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博士操作-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13
有人讲对于箱梁而言,其横向分布系数=1.15x车道数x横向折减系数,这样处理行吗?确实常这样处理。
用一根梁来模拟计算箱梁,通常取横向分布系数=车道数×横向折减系数×纵向折减系数×偏载调整系数。
横向折减和纵向折减在通用规范中都有规定;偏载调整系数是考虑车辆在横向分布不均匀的一个增大系数,这个系数取多大,规范没有规定,建议你看一下程翔云教授的《粱桥理论与计算》里面有计算方法,大家习惯上取1.15;纵向折减垮径150m以上的桥才考虑,所以大多数桥就不考虑了,于是就成了横向分布系数=1.15x车道数x横向折减系数。
桥博输出的竖向位移就是挠度。
根据你的回复,那就奇怪了?我在对预应力构件进行计算时,截面钢筋已输入,但单元输出结果中截面强度验算中的截面配筋面积全为0,单元截面计算压应力全不符合要求?请问是怎么回事?你说的是钢筋砼单元吧?预应力单元不显示配筋面积的。
钢筋砼单元的强度验算结果的显示上:配筋面积有时候显示为0,这里确实是程序显示上有问题,而在计算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点从结果上也能看出来。
关于这一问题,下版本会解决。
请教前辈们,刚学桥博的我,建模执行项目计算无误后,对计算结果不晓得从哪些方面进行判断对错?比如在初步设计阶段估算结构配筋面积项目计算无误后,以及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全桥结构安全验算项目计算无误后,通过看哪些指标来判断结果是否通过,弯矩和应力都要满足哪些要求才行,有那些判断的标准?对计算结果的判断要参照规范来看,对于不同的构件规范中有不同的要求。
桥梁博士中显示的验算要求也是按照规范来分类的,先从规范要求入手的话概念上更清晰一些。
桥博说明书里有专门的说明,你可以查看桥博说明书P353-354,非常详细桥梁博士“输入钢束信息”中的“成孔面积”是从哪本权威资料查的?能根据预应力筋计算得出吗?根据你所使用的预应力筋类型查相关的技术手册,上面有波纹管的内径。
外径等于内径加1cm。
桥梁博士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操作详解桥梁博士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教程(超详细、超正点)Step1双击桥梁博士快捷方式打开程序。
Step2点击新建桥梁博士横向分布文件(红圈内标识)Step31、当前文件描述输入相应的信息(随便输入);2、当前任务表示输入相应的信息(也随便输入);3、当前任务类型可选杠杆法、刚性横梁法、刚接板梁法(根据实际桥梁类型选用不能瞎来)这里以刚接板为例;4、点击添加任务。
Step41、点击结构描述(S)按钮弹出对话框;2、填入相应的数据,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参数对应梁体的部位:主梁宽度b(m)指单梁宽度(包含后浇带);左板长度、左板惯矩、右板长度、右板惯矩分别对应主梁悬臂位置的长度和惯性矩(此处左右板长度及惯性矩为主梁预制的实际悬臂长度不含后浇带);若上部结构为空心板梁等适合于铰接板法的,可勾选与下一根主梁铰接;接着输入主梁跨度(m)为计算跨径l;G/E为剪切模量与弹性模量比混凝土一般取为0.425或0.43(剪切模量G和弹性模量E、泊松比μ之间有关系:G=E/(2(1+μ)));Step5点击活载信息(L)填入相应的信息(此处单纯为了求横向分布系数故数值和汽车型号可随意选择,一般汽车荷载选为汽超-20级,人群集度:可根据规范填写,挂车荷载由于可不用管),勾选自动计入汽车车道折减系数,点击桥面布置(L)进入下面重要的一步。
Step61、桥面描述中L1、L2、L3、L4、R1、R2、R3、R4分别对应示意图中相应位置,若相应位置未设置则在其对话框中输入0(例某桥没有设置人行道则在人行道位置填入0)。
2、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为上部结构横断面左边梁边缘至桥面中心线的距离。
3、左汽车车道、右汽车车道:若桥梁设置中央分隔带则为左右车道的车道数;若桥梁不设置中央分隔带则只需在左汽车车道输入桥梁设计车道数即可,点击确认完成操作。
Step7大功即将告成是不是有点小鸡冻,表着急,记得点击更改任务,然后点击确定。
桥梁博士关于横向分布调整系数一、进行桥梁的纵向计算时:a) 汽车荷载1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其分布调整系数就是其所承受的汽车总列数,考虑纵横向折减、偏载后的修正值。
例如,对于一个跨度为230米的桥面4车道的整体箱梁验算时,其横向分布系数应为4 x 0.67(四车道的横向折减系数)x 1.15(经计算而得的偏载系数)x0.97(大跨径的纵向折减系数)= 2.990。
汽车的横向分布系数已经包含了汽车车道数的影响。
2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按桥工书中的几种算法计算即可,也可用程序自带的横向分布计算工具来算。
计算时中梁边梁分别建模计算,中梁取横向分布系数最大的那片中梁来建模计算。
b) 人群荷载1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人群集度,人行道宽度,公路荷载填所建模型的人行道总宽度,横向分布系数填 1 即可。
因为在桥博中人群效应= 人群集度x人行道宽度x人群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城市荷载填所建模型的单侧人行道宽度,若为双侧人行道且宽度相等,横向分布系数填2,因为城市荷载的人群集度要根据人行道宽度计算。
2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人群集度按实际的填写,横向分布调整系数按求得的横向分布系数填写,一般算横向分布时,人行道宽度已经考虑了,所以人行道宽度填1。
c) 满人荷载1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满人宽度填所建模型扣除所有护栏的宽度,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填1。
与人群荷载不同,城市荷载不对满人的人群集度折减。
2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满人宽度填1,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填求得的。
注:1、由于最终效应:人群效应= 人群集度x人行道宽度x人群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满人效应= 人群集度x满人总宽度x满人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所以,关于两项的一些参数,也并非一定按上述要求填写,只要保证几项参数乘积不变,也可按其他方式填写。
2 、新规范对满人、特载、特列没作要求。
所以程序对满人工况没做任何设计验算的处理,用户若需要对满人荷载进行验算的话,可以自定义组合。
桥梁上部计算教程--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转)总的来说,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归结为两大类(对于新手能够遇到的):1、预制梁(板梁、T梁、箱梁)这一类也可分为简支梁和简支转连续2、现浇梁(主要是箱梁)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现浇箱梁(上次lee_2007兄弟问了,所以先讲这个吧)在计算之前,请大家先看一下截面这是一个单箱三室跨径27+34+27米的连续梁,梁高1.55米,桥宽12.95米!!支点采用计算方法为为偏压法(刚性横梁法)mi=P/n±P×e×ai/(∑ai x ai)跨中采用计算方法为修正偏压法(大家注意两者的公式,只不过多了一个β)mi=P/n±P×e×ai×β/(∑ai x ai)β---抗扭修正系数β=1/(1+L^2×G×∑It/(12×E×∑ai^2 Ii)其中:∑It---全截面抗扭惯距Ii ---主梁抗弯惯距 Ii=K Ii` K为抗弯刚度修正系数,见后L---计算跨径G---剪切模量 G=0.4E 旧规范为0.43EP---外荷载之合力e---P对桥轴线的偏心距ai--主梁I至桥轴线的距离在计算β值的时候,用到了上次课程/thread-54712-1-1.html我们讲到的计算截面几何性质中的抗弯惯矩和抗扭惯矩,可以采用midas计算抗弯和抗扭,也可以采用桥博计算抗弯,或者采用简化截面计算界面的抗扭,下面就介绍一下这种大箱梁是如何简化截面的:简化后箱梁高度按边肋中线处截面高度(1.55m)计算,悬臂比拟为等厚度板。
①矩形部分(不计中肋):计算公式:It1=4×b^2×h1^2/(2×h/t+b/t1+b/t2)其中:t,t1,t2为各板厚度h,b为板沿中心线长度h为上下板中心线距离It1=4×((8.096+7.281)/2)^2×1.34^2/(2×1.401/0.603+8.097/0 .22+7.281/0.2)=5.454 m4②悬臂部分计算公式: It2=∑Cibiti3其中:ti,bi为单个矩形截面宽度、厚度Ci为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按下式计算:Ci=1/3×(1-0.63×ti/bi + 0.052×(ti/bi)^5)=1/3×(1-0.63×0.26/2.2+0.052×(0.26/2.2)^5)=0.309It2=2×0.309×2.2×0.26^3=0.0239 m4③截面总的抗扭惯距It= It1+ It2=5.454+0.0239=5.4779 m4大家可以用midas计算对比一下看看简化计算和实际能差多少??先计算一下全截面的抗弯和中性轴,下面拆分主梁需要用的到采用<<桥梁博士>>V2.9版中的截面设计模块计算全截面抗弯惯距,输出结果如下:<<桥梁博士>>---截面设计系统输出文档文件: D: \27+34+27.sds文档描述: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调试任务标识: 组合截面几何特征任务类型: 截面几何特征计算------------------------------------------------------------截面高度: 1.55 m------------------------------------------------------------计算结果:基准材料: JTJ023-85: 50号混凝土基准弹性模量: 3.5e+04 MPa换算面积: 7.37 m2换算惯矩: 2.24 m4中性轴高度: 0.913 m沿截面高度方向 5 点换算静矩(自上而下):主截面:点号: 高度(m): 静矩(m××3):1 1.55 0.02 1.16 1.773 0.775 1.834 0.388 1.585 0.0 0.0------------------------------------------------------------计算成功完成结果:I全= 2.24 m4 中性轴高度H=0.913m下面来讲一下主梁拆分的原则:将截面划分为τ梁和I梁,保持将两截面中性轴与全截面中性轴位置一致。
★桥梁上部计算教程★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发布: 2008-6-13 23:01 | 作者: gexiin | 来源: 建筑cad导读大家在看此教程之前,请先学习/thread-54712-1-1.html看大家对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疑惑颇多,特在这里做一期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教程(本教程讲的比较粗浅,适用于新手)。
总的来说,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归结为两大类(对于新手能够遇到的):1、预制梁(板梁、T梁、箱梁)这一类也可分为简支梁和简支转连续2、现浇梁(主要是箱梁)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现浇箱梁(上次lee_2007兄弟问了,所以先讲这个吧)在计算之前,请大家先看一下截面这是一个单箱三室跨径27+34+27米的连续梁,梁高1.55米,桥宽12.95米!!支点采用计算方法为为偏压法(刚性横梁法)mi=P/n±P×e×ai/(∑ai x ai)跨中采用计算方法为修正偏压法(大家注意两者的公式,只不过多了一个β)mi=P/n±P×e×ai×β/(∑ai x ai)β---抗扭修正系数β=1/(1+L^2×G×∑It/(12×E×∑ai^2 Ii)其中:∑It---全截面抗扭惯距Ii ---主梁抗弯惯距Ii=K Ii` K为抗弯刚度修正系数,见后L---计算跨径G---剪切模量G=0.4E 旧规范为0.43EP---外荷载之合力e---P对桥轴线的偏心距ai--主梁I至桥轴线的距离在计算β值的时候,用到了上次课程/thread-54712-1-1.html我们讲到的计算截面几何性质中的抗弯惯矩和抗扭惯矩,可以采用midas计算抗弯和抗扭,也可以采用桥博计算抗弯,或者采用简化截面计算界面的抗扭,下面就介绍一下这种大箱梁是如何简化截面的:简化后箱梁高度按边肋中线处截面高度(1.55m)计算,悬臂比拟为等厚度板。
①矩形部分(不计中肋):计算公式:It1=4×b^2×h1^2/(2×h/t+b/t1+b/t2)其中:t,t1,t2为各板厚度h,b为板沿中心线长度h为上下板中心线距离It1=4×((8.096+7.281)/2)^2×1.34^2/(2×1.401/0.603+8.097/0.22+ 7.281/0.2)=5.454 m4②悬臂部分计算公式: It2=∑Cibiti3其中:ti,bi为单个矩形截面宽度、厚度Ci为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按下式计算:Ci=1/3×(1-0.63×ti/bi + 0.052×(ti/bi)^5)=1/3×(1-0.63×0.26/2.2+0.052×(0.26/2.2)^5)=0.309It2=2×0.309×2.2×0.26^3=0.0239 m4③截面总的抗扭惯距It= It1+ It2=5.454+0.0239=5.4779 m4大家可以用midas计算对比一下看看简化计算和实际能差多少??先计算一下全截面的抗弯和中性轴,下面拆分主梁需要用的到采用<<桥梁博士>>V2.9版中的截面设计模块计算全截面抗弯惯距,输出结果如下:<<桥梁博士>>---截面设计系统输出文档文件: D: \27+34+27.sds文档描述: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调试任务标识: 组合截面几何特征任务类型: 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截面高度: 1.55 m------------------------------------------------------------ 计算结果:基准材料: JTJ023-85: 50号混凝土基准弹性模量: 3.5e+04 MPa换算面积: 7.37 m2换算惯矩: 2.24 m4中性轴高度: 0.913 m沿截面高度方向5 点换算静矩(自上而下):主截面:点号: 高度(m): 静矩(m××3):1 1.55 0.02 1.16 1.773 0.775 1.834 0.388 1.585 0.0 0.0------------------------------------------------------------计算成功完成结果:I全= 2.24 m4 中性轴高度H=0.913m下面来讲一下主梁拆分的原则:将截面划分为τ梁和I梁,保持将两截面中性轴与全截面中性轴位置一致。
桥梁博士V4案例教程横向分布系数解决方案一、杠杆法项目概况: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T梁,计算跨径19.5m,桥宽0.75+7+0.75,计算支点横梁处1号梁和2号梁的相应于公路一级的横向分布系数;(横断面如下图)当荷载位于支点处时,应按杆杠原理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新建项目:模型类型选择横向分布模型;项目名称:人工输入项目路径:项目保存位置模型默认:人工输入新建任务:选择杆杆法结构描述如下图:主梁间距:各主梁距离前一个主梁的间距,单位为m。
第一根主梁前无主梁,故其主梁间距为0。
荷载描述:计算规范:根据各个工程项目选择本次工程对应的规范(由于横向分布模型和三维模型是独立的节点,因此这个规范不能从三维模型的总体信息中传入)特殊荷载:单击“特殊荷载”对应的单元格中按钮,将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轮重:特殊车辆横向各轮轮重(轮重宜填写相对值,例如,特载定义为四个车轮,每个轮重为1/4)。
轮间距:各轮中线距离前一轮的距离,单位为m。
首轮前无车轮,故其轮间距为0。
桥面布置:单击“桥面布置”对应的单元格中按钮,将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类型:可以选择人行道、车道、防撞墙和隔离带共4种类型。
4种类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桥面。
宽度(m):所选择桥面类型的宽度,单位为m。
车道数:当选择的类型为车道时填写。
人行道、防撞墙和隔离带不输入车道数。
恒载(kN/m2):人行道、防撞墙和隔离带的均布恒载集度。
桥面中线距离首梁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中线到首梁梁位线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和比拟正交异性板法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
自动计入汽车布载系数车道数不同时,布载系数不同,考虑不同的实际行车数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为了得到最不利的荷载位置,程序考虑了全部车道的加载组合。
如果选择计入汽车布载系数将考虑对于多个车道的折减和单车道的放大效应;若不选择,系数直接取为1.0,不进行折减或放大。
桥梁博士关于横向分布调整系数桥梁博士关于横向分布调整系数一、进行桥梁的纵向计算时:a) 汽车荷载1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其分布调整系数就是其所承受的汽车总列数,考虑纵横向折减、偏载后的修正值。
例如,对于一个跨度为230米的桥面4车道的整体箱梁验算时,其横向分布系数应为4 x 0.67(四车道的横向折减系数)x 1.15(经计算而得的偏载系数)x0.97(大跨径的纵向折减系数)= 2.990。
汽车的横向分布系数已经包含了汽车车道数的影响。
2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按桥工书中的几种算法计算即可,也可用程序自带的横向分布计算工具来算。
计算时中梁边梁分别建模计算,中梁取横向分布系数最大的那片中梁来建模计算。
b) 人群荷载1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人群集度,人行道宽度,公路荷载填所建模型的人行道总宽度,横向分布系数填1 即可。
因为在桥博中人群效应= 人群集度x人行道宽度x人群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城市荷载填所建模型的单侧人行道宽度,若为双侧人行道且宽度相等,横向分布系数填2,因为城市荷载的人群集度要根据人行道宽度计算。
2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人群集度按实际的填写,横向分布调整系数按求得的横向分布系数填写,一般算横向分布时,人行道宽度已经考虑了,所以人行道宽度填1。
c) 满人荷载1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满人宽度填所建模型扣除所有护栏的宽度,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填1。
与人群荷载不同,城市荷载不对满人的人群集度折减。
2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满人宽度填1,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填求得的。
注:1、由于最终效应:人群效应= 人群集度x人行道宽度x人群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满人效应= 人群集度x满人总宽度x满人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所以,关于两项的一些参数,也并非一定按上述要求填写,只要保证几项参数乘积不变,也可按其他方式填写。
2 、新规范对满人、特载、特列没作要求。
所以程序对满人工况没做任何设计验算的处理,用户若需要对满人荷载进行验算的话,可以自定义组合。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编辑概念在路面上行驶时,轮迹的横向分布是不均匀的。
实际上车辆轮迹仅具有一定宽度,车辆通过时只能覆盖一小部分。
因此,路面横断面上各个点所受到的轴载作用次数,仅为通过该断面轴载总数的一部分。
对于路面横断面上某一宽度(如轮迹宽度)范围内的频率,也即该宽度范围内所受到的车辆作用次数同通过该横断面总作用次数的比值,称为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这以系数同各种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相乘,可得到路面结构横断面上各点受到疲劳的作用次数。
影响因素影响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有车辆的类型、主轴轮数量、主轴轮间距及其车轮数量、轮胎宽度等。
2关于桥梁横向分布系数的详解编辑汽车荷载效应:结构所承受的汽车荷载大小,取决于汽车荷载的类型,和汽车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而与所填入的车道数无关(如果有的话)。
对于预制、拼装的T梁、空心板等结构,其横向分布系数可能是小于1的小数;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结构,其分布系数就是其所承受的汽车总列数,考虑横向折减、偏载后的修正值。
例如,对于一个桥面4车道的整体箱梁验算时,其横向分布系数应为4 x 0.67(四车道的横向折减系数)x 1.15(经计算而得的偏载系数)= 3.082。
汽车的横向分布系数已经包含了汽车车道数的影响。
人群效应和满人效应对于人群效应和满人效应,程序进行加载时,既考虑了人行道宽度(或满人总宽度),又考虑了横向系数。
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结构,若如实填写了人行道宽度(或满人总宽),则横向分布系数只需填1。
对于预制、拼装的T梁、空心板等结构,用户应区分计算而得的横向分布系数是否包含了宽度的影响,若已含宽度影响,则宽度值填1即可。
用桥梁博士工具中计算所得的人群横向分布系数是包括了宽度影响的。
其它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与此相似。
关键是用户应该理解上面所列的对最终效应的解释。
2. 如果是横向加载,则效应计算如下:汽车效应= 多列汽车加载的效应x汽车横向分布系数x折减系数。
201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桥梁博士第二次上机作业
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组长:
学院: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组员:
完成日期:
桥梁博士第二次上机作业
一、作业组成
二、作业合作完成情况
本次作业由3组组员共同完成,任务分配情况如下:
张元松完成实例一(“杠杆法”求横向分布系数),并对计算过程进行截图。
郑 宇完成实例二(“刚性横梁法”求横向分布系数),并对计算过程进行截图。
计时雨完成实例三(“刚接板梁法”求横向分布系数),并对计算过程进行截图。
孙 皓完成实例四(实例四、“铰接板梁法”求横向分布系数),对计算过程进行截图,并进行本次实验报告的撰写任务。
三、上机作业内容
1、任务分析与截面特性计算
本次作业结合老师所给的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桥的设计图进行,首先对图纸进行分
第二次作业组成
实例一、“杠杆法”求横向分布系数
实例三、“刚接板梁法”求横向分布系数
实例二、“刚性横梁法”求横向分布系数
实例四、“铰接板梁法”求横向分布系数
析,确定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所对应的各个截面;然后求出所用到截面的界面特性(抗弯惯性矩和抗扭惯性矩);最后用“桥梁博士”的横向分布计算功能求出各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为接下来的简支T 梁的配筋计算和结构安全性验算做好准备。
(1)通过CAD绘图的方式求出截面特性
用CAD绘制出桥梁设计图中的跨中截面与支点截面如图1所示。
对两个截面分布使用“reg”命令→“massprop”命令,求出两个截面的截面特性如图2所示。
图1 CAD绘制的桥梁单元截面
(a) CAD算出的跨中截面特性 (b) CAD算出的支点截面特性
图2 CAD计算出的桥梁截面特性
(2)通过“桥梁博士”计算出截面图形进行验算
步骤一:打开桥博,点击“新建”出现对话框,如图3所示。
点击“桥梁博士截面设计文件”,出现图4界面。
图3 “新建”对话框
图4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文件”界面
步骤二:跨中截面特性验算
在出现的设计文件界面中点击“截面描述”→“图形输入”并选择T形截面,在界面中输入数据如图5所示。
选择“材料类型”为“中交新混凝土:C40混凝土”,点击“确定”。
选用规范为“中交04规范”。
在“当前任务标识”输入栏力输入“跨中截面截面特性计算”,点击“添加任务”按钮,将任务添加上。
此时“显示结果”按钮凸显,点击此按钮,出现跨中截面的截面特性如图6所示。
图5 跨中截面尺寸输入
图6 桥博计算出的跨中截面特性
步骤三:支点截面特性验算
在出现的设计文件界面中点击“截面描述”→“图形输入”并选择T形截面,在界面中输入数据如图7所示。
选择“材料类型”为“中交新混凝土:C40混凝土”,点击“确定”。
选用规范为“中交04规范”。
在“当前任务标识”输入栏力输入“支点截面截面特性计算”,点击“添加任务”按钮,将任务添加上。
此时“显示结果”按钮凸显,点击此按钮,出现跨中截面的截面特性如图8所示。
图7 支点截面尺寸输入
图8 桥博计算出的支点截面特性
步骤四:确定截面特性
通过对CAD计算出的抗弯惯性矩与“桥梁博士”计算出的抗弯惯性矩进行比较,发现结果极为相近,说明结果可信。
因此确定截面特性如下所示。
跨中截面:抗弯惯性矩=0.27632m4 抗扭惯性矩=0.16118m4
支点截面:抗弯惯性矩=0.32856m4 抗扭惯性矩=0.17135m4
2、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杠杆法”求横向分布系数
步骤一:打开“桥梁博士,”点击“文件”→“新建”,选择“桥梁博士横向分布文件”如图9所示。
点击“确定”,出现如图10所示的显示框。
图9 选择“桥梁博士横向分布文件”
图10 横向分布文件显示界面
步骤二:在“当前任务类型”里选择“杠杆法”。
在“当前文件描述里输入“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桥”,在“当前任务标识”里输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点击“添加任务”,将任务添加到“任务清单列表”,如图11所示。
图11 横向分布文件输入信息
步骤三:点击“结构描述”,输入信息如图12所示,点击确定。
点击“活载信息”,出现活荷载信息对话框,输入信息如图13所示,点击“桥面布置”按钮,输入如图14所示的信息,点击“确定”。
图12 输入主梁间距
图13 输入活荷载信息
图14 输入桥面布置信息
步骤四:点击“横向分布显示框”里凸显出来的“显示结果”按钮,出现计算出的横向分布系数,结果如图15所示。
图15 “杠杆法”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
(2)“刚性横梁法”求横向分布系数
步骤一:将“横向分布显示框”里的“当前任务类型”修改为“刚性横梁法”如图16所示。
图16 刚性横梁法相关信息输入
步骤二:点击“结构描述”,输入信息如图12所示,点击确定。
点击“结构描述”按钮,出现“结构
特征描述”对话框,在对话框里输入如图17所示信息,点击确定。
图17 刚性横梁法结构特征描述信息
步骤三:点击“活载信息”按钮,出现“活荷载信息”对话框。
在对话框里输入信息如图18所示,点击“桥面布置”,在出现的对话框里输入如图19所示信息,点击确定。
图18 刚性横梁法活荷载信息输入
图19 刚性横梁法桥面布置信息输入
步骤四:点击“横向分布显示框”里凸显出来的“显示结果”按钮,出现计算出的横向分布系数,结果如图20所示。
图20 “刚性横梁”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
(3)“刚接or铰接板梁法”求横向分布系数
步骤一:将“横向分布显示框”里的“当前任务类型”修改为“刚接板梁法”如图21所示。
图21 “刚性横梁法”相关信息输入
步骤二:点击“结构描述”,出现“结构特征描述”对话框。
在对话框里输入5根梁的信息,点击“添加”,依次添加到“主梁信息”里,5根主梁的截面相同,输入的信息如图22所示,点击确定。
图22 “刚接板梁法”结构特征描述
(注:左板惯矩指主梁左侧悬臂板沿跨径方向每延米板截面绕水平轴的抗弯惯矩;右板惯矩指主梁右侧悬臂板沿跨径方向每延米板截面绕水平轴的抗弯惯矩。
通过计算所得左右截面惯矩均为0.0003413m4。
)
步骤三:点击“活载信息”按钮,出现“活荷载信息”对话框。
在对话框里输入信息如图23所示,点击“桥面布置”,在出现的对话框里输入如图24所示信息,点击确定。
(注意: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
)
图23 刚接板梁法活荷载信息输入
图24 刚性横梁法桥面布置信息输入
步骤四:点击“横向分布显示框”里凸显出来的“显示结果”按钮,出现计算出的横向分布系数,结果如图25所示。
图25 “刚接板梁法”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
步骤五:点击“结构描述”,出现“结构特征描述”对话框。
在对话框里输入5根梁的信息,并将“与下一根主梁铰接”勾选上,点击“添加”,将信息依次添加到“主梁信息”里,5根主梁的截面相同,输入的信息如图26所示,点击确定。
图26 “铰接板梁法”结构特征描述
步骤六:此步骤与步骤三相同,不用改动已输入的信息。
步骤七:点击“横向分布显示框”里凸显出来的“显示结果”按钮,出现计算出的横向分布系数,结果如图27所示。
3、四种方法结果的比较分析
通过分析比较五种方法求得的各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发现使用“杠杆法”求得的第2和第4根梁的横向分布系数最大,为0.600。
因此,取此横向分布系数求出接下来计算所用的汽车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