应该提高保护文化
遗产的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来;最后,个人更应该
多去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尊重和爱护文化遗产。
我们要共同努力,保
护和传承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旅游管理研究2013年07月下半月刊“红色资源”,亦可称为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长期革命斗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革命人物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等珍贵历史资源,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留下的革命文物、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和珍贵的历史遗产。
今天,如何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而发挥巨大作用,已经成了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贵州省红色资源的分布及特点以长征文化为代表的贵州红色资源遍布贵州高原,其最大的特点是红色资源与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交相融合,特色鲜明,文化深厚。
从1930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领导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足迹遍及68县(市、区),建立了黔东、黔北、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红色政权,留下了无数革命遗址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既有各种会议会址,又有无数战斗遗址,既有老革命家的故居,又有烈士陵园,既有烈士就义的集中营,也有囚禁爱国将领的监狱……,贵州的革命故事英勇神奇,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兵临贵阳等重大历史事件,赋予了贵州红色资源极高的精神文化特质。
经过多年建设、修缮和整合,贵州境内红色遗址已初具规模,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桐梓县娄山关景区、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风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瓮安县-余庆-息烽乌江景区、黔东南州黎平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安顺王若飞故居等,形式多样的各种纪念场馆、历史遗存和革命故事是贵州的红色文化优势所在,也使得贵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使贵州成为后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和基地,众多的红色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贵州经济建设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红色资源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蕴含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红色资源在新时期掀起了一股红色文化热潮,“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的合理建议红色资源是指我国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革命文物、革命文献等具有红色革命历史教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资源。
这些资源承载了我国革命斗争的历史记忆,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源保护不力、开发利用不当等,影响了资源的价值和效益。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提高其价值和效益,有必要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一、加强保护意识,保护红色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红色资源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其保护是我们的责任。
而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一些遗址、陵园往往受到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修复受损部分,维护其完整性和原真性。
二、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教育和文化价值,能够通过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其教育和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具有观赏性和教育性的红色旅游景点。
三、加强管理和监督,规范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行为。
在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一些单位或个人往往存在违规开发利用、滥用资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价值和形象。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法规,严格规范开发利用行为,打造积极健康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环境。
四、培育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新业态,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
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注重其教育和文化价值的传承,也要兼顾其经济效益。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不断培育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新业态,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资源的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五、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红色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红色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对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行业中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及优化建议在当今社会,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对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优化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方式1、自然景观开发自然景观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对于自然景观的开发,主要侧重于保护和合理利用。
例如,一些知名的森林公园,通过修建适当的步道和观景台,让游客能够亲近自然、欣赏美景,同时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
此外,开发自然景观还可以结合生态旅游的理念,开展一些环保教育活动,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
2、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如古建筑、古遗址、传统手工艺品等。
对于这类资源的开发,需要注重保护其原真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修复古建筑、建立博物馆、开展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比如,一些古城通过对古建筑的修复和改造,将其打造成特色民宿和商业街区,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满足了游客的住宿和购物需求。
3、民俗风情开发民俗风情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瑰宝,包括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特色美食等。
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建设民俗村、开发民俗体验项目等形式。
游客可以参与到民俗活动中,品尝当地美食,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4、主题公园开发主题公园是一种集娱乐、休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开发方式。
通过打造特定的主题,如迪士尼乐园的童话主题、环球影城的电影主题等,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主题公园通常配备丰富多样的游乐设施、表演节目和特色餐饮,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娱乐体验。
5、农业旅游开发随着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农业旅游逐渐兴起。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包括农家乐、采摘园、农业观光等形式。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开发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区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
浅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商丘市为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张超指导教师谭放摘要:历史文化名城记载着城市的发展信息、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成为闻名遐尔的旅游热点城市,但在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的文化内涵缺失,特色不浓,人力资源缺乏,宣传力度不够等。
本文从文化市场学、文化资源学等学科角度分析,并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加强名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工程,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加大宣传力度等。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名城记载着城市的发展信息、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随着中国步入小康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生活需求将占据生活指数的很大比重。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名城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
文化生活特别是旅游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大众所接受。
近年来,步入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游客量大增,不仅北京、西安、杭州、桂林这些历史旅游城市游客量大增,而且位于云南边陲地区的丽江古城和位于中原地区的山西平遥以及江南水乡古镇同样能引发旅游热。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骄人成绩,说明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达到资源利用的效果最大化。
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指文化历史悠久,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具有特殊价值的城市文化景观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其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城市风貌,原始选址多位于自然区位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风光秀丽,易于防守之处,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录,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文化的精髓和成就,更是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存文化遗产的实物形态以及文化价值,为后代传承提供可靠、可持续的资源。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面、系统和科学的保护措施。
保护方案应该尊重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采用先进的保护技术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在保护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
通过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三章: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资源。
正确的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强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并且创造经济效益。
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等相关产业,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供经济资源。
第四章: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案例1.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代表之一。
故宫博物院全面保护和展示了明清时期的中国皇宫建筑和文化。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导览服务和文化商品,应对大量国内外游客带来的浪潮,大大提高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2. 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
金字塔为埃及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金字塔及其周围的考古遗址已成为埃及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第五章:总结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可以不断地增进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其完整性,同时推动其合理的经济利用,以彰显其不朽的文化价值。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玉门市旅游局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假设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
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
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
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
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谁才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财富。
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仿古必须融今才能实现推陈出新。
原生态存在的历史资源其蕴含的文化,需要张扬与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更能为现代消费者广为接受。
如果新天地没有融入现代元素,就难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
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必须适当注入现代元素,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第二,应以故事力活化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更好地张扬其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
也可以编故事,或用创意将各种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赋以新的价值,活化这些资源。
第三,创造情感资源。
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是每个企业实现资源转化的“最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中,创意推动情感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可保护权益,也可用于运作。
创意产业强调要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
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的成果更具表现性,因而也更容易被模仿,因此它更需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还是商业运作的工具。
第五,必须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规划先行,从长计议,统筹开发,还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在市级层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的融合,才能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并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从而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