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钢铁企业统计1
- 格式:xls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情况分析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区域,一直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这一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政策导向、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环境等方面对京津冀地区的招商引资情况进行分析。
一、政策导向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地处京津唐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为了加快区域发展,京津冀地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金和项目落户。
政策导向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
京津冀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 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为了鼓励企业来京津冀地区投资兴业,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对于符合条件的招商引资项目,可享受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人才引进等多项政策支持,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 投资环境优化政策京津冀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外资项目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政府加大力度打击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更好地服务招商引资活动,相关政府部门还打造了一些投资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融资服务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投资服务。
二、招商引资项目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较为完善,拥有诸多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
在过去几年中,京津冀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各种招商引资项目也层出不穷。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项目主要涵盖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
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2. 新兴产业的发展京津冀地区也吸引了大量的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
这些新兴产业对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钢铁行业竞争分析主要厂商市场份额和竞争策略钢铁行业是全球经济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于各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钢铁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了解该行业的主要厂商市场份额和竞争策略对于投资者、企业和政策制定者都至关重要。
一、市场份额分析1. 阿塞洛-米塔尔(ArcelorMittal)阿塞洛-米塔尔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卢森堡。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根据最新的数据,阿塞洛-米塔尔市场份额约占全球钢铁市场的8%,主要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运营。
2. 沙钢集团(HBIS Group)沙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河北省。
该集团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根据数据,沙钢集团在中国钢铁市场的市场份额超过10%,在国际市场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3. 万事达钢铁(Nippon Steel Corporation)万事达钢铁是日本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东京。
该公司在亚洲市场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络。
根据最新数据,万事达钢铁在全球钢铁市场的市场份额约占5%左右。
4. 俄罗斯钢铁公司(Severstal)俄罗斯钢铁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总部位于莫斯科。
该公司在俄罗斯国内市场具有卓越的市场地位,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
据统计,俄罗斯钢铁公司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超过20%。
二、竞争策略分析1. 品牌建设主要钢铁企业竞争中,品牌建设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通过不断强化品牌形象,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钢铁企业通过建立品牌差异化,实现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份额增长。
2. 科技创新钢铁行业的科技创新对于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
主要钢铁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并引导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廖家生会见孝昌县客人杜波走访包钢集团并赴包钢中铁调研指导安全生产工作5月17日,中国铁物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廖家生在总部会见了孝昌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罗剑锋一行,双方就孝昌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交流。
中国铁物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徐增堂,总经理助理李鸿杰参加会见。
廖家生对罗剑锋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中国铁物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
廖家生指出,中国铁物与孝昌县建立定点帮扶关系以来,双方沟通高效,协同推进,孝昌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他表示,中国铁物将坚决履行央企定点扶贫政治责任,结合企业实际,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参与孝昌产业扶贫项目,与孝昌县共同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孝昌县域经济发展。
罗剑锋对中国铁物在孝昌县的定点扶贫工作表示感谢,介绍了孝昌县产业扶贫项目的具体需求,希望中国铁物结合所在行业优势,在物流园区等产业扶贫项目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他表示,欢迎中国铁物在更多领域参与孝昌县脱贫发展,助力孝昌经济社会发展和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奋斗目标。
廖家生一行拜会广州市市长温国辉5月23日,中国铁物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廖家生一行在广州拜会了广州市市长、市委副书记温国辉,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重要共识。
中国铁物副总经理徐增堂,广州市政府秘书长陈杰、副秘书长李红卫参加会见。
廖家生对广州市政府多年来给予中国铁物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公司改革发展以及石牌土地交储等情况。
廖家生指出,当前中国铁物已实现由扭亏脱困向改革发展转段,生产经营持续向好,未来将聚焦铁路物资集成供应、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改革重组力度,推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廖家生表示,中国铁物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度重视驻地企业发展,当前正在研究在广州设立区域总部和物流中心,希望广州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加快推进石牌土地收储工作。
温国辉对廖家生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方面的有关情况。
2022年1-8月中国钢铁行业运行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92022年8月,我国钢铁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具体呈现以下特点:投资方面,钢铁行业投资累计增速回升缓慢,继续低位运行。
生产方面,全国生铁、粗钢、钢材当月产量环比增加,2022年1-8月累计产量同比改善。
需求方面,钢材累计表观消费量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库存方面,由于主要耗钢行业钢铁需求有所恢复,但贸易商累库意愿不强,国内钢材社会库存下降。
价格方面,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环比改善。
进出口方面,钢材累计出口量环比减少,进口量环比增加。
经营方面,钢铁行业累计营业收入、累计利润总额均同比下降。
一、投资情况2022年8月,房地产业投资、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继续下滑,钢铁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影响钢铁行业投资信心,钢铁行业投资累计增速继续低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8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9%,增速较2022年1-7月减少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2.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有所扩大。
图1 2020年6月-2022年8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走势注:钢铁行业是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研网行业研究部整理加工二、生产情况(一)工业增加值情况2022年8月,由于钢铁价格环比改善,钢铁行业产销量小幅反弹,钢铁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回落速度趋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8月,钢铁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2.4%,降幅较2022年1-7月缩窄0.1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为同比增加7.2%。
从当月表现来看,2022年8月,钢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下降幅度收窄。
表1 2021年8月-2022年8月钢铁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研网行业研究部整理加工图2 2020年6月-2022年8月钢铁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研网行业研究部整理加工(二)主要产品产量情况2022年8月,由于国家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效果显现,专用设备制造和汽车制造等主要耗钢行业用钢需求有所增加,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的当月产量环比小幅增长,2022年1-8月累计产量同比有所改善。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21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2021 年中国钢铁工业年鉴概述
2.2020 年中国钢铁产量及增长情况
3.2020 年中国钢铁出口及增长情况
4.2020 年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
5.2020 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6.结论
正文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2021》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钢铁产量再创新高,达到 10.69 亿吨,同比增长 5.2%。
这一产量水平再次刷新了全球钢铁产量的纪录。
2020 年,我国钢铁出口量也实现了增长。
据统计,2020 年我国钢铁出口量为 5367 万吨,同比增长 1.7%。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钢铁出口仍保持了稳定增长。
然而,2020 年我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钢铁产品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行业竞争激烈。
此外,环保政策日益严格,钢铁企业需不断提高环保设施和技术水平,以应对政策要求。
尽管面临挑战,2020 年我国钢铁行业仍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一是产能结构优化,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共识,环保技术创新及应用不断取得突破。
三是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总之,《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2021》显示,2020 年我国钢铁产量和出
口量均实现了增长,但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全国钢铁企业效益分析报告背景介绍全国钢铁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全国钢铁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全国钢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报告将对全国钢铁企业的效益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1. 产量分析近年来,全国钢铁企业的产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钢铁产量达到了1.04亿吨,相比于2018年的0.97亿吨增长了7%。
然而,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稳定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2020年全国钢铁产量出现了4%的下降,降至1.00亿吨。
可以看出,全国钢铁企业的产量受到市场需求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
2. 销售收入分析销售收入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2万亿元,相比于2018年的1.15万亿元增长了4%。
然而,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销售收入下降至1.12万亿元,降幅为6%。
可以看出,全国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在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3. 利润分析利润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总额为500亿元,相比于2018年的520亿元下降了4%。
然而,2020年全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总额仅为350亿元,同比下降了30%。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的成本增加,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能力。
4. 产能利用率分析产能利用率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为80%,相比于2018年的83%略有下降。
然而,2020年全国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至75%,降幅为5%。
产能利用率的下降表明了全国钢铁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困难。
结论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见,全国钢铁企业近年来的效益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主要原因有市场需求不稳定、环保政策影响、成本上升等因素。
全国钢铁厂名录汇总上海市1、上海宝钢集团公司2、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3、上重设计院4、上海重型机器厂5、上海力达重工制造有限公司6、摩根轧机(上海)有限公司7、中信泰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8、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9、上海重矿连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1、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中冶集团北京冶金设备设计总院3、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4、北京首钢设计院5、首钢总公司(集团)6、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1、中国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2、大连重工-起重设计研究院3、一重集团大连国际科技贸易有限公司4、一重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公司5、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鞍山钢铁集团公司7、鞍山钢铁集团公司8、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北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0、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抚顺特殊钢股份公司13、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14、抚顺新抚钢有限责任公司15、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16、辽宁远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1、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3、吉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1、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2、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湖北省1、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武汉钢铁集团设计研究院4、武汉钢铁(集团)公司5、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6、湖北鄂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1、河南洛阳中信重型机械公司2、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3、河南安阳永兴钢铁有限责任公司4、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5、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6、河南朝阳钢铁有限公司湖南省1、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2、中冶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3、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6、冷水江钢铁总厂7、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1、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3、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4、九江市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省1、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2、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广东省1、中冶华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4、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江苏省1、宝钢集团苏州冶金机械厂2、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3、南京高精齿轮箱有限公司4、无锡克罗德集团5、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6、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7、江苏华西集团公司8、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9、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10、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1、南京钢铁集团江苏淮钢有限公司12、江阴市西城钢铁有限公司13、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14、无锡锡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5、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16、江苏锡钢集团有限公司17、江苏旋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徐州钢铁总厂19、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1、杭州钢铁集团公司2、宁波钢铁有限公司3、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4、青山钢铁有限公司5、浙江胜达钢铁有限公司6、浙江长宏钢铁有限公司7、浙江东昌钢铁有限公司福建省1、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3、福建鑫海冶金有限公司4、福建亿鑫钢铁有限公司5、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山东省1、济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2、莱芜钢铁集团3、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4、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7、张店钢铁总厂8、山东泰山钢铁集团9、山东省寿光巨能特钢有限公司10、潍坊钢铁集团公司11、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12、山东西王特钢有限公司13、山东恒通钢板有限公司14、山东冠洲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1、太原重型机械厂2、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山西宇晋钢铁有限公司6、山西中阳钢厂7、山西常平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1、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马钢股份公司设计研究院3、合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1、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2、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1、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贵阳钢厂陕西省1、陕西龙门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青海省1、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1、楚雄钢铁有限公司2、昆明钢铁有限公司。
京津冀地区两业发展的比较研究一、产业结构对比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
北京市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天津市的制造业和重工业较为发达,河北省的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二、产值对比2019年数据显示,北京市第二产业产值为9310.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7357.8亿元;天津市第二产业产值为14815.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27.2亿元;河北省第二产业产值为30841.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23844.3亿元。
在河北省,第二产业的产值仍占据主导地位。
三、增长速度对比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第二产业。
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比重逐渐加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提高。
四、区域协同发展对比在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北京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较高,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协同发展程度较低。
五、政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保持第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京津冀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水平。
4.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两业持续健康发展。
京津冀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各有特点,发展不平衡。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两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天津钢材市场分析报告一,天津地区钢厂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天钢是集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生产工艺为一体的具有70年历史的大型钢铁企业。
列2005中国企业500强,排序第251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序第127位。
天钢是集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生产工艺为一体的具有70年历史的大型钢铁企业。
列2005中国企业500强,排序第251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序第127位。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铁)作为当年的"三线"企业,坐落在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涉县境内,是首批全国文明单位。
1969年建厂以来,经历了由"单一炼铁"的"亏损大户"到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的历史演进,现已列中国企业500强的第164位,成为天津市和全国冶金行业重点企业之一,在津冀两地拥有14个子公司和6个生活区,独立工矿区与小社会并存,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称"天津大无缝"(不是天钢集团),地处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能源工业钢管基地。
1989年动工兴建,1992年热试成功,1996年正式投产。
主要产品为石油套管、油管和管线管、高压锅炉管、高压气瓶管、液压支架管等各类专业管材。
始建初期,公司分别从德意美英等国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炼钢、轧管、管加工和直接还原铁设备技术,并配备了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成为技术最先进、国内规模最大的石油管材专业生产厂。
投产以来,通过持续不断地技术改造,始终保持了技术装备的领先优势。
天津轧一集团钢铁有限公司天津冶金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是一个集烧结、炼铁、炼钢和轧材为一体的国有控股钢铁联合企业,具备生产350万吨钢、5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
集团资产总额近百亿元,拥有职工10000余人,年销售收入700亿元。
位列全国500强企业第201名,天津市百强企业第8名,居全国钢铁企业第34名。
2022年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2000年开头的十多年间,中国钢铁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富强期,2000年初,中国的钢铁行业开头蓬勃进展。
但在经受了几年大跃进式的快速进展后,2022年左右,过剩的产能把钢铁业带入了盘整期。
钢铁企业开头合并重组,市场活跃度渐渐下降。
2022年在,中国钢铁产业紧紧围绕“去产能”这一主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切实有效的行动,压减炼钢产能,超额完成了全年压减4500万吨的目标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的钢铁产业又会如何进展呢?以下是2022年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全球钢铁产业现状及需求推断在全球钢铁产业进展历程中,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曾经是英国、美国和中国。
自1996年以后,中国粗钢产量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位,2022年1-11月粗钢产量占全球50.3%。
当前,在经济进展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在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支撑下,全球钢铁产业已经转向中国。
从生产来看,2022年1-11月全球粗钢产量14.7亿吨,同比增长0.4%;其中,世界粗钢产量前十位国家总计生产粗钢12.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84.6%。
2022年11月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9.6%,环比10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从消费来看,2022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低于2022年,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下降,全球钢材消费格局变化不大。
全球钢铁产业进展现已进入第四阶段新一轮平台期,并将迎来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钢铁由于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性能优越、体系成熟、应用广泛、绿色循环等优势,都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和重要的功能材料。
通过钢铁积蓄量统计结果可以预判,中国将长时期保持较大规模钢铁需求。
按中长期猜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影响,复苏范围不断扩大,将逐步拉动钢材消费需求增长。
中国钢铁产业进展现状及趋势现状:2022年已超额完成全年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伴随全球钢铁产业的进展形势,中国钢铁产业也已步入减量阶段,转向创新进展。
天津钢铁消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了钢材产量持续增高,未来世界钢铁总产量及消耗量的60%都将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
预计到2010年,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行业2010年需用钢材达2.61亿吨。
中国金属加工、成形行业的市场总量巨大,正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金属加工、成形行业的中心。
天津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钢铁物流集散地,辐射整个北方地区,其中滨海新区的开发必将带动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另外稳居北方第一大港的天津港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天津港保税区是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目前已有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的企业在天津港保税区设立对外经贸的窗口,贸易往来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处于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独特的交通条件,天津成为钢铁及各类金属传统的集散地,天津将是未来十年最佳的投资地,必将成为全国钢市的风向标。
一、近年来天津主流品种钢材产量2006年天津地区钢铁产量为2083万吨,占全国钢铁产量的4.5%,今年上半年天津钢材累计产量1270万吨,占全国钢铁产量的4.7%,总体上依旧呈现高增长态势,但所占份额增速平缓。
(见图1)细分品种看:钢管产量快速增长,今年仅上半年累计产量就达388万吨,同比增长15.8%,占全国钢管产量的20%。
热轧、建材产量增速相对平缓,今年上半年热轧板卷累计产量为71.8万吨,同比增长19.3%,占全国热轧产量1.8%;建材上半年产量为156万吨,同比增长39%,占全国产量1.4%。
从下图可以看出近年来天津钢材产量所占全国份额变化并不太明显,产量变化基本与全国钢市步调一致。
但是相比天津投资需求以及出口的强势攀升,本地钢铁工业存在稍许滞后,但这也有力拉动本地吸引外埠资源流入。
二、近年来天津钢材主流品种出口2006年天津地区出口钢材244万吨,所占当年国内钢材出口总量的5.7%;而2007年上半年天津出口钢材338万吨,所占国内总出口的10%,且上半年天津出口量已经超过2006年全年出口总量,另外所占国内钢材比重明显提升。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发展对策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1. 经济发展情况目前,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京津冀三地的GDP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0%以上,区域总GDP超过14万亿元,同时这里还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链。
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较强,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相信其经济发展会更加快速地推进。
2. 城市规划建设京津冀三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比如,雄安新区计划被列为国家战略,将成为未来的新一线城市。
同时,北京建设CBD、高端产业园区等也已初见成效。
冀南地区则在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探索发展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3. 产业合作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对三地的产业合作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市场空间,加速形成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产业层面,三地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如北京的综合国力较高、天津的港口集聚优势明显、雄安新区迎来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
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可谓是“东风劲吹”。
比如,京港澳高速、京台高速等高速路已贯穿整个区域,实行不停车收费,极大地方便了人民出行。
同时,京津冀高速铁路也在建设中,如京津高速铁路已于2010年开通,并相继引入天津、邢台和石家庄等城市。
5. 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目前,三地共同启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生态区域化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并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这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转型之一,未来将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1. 进一步加强协调发展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要在现行的各种政策基础上,以“大中小”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主题,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实现共同盘活经济活力。
2. 发展新兴产业三地均有自己的产业优势,比如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天津的航运物流产业、石家庄的钢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