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问答第59问 稳健性检验及地区虚拟变量设置
- 格式:docx
- 大小:15.44 KB
- 文档页数:1
毕业论文中的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可靠性检验与结果稳健性分析的敏感性检验在毕业论文中进行经济学实证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实证研究中,经济学家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检验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并得出结论。
然而,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结果的稳健性,经济学实证研究需要进行可靠性检验和敏感性检验。
1. 可靠性检验可靠性检验是通过对数据和模型进行多次重复运算和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这是保证经济学实证研究的重要步骤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可靠性检验方法:1.1 重复样本验证:对于研究中使用的样本数据,可以进行随机抽样,并进行多次计算和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1.2 数据检验:在实证研究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来源、收集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3 鲁棒性检验: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模型的稳健性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对模型进行多个方面的鲁棒性检验,包括对异常值和离群值的敏感性检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结果稳健性检验结果稳健性检验是检验研究结果对模型假设和参数估计的敏感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结果稳健性检验方法:2.1 参数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参数估计的稳健性是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假设条件,对参数进行多次估计和检验,以确保结果的鲁棒性。
2.2 模型设定的敏感性检验: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模型设定是关键因素之一。
可以通过对模型设定的变化进行敏感性检验,包括引入其他因素、改变变量的测量方法等,以确认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2.3 样本的敏感性检验: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样本的选择和大小对研究结果影响很大。
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样本的敏感性检验,包括增加或减少样本量,对比不同样本的结果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在进行经济学实证研究时,可靠性检验和结果稳健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只有通过这些检验,研究结果才能够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互助问答第28期:稳健性检验及地区虚拟变量设置
问题1:我在做联立方程组(reg3)时,更换了核心变量(意思相近的)做robust check,但发现有些控制变量的显著性甚至发生了变化,比如从不显著到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应该是说明结果的不稳健吧?所以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重要的是应该怎么解决?另外就是,联立方程中是否要加入地区虚拟变量,比如省份虚拟变量,因为看了一些相关文章都没有说清,如果不要,理由是什么呢?
答案1:
稳健性检验旨在检验核心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否稳健。
如果核心变量前的系数比较稳定,就可以认为结果比较稳健。
控制变量前的系数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并不见得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一般情形下无需特别处理。
是否应该加入地区虚拟变量与用什么方法没有必然联系,需要关注计量模型背后的理论逻辑——如果理论上认为地区层面的因素是因变量的决定因素之一,那么就应当纳入地区层面的变量。
地区层面的变量可以是有具体意涵的变量(比如地区GDP),也可以是地区虚拟变量(可以囊括所有地区层面不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
当经济理论要求纳入地区层面变量时,在数据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至少控制地区层面的虚拟变量,这样可以避免遗漏某些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信息。
学术指导:张晓峒老师
本期解答人:中关村大街
编辑:杨芳Hollian 知我者
统筹:芋头易仰楠
技术:知我者。
稳健性检验的方法是什么_如何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检验的是实证结果是否随着参数设定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果改变参数设定以后,结果发现符号和显著性发生了改变,说明不是robust的,需要寻找问题的所在。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稳健性检验的方法,欢迎阅读。
稳健性检验的方法1. 从数据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调整分类,检验结果是否依然显著;2. 从变量出发,从其他的变量替换,如:公司size可以用total assets衡量,也可以用total sales衡量3. 从计量方法出发,可以用OLS, FIX EFFECT, GMM等来回归,看结果是否依然robust;稳健性检验目的为了确定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趋势,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
伪回归是说,有时数据的高度相关仅仅是因为二者同时随时间有向上或向下的变动趋势, 并没有真正联系。
这样数据中的趋势项,季节项等无法消除, 从而在残差分析中无法准确进行分析. 平稳性检验的方法可以用PDF检验, 依据模型趋势可以选择3种模型. 消除趋势可以用差分法(比如一阶)模型也只有通过平稳性检验才有统计分析的意义。
会计的稳健性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却经常受到资本市场规制者、准则制定者和实务工作者的批评,理论界对会计稳健性的认识似乎也非常有限。
有鉴于此,为了深入理解会计稳健性,笔者首先对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进行梳理,着重分析了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
接着。
从契约经济激励、法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对会计稳健性的产生原因进行解读。
最后,对会计稳健性的几种重要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描述,并对最新进展给予了关注。
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帐。
问题1:我在做联立方程组(reg3)时,更换了核心变量(意思相近的)做robust check,但发现有些控制变量的显著性甚至发生了变化,比如从不显著到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应该是说明结果的不稳健吧?所以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重要的是应该怎么解决?另外就是,联立方程中是否要加入地区虚拟变量,比如省份虚拟变量,因为看了一些相关文章都没有说清,如果不要,理由是什么呢?
答案1:
稳健性检验旨在检验核心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否稳健。
如果核心变量前的系数比较稳定,就可以认为结果比较稳健。
控制变量前的系数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并不见得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一般情形下无需特别处理。
是否应该加入地区虚拟变量与用什么方法没有必然联系,需要关注计量模型背后的理论逻辑——如果理论上认为地区层面的因素是因变量的决定因素之一,那么就应当纳入地区层面的变量。
地区层面的变量可以是有具体意涵的变量(比如地区GDP),也可以是地区虚拟变量(可以囊括所有地区层面不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
当经济理论要求纳入地区层面变量时,在数据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至少控制地区层面的虚拟变量,这样可以避免遗漏某些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信息。
学术指导:张晓峒老师
本期解答人:中关村大街
编辑:杨芳Hollian 知我者
统筹:芋头易仰楠
技术:知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