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差热-热重曲线
- 格式:ppt
- 大小:814.0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8 差热-热重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LCT-2差热天平仪的原理及仪器装置;2.理解用DTA—TG热分析方法来分析鉴定物质。
二、实验原理由于试样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热效应和质量等方而的变化,这就是热分析技术的基础。
常用的单一的热分析方法主要有: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体积热分析等。
1.热重测量将装好试样的坩埚放到天平一臂上方的样品座上,利用电炉对其加热,如果试样在某一温度下由于分解、化合、脱水、吸附、解吸、升华、脱水等原因而出现重量变化时,天平将失衡。
利用光电位移传感器及时检测出失衡信号、热重测量系统自动改变平衡线圈中的平衡电流,使天平恢复平衡,平衡线圈中之电流变化量正比于试样重量变化量,将此电流变化量利用记录仪记录下来,即可得到热重曲线。
2.差热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将在特定的温度下发生相变、分解、化合、吸附、解吸、升华、脱水、熔化、凝固等现象。
这时常伴随有焓的改变。
有的物质一定的温区内不发生上述变化,在热分析中叫作参比物(简称参样),将被测试样(简称试样)与参样置于电炉的均温区内,同时以相同的条件升温或降温,当试样发生上述变化时,利用差热电偶可以测量出反映试样与参样间温度差的差热电势,将此差热电势经微伏级电流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记录仪即可得到差热曲线。
利用差热分析和热重测量可得DTA—TG数据,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相变、分解、化合、脱水、吸附、解吸、熔化、凝固、升华、蒸发等现象及对物质作鉴别分析、组织分析、热参数测定及动力学参数测定等。
三、仪器设备LCT-2差热天平仪,一般由加热炉及温度控制系统、样品支持器、热电偶和记录系统构成。
四、实验操作1.开机准备及操作(1) 检查仪器各种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接通冷却水;(2) 接通总电源(要求预热10分钟),打开微机系统及相应的仪器开关;(3) 将装有试样(已称量过的)的坩埚和装有标样即参比物(α-Al2O3)的坩埚分别放到样品座上,并在电控机箱面板上选择各相应的控制档。
热重dta曲线热重差热分析(TG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分析和热力学研究的分析技术。
该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来研究材料的热性质。
在TGA实验中,样品被加热至高温,并在惰性气氛下进行测量,从而可以获得样品的热重曲线。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重曲线的意义、测量原理、数据分析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热重曲线是TGA实验的主要输出结果之一,它描述了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通常,热重曲线以质量变化率(dM/dt)与温度的关系表示。
在曲线上,质量增加的区域代表了样品吸湿或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而质量减少的区域则表示样品蒸发或分解的过程。
通过对热重曲线的分析,可以获得样品的失重温度、转化温度、降解温度等重要信息,进而评估材料的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蒸发特性。
热重曲线的测量原理基于热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
在TGA实验中,样品通常放置在量热杯中,并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
样品与惰性气体环境接触,以避免样品与气体的反应。
当样品受热时,其质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此时,质量计会实时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数据。
通过对测得的质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热重曲线。
数据分析是从热重曲线中提取有用信息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计算质量损失时间、转化峰温、失重率、失重率峰以及激活能等。
质量损失时间是指样品质量开始下降到最终稳定时所经过的时间。
转化峰温表示样品发生转化反应的温度。
失重率是指样品单位时间内质量减少的比率,通常以百分比或毫克/分钟来表示。
失重率峰代表失重率最高的温度点,对于了解样品热分解或挥发的温度范围非常重要。
激活能是指完成反应所需的能量,通过对失重率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可以计算得到激活能值。
热重曲线在材料科学、化学分析和热力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热重曲线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行为,评估材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化学分析中,热重曲线可以用于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纯度,检测杂质或附加成分。
实验5 热重、差热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1.在固相反应中,通过对材料基本性质的了解,利用其基本性质参数,试设计出一条合理的温度曲线,利用综合热分析仪(ZRY-1P、ZRY-2P)对其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对比,得到最优烧结方案。
2.理解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3.了解高温综合热分析仪(ZRY-2P)的组成及组成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高温综合热分析仪的具体测量方法。
5.当各种固体氧化物、盐类发生熔融、相变、分解、化合、脱水、凝固、蒸发、升华等特定过程时,对其进行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
6.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得到的一系列热重曲线(TG)、微分热重曲线(DTG)和差热曲线(DTA),对物质发生的具体过程进行热分析。
二.实验原理与温度曲线的设计固相反应是一系列合金、传统硅酸盐材料以及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反应。
固相反应是固体参与直接化学反应并起化学变化,同时至少在固体内部或外部的一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反应。
固相反应除固体间的反应外也包括有气、液相参与的反应。
例如金属氧化、碳酸盐、硝酸盐和草酸盐等的热分解反应、粘土矿物的脱水反应以及煤的干馏等反应。
固相反应的共同特点有:首先,固体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间具有很大的作用键力,故固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
其次,在低温时固体在化学上一般是不活泼的,因而固相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进行。
而且由于反应发生在非均一系统,传热和传质过程都对反应速度有重要影响。
而伴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将会变化,并导致固体内部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分布及其物性的变化,这都可能对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产生影响。
在具体的反应中为了得到预定的产物,使反应向着希望的方向进行,各种固体氧化物、盐类发生熔融、相变、分解、化合、脱水、凝固、蒸发、升华等特定过程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在对具体反应物基本性质的了解,利用其基本性质参数的基础上,试设计出一条适宜的温度曲线,利用高温综合热分析仪(ZRY-2P)对其进行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到最优温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