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简编第四章爱琴美术与古希腊美术3
- 格式:ppt
- 大小:11.30 MB
- 文档页数:1
一、原始美术1.拉斯科洞窟:发现于1940年,全洞由主厅、后厅和边厅以及连接各部分的洞道组成。
描绘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
气势雄伟、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2.阿尔塔米拉洞窟:发现与于19世纪下半期,“公牛大厅”最为著名,突出作品《受伤的野牛》,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感情也更细腻。
3.母神雕像: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雕像。
这些女性雕像的共同特点就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母性生殖的崇拜。
被人们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
二、古埃及美术1.建筑: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金字塔的外观对称,稳定,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
它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地位,最大的金字塔是哈夫拉金字塔。
2.雕刻:程式有:(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身躯,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逼真效果。
三、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1.爱琴美术: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国家。
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2.迈锡尼美术: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犷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装饰雕刻。
3.古希腊美术:河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纹风格的陶瓶,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
古风时期(前7世纪~前6世纪):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与黑绘相反。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第一节原始美术洞窟壁画最突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原始的维纳斯:在欧洲国家都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雕像,这些女裸体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体现出旧石器时代人们对母性生殖的崇拜。
(旧石器时代)北欧岩画分为写实(属于渔猎部落人的作品)与抽象(属于农牧民的作品)两大类风格。
拉文特岩画: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
(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两河流域:指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这一地区历史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 苏美尔-阿卡德(公元前3500~前2015)2 古巴比伦(公元前1894~前1595)3 亚述(公元前9世纪~前612)4 新巴比伦(公元前626~前539)济古拉特: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它建在几个用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气势十分壮观,这种类似埃及和墨西哥金字塔的建筑叫济古拉特。
亚述的艺术主要为王权服务,具有很强的世俗性。
第三节古埃及美术埃及艺术的特点、形式: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来世的艺术:古代埃及的艺术大多是为死者服务的,所以被称为来世的艺术。
埃及经历了三个统一时期:1 古王国(公元前2686~前2181)2 中王国(公元前2040~前1786)3 新王国(公元前1570~前1085)马斯塔巴:埃及古王国王朝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的石墓叫马斯塔巴。
埃及古王国的雕刻程式:1 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 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 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则非常简略;4 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的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 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爱琴及古代希腊美术人类艺术第一次高潮,源于爱琴海。
古希腊艺术对欧洲艺术有很大影响。
古希腊艺术产生因素:优越地理位置;物产丰富;古希腊美丽的神话是古希腊美术的土壤;古希腊人有海的性格。
一 . 爱琴美术:在古代希腊文明诞生前,出现了欧洲第一个成熟的古代文明——爱琴文明,又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①. 克里特文明:美术作品充满欢快自由。
美术风格写实有情趣,与装饰结合。
不求明暗度,讲究色彩的和谐和构图的韵律。
美术成就体现——建筑上:米诺斯王宫为典型,是最重要的美术遗存,宫殿被称为“迷宫”。
布局随意,柱子造型奇特,上粗下细,增强室内低矮感;绘画上:壁画精美,欢快情调。
如《公牛之舞》壁画,洋溢欢乐。
陶器装饰艺术风格倾向写实,如章鱼瓶上的大章鱼形神兼备;雕塑上:多是小型雕像,彩釉陶质的《持蛇女神》,成熟妇女丰韵。
《收获者之罐》浮雕体现克里特人开朗乐观精神,劳动归来青年农人,高歌行进,丰收喜悦溢于言表。
②迈锡尼文明的繁荣比克里特稍晚,迈锡尼人崇尚武力,擅长征战。
代表作品城堡主城门《狮子门》,顶部三角形浮雕刻着两只狮子卫护着一根米诺斯风格的圆柱,造型粗犷有力,带有宗教政治象征含义,浮雕表现的狮子造型,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装饰雕刻。
二.古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和谐与规律性,庄严与静穆。
最显著成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雕像。
人本主义精神,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
希腊古典美术对古罗马影响很深,被罗马当成楷模。
希腊建筑特点:开朗合理和谐的艺术品质。
主要成就在雕刻和神庙建筑。
几何纹样化时期:几何纹陶瓶,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
后被华美的“东方样式风格”取代。
古风时期:希腊美术迅速成长时期,为古典美术全面繁荣奠定基础。
美术成就:(1)雕塑:雕像有生命感,逐渐摆脱古埃及僵硬模式,具生命力。
男青年裸像“库罗斯”雄健庄重;少女着衣像“科丽”,气质优雅。
这些雕像供奉神灵,另外表达对年轻健康生命热爱。
前期受埃及影响,人物是正面直立的僵硬状态。
第四章爱琴美术人类自产生以来,经过了两三百万年漫长的蒙昧时代之后,在距今 6 ~ 4 千年的时候,开始在世界各重要(发达)地区,先后进入了文明时期。
欧洲文明的曙光,在距今 5000 年等后,开始在爱琴海上出现。
它既是希腊文明的先驱,同时也毫无疑问的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
学术界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以地中海南部的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为中心,波及到季克拉基斯群岛以及小亚细亚的特洛伊等地。
因此,人们又将爱琴文明称之为“克里特 ---- 迈锡尼文化”。
第一节• 克里特文化克里特岛是地中海中部,爱琴海南部的一个狭长岛屿。
南距尼罗河的三角洲 350 英里,总厂 240 公里。
最宽处仅 56 公里,虽然面积很小,但从区位学的角度上来看,它却占据了一个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
它可以此达希腊本土,南到北非各地,东往西亚及小亚细亚。
该岛气候温润,盛产谷物,葡萄酒及橄榄油和羊毛,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古代贸易中转站。
随着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交流,在文化上也受到来自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在前 3200 年左右进入了青铜时代,在前 2500 年左右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前 2000 年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前 17 ~ 16 世纪达到盛期,其势力达到了巴尔干半岛和整个爱琴海地区。
在希腊传说中克里特王国的创建者是国王米诺斯,因为,克里特文化又被称为“米诺斯”( Minoan )文化,或“米诺斯文明”。
在早期克里特,曾出现了一批相当规模的城市,如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利亚、扎克罗斯、圣特里阿达等。
但以克诺索斯为中心。
在前 2000 年以后,和前 1200 左右,由于几次大的地震,火山爆发和外族的入侵,使这些城市受到了灭顶之灾,大都已荡然无存。
19 世纪 70 年代,随着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小亚细亚发现了希腊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
20 世纪初英国的考古学家伊文斯便来到了克里特岛,寻找传说中的米诺斯文明(米诺斯王宫)。
爱琴及古代希腊美术人类艺术出现的第一次高潮,源于爱琴海。
古希腊艺术对欧洲艺术有着极大的影响。
古希腊艺术产生的因素是优越的地理位置;物产丰富;古希腊美丽的神话是古希腊美术的土壤;古希腊人有海的性格。
一 . 爱琴美术:在古代希腊文明诞生之前,出现了欧洲第一个成熟的古代文明——爱琴文明,又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①. 克里特文明:美术作品也充满着欢快自由的气氛。
美术风格写实而有情趣,与装饰相结合。
不求明暗度,讲究色彩的和谐和构图的韵律。
美术成就体现在——建筑上:以米诺斯王宫最为典型,是最重要的美术遗存,宫殿被称为“迷宫”。
宫殿布局随意经营,柱子造型奇特,上粗下细,增强了室内的低矮感;绘画上:米诺斯王宫布置着精美的壁画,让人感到欢快、热烈的生活情调。
如《公牛之舞》壁画,画面洋溢着欢乐轻松的情绪。
陶器装饰艺术风格逐渐倾向于写实,如章鱼瓶上的大章鱼形神兼备;雕塑上:大多是小型雕像,典型的有彩釉陶质的《持蛇女神》,流露着成熟妇女的丰韵。
在《收获者之罐》浮雕上体现了克里特人开朗乐观的精神,劳动归来的青年农人,高歌行进,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②迈锡尼文明的繁荣比克里特稍晚,迈锡尼人崇尚武力,擅长征战。
代表作品如城堡主城门《狮子门》,顶部的三角形浮雕上刻着两只狮子卫护着一根米诺斯风格的圆柱,造型粗犷有力,带有宗教政治象征含义,浮雕表现的狮子造型,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装饰雕刻。
二.古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和谐与规律性,庄严与静穆。
最显著的成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雕像。
辉煌成就植根于深刻的人本主义精神,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对后来的西方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腊古典美术对古罗马影响很深,辉煌成就还被罗马当成了楷模。
希腊建筑特点:开朗合理和谐的艺术品质。
主要成就在雕刻和神庙建筑。
古希腊艺术时期“几何纹样化时期” 前12—前8,几何纹风格的陶瓶,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
后被华美的“东方样式风格”所取代。
“古风时期” 前7—前6是希腊美术迅速成长时期,为古典美术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爱琴美术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爱琴美术爱琴海地区历史⽂化简介:爱琴海区域指以爱琴海为中⼼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克⾥特岛、⼩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
西⽅⽂明的源头是希腊⽂明,然⽽希腊⽂明的先驱却是爱琴⽂明。
爱琴⽂明是指地中海东端爱琴海地区的⽂明。
它的核⼼是克⾥特岛的⽶诺斯城、希腊本⼟的迈锡尼城和⼩亚细亚西北部的特洛城。
这些地区在公元前三千年⾄⼀千⼆百年之间,曾出现了璀璨夺⽬的青铜⽂明。
青铜⽂明是他们的共同的特性,⼜因为都出现在爱琴海地区,所以,合称为爱琴⽂明。
爱琴海得名于⼀个古⽼的传说。
季克拉基斯美术:前2600-前1100季克拉基斯美术(⼜译“基克拉季斯”):前2600-前1100特点:⼤理⽯雕刻的⼩型⼈像,被称为“⼏何纹样时代”的陶器艺术。
克⾥特美术:⽶诺斯早期(前3000-前2100)、中期(前2100-前1580)、晚期(前1580-1200)特点:建筑⽶诺斯王宫,内部结构复杂,被称为“谜宫”。
壁画线条流畅,⾊彩鲜明,⼿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
代表作:⽶诺斯王宫,壁画《巴黎⼥郎》、《交谈的妇⼥》、《侍⼥图》,雕像《玩蛇⼥郎》。
迈锡尼美术:前1500-1200特点:⽯雕《狮⼦之门》是西⽅最早的纪念碑装饰雕刻。
代表作:⽯雕《狮⼦之门》及⾦制器⽫克⾥特岛⾯积8336平⽅公⾥,是爱琴海上最⼤的岛屿。
⽶诺斯王宫遗址的发掘,将欧洲⽂明的起源整整提前了1000年。
考古史上的传奇⼈物施⾥曼在成功发掘特洛伊和迈锡尼之后,对荷马史诗中多次描绘过的克⾥特岛很是神往,曾多次前往克⾥特考察,企图解开有关⽶诺斯和迷宫的谜团,但最终未能如愿,抱憾辞世。
数年后,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思弥补了施⾥曼的这个遗憾。
1900年3⽉,伊⽂思发现了克诺索斯宫殿。
克⾥特最古⽼的居民只能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
被认为是⽶诺斯时期的⽂化约在公元前2500年出现。
地图地图季克拉基斯美术(⼜译“基克拉季斯”):前2600-前1100特点:⼤理⽯雕刻的⼩型⼈像,被称为“⼏何纹样时代”的陶器艺术。
外国美术史: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一、爱琴美术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的国家。
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曾描述过希腊与特洛伊之战,这一传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吸引了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和英国学者伊文思来这一带进行考古发掘,他们发现了迈锡尼文化遗址、米诺斯王宫遗址以及大量的文物。
这些发现说明: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文化的源头,迈锡尼文化是克里特文化的继承,而季克拉基斯群岛则是希腊文化最早的起源地。
季克拉基斯美术:季克拉基斯文化约从公元前2600年开始到公元前1100年结束。
这一地区的主要美术作品是一种大理石雕刻的小型人像,它被概括成抽象的几何形体。
它表面光滑,身体扁平,两臂交叉于胸前。
头呈卵圆形,面部刻画仅有鼻子。
此外也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小雕刻,造型极为简练。
季克拉基斯的陶器造型优雅,有饱满的曲线、饰以几何纹样,被称为"几何纹样时代"的艺术。
克里特美术:克里特文化的分期以传说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命名,分为米诺斯早期(前3000-前2100)、中期(前2100-前1580)、晚期(前1580-前1200)。
这一地区的美术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
米诺斯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占地约20000m2。
宫殿内部结构复杂、层次多变,被人们称为"迷宫"。
其中的圆柱上粗下细,可能是考虑到人们的视差。
建筑物的采光、供水、排水、通风都有完备的设施。
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有名。
克里特还出土了一些小型雕像,具有写实与装饰技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较典型的有《玩蛇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