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1.通过精读书,完成问题导思,形成知识框架,说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能准确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初步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进一步提高明辨是非、比较分析及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坚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自觉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1.通读教材1遍(包括小字部分),总体把握结构。
2.精读教材,思考“问题导思”,找出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课本上标注(写出提示语、标注序号),加强理解,力争记住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一、问题导思(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1)唯物主义①根本观点:②基本形态:(2)唯心主义①根本观点:②基本形态:2.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两大阵营”、“四军对垒”?二、体系构建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唯物主义形态基本观点(合理性)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
(坚持了的根本方向)1、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2、把归结于,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
1、把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认为是世界的本原;2、具有、和历史观上的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是无产阶级的。
唯心主义形态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
客观唯心主义把(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的外化和表现。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考情分析二、自主学习1.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①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唯一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的物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和运动(1)哲学上的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如惠能的“心动论”,毕尔生的“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
②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及其基本观点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重点、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根本分歧:2、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 是本原,先有后有 , 决定 。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 , 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 、近代 、 和 。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 ,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①这些观点只是一种 ,没有科学依据;②它把物质归结为 ,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 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 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 、 性和 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合理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 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
2、客观唯心主义:把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四、哲学上的两个对子:1、哲学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有 和 的对立。
这两者的斗争__________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2、哲学史上存在着 、 “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 和 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 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3. 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4.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教学重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使用说明】1.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案,通研课本,勾画要点,把握教材体系;2.课堂上合作探究,展示探究成果,科学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读教材填要点】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________决定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_________决定_______。
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_和___________唯物主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是,坚持了____________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它最大的不足是将_____归结为______,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_________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_______性、________ 性和_________等局限性。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客观要求,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我们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伟大思想武器。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它包括的两方面内容。
2、知道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能判定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4、能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的基本问题。
2、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后有,决定。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四、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依赖于,不是决定,而是决定。
五、哲学的基本派别与“两个对子”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和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和的对立。
哲学史上存在着和、和“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和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4: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主观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四)意义类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
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材版本』07人教版,必修Ⅳ《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设计理念』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从内容上看,本框题由两目构成:第一目是唯物主义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为切入点,分析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为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目是唯心主义,分析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后简单阐述了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本框内容试着学总则中的重要内容,哲学的两大流派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本框从哲学两大流派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使学生从纵向的角度有了全面认识,有助于以后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同时,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本框教学建议运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理解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另外辅助以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本框教学的学法建议使用点拨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和迁移式指导法。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当代的高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学习哲学的兴趣较浓,可塑性非常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校高中学生多来自城市,其学习成长环境接触生活了解社会较多,使得许多学生知识面比较宽,易于学生探究和交流。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之后,认识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014 级政治必修4导学案 编制时间 2015年6月30日 使用班级:2014级文科学生 主备人:王 伟 复备人:高一政治组 审核人签字: 冯成喜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页 共4页2、相关问题说明:(1)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唯心主义也并非都是错误的,唯心主义虽然从根本观点上说是错误的,但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唯心主义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有正确的、进步的一面。
(2)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讲的“形而上学”的含义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和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二、关于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误区提示】:唯物主义都是对的,唯心主义都是错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意义上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其不正确的一面。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其观点带有朴素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少辩证思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物质过程,具有机械性。
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错误的,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自学自测】1.我国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
物死不能为鬼,人死何故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心之官则思C.气者,理之依也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3、新华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2.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主要通过介绍哲学存在与发展的具体形态,让学生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
本框题分为两目。
第一目主要通过介绍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通过介绍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哲学知识。
但是,由于哲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仍然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学生应结合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论断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形式,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层次性,是由具体到抽象,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的主张。
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借助图片,情景导入算命先生说我今天会有一笔横财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有人认为唯物主义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的人。
你同意上述材料对难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
重视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并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一、教材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重点)2、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难点)四、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五、教学方法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对世界观的内涵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解学生知道哪些中外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搜集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图片、漫画和故事。
学生准备:初步了解世界观的知识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汇集中外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及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实例。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本质,理解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三)学法指导1.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理解。
主要表现在,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二是要全面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作用,切忌片面性和绝对化。
2.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
比如,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进行比较、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进行比较、将二元论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进行比较等。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后,要理解如果用这两种观点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要在实际生活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二、知识点拨在第一框明确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即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这部分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第一目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含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学案编号:03 时间:2013年11月27日班级:高二()姓名__________ 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1、明确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划分标准; 2、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分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特征;4、了解哲学史上的斗争。
【学习指导】参照学习目标,请阅读教材P12-15内容。
第一遍读书: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第二遍读书:圈画要点、关键词。
“查、划、写、记、练、思”。
【问题导学】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划分二者的标准是什么?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各是什么?(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4、旧唯物主义的历史贡献以及其局限性是什么?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其各自的特征是什么?【问题解疑】判断下列观点分属于什么形态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在后面的括号中填写)1、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3、水是万物的本原。
()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5、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人是万物的尺度。
()6、气者,理之依也。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8、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1、理在事先。
()12、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问题拓展与训练】答题卡1-5 ;6-10 ;评价__________()1、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上述观点A.认为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属于方法论B.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完全正确的C.是一种可贵的猜测,但没有科学依据D.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2、《圣经》中记载,上帝用尘土(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3、教学重点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重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难点)二、说学情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三、说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讨论归纳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感悟等。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对世界观的内涵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解学生知道哪些中外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搜集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图片、漫画和故事。
学生准备:初步了解世界观的知识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汇集中外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及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实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
课题: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备人钱更生审核【教学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重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过程【自学质疑】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各是什么?【典型例题】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2、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这种观点()A、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课堂效益检测】班级姓名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2、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3、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古代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
对于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的观点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质5、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哪些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为什么(1)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其根本观点来说是正确的,但它把具体的物质当成世界的本质,则是错误的。
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基础梳理
和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后有,
决定。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详见互动探究)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依赖于,不是决定,而是决定。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
(详见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12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问题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2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3、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你知道是哪三种形态吗?
4、上述材料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5、阅读教材第12页最后三自然段,完成下表。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3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王守仁认为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
2、王守仁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王守仁的观点“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
的主宰”对于人们认识的发展有意义吗?
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阅读教材第13页的内容完成下表。
4、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5、阅读教材第13页第二个方框内容思考:朱熹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
的观点?
巩固练习
(B级)1.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B级)2.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卸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B级)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中也有“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说法,这两种观点()①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成世界的本原②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③都是完全正确的④都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①④
(C级)4.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C级)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A.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
B.是否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
C.是否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是把人的主观精神还是把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B级)6.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总体上看,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属于 (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B级)7.“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正确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C级)8.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B级)9.“宇宙便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上述观念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②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③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④认为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孤立存在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C级)10.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精神和物质二者平行而且彼此孤立,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外一个。
上述观点认为()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C.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
D.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级)11.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③
(C级)12.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表现。
(1)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
(2)上述两种观点有何区别?
第二课第二框参考答案
目标检测1~5 DBDCD 6~10 DBBAC 11、C 12、
(1)上述两种观点同属于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①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知识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