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942.00 KB
- 文档页数:23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一〕何谓"校本〞?可以理解为以校为本或学校为本。
有三层含义:为了学校:为了改良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在学校中: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
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中有效实施。
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二〕何谓课程?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历。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方案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气氛的影响。
〔包括制度的和非制度的〕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容、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表达在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今天所说的课程是狭义的课程〕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有方案地开展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
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靠课程去实现的。
形象地讲,课程决定了我们的学生走什么路,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一路上都有些什么风景,他会有些什么样的体验,因此,它也叫做"路程〞,或者叫"学程〞。
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与管理。
课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展分类:如从形式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从层次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沉着包括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校课程和校外课程等。
随着职业教育的开展又出现了如工程课程、经历课程、技能课程等。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开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展科学地评估,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方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类型:1、显性校本课程与隐性校本课程2、筛选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开发全新的校本课程;3、个别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局部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全体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及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教师资格证考试专项学习——课程与课程论(三)课程与课程论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在今天的学习中,小编继续带领大家学习课程开发、课程评价以及新课程评价的相关知识。
其中,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是重要考点,多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生需理解记忆。
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情景模式,考生需特别注意的是:“目标模式”与“泰勒模式”是同一个知识点。
此处易考单项选择题。
“课程理论流派”是重要内容,也是常考点,多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要区分不同课程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
此处多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课程结构的内容以及三级课程管理(国家管理、地方管理和学校管理)结构。
一、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课程开发主要指课程开发者依据学校的教育目的,制定课程目标,筛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结构。
(一)课程开发三种模式有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情景模式。
(二)泰勒模式介绍1.课程开发的四个问题(泰勒原理)2.泰勒教育目标的确定3.泰勒原理的意义(1)它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2)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3)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三)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阶级意识决定着课程的管理和课程的方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的进步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内容、种类和结构,文化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影响着课程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2.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制约着课程开发的方向。
课程的门类、深度和广度、编排形式等设计和开发,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程度和水平,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3.学科特征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学科的特征和性质决定对学科知识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开发要体现学科的性质。
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先生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美国教育家麦克唐纳认为,这一培养人的活动是由教育目标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和评价系统构成的。
如何确定可行的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安排教育途径、设计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等,都是与课程有关的问题。
所以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学校育人的有效载体,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因此,建设全面、系统、完善、并且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R·W·Tyler)的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正式出版,被公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领域里最有影响的理论架构。
在这本著作里,泰勒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意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也可以看作是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或阶段,后来课程论领域将这四个步骤称之为"泰勒原理"。
后来,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出现了一系列课程与教学论流派,除了泰勒的目标模式以外,还有动态模式、过程模式和环境模式等,对课程编制、开发、实施、评价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举办了一场"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学者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在会上最先提出了"校本课程"的概念,他们把它界定为学校中教师对课程计划、设计和实施,首次完整地界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974年,在日本东京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这一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之后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1979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也是教育制度内权限与资源重新分配的现象。
大理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3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一、目标要求(一)掌握概念和重要事实: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学科历史发展和重要代表人物。
(二)掌握重要问题和原理:教学论的科学化问题;教学的概念与本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课程的基本认识与内外影响因素;课程设计(开发)与课程改革问题;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完善与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功能与运用;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三)学习运用重要的教育实践技能:确立与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开发与管理课程;学业评价与反思。
二、试卷结构(一)时间及分值本试卷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1.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及重要事实(30-50分)2.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问题及原理(50-80分)3.课程与教学论的教育实践技能(30-40分)(三)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30分),占20%。
2.简答题(40分),占26.7%。
3.论述题(50分),占33.3%。
4.材料分析题(30分),占20%。
三、试卷范围第一章概论【考核要求】1.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2.辨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3.知道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考核内容】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考核要求】1.能够说出并辨析课程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分析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3.能够说出课程发展的历史。
【考核内容】1.课程的基本概念2.课程的历史发展3.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考核要求】1.能够讲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含义。
2.能够说出课程目标的取向、确定依据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3.能够说出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选择的原则、组织的要素和组织的原则。
4.能够说出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考核内容】1.课程目标的含义、取向、依据及确定基本环节2.课程内容的含义、取向、原则及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