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轴对称图形
- 格式:pptx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11
第二课时:画轴对称图形1.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在图形学中,轴对称图形是指能够通过一个轴线对称的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对于任何图形中的点P,其关于轴线的对称点P’都存在,并且P与P’之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图形通常具有对称性和平衡感,是艺术、设计和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
2. 如何画轴对称图形?步骤一:选择轴线轴对称图形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轴线。
轴线可以是任何直线,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或倾斜线。
选择轴线时要考虑图形的对称性和美观性。
步骤二:标记关键点在轴线的两侧,需要标记图形上的几个关键点。
这些关键点将在后续步骤中用作绘制对称图形的基准点。
步骤三:绘制对称图形的一侧根据标记的关键点,绘制对称图形的一侧。
这一侧的图形可以是任意形状和线条的组合,但要保证相对于轴线的对称性。
步骤四:复制并翻转图形使用工具或手工复制并翻转绘制的一侧图形。
复制后的图形应该与轴线对称。
可以通过翻转纸张、使用对称工具或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这个步骤。
步骤五:连接对称点将复制并翻转的图形与原始图形的对称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轴对称图形。
连接过程可以使用直线、曲线或其他形状。
3. 练习案例:画一个轴对称图形下面将以一个简单的案例来演示如何画一个轴对称图形。
步骤一:选择轴线在纸上选择一条竖直的轴线,作为轴对称图形的轴线。
步骤二:标记关键点在轴线的两侧,标记两个关键点A和B。
这两个关键点将成为绘制对称图形的基准点。
步骤三:绘制对称图形的一侧从A点开始,绘制一条直线到B点。
线段可以是任意长度和形状。
步骤四:复制并翻转图形将绘制的线段复制一份,并翻转到轴线的另一侧。
确保翻转后的线段与原始线段相对称。
步骤五:连接对称点使用直线连接A点和翻转后的线段的起点,连接B点和翻转后的线段的终点。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
4.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画一个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和平衡感,是艺术、设计和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
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包括选择轴线、标记关键点、绘制对称图形的一侧、复制并翻转图形以及连接对称点。
1.轴对称变换一个图形与其关于直线l 对称后的图形之间的关系(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 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垂直平分.【注意】(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任何一个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2)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是以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过轴对称变换而得到的.2.画轴对称图形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我们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关于对称轴的,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找——在原图形上找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2)画——画各个特殊点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3)连——依次连接各对称点.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1)点(x,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点(x,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已知两个点的坐标分别为P1(x1,y1),P2(x2,y2),若x1=x2,y1+y2=0,则点P1,P2关于x 轴对称;若x1+ x2=0,y1= y2,则点P1,P2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在坐标系中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计算——计算对称点的坐标;(2)描点——根据对称点的坐标描点;(3)连接——依次连接所描各点得到成轴对称的图形.K—重点画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的应用,用坐标表示轴对称K—难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K—易错轴对称的性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一、轴对称图形1.找特殊点对画轴对称图形极为重要,除线段的端点外,线与线的交点也是画图过程中的特殊点.2.对称轴上任一点的对称点是它本身.【例1】正方形绿化场地拟种植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卉,要求种植的花卉能组成轴对称图形.下面是两种不同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请把图1、图2 补成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一条对称轴(在你所设计的图案中用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卉).【例2】如图,△ABC 和△A1B1C1是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请作出它的对称轴.二、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即若关于x 轴对称,则横坐标x 的值不变,简记为“横同纵反”;若关于y 轴对称,则纵坐标y 的值不变,简记为“纵同横反”.【例3】点(4,3)与点(4,-3)的关系是A.关于原点对称B.关于x 轴对称C.关于y 轴对称D.不能构成对称关系【例4】若点A(a,4)和B(3,b)关于y 轴对称,则a、b 的值分别为A.3,4 B.2,-4 C.-3,4 D.-3,-4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在坐标系中画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的“四字诀”(1)找:在直角坐标系中,找出已知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多边形的顶点)的坐标.(2)求:求出其对应点的坐标.(3)描:根据所求坐标,描出对应点.(4)连:根据原图形的连接方式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与这个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例5】如图,△ABC 与△DEF 关于y 轴对称,已知A(-4,6),B(-6,2),E(2,1),则点D 的坐标为A.(-4,6)B.(4,6)C.(-2,1)D.(6,2)1.已知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1 的坐标是(2,3),则点P 坐标是A.(-3,-2)B.(-2,3)C.(2,-3)D.(3,-2)2.点M 关于y 轴对称点M1的坐标为(2,-4),则M 关于x 轴对称点M2的坐标为A.(-2,4)B.(-2,-4)C.(2,4)D.(2,-4)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涂法共有A.2 种B.3 种C.4 种D.5 种4.△ABC 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位置关系是A.关于x 轴对称B.关于y 轴对称C.关于原点对称D.将△ABC 向右平移了1 个单位长度5.已知xy≠0,则坐标平面内四个点A(x,y),B(x,-y),C(-x,y),D(-x,-y)中关于y 轴对称的是A.A 与C,B 与D B.A 与B,C 与DC.A 与D,B 与C D.A 与B,B 与C6.如图,点A 的坐标(-1,2),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7.若点A(1+m,1-n)与点B(-3,2)关于y 轴对称,则m+n 的值是A.-5 B.-3 C.3 D.18.点A(-5,-6)与点B(5,-6)关于对称.9.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为Rt△DEF,则点A 的对应点D 的坐标是.10.把如图中所示的某两个空白小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图形是以虚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A( 2 ,a) ,B( b ,4) ,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a ,b 的值.11.已知A ,B 关于y 轴对称;(1)A ,B 关于x 轴对称.(2)12.如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作出这个小红旗图案关于y 轴对称的轴对称图形,写出所得到图形相应各点的坐标.13.下列关于A、B 两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1)如果点A 与点B 关于y 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2)如果点A 与点B 的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 轴对称;(3)如果点A 与点B 的横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x 轴对称;(4)如果点A 与点 B 关于x 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A.1 个B.2 个C.3 个D.4 个14.如图,△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象限内,顶点A 的坐标是(-2,3),先把△ABC 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A1B1C1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A2B2C2,则顶点A2的坐标是A.(-3,2)B.(2,-3)C.(1,-2)D.(3,-l)15.如图所示,是用笔尖扎重叠的纸得到成轴对称的图案,请根据图形写出:(1)两组对应点和;(2)两组对应线段和;(3)两组对应角和.。
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1.如图,有一个英语单词,四个字母都关于直线l对称,请在下图中补全字母,并写出这个单词所指的物品是.2.把图中的某两个小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图形是以虚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3.如图所示,在网格纸上,分别画出所给图形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4.如图,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5.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任意选取一个白色的小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符合要求的画法有种.6.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都是格点.(1)画出△ABC关于直线BM对称的△A1B1C1;(2)写出AA1的长度.7.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2)在(1)问的结果下,连接BB1,CC1,求四边形BB1C1C的面积.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2)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4,-1),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点A的坐标是( )A.(4,1) B.(-1,4)C.(-4,-1) D.(-1,-4)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 ) A.(-2,3) B.(-2,-3)C.(2,-3) D.(-3,-2) 4.点E(a,-5)与点F(-2,b)关于y轴对称,则a=,b=.5.点M(-2,1)关于x轴对称的点N的坐标是,直线MN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6.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3),(-2,4),(-3,-3),(2,0),(0,-3).7.已知点A(a+2b,1),B(-2,2a-b).(1)若点A,B关于x轴对称,求a,b的值;(2)若点A,B关于y轴对称,求a+b的值.8.如图,△ABO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则点B的坐标为( ) A.(-1,2) B.(-1,-2)C.(1,2) D.(-2,1)第8题图第9题图9.已知正方形ABCD在坐标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x轴、y轴分别是正方形的两条对称轴,若A(2,2),则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1)求出△ABC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11.点P(1,2)关于直线y=1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关于直线x=2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 )A.(-3,-2) B.(2,2)C.(-2,2) D.(2,-2)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B,点B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C,则点C的坐标是( )A.(2,-4) B.(-4, 2)C.(2,4) D.(-2,4)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x-6,2y+1)与点B(2x,y-1)关于y轴对称,则x+y的值为( )A.0 B.-1C.2 D.-315.点P(3a+6,3-a)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为.16.如图,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写出△ABC 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点坐标.17.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直线m为横坐标都为2的点组成的一条直线.(1)作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1B1C1;(2)直接写出A1,B1,C1的坐标;(3)求出△A1B1C1的面积.参考答案: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1.书.2.解:如图.3.解:如图.4.解:如图所示.5.2.6.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由图可得,AA1=10.7.解:(1)如图所示.(2)S 四边形BB 1C 1C =12×(2+4)×4=12.第2课时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C 2.A 3.A4. 2, -5.5. (-2,-1), 垂直.6. 解:各点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是(2,-3),(-2,-4),(-3,3),(2,0),(0,3);关于y 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是(-2,3),(2,4),(3,-3),(-2,0),(0,-3). 7.解:(1)由题意,得⎩⎪⎨⎪⎧a +2b =-2,2a -b =-1.解得⎩⎨⎧a =-45,b =-35.(2)由题意,得⎩⎪⎨⎪⎧a +2b =2,2a -b =1.解得⎩⎨⎧a =45,b =35.∴a +b =75.8.C9.(2,-2),(-2,-2),(-2,2).10.解:(1)AB=5,AB边上的高是3,则S△ABC=12×5×3=152.(2)如图.11.(1,0);(3,2).12.B13.A14.A15.-2<a<3.16.解:△ABC的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2),B(-4,-3),C(-1,-1),△A1B1C1如图所示.△A2B2C2的各点坐标分别为:A2(-3,-2),B2(-4,3),C2(-1,1).17.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点B1的坐标为(-2,-1).(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点C2的坐标为(1,1).18.解:(1)如图所示.(2)A1(5,5),B1(5,0),C1(8,3).(3)△A1B1C1的面积为7.5.。
13.2 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作轴对称图形1.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如何作轴对称图形.2.能作出一个图形经一次或二次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3.能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4.通过实际操作获取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应用于简单的图案设计.5.通过图案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及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作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总结轴对称变换的特征.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剪纸图片,供学生欣赏,并请学生交流:如此漂亮的剪纸是如何剪出的呢?问题 1 请学生拿出画有一个简单风筝(如图形状)的半透明纸,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学生画好后打开对折的纸,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特征?问题 2 如果改变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结果又如何呢?让学生在刚才的纸上任意折叠,描图,打开纸.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归纳】由学生画图、操作、观察后总结出:(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2)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教学说明】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作以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轴对称变换扩展而成的.问题除上面所用的描图法;还可用什么方法画出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请学生间交流探讨.例1(1)如图1,已知△ABC和直线l,作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2)将△ABC的位置移至图2,图3,图4时,再作出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并验证画法.【归纳总结】一个平面图形都是由一些点组成,点动成线,故要画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后的图形,只要找到一些特殊点,作出这些特殊点的对称点即可.【教学说明】利用轴对称变换,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图案.有时,将平移和轴对称结合起来,可以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例2 操作并思考:如图所示,取一张薄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斜边上的高线对折,将得到的三角形沿黑线剪开,去掉含90°角的部分,拆开折叠的纸,并将其铺开.(1)你会得到怎样的图案?先猜一猜,再做一做.(2)你能说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吗?应用学过的轴对称的知识试一试.(3)如果将正方形纸按上面方式折3次,然后再去掉含90°角的部分展开后的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解:(1)得到一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2)按照上面的做法,实际相当于折出了正方形的2条对称轴,因此图中得到的图案一定有2条对称轴.(3)按题中的方式将正方形对折3次,相当于折出了正方形的4条对称轴,因此得到的图案一定有4条对称轴.【教学说明】教师参与,与学生一起操作,力求使图案与花边完美.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2.如图,利用轴对称变换画出花瓶的另一半.3.如图,左边的旗子经过几次轴对称变换,可以变成右边的旗子?你能设计一种变换方案吗?4.如果我们把台球桌做成等边三角形形状,那么从AC中点D处出发的球,能否依次经BC,AB两条边反射后回到D处?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能,请作出球运动的路线.【教学说明】指导学生解答上述习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1)画轴对称图形时,要先画好关键的对应点;(2)在已知成轴对称的图形时,利用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找出对称轴.【答案】4.能.运动路线如图的D→E→F→D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请学生回忆本节内容,学生发言谈收获,最后引导总结.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2.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上的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3.画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关键是找到图形上的一些点,作出这些点的对称点.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3.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时要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与表述能力.教学时,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可依据其学科知识间联系(如例2)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2.能求出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求出已知点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的点的坐标.3.在找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规律并检验其正确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4.在找点,绘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体验学习乐趣,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重点】能求出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教学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规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多媒体展示北京城风光图片,及北京城形象地图.问题1 老北京的地图(教材图13.2-3)中,西直门和东直门是关于中轴线对称的,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应于如教材图13.2-3所示的东直门的坐标,你能找到西直门的位置和坐标吗?学生指出西直门的位置或坐标,由此指出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很方便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教学说明】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问题2(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A(2,-3);B(-1,2);C(-6,-5);D(3,5);E(4,0);F(0,-3).(2)画出这些点分别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并填写表格.(3)请你仔细观察点的坐标,你能发现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吗?(4)请你想办法检验你所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说说你是如何检验的.【归纳结论】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点P1(a-1,5)和P2(2,b-1)关于x轴对称,则(a+b)2012的值为( ).A.0B.-1C.1D.(-3)2012出示新问题:1.如图,分别作出△PQR关于直线x=1和直线y=1对称的图形.2.试找出它们对应点的坐标.3.猜想:如果作关于直线x=3和直线y=-4对称的图形,试找出它们对应点的坐标,并总结出一般性规律.点(x,y)关于直线x=m对称点的坐标是(2m-x,y),即若两点(x1,y1),(x2,y2)关于直线x=m 对称,则m=221x x +,y 1=y 2. 点(x,y)关于直线y=n 对称点的坐标是(x,2n-y),即若两点(x 1,y 1),(x 2,y 2)关于直线y=n 对称,则x 1=x 2,n=221y y +. 例2 如图,梯形ABCD 关于y 轴对称,点A 的坐标为(-3,3),点B 的坐标为(-2,0),试写出点C 和点D 的坐标,并求出梯形ABCD 的面积.【分析】已知点D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B 和点C 关于y 轴对称,由此可推知点D,点C 的坐标.解:∵点D 与点A(-3,3)关于y 轴对称,∴点D 的坐标为(3,3).同理点C 的坐标为(2,0).故AD=|3-(-3)|=6,BC=|2-(-2)|=4,∴S 梯形=21 (AD+BC)·OE=21×(6+4)×3=15. 【教学说明】由以上例题,应让学生掌握:1.平行于x 轴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2.求规则图形的面积应选用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边为底边,求面积较方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说出下列各点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6),(1,-2),(-1,3),(-4,-2),(1,0).2.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作出与四边形关于x 轴和y 轴对称的图形.3.在坐标系中描出点A(-1,3),B(5,-4),C(-3,-1),D(-1,1),E(-3,5),F(5,8),连接AB,BC,AC,DE,EF,DF,请你判断所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不是,请你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说出对称轴.【教学说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上述问题的解答,提示学生解题过程中注重画图找答案,体验数形结合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从实际解题中总结题中所隐含的规律.【答案】1.2.略3.图略.所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2.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主要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1.已知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寻找线段间关系来求.2.学生表述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3.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采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找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及坐标轴的一些点的对称点及坐标,寻找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一般规律,可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研究线段之间关系发现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从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寻找规律后检验其正确性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