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 格式:ppt
- 大小:11.85 MB
- 文档页数:1
地质年代划分单位地质年代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反映了地球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化历程。
为了方便研究和描述,人们根据地质事件的时间和特征,将地质年代划分为不同的单位。
以下是常见的地质年代划分单位:1.宙(eon)地质年代的最大单位,代表地球发展史上的两大时期:冥古宙(Hadean Eon)和太古宙(Archean Eon)。
2.代(epoch)代是比宙更小的单位,通常与地球上某些重大地质事件相关,如古生代(Palaeozoic Epoch)和新生代(Cenozoic Epoch)。
3.纪(period)纪是比代更小的单位,通常用于描述一段特定的地质时期,如侏罗纪(Jurassic Period)和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
4.世(epoch)世是表示一个较长时间段的地质单位,通常为一个纪中的一段时间,如古生代寒武世(Cambrian Epoch)。
5.期(age)期是表示一个较短时间段落的地质单位,通常为一个纪或世中的一段时间,如中生代侏罗纪中期(Middle Jurassic Age)。
6.纪(series)在古生代和新生代中,纪的划分更加细致,每个纪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系列(series)。
7.阶(stage)阶是比纪更小的单位,通常为一个纪中更短的时间段落。
阶的划分依据是化石组合的变化。
8.世(series)在古生代和新生代中,世的划分更加细致,每个世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系列(series)。
9.纪(seriation)纪是一种较不常用的地质单位,通常用于描述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地层或事件。
10.群(group)群是一种较大的地质单位,通常由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地层组成。
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层(bed)。
11.组(formation)组是一种较大的地质单位,通常由一组性质相近的地层组成。
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段(member)。
12.段(member)段是组内的一个较小的地质单位,通常表示一组性质相近的沉积层或火成岩。
地层划分类型和地层单位表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对照表
在使用地质年代名称时,要与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名称相符合。
界、系、统地层单位,一般划分为下、中、上三部分或下、上两部分,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则为早、中、晚三部分或早、晚两部分。
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古生界,二叠纪形成的地层称二叠系,早寒武世的地层称下寒武统,中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中寒武统,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上寒武统等。
在一个区域,地质年代单位是连续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地层地质年代表
宇(宙)、界(代)、系(纪)、统(世)、阶(期)、时间带(时)。
第三节地层划分与对比
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
1、地层划分:对某一地区的地层根据形成的次序及岩石性质、化石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它们划分成许多单元并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
2、地层对比:在一个区域内,确定不同地区各地层单元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
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的。
地层划分与对比分为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油气层划分与对比。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1、古生物化石法:
2、沉积旋回法:
3、构造地质学法:
4、地球物理特征法:
三、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一)、古生物化石法
1、标准化石法
2、生物群组合法
3、微体古生物法(介形虫、孢粉)。
地质年代与年代地层的区别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
又称“地质时间单位”,简称“时间单位”。
主要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的阶段性,按级别大小分为宙、代、纪、世、期、时等阶段。
年代地层单位主要是指对应于地质年代单位时期的地层划分,可以将其看作地层划分单位,其相应年代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带。
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地质时间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学上对地层划分的一种单位。
在大范围内,通过矿物组成、岩相、构造特征等,特别是同位素、地磁和化石研究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同一年代形成的地层,不论其性质异同,即归入同一单位中。
地层单位及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的依据=================================地层发展过程中阶段性和不可逆性是划分地质年代的基础。
这种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地壳发展过程中各个地质历史阶段;各个地质历史阶段的更替造成了自然界限(如生物变革的界限、古地理变革的界限、区域性不整合面等)。
这些自然界限是主要地层分层的界限极其相应地质时代的界限。
一般地层与时代单位的划分,主要依据下列彼此密切联系的地质现象:1、生物的变迁;2、地理上分布相当广泛的构造运动;3、古地理的变化,表现为海陆分布,海、陆地形和气候变迁;4、沉积和剥蚀作用的递变;5、岩浆活动合变质作用的出现地质相对年代的划分===================地质相对年代可以划分为五级单位:宙、代、纪、世、期。
此为国际性的时间单位。
宙:是地质年代中最大的单位。
在地质发展历史中,根据生物出现的显著和不显著而分成两个宙。
没有显著生物出现的时代叫隐生宙,有显著生物出现的时代叫显生宙。
代:在显生宙内,根据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可分为三个时代,即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在隐生宙内目前尚无国际统一的划分方案,有时将隐生宙称为前古生代或前寒武纪;有的根据岩层发育,地壳运动和同位素年代资料把隐生宙分为两个代即太古代和元古代;但太古代和元古代之间的界限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意见。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地质界的口诀,真的太多太多了,从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等,那我们怎么去记忆呢?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地质年代表记忆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1.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和时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冥古宙,四十六(亿年)地球一片灰蒙蒙太古宙,三十八主要分布在北华片、片麻岩火山岩五台运动花岗嵌元古宙,二十五宙分古中新三代滹沱长(城)蓟(县)青白口(纪)震旦纪,荒诞极无脊椎动物找裸替显生宙,五亿七宙分三代古、中、新古生代,好繁盛大量化石在地层寒武奥陶和志留海生无脊水中游鱼类生在泥盆里石炭二叠水陆栖中生代,两亿五秦祁昆仑画条弧南方为海北为陆侏罗纪,爬着行地上霸主是恐龙白垩纪,环境恶恐龙菊石全绝灭新生代,三、四纪哺乳动物盖被子台湾喜马被海淹二百万年(前)褶成山事过不久人出现不过暂把地球看3.岩浆岩矿物共生规律二氧化硅定共生金硅氧化不相容不足变木多发光过剩结晶成石英4.莫氏硬度计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莹五磷六正长七英八黄九刚玉5.向斜背斜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逢沟必断,有沟必火6.岩石滑石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7.中华大地构造歌中华厚壳小块集,罗迪尼亚另聚齐。
喜马拉雅冈底斯,羌塘兴凯属泛非。
西域地块多迁移,亲近中朝变扬子。
东西排列转南北,陆块滑动数千里。
天山印支碰撞多,偏安欧亚东南翼。
东移陆壳坐洋幔,东亚逆转燕山期。
拼合碰撞冈底斯,缩短顺转白垩纪。
太平洋底西俯冲,背斜走滑造油藏。
高原山脉大台阶,地理环境定型迟。
板内拉张控成矿,灾害地震应力异。
8.某不知名口诀太元古中新生代,震寒奥志泥石炭,二三侏白第三四,古始渐中上更全。
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
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
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程。
并解释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与生物世界的多样性。
经历数十亿年的演化与物种形成,现在的各物种之间皆由共同祖先互相连结。
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
又称“地质时间单位”,简称“时间单位”。
主要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的阶段性,按级别大小分为宙、代、纪、世、期、时等阶段,其相应年代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带。
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地质时间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学上对地层划分的一种单位。
在大范围内,通过矿物组成、岩相、构造特征等,特别是同位素、地磁和化石研究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同一年代形成的地层,不论其性质异同,即归入同一单位中。
年代地层单位分宇、界、系、统、阶五级。
对应的地质时代为宙、代、纪、世、期。
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古生界;太古代形成的地层称太古界,而现在主张太古代改称太古宙,相应的地层单位改为太古宇。
地层单位及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的依据=================================地层发展过程中阶段性和不可逆性是划分地质年代的基础。
这种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地壳发展过程中各个地质历史阶段;各个地质历史阶段的更替造成了自然界限(如生物变革的界限、古地理变革的界限、区域性不整合面等)。
这些自然界限是主要地层分层的界限极其相应地质时代的界限。
一般地层与时代单位的划分,主要依据下列彼此密切联系的地质现象:1、生物的变迁;2、地理上分布相当广泛的构造运动;3、古地理的变化,表现为海陆分布,海、陆地形和气候变迁;4、沉积和剥蚀作用的递变;5、岩浆活动合变质作用的出现地质相对年代的划分===================地质相对年代可以划分为五级单位:宙、代、纪、世、期。
此为国际性的时间单位。
宙:是地质年代中最大的单位。
在地质发展历史中,根据生物出现的显著和不显著而分成两个宙。
什么是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二者相对应的名称是什么?解析:地质年代是地壳上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
地质年代可分为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也称放射测定年代,或称同位素年龄,它是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加以测定的,是指岩石生成距今的年数,即岩石的年龄。
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古生物学的方法加以划分的,是指岩石相对的新老关系形成的顺序,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人们根据地层的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的年龄等地壳的演化史,把地球的历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每个代又分为若干个纪。
人们把组成地壳的全部地层代表的时代,总称为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单位,也称地质时间单位、地质时代单位,简称时间单位。
它主要是根据生物演化的顺序阶段,对地质时期中的时期所划分的单位,即各个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间,称为地质年代单位,按时间单位的级别,从大到小分为宙、代、纪、世、期、时。
如宙是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而隐生宙和显生宙则是地质年代名称。
年代地层单位,又称时间地层单位,或地层单位。
它主要依据古生物化石、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顺序,和穿过地层的地震波波速等,而把地层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
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是相对应的。
地质年代单位的宙、代、纪、世、期、时,分别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年代单位,适用于全世界。
期和时是区域性的地质年代单位,适用于大区域。
如隐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叫隐生宇,显生审时期所形成的地层叫显生宇,太古代时期所形成的地层叫太古界地层,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寒武系地层,始新世时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表期形成的地层叫始新统地层等,以此类推……。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史单位表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生物出现越来越高级)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晚第三纪)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早第三)-------------------------------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生物大爆发)-----------------------------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谈会上,冯其庸教授讲,这本书是一部以丝绸为中心的文化史,我很赞成这个提法。
另外是它的珍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对于普通读者,要珍藏定价600元的专著不容易,但至少可以到图书馆看看,增长知识,也获得美的享受。
本书所以得到众多专家的高度评价,除了学术专著具有的原创性和权威性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写法上的新颖性。
一部学术专著,一项研究成果,文字如此通畅,图书资料如此丰富,艺术上如此令人惊叹,文、图、表格结合如此完美,是十分少见的。
因此,它让专业人员如获至宝,也让非专业人员能够读懂,爱不释手。
可以预期,这部著作将载入史册,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会留下它的名字。
因为出版史就是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著名著作的历史。
当然,载入史册的书也不是白璧无瑕,在专家们的眼中本书也能找到它的瑕疵,如个别字有误,这就说明出版工作的质量是永无止境的。
只有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精益求精,才能迈向尽善尽美的境界(专家指出的差错已引起出版社领导和责编的高度重视)。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之辨析地质出版社 蔡卫东 在地球科学类图书编审过程中,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相互混淆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可能是编著者们对这两种单位的概念不够清晰,或者使用不够严谨造成的。
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这两种单位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以及准确使用等作进一步辨析。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以地层形成的时限(即地质时代)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
从理论上讲,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界限应为等时面。
实际上,确定这种等时面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对比法,包括古生物、同位素年龄、构造运动、古地理以及古地磁和古气候等方法,而其中以古生物方法最为有效。
这是由于生物演化的阶段具有全球的等时性,适合年代地层的划分和洲际地层的对比,因此,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实际上是用古生物(或生物地层)的界限。
地质年代单位是指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又称地质时间单位。
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相互对应的。
时代间距距今年龄植物动物2—30.01古人类出现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及人类。
7—82—35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出现1525 20401060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7070昆虫、爬行类极盛;淡水鱼类、菊石、箭石、有孔虫55140苏铁、松柏、本内苏铁及蕨类;爬行类;菊石类、35195两栖动物出现苏铁及蕨类、木等;鱼类、爬行类;出现恐龙。
50230鱼类出现石松类、有节类、真蕨,种子蕨;两栖类;珊瑚、腕足类、菊石。
70280陆生孢子植物时代、地层单位及同位素年龄(百万年)开始繁殖时期主要化石门类代(界)纪(系)第四纪 Q第三纪 R 晚第三纪N新生代K Z白垩纪 K侏罗纪 J三叠纪 T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及蝙蝠类、鲸类;有孔虫,软体,六射珊瑚、淡水介形类。
早第三纪E中生代M ZP Z 晚古生代P Z2二叠纪 P石炭纪 C地质年代简表50350高级藻类出现40400硬壳动物出现珊瑚、层孔虫;软体动物,以笔石、腕足、珊瑚为标准。
60440真核生物出现(绿藻)裸露动物出现100500多细胞动物出现200600三叶虫为主及古杯类、小壳类化石。
200800菌藻类,小母动物,蠕形动物。
1000(900)菌藻,古藻类(叠层石)等。
1800(1600)早 P t1700260013003800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藻类)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古生代 PZP Z2泥盆纪 D早石生代P Z1志留纪 S奥陶纪 O晚 P t3震旦纪 Z青白口纪 Qb中 P t2蓟县纪 Jx800长城纪 Ch太古代(宙) Ar笔石、鹦鹉螺类、三叶虫、牙形刺。
寒武纪∈元古代(宙) Pt。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记忆法地质年代表及口诀记忆法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代(界)纪(系) 第四纪 (Q) Quaternary世(统) 全新世(Q4/Qh) Holocene 更新世(Q1Q2Q3/Qp)Pleistocene 上新世(N2)新近纪 (N)Pliocene 中新世(N1) Miocene 渐新世(E3) Oligocene古近纪 (E)始新世(E2) Eocene 古新世(E1) Palaeocene代 (Mz) Mesozoic三叠纪(T) Triassic 二叠纪(P)晚古生代 (Pz2)PalaeozoicPermian 石炭纪(C) Carboniferous 泥盆纪(D) Devonian显生宙(PH)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晚白垩世(K2) 早白垩世(K1) 晚侏罗世(J3)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中三叠世(T2) 早三叠世(T1) 晚二叠世(P2) 早二叠世(P1) 晚石炭世(C3) 中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中泥盆世(D2) 早泥盆世(D1) 晚志留世(S3)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晚奥陶世(O3)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3)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230 200 400 400 700 60570(600)362(355)联合古陆形成加里东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硬壳动物繁盛裸露动物繁盛海西阶段裸蕨植物繁盛藻类及菌类繁盛800 1000 1400 1800 2500地台形成真核生物出现(绿藻)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蕨类植物繁盛2.82 约2-30.012 2.48(1.64(新阿尔卑斯阶段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时间间距构造阶段大阶段生物演化阶段动物人类出现哺乳动物繁盛无脊椎动物(老阿尔卑斯阶段)135(140)爬行动物繁盛继续演化发展裸子植物繁盛子植物繁盛哺乳类分化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国主要地质、生物现象元古宙(PT)元古代(Pt)Proterozoic(Pt3) 中元古代(Pt2) 古元古代(Pt1) 新太古代(Ar2) 古太古代(Ar1)太古宙(AR)太古代(Ar)ArchaeozoicArchaean Precambrian Phanerozoic新生代 (Kz) Cenozoic冰川广布,黄土生成5.3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联合古陆解体早古生代 (Pz1)Silurian奥陶纪(O) Ordovician寒武纪(∈) Cambrian 震旦纪(Z/Sn)Sinian 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3000 2800 陆核形成冥古宙(HD)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原来的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分别更名为古近纪和新近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