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川教版)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
本课包含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从经济上、外交上、政治上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宣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仅完全有能力捍卫国家独立、恢复国民经济,而且为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好了准备。
本课在第一、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2.理解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能力目标a.有效利用课本插图,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b.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b.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2、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四、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片段,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音乐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加深学生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正确的历史观。
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等史实。
2、记住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新中国政权的巩固都采取了那些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二、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面对当时国内外复杂的形式,又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新中国政权呢?下面我就来一起探讨下。
讲授新课:一、抗美援朝战争1、爆发原因:先让学生观看美军大举侵入朝鲜、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辽宁安东(今丹东)被炸、1950年7月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史枢波访问台湾等幻灯片,然后学生归纳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爆发原因:1、严重威胁中国安 2、应朝鲜的请求2、爆发过程:学生读这段文字: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
了解战争爆发的时间和领导人。
然后教师补充朝鲜战争的第一阶段的五战五捷和第二阶段的对峙情况。
3、朝鲜战争的胜利首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胜利的标志是什么?(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其次让学生总结朝鲜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1)通过图片、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讨论和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和土地革命必要性和,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1.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2.《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1.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2.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黄继光、邱少云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上台讲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
为巩固新建立的政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了哪些艰苦卓绝的斗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抗美援朝显国威土地改革利人民镇反运动定局面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过渡:新中国政权成立时面临那些严峻的形势,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其中美国干涉中国最严重的事件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抗美援朝显国威师:抗美援朝战争是怎样发生呢?(一)抗美援朝战争学生活动: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抗美援朝相关多媒体、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
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a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
(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
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故事大王: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读旧文、谈今感:《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
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论从史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课外学史学唱抗美援朝时的有关电影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
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战争的大致经过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的英雄事迹。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其主要内容,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3、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及表现,知道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和作用,了解“官僚资本”、“三反”、“五反”等历史概念。
4、通过了解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
【预习热身】
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抗美援朝战争
1.背景:1950年6月,_____________爆发,美国干涉朝鲜内政;美国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________;对我国边境城市和乡村进行轰炸、扫射,侵犯我国主权。
朝鲜请求中国出兵。
2.目的:抗美援朝、____________。
3.出兵:1950年10月,首批部队在___________的率领下,渡过鸭绿江。
4.结果:______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5.英雄人物
(1)代表:_________、邱少云
(2)精神:爱国主义、___________和革命英雄主义
6.意义:破除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________和民族自豪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________
二、土地改革运动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还有2/3的地区存在着_________制度,封建土地所所有制成为农民贫穷和农业生产落后的根源。
2.目的:满足广大农民对______的要求,解放__________,促进________。
3.实施:1950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到______年底,除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意义:消灭了____________,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解放了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
三、恢复国民经济
1.背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
2.措施:没收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等;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__________;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_____________。
3.结果: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4.意义:为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学习探究】
主问题一:抗美援朝战争
1.我国为什么要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2、3、4号小组成员展示答案,组长总结,其余同学质疑补充。
2.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2、3、4号小组成员展示答案,组长总结,其余同学质疑补充。
主问题二:为什么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2、3、4号小组成员展示答案,组长总结,其余同学质疑补充。
【达标检测】
1.1950年夏,美国侵略朝鲜。
美国之所以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发动战争,其目的是()
A.抢占殖民地
B.发动新的世界大战
C.配合国民党反攻大陆
D.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2.右图是抗美援朝期间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照片中左边的人物是()
A.毛泽东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怀
3.“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曾经回忆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说的停战协定的签定时间是()
A.1951年7月
B.1952年7月
C.1953年7月
D.1954年7月
4.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突击部队开辟道路,他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发射孔。
他的行为体现出的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国际主义精神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我国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B. 1949年新中国成立
C.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6.如图,这个面带喜悦的农民,肩膀上扛着一个
地界牌,上面写着:贫农王贵元分到十一亩田地。
这个情景说明当时中国实行的是(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回复经济发展,采取了很多经济措施,其中不包括()
A.没收官僚资本
B.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C.进行“五反”运动
D.进行“三反”运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