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827.27 KB
- 文档页数:28
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2018-01-18 16:20 银行贷款小编一、居民收入情况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银*行*信*息*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银行贷款—利率网,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银~行~信~息~港,增长7.4%推荐,是平均数的89.1%。
按收入来源分,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3%;人均经营净收入4502元,增长6.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3%;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人均转移净收入4744元,增长11.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3%。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银行贷款,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银!行!信!息!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银#行#贷#款,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银-行-信-息-港,增长4.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增长2.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8%;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107元推荐,增长9.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21元,增长7.4%yin+hang+12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499元,增长6.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86元银&行&利&率,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51元,增长11.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47元,增长10.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综合社会调查是一种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用来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问题和需求。
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已经成为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组织进行科学决策、了解社会变迁、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等方面,介绍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现状和作用。
一、调查目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和需求,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意见和需求,为政府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调查还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为学术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二、调查对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对于居民调查,通常根据地区或者特定群体进行不同规模的抽样调查,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数据。
对于企事业单位,调查可以了解其运营情况、员工待遇、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情况。
对于社会组织,调查可以了解其规模、影响力、经费来源和使用等信息。
三、调查内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经济、教育、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居民满意度、社会信任等多个方面。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可以了解中国社会的整体状况和各个领域的问题,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四、调查方法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面访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调查。
面访问卷调查通常由调查员亲自上门进行调查,收集被调查者的信息。
电话访问调查则是通过电话与被调查者进行沟通,收集信息。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面访问卷调查可以更好地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但成本较高;电话访问调查则相对便捷和快速,但样本的代表性可能相对较低。
五、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作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在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调查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民生。
其次,调查数据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推动学术界对中国社会变迁和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
最后,调查数据也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参考,帮助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社会影响力。
2017年乡村新变化社会调查报告一、移民背景当全国的“八七”扶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以后,在广西中北部偏西的地方———都安瑶族自治县还有一半的人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对于顽强的都安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压力。
站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的人们冥思苦想,决策者们也惮思极虑,最后上下达成共识。
贫穷的根源在于缺乏土地,要全面解决温饱问题,必须把一部分贫困群众搬迁出去。
于是,都安人把目光盯上了国土面积居广西第五、河池第一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那里有尚未开发的土地,那里有六七十年代从都安逃难出去的自发搬迁群众,这些自发移民已和当地群众融为一体,生活水平居中偏上。
都安人一看到希望,说干就干,决定采取政府行为移民环江。
要搬迁成千上万的人,谈何容易,地、县、领导慎之又慎,为慎重起见,1993年第一次移民时只安排XX人。
据统计,到XX年,在环江的都安人已达8万人之多,在他们当中,有经商定居的,有部队专业的,有大学毕业分配的,有参加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后就地安置的,有组织调动的,绝大多数则是从60年代至90年代自发和政府组织异地安置到环江安家落户的。
二、移民安置场发展现状(一)基本现状从1993年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移民开始,都安人更加坚信异地安置是扶贫攻坚的一条重要途径。
1996年便开始筹划大规模移民环江,计划用三年时间内完成4万到5万人的搬迁任务。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及得到广东省的对口帮扶下,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又分别搬迁贫困群众3500人、11000人和30000人到环江安置,4万多移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当年就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第二、三年户户基本上建成砖瓦结构或钢混结构的稳固住房;第四、五年就全面完成水、电、路、学校、卫生室和坡改梯地的任务,且看下列一组数字:① 修建通往乡村道路76条,共320多公里,140多个居民点都通了路。
② 新建成水柜池1190个,总容量119556立方米,建成引水管道16公里,人畜饮水基本得到解决,同时解决了部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2017我国社会发展现状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现状。
首先,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2017年,我国GDP增速达到6.9%,超过预期目标,连续三年保持在6.7%以上。
与此同时,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也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
经济发展的稳定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继续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改革开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技术。
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再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017年,我国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社会保险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健全,实现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逐步推进医保制度的整合,减轻了人民的社会保障负担。
此外,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7年,压缩和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年里,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的平衡。
最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2017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2017年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稳定增长、深化改革的新进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等重要现状。
这些进展为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关于社会调查报告4篇一、调查时间:20xx年x月。
二、调查地点:问卷调查三、调查对象:青少年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共青团xx区委日前完成的“社会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状况调研”显示的状况却并不乐观:青少年社会教育总体上存在资源不足、经费缺乏、设备老化、师资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据调研组组长、民族大学教授郭云涛介绍,他们从x4个地级市中随机抽取了6个市,调研收回问卷x224份,实际有效问卷为x200份。
从统计数据看,校外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公共剧场或电影院、纪念馆等是青少年课外较为青睐的场所,而到过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宫、科技馆等场所的比例则比较低。
“数据表明,参加过公共场馆活动的青少年在性格行为特征和人际交往维度上均高于没有参加过活动的青少年。
”郭云涛说。
根据调查,半数以上青少年至少参加过一次各类公共场馆和学校组织的活动,近50%的青少年上过至少一种校外培训班,但去过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的比例却只有32.8%,这实际上与青少年宫发展严重滞后有很大关系。
“只有个别城市的青少年宫拥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和相应设施,大部分市县甚至连办公场地和培训教室都很紧张。
”郭云涛说。
此外,其他公共场馆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南宁、桂林、柳州等主要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场馆资源相对丰富一些,但其他市县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
除了硬件建设上的诸多困难,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容乐观,部分市县青少年宫整体人手不足、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等现象非常普遍。
从调查来看,x/3的青少年生活在农村,超过70%的家庭经济水平为一般或贫困,50%左右青少年父母的社会地位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城乡不均衡现象。
“总体来看,各地青少年宫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整体硬件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共青团xx区委书记白松涛说。
青少年服务项目存在的主要困难包括资金和人员不足、设施设备老旧而无法开展新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对外宣传不足等,而关于青少年宫自身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则集中在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和专业人才、体制束缚而难以创新运营模式、服务项目缺乏竞争力等方面。
201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分析一、居民收入情况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2元,增长8.1%(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238元,增长7.0%,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9%。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803元,增长7.3%,是平均数的9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559元,增长7.0%,是平均数的84.7%。
图1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按收入来源分,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435元,增长8.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5%;人均经营净收入2117元,增长 5.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4%;人均财产净收入1056元,增长9.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2%;人均转移净收入2324元,增长11.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0%。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31元,增长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74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678元,增长5.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68元,增长2.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6%;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919元,增长8.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1.7%;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535元,增长6.5%,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211元,增长9.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7%;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869元,增长10.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8%;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718元,增长11.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1%;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236元,增长11.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7%。
2017我国社会发展现状
2017年,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经济持续增长,政
府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社会治理不断改善。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贫富分化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等。
首先,经济增长态势强劲。
2017年,我国GDP增长6.9%,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经济结构调整推进顺利,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增速。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
其次,新型城镇化进展迅速。
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58.52%,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政府积极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城市居民化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农民。
此外,社会治理不断改善。
政府推行便民利民措施,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社会治
安形势持续稳定。
依法治国建设不断加强,司法改革深入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减,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果。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贫困地区发展滞后,贫富分化加剧。
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污染治理任务依然繁重。
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进展较慢,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大,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综上所述,2017年我国社会发展在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然而,也需继续努力解决贫困、环境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推动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
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增加值5310.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
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0.5︰19.3︰80.2,调整为0.4︰19.0︰80.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9万元。
表1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图1 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9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6%。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76.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5%。
常住人口出生率9.06‰,死亡率5.30‰,自然增长率3.76‰。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23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9.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万人。
表2 2017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图2 2013-2017年常住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30.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剔除营改增影响,同口径增长10.8%)。
其中,与“营改增”相关的增值税等完成1671.9亿元,下降7.1%;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229.8亿元和643.2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2.6%。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6%,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消费品价格与上年持平,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7%。
表3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3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指数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降3.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7%。
图4 2017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月度同比指数全市二手住宅价格和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分别于4月份、5月份结束上涨(环比持平),并保持稳中有降态势。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
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82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比上年末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5.3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1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4亿人。
表12017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全国总人口139008100.0其中:城镇8134758.52乡村5766141.48其中:男性7113751.2女性6787148.8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6]2471917.8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019964.960周岁及以上24090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158311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0%,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全国农民工[7]总量28652万人,比上年增长1.7%。
其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增长1.5%;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增长2.0%。
智慧城市建设是否会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穆天闻 张 沁摘 要:该研究利用逻辑(Logit)回归模型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治理成效的影响。
研究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总体评价、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并考虑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控制变量,使用网络使用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问题。
实证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社会总体评价和公众参与,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服务评价方面,但对社会信任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不显著。
这些发现表明了智慧城市在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对智慧城市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也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关键词:智慧城市;社会治理;治理成效;逻辑回归DOI:10.3773/j.issn.1006-4885.2024.01.102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2-9753(2024)01-0102-101 引 言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加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催生了对更高效、更智能社会治理模式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概念作为一种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蕴含着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上。
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也是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陈一新,2021[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新理论,其中在数字化时代,智治支撑成为了关键的战略选择之一。
当前,我国城市处于新旧治理模式交替、城镇人口快速上升、创新科技蓬勃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城市化发展需求。
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国家统计局2018-01-18 15:00一、居民收入情况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增长7.4%,是平均数的89.1%。
图1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按收入来源分,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3%;人均经营净收入4502元,增长6.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3%;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人均转移净收入4744元,增长11.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3%。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增长4.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增长2.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6.8%;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107元,增长9.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21元,增长7.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499元,增长6.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86元,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51元,增长11.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47元,增长10.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
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及经济增长状况分析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是经济增速平稳,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持平,经济增速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二是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了18万人,完成了年度目标的66.8%。
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走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下。
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四个月低于5%。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加。
刚才我已经介绍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了364万人,增长2.1%。
三是物价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1.4%,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基本稳定,上半年核心CPI同比上涨2.1%。
四是国际收支继续改善。
货物贸易继续保持顺差。
上半年货物贸易的进出口相抵,实现了顺差1.28万亿元。
人民币小幅升值,外汇储备连续回升。
6月末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是1美元兑6.77元人民币,比3月末升值了1.84%。
外汇储备6月份达到30568亿美元,连续五个月回升。
综合宏观经济四大方面的主要指标来看,我国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呈现了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在改革中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使产需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的增速快于二产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了54.1%,高于二产14个百分点。
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12.2%和32.2%。
在需求方面,居民消费加快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也在调整优化。
2017民生情况汇报
2017年,我国民生情况整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各项民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2017年,我国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000万人的就业目标。
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取
得了积极进展,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区就业形势总体向好。
其次,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2017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教育公平取得了显著改善。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领域的改革举措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再次,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高。
2017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各地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最后,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017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综上所述,2017年我国民生情况总体向好,各项民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民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民生工作的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民生服务,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6.9%还会保持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
分季度来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持平。
2017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6.9%的增长速度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从短期来看,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有微弱的下滑,但不会太多。
“三、四季度实现 6.7%、6.8%的经济增长,这一点我们是有信心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中国能实现6.7%到6.8%的增长。
”徐洪才说。
为何会下滑?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结束近5年的持续回落,连续三个季度增速企稳回升,一次次超过预期。
在徐洪才看来,这些现象说明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短周期的反弹。
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周期未来呈L型:到2020年经济增速下滑到6.5%,2025年下滑到5.0%,2030年为4.0%。
“到2023年,实现人均年收入1.2万美元,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到2027年GDP 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徐洪才指出,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各种比较优势、资源等条件决定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将是一个中高速的增长。
他还指出,除了中期的周期因素,如依靠出口拉动、要素投资等模式不可持续之外,从短期来看,今年五月以来我国投资的需求侧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个是房地产的投资逐渐回归理性。
过去同比增长10%、20%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可持续,现在速度回归到理性的水平,大概7%左右。
经济增长6.8%,房地产投资增长7%,应该说是合理的。
”对于今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走势,徐洪才认为不可能大幅度的下跌。
“因为有一些刚性需求。
比如,农村城镇化还没有完成,而老百姓的收入在增加,这种刚性需求是存在的。
另外,还有来自基建投资的需求。
”徐洪才坦言,虽然大家对基建项目资金到位有点担忧,但是总体来看,“未来几个月我们的投资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8.3%到8.5%,消费大概增长10%以上,加上外贸进出口情况,今年明显比去年好得多,这些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7社会保障调查报告范文_社会保险情况调查报告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其发达程度已经成为保护人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和体现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社会保障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17社会保障调查报告范文篇1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目前民政部门负责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有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农村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现状20**年年底全县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3%。
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5048户、12086人,符合供养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702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6%。
根据国家提出的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和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强化政府领导,拓宽救助渠道,创新救助机制和整合救助资源的思路,全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我县自20xx年起建立和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制定了《XX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农村低保对象全部录入低保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我局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的进村入户进行抽查、检查或调研,及时准确掌握低保工作的进展及低保对象情况,农村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
农村低保享受群体为具有本县农村户口,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现代营销上旬刊随着现代社会分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与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
人与人之间差异增大导致文化多样性增加。
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无法充分认识与理解自身以外的世界,甚至会对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行为文化产生抵触心态,而这种社会心态一旦增多,将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局面。
因此,探讨民众包容度在当今社会便有了必要性。
一、文献梳理与研究假设(一)关于互联网使用的研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互联网逐渐普及,互联网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
人们在最初探讨互联网影响时,大多就互联网本身从利弊两方面展开较为单一的研究,随着各种社会现象不断涌现,学者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相关文献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从宏观层面,主要探讨互联网对全球化及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第二类从中观层面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各行业、组织的影响,尤其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较为集中;第三类从微观层面即互联网对个人层面的影响,该层面是本文展开研究的主要切入点。
在就互联网对个人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时,许多学者认识到,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一方面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对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带来深刻影响。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互联网不仅对自身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更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影响社会氛围。
目前,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互联网使用与民众态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尚没有形成社会态度测量的标准框架,目前研究仍主要针对某具体领域。
社会态度作为一个内涵较为宽泛的概念,包含的具体领域十分广泛,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关于包容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目前有关“包容”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宏观视角探讨社会层面的包容度,主要指社会对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社会成员及其所表现的各种社会行为的认同。
另一类从个人角度进行研究,该角度为本研究的切入点,这里的包容度更多指个人对不同特征的社会成员、各类社会现象或事物的接纳程度。
以往关于社会包容的研究大多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出发,从个人角度开展的研究较少。
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引言:2017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变化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程度,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不同维度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概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X万元,比上年增长了X%。
这一增速相较于上年的X%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具体到不同地区,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达到了X万元,而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仅为X万元。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X亿元,经济发展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就业形势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收入来源和水平。
2017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X万人,就业率稳定在X%左右。
就业人数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的增长,稳定的就业形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力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3.薪酬水平薪酬水平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我国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X元,比上年增长了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企业效益的改善以及政府对工资水平的调控等因素。
薪酬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4.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2017年,我国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