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在我国多地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制定专项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监测、应急处置、宣传和教育、国际合作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防控登革热疫情的专项方案。
一、预防1.1 加强环境管理,清除蚊虫滋生源。
1.2 定期检查和清理自家环境,消除蚊虫滋生条件。
1.3 室内外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二、监测2.1 建立登革热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2 对疫情高发地区加强监测频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3 提高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诊断能力,确保病例的准确诊断和报告。
三、应急处置3.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3.2 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及时救治患者。
3.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做好疫情的隔离、消毒和处置工作。
四、宣传和教育4.1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4.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蚊虫防控知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3 针对学校、社区等重点人群,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五、国际合作5.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传播的风险。
5.2 及时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提高全球范围内的防控水平。
5.3 参预国际登革热防控项目,提升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综上所述,防控登革热疫情的专项方案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努力。
惟独通过预防、监测、应急处置、宣传和教育、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施策,才干有效遏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翼各级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防控登革热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制定本专项方案旨在明确防控措施和工作流程,提高疫情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危害。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全面防控登革热疫情,减少病例数量和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任务:a. 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b.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c. 加强蚊媒生物学控制,减少蚊子孳生地。
d. 加强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e.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三、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a. 建立健全登革热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b. 加强蚊媒监测,掌握蚊子密度和病毒感染情况。
c. 建立疫情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a.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b. 发放宣传材料,提供防蚊措施和个人防护知识。
c. 组织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加强蚊媒生物学控制a. 加强蚊媒监测,掌握蚊子孳生地和孳生源。
b. 实施蚊媒生物学控制,采取灭蚊剂喷洒、灭蚊剂喷洒等措施。
c. 清除蚊子孳生源,清理废弃物、消除积水等。
4. 加强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a. 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早期发现和诊断。
b. 加强病例的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c. 提供足够的医疗资源和药品,保障病例的治疗需求。
5.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a. 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b. 加强学校、社区的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和居民的健康习惯。
c. 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解答公众的疑问和需求。
四、工作流程1. 监测和预警工作流程:a. 收集和整理疫情数据。
b. 分析疫情数据,制定预警指标。
c. 发布疫情预警信息。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目前登革热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案对于遏制登革热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环境管理1.1 清除蚊子滋生地:清理废弃物、修复漏水管道、清理花盆、清理堆放的垃圾等,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1.2 消灭蚊子卵:使用杀虫剂喷洒在潜在的蚊子滋生地,如下水道、花瓶、水桶等,以消灭蚊子卵。
1.3 定期清洁水源:保持水源清洁,避免蚊子在水中产卵,减少蚊子的滋生。
二、个人防护2.1 穿长袖衣物:外出时尽量穿长袖衣物,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2.2 使用蚊帐:睡眠时使用蚊帐避免被蚊子叮咬。
2.3 使用驱蚊剂:使用含有驱蚊成分的驱蚊剂,特别是在蚊子活动频繁的季节或地区。
三、社区卫生管理3.1 宣传教育:开展登革热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2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
3.3 加强卫生检查:加强社区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蚊子滋生地。
四、医疗保健4.1 早期诊断:提高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诊断能力,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
4.2 病例报告:对疑似或确诊的登革热病例进行报告,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4.3 预防接种:推广登革热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五、跨部门合作5.1 政府协调:加强卫生部门、环保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推动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
5.2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登革热疫情。
5.3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结语:登革热预防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登革热预防控制体系,实现疫情的彻底控制和消灭。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在全球范围内,登革热的流行日益严重,对公众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登革热的发病率,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内,将本地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防控原则(一)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二)综合治理整合各方资源,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综合整治蚊虫滋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三)科学防控依据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防控方法,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依法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加强对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组织管理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地的登革热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爱卫办、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城管、教育、社区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四、防控措施(一)加强疫情监测1、建立健全登革热监测网络,加强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2、开展蚊媒监测,定期对居民区、公园、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蚊虫密度监测,掌握蚊虫的种类、密度和分布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病例管理1、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及时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2、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者。
(三)开展环境整治1、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
2、加强对居民区、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一、背景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带毒伊蚊叮咬传播。
建筑工地人员密集,环境卫生普遍较差,是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高危场所。
为确保工友们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组织领导成立工地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登革热防控工作。
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安全生产负责人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卫生员等三、防控目标1. 提高工友对登革热的认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 降低工地蚊媒密度,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3. 确保工地环境整洁,减少登革热疫情发生。
四、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组织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工友防控意识。
(2)利用工地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
(3)鼓励工友相互监督,共同维护工地环境卫生。
2. 清除积水(1)对工地范围内的各类容器、设施进行彻底清理,包括建筑垃圾、废品、积水等。
(2)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确保畅通无阻。
(3)对难以清除积水的区域,采取填埋、覆盖等措施。
3. 灭蚊防蚊(1)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降低蚊媒密度。
(2)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对工地室内外环境进行定期喷洒灭蚊药。
(3)对工地周边的绿化带、下水道等区域进行灭蚊处理。
4. 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责任。
(2)加强工地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区域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
(3)加强垃圾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5. 人员健康管理(1)对工地流动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了解其健康状况。
(2)对疑似登革热病例,立即隔离治疗,并报告相关部门。
(3)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确保防控工作所需资金投入。
2.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灭蚊药物、消毒剂等防控物资。
3. 人员保障:加强防控队伍建设,提高防控能力。
六、总结本方案旨在全面加强工地登革热防控工作,确保工友们的健康安全。
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障工地环境卫生和工友生命安全。
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热带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旅行的增加,登革热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制定本专项方案旨在加强疫情监测、预防控制和应急响应。
二、疫情监测1.建立健全登革热疫情监测体系,包括疫情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机制。
2.加强对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3.加强对蚊媒的监测,包括蚊种鉴定、病毒检测和蚊密度监测。
4.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卫生、气象、旅游等部门的合作。
三、预防控制1.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推广蚊虫防护知识,鼓励居民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除蚊子滋生的繁殖源。
4.加强蚊媒控制,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
5.加强医疗机构的防控能力,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四、应急响应1.建立健全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组织机构。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及时组织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蔓延情况。
4.加强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管理,防止疫情扩散。
5.加强医疗救治和药物供应保障,提高病患的治愈率。
五、评估和监督1.定期评估专项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2.加强对各级部门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3.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六、经费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专项方案的顺利实施。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鼓励社会各界参预登革热防控工作,形成合力。
七、总结和展望本专项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高登革热疫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水平,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防控措施,为全球登革热防控作出贡献。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制定一份预防登革热的活动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预防登革热的活动教案。
一、宣传教育1.1 开展登革热知识宣传活动,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1.2 制作宣传海报、折页等宣传资料,通过社区、学校、医院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1.3 鼓励居民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废弃物、清除积水,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二、环境治理2.1 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环境治理,定期清除垃圾、修复漏水等,减少蚊虫滋生地。
2.2 定期喷洒杀虫剂,消灭蚊虫,减少登革病毒传播。
2.3 鼓励居民使用蚊帐、电蚊拍等防蚊用具,减少叮咬机会。
三、个人防护3.1 鼓励居民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被蚊虫叮咬。
3.2 使用驱蚊液、驱蚊贴等防蚊用品,有效驱赶蚊虫。
3.3 避免外出活动在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如清晨和黄昏时段。
四、早期发现和就诊4.1 学习登革热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及时就医。
4.2 做好家庭自测,监测体温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4.3 遇到疑似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五、社区合作5.1 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小组,协调社区资源,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5.2 开展定期检查活动,监测蚊虫密度和疫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5.3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及时汇报疫情信息,协助患者就医。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
希望社区、学校、医院等单位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共同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疫情频发,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为了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制定专项方案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就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境管理1.1 清除积水: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虫传播,蚊子的滋生环境主要是积水。
因此,清除环境中的积水是防止蚊虫滋生的关键。
1.2 泯灭蚊虫:采取物理灭蚊、化学灭蚊等方法,有效降低蚊虫密度,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1.3 定期检查:建立定期巡查机制,对潜在的蚊虫滋生地进行排查,及时清除。
二、健康宣教2.1 宣传知识:通过宣传栏、社区广播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登革热的病因、症状及预防知识。
2.2 提高警惕:呼吁居民保持清洁卫生,注意个人防护,及时就医。
2.3 加强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疫情暴发的风险。
三、医疗救治3.1 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2 配备药品:确保医疗机构有足够的药品储备,以应对突发疫情。
3.3 建立隔离病房: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四、社会协作4.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登革热疫情的关注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4.2 社区合作:加强社区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合作,共同参预环境管理和健康宣教工作。
4.3 媒体宣传:利用媒体资源,广泛传播防控登革热的知识,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五、国际合作5.1 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登革热疫情的全球动态。
5.2 技术支持: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引进先进的防控技术和药物,提高我国登革热疫情的防治水平。
5.3 联合行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防控行动,共同应对跨境传播的风险。
总之,防控登革热疫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个人都应积极参预,共同为预防登革热疫情的蔓延而努力。
希翼通过专项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控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
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
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3-6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死亡。
目前还没有治疗和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但是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
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
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臵容器等综合措施。
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100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工作目标按照科学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大灭蚊、环境整治、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力度,彻底扑灭登革热疫情,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本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内容及防控措施现本项目正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且由于地质条件原因导致基坑内积水较多,为有限防止项目部出现“登革热”疫情,现专门成立一个由四人组成的小组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针对工地上四周环境、生活区宿舍、厨房、厕所、施工场地等伊蚊能孳生的地方,每天派专职人员清理积水,进行灭蚊喷药防治,具体人员、做法安排如下: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1、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的分工职责1)组长职责:负责整体安全防护工作,安排各班组长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伊蚊孳生的地方进行监督处理。
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扩散的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降低登革热疫情发生率,减少登革热相关死亡人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原则:-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防控措施。
- 综合性原则: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预防、监测、早期警报、病例管理和宣教。
- 整体性原则: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预,形成合力。
三、防控措施1.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知识和防控方法。
- 泯灭蚊源: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清除积水,减少蚊子滋生的场所。
- 个人防护:公众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穿长袖衣物、使用蚊香等。
2. 监测措施:-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登革热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 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的监测能力,提高病例报告和诊断水平。
3. 早期警报措施:- 建立预警机制:建立登革热早期警报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 加强信息共享:各级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加强信息共享,提高预警能力。
4. 病例管理措施:- 及时隔离治疗:对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 加强病例追踪: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防止二次传播。
5. 宣教措施:- 加强社区宣教:通过社区、学校等渠道,向公众宣传登革热的防控知识。
- 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四、责任分工1. 政府部门:- 卫生部门:负责疫情监测、早期警报和病例管理工作。
- 环保部门:负责蚊源泯灭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宣教和健康教育活动组织。
2. 社区和居民:- 社区居民:积极参预宣传教育,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
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
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3-6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死亡。
目前还没有治疗和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但是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
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
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臵容器等综合措施。
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100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
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大灭蚊、环境整治、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力度,彻底扑灭登革热疫情,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本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内容及防控措施
现本项目正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且由于地质条件原因导致基坑内积水较多,为有限防止项目部出现“登革热”疫情,现专门成立一个由四人组成的小组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针对工地上四周环境、生活区宿舍、厨房、厕所、施工场地等伊蚊能孳生的地方,每天派专职人员清理积水,进行灭蚊喷药防治,具体人员、做法安排如下: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
1、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的分工职责
1)组长职责:负责整体安全防护工作,安排各班组长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伊蚊孳生的地方进行监督处理。
2)副组长职责:对各施工班组跟踪调查,如有在场人员发烧现
象,应立即督促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对每天的预防情况上报建设所备案。
3)组员职责:负责购买预防药品,灭蚊药水、器材,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协助处理。
4)组员职责:负责检查现场情况,安排喷药人员对需要喷药的场地进行喷药处理工作,督促跟班,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协助处理,协调甲方安排专业灭蚊队伍对围墙内区域进行灭蚊,并做好相关文字及影像记录。
2、对工地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实施全面防控,生活区作为重点区域进行防控,防控工作分三个部分:
1)做好食堂、厨房、宿舍、垃圾池等地方的生活垃圾及废物进行及时清理,不留卫生死角,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效防治蚊虫的孳生、繁殖。
2)每周一下午5点对卫生间、冲凉房、食堂、厨房、宿舍、仓库、垃圾池、排水沟、积水池、绿化带等地方进行灭蚊、杀虫、打药、消毒等科学方法来处理,有效防止蚊虫的滋生、繁殖从而把病源体传染至人体。
3)做好工地现场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
对项目基坑内积水处能排水及时进行抽排水作业,将积水排除,对小型积水坑则采用回填消除积水或播撒生石灰处理水质,灭除蚊虫幼体生存环境,同时注重施工材料堆放和现场环境卫生。
4)要求作业人员挂设蚊帐,避免夜间睡觉时被蚊虫叮咬,导致
感染“登革热”。
3、积极宣传引导。
通过安全教育、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全面的宣传,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切实增强职工自我防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
4、强化督查,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工作到人、责任到人。
要求每星期开展至少1次的检查工作。
5、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有序,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报告,一旦确认,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臵。
6、高度重视、团结协作,确保经费投入,配足应急物质,做好应急准备,把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作为本项目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