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风险评估示例表
- 格式:xls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设备安全风险评估表格以下是一个示例设备安全风险评估表格:
设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险级别: 高 / 中 / 低
风险类型:
1.物理安全风险:
- 设备易受到盗窃或失窃的风险
- 设备易受到物理破坏的风险
- 设备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 设备易受到电源故障的影响
- 设备易受到灰尘、湿气或温度变化的影响 - 设备易受到未授权访问的风险
2.网络安全风险:
- 设备易受到网络攻击的风险
- 设备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感染
- 设备易受到密码攻击的风险
- 设备易受到未授权访问的风险
- 设备易受到数据泄露的风险
3.操作安全风险:
- 设备易受到误操作的风险
- 设备易受到人为疏忽或错误设置的影响
- 设备易受到未经授权的操作的风险
- 设备易受到缺乏合适的培训或教育的影响 - 设备易受到未更新的软件或操作系统的风险 - 设备易受到未安装或过期的安全补丁的风险评估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器安全风险评估表
1. 硬件风险:
- 错误配置或组装导致硬件故障
- 硬件设备的老化或损坏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 设备的缺陷或有漏洞存在,可能导致安全威胁或数据泄露
2. 软件风险:
- 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漏洞可能被攻击者利用
- 未经授权的软件安装可能引入恶意软件或病毒
- 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配置错误可能增加安全威胁
3. 网络风险:
- 未加密的网络通信可能被窃听或篡改
- 未经授权的访问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系统被攻击
- 信号干扰或中断可能影响网络连接和通信
4. 数据风险:
- 数据损坏或丢失可能导致数据无法恢复或无法使用
- 数据泄露或未经授权的访问可能导致隐私泄露或法律责任 - 数据备份或存储不足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不可恢复
5. 人为风险:
- 人员不当操作或错误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 未经授权的访问或内部泄露可能导致机密信息泄露或系统被攻击
- 员工培训不足或安全意识不强可能导致安全漏洞
6. 物理风险:
- 设备被盗或丢失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系统被攻击
- 自然灾害或电力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 火灾或水灾等意外事件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无法使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机器安全风险评估表,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同时,在评估风险时应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降低风险。
仪器安全风险评估表仪器安全风险评估表仪器名称:____________风险类型:_____________评估日期:_____________评估人员:_____________风险级别:低/中/高风险等级:_____________评估记录:1. 使用风险:a) 使用不当导致人员受伤或器械损坏。
b) 操作不当导致仪器失灵或发生事故。
c) 使用过程中遭遇电源故障或其他技术故障。
2. 维护风险:a) 仪器维护不到位导致设备损坏或功能异常。
b) 维护人员未按要求进行保养导致器械失灵或发生事故。
c) 维护过程中遇到电源故障或其他技术故障。
3. 其他风险:a) 与其他仪器设备配合使用时,可能引发危险。
b) 仪器设计缺陷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c) 仪器存放不当可能导致损坏或发生事故。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评估,该仪器存在以下风险:1. 使用风险:a) 风险级别:中b)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c) 风险原因:使用不当或操作错误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d) 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完整的使用说明书,为操作人员提供培训,确保正确使用仪器。
2. 维护风险:a) 风险级别:中b)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c) 风险原因:维护不到位或操作错误可能导致仪器失灵或发生事故。
d) 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维护人员按照要求进行仪器保养和维修,建立维护记录。
3. 其他风险:a) 风险级别:低b) 风险等级:低风险c) 风险原因:配合使用其他仪器或仪器设计缺陷可能引发潜在风险。
d) 风险控制措施:提供配合使用的指导,定期检查仪器设计缺陷并及时修复。
综合评估结果:该仪器的整体安全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水平,需要加强风险控制措施,提高使用和维护的操作规范性,并注意跟进相关技术故障的解决方案。
评估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备故障风险评估数据库表单部门(专业)名称:编制说明:企业应按本规范相关要求开展具体的设备故障风险数据库编制,设备故障风险库分为管理对象、辨识、后果分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应急措施六个方面。
在进行具体风险辨识、分析、评价、控制措施制定时,可采用设备故障和失效分析法(FMEA)对照相应基础数据库类别进行针对性分析评估,确保该系统、设备的风险特性。
a)管理对象管理对象包括对应的系统、设备和易发故障部件三个内容:——系统:包含自燃料入厂到电能输出的发电生产全过程,按工艺系统流程进行划分;——设备:系统包含的具体设备名称,多台相同的设备应统一编制;——部件:功能性、安全性部件,主要包括风险发生概率较大、风险后果严重的部件。
b)故障辨识——故障现象:辨识部件所发生的、能被观察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包括运行参数异常、设施缺损等;——故障原因: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包括损坏、老化、松脱、失调、堵塞或渗漏、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不完整或缺失等。
c)危害后果分析——对人身或设备影响后果分析、判断。
部件故障后,对该设备功能性、人身安全健康或文明生产的影响后果类型判断。
——对系统或生态环保影响评估。
设备故障后,对该系统、机组、电网、周边生态环境或文明生产的影响后果类型判断。
d)风险评价——判断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很不可能、可能性很小、可能,但不经常、相当可能。
——判断后果严重程度。
依据本规范后果人身、设备、供热、电网、环境等严重程度等级,确定后果严重度。
——确定风险程度。
按照风险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度相结合的矩阵法对部件故障风险进行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e)主要管理措施及技术标准主要主要管理措施及技术标准包括日常巡查、定期维护和定期检修三种,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明确检查方式、周期及标准。
——日常巡查。
明确日常设备应具备或运行的合格标准;明确日常巡查方式,包括目测、测温、测振等;针对风险程度应明确的日常巡查频次。
——定期维护。
明确定期维护应执行的技术标准;明确定期维护的方式,包括加油脂、定期切换、试验;针对风险程度应明确的维护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