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 格式:ppt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65
第四课探究世界【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那么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成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成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成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优秀资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新教材高中政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情境] 开启新征程,砥砺谱新篇。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探究] 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
请你以“2035·祖国·我”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展望我国2035年的目标,并谈谈青年人如何有所作为。
我的思考:我与祖国圆梦2035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
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热爱伟大祖国,奉献祖国,奉献人民;担当时代责任,在担当中历练,在责任中成长;勇于砥砺奋斗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奇迹;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锤炼品德修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知识点一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进程: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特点(1)人民梦①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学案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1)静止的含义①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X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那么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 )提示错误。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二者不能混淆。
(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 )提示错误。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就是静〞错误,因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规律有好坏之分。
( )提示错误。
《生活与哲学》教案教材:《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录《生活与哲学》学习要求2b5E2RGbCAP预习要求3p1EanqFDPw《生活与哲学》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内在逻辑关系 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5—67DXDiTa9E3d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5—13RTCrpUDGiT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4—255PCzVD7HxA第一课、第二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26—44jLBHrnAILg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45—55xHAQX74J0X综合探究走向哲学问辩人生 56—57LDAYtRyKfE第三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58—67Zzz6ZB2Ltk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68—136dvzfvkwMI1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68—81rqyn14ZNXI第四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82—95EmxvxOtOco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96—107SixE2yXPq5第五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08—1156ewMyirQFL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16—126kavU42VRUs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127—128y6v3ALoS89第六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29—136M2ub6vSTnP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37—2060YujCfmUCw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37—150 eUts8ZQVRd第七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51—158sQsAEJkW5T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59—166GMsIasNXkA第八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67—172TIrRGchYzg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73—1857EqZcWLZNX第九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86—193lzq7IGf02E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94—201 zvpgeqJ1hk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02第十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203—206NrpoJac3v1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7—2431nowfTG4KI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207—216fjnFLDa5Zo第十一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217—224tfnNhnE6e5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225—234HbmVN777sL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235V7l4jRB8Hs第十二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236—24383lcPA59W9《生活与哲学》学习要求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1、提前两分钟到班2、提前准备好书本、文具<课堂笔记本)3、做到桌面整洁无杂物4、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迎接检查提问二、认真预习1、以框为单位,标上小节数,通读预习内容<包括辅助文)2、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三、上课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提高课堂效率1、遵守纪律,尽快适应老师的教案风格<1)注重师生交流互动,增强信息反馈<2)把握好老师的语速、语调,以便把握重点、难点<3)多思考,敢于发言,善于表现2、记好笔记书写认真、条理清楚、内容全面,重点难点突出<定期抽查笔记、教材)3、每堂课提问,作为平时成绩四、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两种形式相结合)五、及时复习,迎接测验,做到课课清、单元清预习要求:1、预习P1—8,用铅笔划出各框题重要知识点,课上检查2、准备好教材《生活与哲学》、课堂笔记本、文具3、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桌面整洁无杂物预习要求:1、预习P1—8,用铅笔划出各框题重要知识点,课上检查2、准备好教材《生活与哲学》、课堂笔记本、文具3、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桌面整洁无杂物预习要求:1、预习P1—8,用铅笔划出各框题重要知识点,课上检查2、准备好教材《生活与哲学》、课堂笔记本、文具3、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桌面整洁无杂物预习要求:1、预习P1—8,用铅笔划出各框题重要知识点,课上检查2、准备好教材《生活与哲学》、课堂笔记本、文具3、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桌面整洁无杂物《生活与哲学》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一、课程的基本性质《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