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然灾害
- 格式:ppt
- 大小:80.23 MB
- 文档页数:6
关于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7篇关于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篇1为了在短暂的复习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复习得轻松,有效、有序,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紧扣《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本着“夯实基础求能力;把握核心求联系;依据大纲求拓展”的思想,扎实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二、学情分析地理学科期末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只是初步的掌握,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还是不够扎实。
有些学生对地理位置还记不清,一些概念易混淆。
还有许多学生学习不用心等。
三、复习目标:1、能够概括各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
2、通过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各地区和国家发展工农业的优势和特点。
3、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4、提高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四、复习方法: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期末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知识的考查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加大地理基础的复习与巩固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复习中这样做的: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行竞赛。
2、再次订正填充册中的错题,有针对性的纠正。
3、最后练习进行巩固。
4、强化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对于该记忆的内容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把这一部分内容背诵记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讲授难点,学生容易接受。
2、第二阶段:综合复习。
基于以上复习之后,这个阶段进行综合性复习,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和练习。
借助试卷,检测的同时归纳薄弱的环节。
同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请每组组长进行学法交流和指导。
总之,地理复习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刻苦的钻研。
第四节自然灾害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常见的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发生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的异常变化。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知识点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4.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5.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
(1)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3)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4)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5)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广,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6)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地区。
知识点3防灾减灾6.防灾: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可以比拟准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
7.救灾:我国建立一大批救灾物资储藏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及时供给救灾物资。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8.避灾方法。
(1)当地震发生时,假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平安的空旷地带;假如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2)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课堂根底达标知识点1常见的自然灾害1.以下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A.我国贵州省夏季持续干旱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C.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D.横断山脉没有人的深山里发生了滑坡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B)A.干旱、洪涝、地震、水污染等B.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C.滑坡、台风、寒潮、干旱等D.寒潮、洪涝、大气污染等3.以下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D)①滑坡②台风③泥石流④洪涝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知识点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4.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C)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5.以下省级行政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A)A.台湾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B.辽宁省、河北省、天津省、山东省C.浙江省、江苏省、上海省、安徽省D.广东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6.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第四节自然灾害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1)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时,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干旱: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
(2)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3)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灾害。
(4)寒潮:是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
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1)地震会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
(2)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
(3)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2.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1)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
(2)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3)同一灾害如干旱、洪灾等,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
3.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4.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1)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布在中西部的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2)原因:台风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发生干旱灾害;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所以多发地震;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所以多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陪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故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易发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