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脉型金矿一种新的找矿方法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304.44 KB
- 文档页数:6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概述金矿是指含金量在矿体或矿石中达到一定的量的矿石或矿床。
金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经济价值。
为了发掘金矿并进行有效的开采,在找矿过程中需要了解金矿的特征和找矿方向,以确定寻找目标和开采策略。
二、金矿特征1、金矿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金是一种黄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元素。
在常温下,金不会与氧气反应,不会腐蚀或氧化,因此常用于珠宝和货币的制造。
化学上,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在高温下易于溶解。
这些特性为金矿的寻找和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2、富含金元素的矿石类型金矿通常与石英脉、硫化物、石英砂岩、变质岩、火山岩等矿石类型有关。
其中以硫化物矿物为主要承载矿体,如黄铁矿、黄铜矿、黄铅矿等。
同时,也有部分金矿是以银、铜、锡等代替金元素,或伴生在压铸矿、重沉积物、腐殖质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环境中。
3、控制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构造期间,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热液作用等相关。
矿区地质构造特性也是控制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
金矿还与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三、找矿方向1、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找寻金矿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非正交磁法勘探等。
这些方法主要依靠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密度、电磁、磁性等,来确定矿体位置和特征。
2、地球化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矿石和土壤、岩石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等信息,确定矿区位置和开采价值。
其中,地球化学物探是最常见的地球化学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陆地表层地球化学物质为目标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3、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光学和微波等方法,捕捉矿区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地形或植被等,进一步分析和找出金矿存在的可能性。
4、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方法是一种以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勘探技术,它包含大量的现场地质勘探、钻探和采集数据等。
在野外如何找到黄⾦?这⾥有⽅法⾃然⾦矿物在野外基本⽆法直接识别,因为很少有⾁眼能看到的的。
所以找⾦基本是间接⼿段。
下⾯是⽐较专业的找⾦⽅法,可以给你点参考。
1、⾸先应关注硅化带、⽯英脉、次⽣⽯英岩。
这是因为⾦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硅不成⾦。
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但含⾦的硅质体⼤多为烟灰⾊,⽔⾊好。
这是因为含⾦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英呈烟灰⾊。
特别是页⽚状⽯英脉(其内可含多条⿊⾊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性好。
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型⽯英脉,在出现⾦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
⾦矿化⽆⼀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构不成⾦。
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英岩、滑⽯菱镁⽚岩,它们往往是富⾦矿体所在。
巨型⾄⼤型断裂带本⾝的含⾦性往往不佳,⽽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褐黄⾊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性查定。
它们不但本⾝可成为铁帽型、红⼟型⾦矿,⽽且可以指⽰原⽣⾦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就锑矿⽽⾔,它既可与⾦共⽣构成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
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可找⾦,如青城⼦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
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的好去处。
5、与⾦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云⽯化、铁⽅解⽯化、铬⽩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晕及各种化探⽅法⼯作,以⾦找⾦,是⽬前最主要的找⾦⽅法。
8、根据找⾦的指⽰元素找⾦,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
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分析李云刚,张守刚(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是位于兴蒙造山带西部的一处大型天然的石英脉型金矿,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金矿存储量较多。
调查发现该矿的表面主要是石英脉型,在内部则变成了蚀变岩型,其主要是矿化蚀变的花岗岩,内部矿产丰富。
现在内蒙古金矿的开发也得到了相关政府机构的重视,为了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大的帮助,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图古日格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现状,探寻出了新的找矿思路。
同时也为相邻矿区近况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条件;古图古日格;内蒙古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9-0296-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onditions of the Tugujige Gold Deposit, Inner MongoliaLI Yun-gang, ZHANG Shou-gang(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ird Geological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Hohhot 010010,China)Abstract: The Tugujige Gold Mine in Inner Mongolia is a large-scale natural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Xingmeng orogenic belt. After a long period of accumulation of gold deposits, it has a large amount of storage.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mine is mainly quartz vein type, and it has become an altered rock type inside. It is mainly mineralized and altered granite, and the internal minerals are abundant. Now the development of Inner Mongolia gold mine has also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relevant government agencies.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help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Tuguig area of Inner Mongolia, and explores new conditions. Prospecting idea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cent exploration of adjacent mining areas.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onditions; Gutu Guige; Inner Mongolia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大地构造位于内蒙古兴蒙造山带西部的宝音图隆起中部,西拉木伦断裂带和林西断裂带之间的增生地带。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一、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是两种常见的成矿形式,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的矿体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1、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二者的形态、产状、品位变化、与围岩的关系、金的粒度等明显不同。
2、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不同的构造形式,甚至在深度上不同,前者多是在剪节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张、压、扭性特征,后者多是在张节理(或剪节理组)上发展起来的。
3、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不同的流体运移机制,前者是大规模流体涌流模式的深部成矿作用机制,后者为压力差渗流模式浅成矿作用机制。
4、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流体与构造的配合方式,前者流体补给大于耗散,后者流体耗散大于补给。
5、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代表两种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岩石建造。
二、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二者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矿体形式,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1、复合型Ⅰ:下部为石英脉型,上部为蚀变岩型,是同一次成矿的构造-流体分带。
一般矿体延伸大于延长,矿床规模较大。
地表为蚀变岩型,指示深部有石英脉型矿。
若地表为石英脉型矿,底下则可能无矿。
2、复合型Ⅱ:特别是平面上的叠加,或上为石英脉型,下为蚀变岩型,是两次成矿作用的同位叠加,石英脉型形成在先,蚀变岩型在后,是地壳稳定抬升的结果。
如果地表仅出现蚀变岩型金矿,应注意在深部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3、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是两种矿化类型,但不是矿床类型。
有时二者在同一个矿床中共生,通常下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上部为蚀变岩型金矿,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时是下部为蚀变岩型金矿,上部为石英脉型金矿。
4、二者形成的地质背景相同,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和流体。
三、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取决于断裂构造和流体蚀变岩型金矿容矿构造是发散构造,这种构造以张性构造破碎带为主1、方向的不确定性,张性断裂多是在剪节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般是较宽的构造破碎带,构造破碎带内部发育不同方向的裂隙、节理,且裂隙、节理密集,因此造成矿脉方向的不确定性,形成典型的网脉状矿化。
老挝万象省沙拉坎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老挝万象省沙拉坎金矿为一产于脆-韧性剪切构造中的石英-黄铁矿脉型金矿床。
矿体呈薄层状、脉状,主要受北东向“闪长岩体+脆-韧性剪切构造”控制。
找矿标志主要为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受北东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构造破碎带、裂隙带。
矿区找矿潜力较大。
关键词:沙拉坎金矿;石英-黄铁矿脉型金矿床;找矿方向老挝万象省沙拉坎金矿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大地构造单元处于横断山-印支造山系(Ⅰ),黎府弧盆系(Ⅱ),黎府蛇绿混杂岩带(Ⅲ)中部,属于琅勃拉邦-大呖铜铅锌金锑铁铝钾盐成矿带[1]。
矿区地理坐标为北纬17°54′40″-17°57′51″,东经101°37′21″-101°41′18″,地处老挝西北部山地区,湄公河北西岸,隔湄公河与泰国相邻。
该区域具优越的成矿条件,矿区北部有南坡金矿(中型)、普潘金矿(小型)、帕奔金矿(中型),西部有孔沙湾金矿、班康姆铜金矿等。
前人对该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地质特征并未进行总结。
对此,笔者在本区多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总结,为矿区下一步增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思路和方向。
1矿区地质特征1.1矿区地层矿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可依次分为:上石炭统南坡组二段(C3n2)、上石炭统南坡组三段(C3n3),其上为第四系(Q4)断续覆盖(图1)。
(1)上石炭统南坡组二段(C3n2):分布于矿区东部,厚度大于2000m。
下部岩性为灰色粉砂质板岩夹薄至中层状大理岩、条纹状硅质大理岩、角岩化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厚层状的粉砂质板岩。
倾向268°-315°,倾角47°-83°,厚度603m-1049m。
上部岩性为浅灰色粉砂质板岩夹少量薄层状板岩、变岩屑石英砂岩。
倾向288°-332°,倾角50°-86°,厚度424m-516m。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一、本文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金矿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沉积型、火山热液型等。
每种类型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都将被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金矿的形成过程。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金矿床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揭示金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为金矿勘查提供指导。
文章将探讨中国金矿的找矿方向。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勘探技术,分析金矿资源的潜在区域和有利地段,提出针对性的找矿建议。
文章还将关注金矿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矿床类型中国金矿床的类型丰富多样,这主要得益于其广袤的国土和复杂的地质背景。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中国的金矿床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岩浆热液型金矿:这类金矿多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有关。
在岩浆活动和热液交代作用下,含金热液沿断裂构造上升并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有山东的焦家金矿和辽宁的红透山金矿。
变质热液型金矿:这种金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是在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岩系中更为常见。
含金热液在变质作用下,沿层间破碎带或韧性剪切带富集,形成金矿。
例如,陕西的双王金矿和河南的文峪金矿就是典型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沉积岩型金矿:这类金矿主要产于沉积岩系中,尤其是炭质、硅质岩系中。
含金热液在沉积过程中,通过渗透交代作用,使金元素在沉积岩中富集,形成金矿。
如贵州的烂泥沟金矿就是沉积岩型金矿的代表。
第33卷第3期化工矿产地质V ol.33 No.3 2011年09月GEOLOGY OF CHEMICAL MINERALS Sep.2011河南省栾川县脉石英矿特征及找矿远景X谢朝永*韩江伟巴燕郭晓燕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提要河南省栾川县脉石英矿体赋存在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岩地层内,总体呈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展布,矿石为致密块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集合体,新鲜面为乳白色、灰白色、白色,半透明状,SiO2平均含量超过97%。
脉石英矿体的分布表明该区脉石英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和岩浆活动控制,大多数脉石英矿围绕构造穹隆外缘的裂隙分布,栾川县这类构造穹隆短轴背斜众多,岩浆活动发育,因而具有较好的脉石英矿找矿远景。
关键词脉石英矿 成因 找矿远景 栾川县中图分类号:P619.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96(2011)03–0161–05除了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金属矿类型,如石英脉型金矿【1~3】、钼矿【4】和黑钨矿【5】等,大型的石英脉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
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对优质高纯硅质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天然水晶资源的日趋枯竭【6】,由于脉石英矿相对其他硅石矿(如沉积成因的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等),具有矿石成分单一,SiO2含量高(一般大于99%)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天然水晶的优良替代品。
笔者对栾川县的脉石英矿的特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研究区脉石英矿的成因,进而对该区脉石英矿的资源前景进行了评价。
1 地质概况研究区行政区划属栾川县北中部的白土乡-潭头镇,大地构造处于华北陆块南缘,地层具有明显的地台型基底和盖层二元结构,基底由太古宇岩石(太华岩群及古侵入体)构成,盖层由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蓟县系(官道口群、栾川群)组成。
其中长城系熊耳群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是本区金、银、钼矿的重要赋矿层位。
脉石英矿也广泛发育在熊耳群中。
研究区岩浆活动发育,可分为中元古代长城纪、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岩浆活动阶段。
第25卷第3期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ol.25No .32003年9月Journal of Chang p an U 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Sep.2003商州市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魏刚锋1, 张维吉1, 王力群2, 袁速成2(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2.西北有色地质勘察局712总队,陕西咸阳712000)[摘要] 商州市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
该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均产于中元古界武关岩群控矿韧性剪切带之中。
受左行剪切作用控制呈雁行状排列的单条含金石英脉中金矿构造透镜体规模小、品位低、间隔大而不利于机掘开采。
同一条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发育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含金石英脉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增高,因而是成矿有利地段。
深大断裂附近出露的构造蚀变岩带有一定找矿潜力,建议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关键词] 商州市金矿区;含金石英脉;金矿;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 P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955(2003)03-0024-05[作者简介] 魏刚锋(1949-),男,陕西蓝田人,教授,现从事构造地质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03-01-24商州市金矿区位于陕西省商州市东30km 孝义镇境内,矿区东起两叉口,西至张涧,南从商州市与丹凤县及山阳县相互接壤的流岭,北到商丹断裂,面积约80km 2。
1 区域地质该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1],有3条区域性断裂(商丹断裂、核桃园断裂和韩家沟断裂)呈NWW 走向分别从北部边界、中部边界和南部边界通过(图1)。
2 矿区地质丹凤岩群(Pt 3-Pz 1dn )被夹持于商丹断裂和核桃园断裂之间,主要为经历了多期(次)变形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同斜紧闭小褶皱发育,同时生成与其轴面近于平行的片理。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方法:小秦岭脉状金矿勘查应用效果好陕西小秦岭金矿床“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及找矿意义张欢欢1,2,陈虹2,白和1,李长寿1,董红毅1,刘晓龙11 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导读:众所周知,叶天竺等创立的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方法,在全国整装勘查区、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果。
寻找脉状金矿床难度大,特别需要相关理论指导。
张欢欢等运用“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在以石英脉型为主小秦岭金矿田通过开展构造—蚀变专项填图、典型矿床解剖等工作,重点研究了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的特征标志;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13处找矿靶区,其中两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见到工业矿体,预测效果良好。
本文成果为“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指导找矿提供了实践案例。
内容提纲0 前言1 成矿地质体2 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3 成矿作用的特征标志4 “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模型5 找矿预测与钻探验证6 结论及成果意义0 前言1.1 研究现状小秦岭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造山带北部,是豫陕小秦岭贵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印支期秦岭造山带与华北地台全面碰撞以来,形成了一大批金矿床、矿化点。
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200余条,其中陕西境内600余条,累计探明金工业储量400余吨,先后建设了潼关西潼峪金矿、东桐峪金矿、华阴蒲峪金矿、洛南陈耳金矿等矿山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然而数十年的大规模强力开发,矿区浅部资源已趋于枯竭,许多矿山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为了摆脱困难局面,区内矿山和地勘单位都加强了矿田中深部找矿工作,期望通过开展中深部找矿获得重大突破,延长矿山企业服务年限。
对于该区金矿成矿模型,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胡正国等最早提出了“变形—变质”的热动力成矿模式,强调了地质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条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460金矿控矿规律及找矿标志浅析肃北县马鬃山460金矿是已探明的中型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化探、地质、矿产等祥查工作详细查明了460金矿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特征,进而对控矿规律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该研究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金矿;控矿规律;找矿标志;马鬃山;肃北县;甘肃;4600引言马鬃山460金矿是已探明的中型石英脉型金矿,是甘肃肃北县重要的矿产资源。
1959年甘肃省地质局公婆泉地质队首先发现,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地矿局物探队、地矿局地质四队、西冶五队及9家矿山对此均做过工作,由于多家开采,自成体系,地质资料不系统,矿产成因类型矛盾,资料整合及加大研究精度极为必要。
本次研究在祥查的基础上,重点理清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找矿标志,指导区域找矿工作。
1矿区地质1.1区域地质背景肃北马鬃山460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塔里木板块北缘、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的康古尔塔格—红石山板块缝合带,属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华力西褶皱带的白山―狼娃山复背斜北部[1-2]。
1.2地层矿区主要出露地层单元为下石炭统白山组中亚组第二层(C1bs22)和上亚组(C1bs3)。
下石炭统白山组中亚组第二层(C1bs22):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下部为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局部夹安山岩和少量的含铁石英岩小扁豆体,沿走向120°方向展布,向北东陡倾,倾角约80°±。
可见最大宽度约800m±;上部主要为安山岩,夹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出露宽度在100~200m。
下石炭统白山组上亚组(C1bs3):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岩性较单一,上部主要为浅褐黄色~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下部主要为片理化粉砂质板岩、凝灰质板岩、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夹安山岩,呈近东西向、南东东向延伸,与上部白山组中亚组第三层呈整合接触,金矿体均赋存于该层(C1bs3)的变细粒石英砂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