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现状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573.0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慢性肺阻塞临床诊疗现状调研分析慢性肺阻塞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肺功能慢性不可逆的下降,常常伴随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慢性肺阻塞的高发病率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使其成为引起公众关注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将调研分析中国慢性肺阻塞的临床诊疗现状。
一、诊断现状1.诊断工具:目前,慢性肺阻塞的诊断常常依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肺阻塞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但由于肺功能检查设备在中国不普及且昂贵,导致很多地区无法进行准确的肺功能检查。
因此,一些患者可能无法得到及时诊断。
2.诊断意识:慢性肺阻塞的早期症状较轻,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病情进展较严重时才寻求医疗帮助,这导致了慢性肺阻塞的诊断延迟。
此外,一些患者对慢性肺阻塞的认识不足,常常误认为呼吸困难是因为年龄增长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二、治疗现状1.药物治疗:慢性肺阻塞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呼吸道痉挛、改善肺功能。
但是,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升压药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同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此外,药物治疗不会改变慢性肺阻塞的病程,只能缓解症状。
2.氧疗:对于慢性肺阻塞患者中严重氧合不全的病例,氧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中国,氧疗设备的普及程度不高,很多患者无法获得及时的氧疗,造成病情加重。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慢性肺阻塞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康复治疗在中国的推广还比较滞后,很多地区没有相关设施和专业人员,患者无法享受到康复治疗的福利。
三、挑战与建议1.普及肺功能检查:政府应加大对肺功能检查设备的投入,提高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
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肺功能检查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加强对肺功能检查的培训。
2.提高患者诊断意识:通过开展慢性肺阻塞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性肺阻塞的认识和诊断意识,促使患者及早就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以不完全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
肺功能测定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80%预计值,且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者,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近年来,COPD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迅速,因此,加强研究COPD流行病学,对COPD易感人群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COPD 的流行病学现状由于全球各地区人群特征和暴露因素不同,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存在差异,目前世界各地的COPD流行病学报道的发病率不尽一致。
同一项COP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若分别按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COPD全球创议(GOLD)对COPD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成人COPD的发病率分别为2.9%、14.3%和13.9%〔2〕。
通过分析近几年资料发现,COPD流行病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1 COPD发病率的特征①不同国家和地区COPD发病率存在差异。
据统计当前COPD在全球人群中发病率大约是10%〔3〕,在欧洲,40~69岁人群COPD的发病率为9.1%,英国、法国、波兰约10%的成年人有慢性咳嗽、咯痰并伴气流阻塞征象,导致了COPD高发病率。
在美国国家健康调查发现25岁以上人口COPD发病率 6%〔4〕。
在亚洲地区,日本2001年40岁以上人群中COPD发病率为6.7%。
菲律宾为6.3%,新加坡为3.5%〔5〕。
在中国预计有2 500万例COPD患者,北京、辽宁、湖北农村地区的15岁及以上的人群调查中COPD发病率平均为3%,湖北和辽宁分别为l.8%和1.6%,而北京市延庆县COPD高达9.11%〔6〕,上海城区60岁以上人群COPD发病率为11.9%;农村地区为15.2%,广州市区为7.49%〔7〕,韶关农村为12%〔8〕。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现状及进展李 薇①,杨 汀①,王 辰①②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在我国患病率高,并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巨大疾病负担。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国家卫生政策的颁布,慢阻肺诊疗逐步得到重视,我国慢阻肺防治能力大大提高,但仍存在诊断不足、治疗不规范的问题。
这主要与肺功能检查不普及、医师数量和水平不足、药物使用不规范有关,基层慢阻肺防治能力尤为欠缺。
为推进慢阻肺防治,我国创新性地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和能力建设项目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推进了全国慢阻肺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现状;进展1.我国慢阻肺流行病学现状呼吸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据《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数据显示,1998~2008年,呼吸系统疾病占我国各类疾病2周就诊率首位,同时也位居我国城乡主要疾病病死率首位。
在各类呼吸疾病中,慢性呼吸疾病被WHO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之一。
在我国也同样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1990~2016年,我国慢性呼吸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
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1],2012~2015年中国2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8.6%,其中40岁及以上居民患病率高达13.7%,男性为11.9%、女性为5.4%,农村为9.6%、城市为7.4%。
根据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估算,我国慢阻肺患者约为9990万。
在我国,慢阻肺已成为引起患者病死的第3大死因。
全球疾病负担最新数据显示[2],2017年中国慢阻肺病死率为 683.8/万,病死人数96.59万,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为2041.78万人年。
2.我国慢阻肺防治现状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国家卫生政策的颁布,对慢阻肺诊疗的重视逐步提升,我国慢阻肺防治能力大大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20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防控的现状、挑战与思考(全文)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加强慢阻肺早期防控有利于降低疾病负担,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
我国存在慢阻肺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查率低、漏诊率高等状况。
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一系列文件及政策,大大推动了我国慢阻肺早期防控工作,但仍面临基层人力资源问题、肺功能筛查的质量问题、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影响等挑战。
需持续从人员培训、人员配备、技术指引、经费支持等方面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对慢阻M的筛查干预能力,调动各级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及社会力量,探索新的诊治技术,建立临床诊疗质控体系等,多途径、多层面推进慢阻肺早诊早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年)》,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1]o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为首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成为影响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防控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积极应对慢阻肺引发的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重视预防、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才能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关于慢阻肺相关的目标任务[2]o一、防控现状慢阻肺的预防主要指危险因素的管理。
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以及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
我国是烟草大国,吸烟率高2017年北京市的调查提示18~65岁人群吸烟率约26%3]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控烟目标:至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至20%[41根据调查,我国吸烟慢阻肺患者的戒烟率较低(25.0%),城镇高于乡村;知晓吸烟是慢阻肺危险因素的患者戒烟率高于不知晓的患者,因此加强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的健康教育、推动慢阻肺患者戒烟教育、促进医务人员积极劝诫戒烟并制定戒烟计划有望减少烟草暴露[5]o生物燃料暴露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慢阻肺的致病因素之一。
XX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目录一、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 (2)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及分型 (2)(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 (2)(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型 (2)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3)(一)筛查 (3)(二)高危人群筛查 (3)(三)诊断 (4)(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 (5)(基于使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FEV1值) (6)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7)1)如何评估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 (12)2)其他实验室检查 (13)五、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目标、工作流程、双向转诊指征与服务对象 (14)(一)服务目标 (14)(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15)(三)双向转诊指征 (15)(四)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对象 (17)六、慢阻肺患者的教育管理服务规范 (19)(一)慢阻肺患者的分类管理标准 (19)(二)慢阻肺的分类管理方式与内容 (19)(三)慢阻肺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筛查 (20)七、慢阻肺康复分级诊疗流程 (20)八、慢阻肺康复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20)1.适应症 (20)2.禁忌症 (21)3.康复评定方法 (21)4.康复治疗 (21)5.康复治疗方案调整 (21)6.注意事项 (22)九、COPD的三级预防管理 (22)(一)一级预防管理 (22)(二)二级预防管理 (22)(三)三级预防管理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疾病的整体严重程度。
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多器官的损害。
一、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2年对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102230名农村成人进行了调查,COPD的患病率为3%。
慢阻肺的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摘要:慢阻肺为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身心各方面影响较大,其早期较为隐匿,进而无法尽早确诊疾病,在发现疾病后进展较为迅速,但是很多患者对慢阻肺认知不高,出现各种症状后会加重恐慌心理,同时不利于疾病治疗。
慢阻肺患者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其特征为气道炎症及受限,进一步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而且由于疾病患病人群的不断增多,必须对其治疗引起重视。
慢阻肺可用治疗方式较多,如果无法得到早期有效治疗,就会加大病情控制难度。
本文针对慢阻肺的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展开分析。
关键词:慢阻肺;治疗;现状;进展慢阻肺是一种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发病后感觉呼吸费力,其特点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
该病临床发生率较高,常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发展而来,在病情影响下会引发各类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肺心病等[1]。
该病高危人群主要为吸烟人群、存在慢阻肺家族史、油烟大环境下工作的人群等,因此,这类人员必须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定期到医院进行筛查[2]。
慢阻肺可用治疗方式较多,如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临床对其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但是依然缺乏明确的特效治疗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3]。
一、慢阻肺分型(一)慢阻肺重叠哮喘型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慢阻肺、哮喘均为呼吸道疾病,但是以上两种疾病完全不同,差异较为明显。
近年来,人们对慢阻肺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大多患者存在哮喘症状,因此临床上常将这一类型作为慢阻肺重叠哮喘型,这类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等,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较大[4]。
(二)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型在慢阻肺患者研究中发现,其多存在咳嗽痰多、运动后气喘的症状,还有部分存在进行性气喘或持续性咳嗽[5]。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咳嗽、痰多。
对患者进行CT检查发现,其支气管管腔更为狭窄,支气管管壁增厚也更加的明显。
肺气肿型常见表现为肺部过度膨胀[6]。
(三)慢阻肺共存支气管扩张型慢阻肺与支气管扩张也有着一定的联系,两者能够相互独立,而且也能够共同存在,进而引起了重视[7]。
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现状及用药研究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治疗现状。
方法选取诊断为COPD的病例共152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用药情况,统计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疗程等。
结果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两大类,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的患者占86.2% (131/15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占80.9%(123/152),其中大部分患者联用2种或两种以上平喘药物,占73.7% (112/152)。
152例患者中有150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7%,联合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抗生素的占54.7%(82/150)。
152例患者中,经用药合理性综合分析,用药合理者占80.3%(122/152),不合理占19.7%(30/152)。
不合理使用原因:选药不合理27.3%(9/30),用量与疗程不当占33.3%(11/33),药物联用不合理30.3%(10/33)。
结论治疗COPD药品的使用与利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部分药品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
标签:慢性阻塞性肺病;用药研究;治疗现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甚至也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由于COPD病程迁延、病情反复,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随着广谱抗生素滥用问题的突出,病原菌属及耐药性也发生了改变,且耐药性病菌的产生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困难[1]。
为科学、全面掌握COPD患者的治疗现状和用药状况,该研究2006年1月—2013年6月通过抽样调查COPD门诊患者、留观病房及EICU病历,进行用药观察和合理性评价,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随机提取152份病例诊断为COPD的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于2007年中华医学会颁布并制定的修订版的标准,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
·论著· 669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 年 第49卷 第6期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慢性呼吸疾病防控体系研究(2019TX320005)*通信作者,E-mail :dryangting@我国18个地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能力现状调查贾存波,黄可,张春瑜,方方,董芬,谷晓颖,牛宏涛,曲木诗玮,任晓霞,李薇,杨汀*(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摘 要:目的 了解我国基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诊治能力现状。
方法 对参加“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推广项目”的18个地市2017年慢阻肺治疗药物配备情况、肺功能仪配备情况和肺功能检查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有1386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参加调查,三级医院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配备率100%,而一级医院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配备率35.5%,且均为短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三级医院中80%配备了简易肺功能仪,82.5%配备了大肺功能仪,而一级医院中仅13.8%配备了简易肺功能仪,一级医院开展用力肺活量检测率仅14.4%。
结论 我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慢阻肺诊治能力差异巨大,基层医疗机构吸入药物配备率低下,肺功能仪配备率和肺功能检查的开展率低下,基层慢阻肺防治能力亟待提高。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药物;肺功能;基层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52(2021)06-0669-03doi:10.3969/j.issn.2095-8552.2021.06.012Status survey of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eighty cities in ChinaJIA Cunbo, Huang Ke, ZHANG Chunyu, FANG Fang, DONG Fen, GU Xiaoying, NIU Hongtao, QUMU Shiwei, REN Xiaoxia, LI Wei, YANG Ting (National Center for Respiratory Disease,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about current status of the ability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different level hospitals. Method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different level hospitals participating in the Happy Breathing program in eighty cities about specific drugs for COPD, equi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pirometry devices in 2017. Result 1386 different level hospitals participated in the survey. Inhaled bronchodilators were equipped in all tertiary hospitals, but were equipped in 35.5% of primary hospitals with short acting bronchodilators only. In the tertiary hospitals, 80% of them had portable spirometry devices and 82.5% had more complicated lung function test equipment. While in the primary hospitals, only 13.8% of them had portable spirometry devices and only 14.4% of them can provided forced vital capacity measurement. Conclusion The ability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differs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level hospitals. The equipment rate of inhaled drugs and spirometry devices, as well as utilization of lung function test was low.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in primary hospitals.Key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haled drugs; spirometry; primary hospital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2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8.6%,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13.7%,估算患病人数约9990万人[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陈英【期刊名称】《护理学报》【年(卷),期】2008(015)004【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定期复查、什么情况下就诊、就诊是否需人陪同及影响定期复查的因素等.结果定期复查的患者仅占16%,出现症状即来就诊者占41%,症状严重或自服药物无效后才就诊者占43%.不能定期复查的主要原因有:认为定期复查没有必要、就诊需人陪同、就医不便、经济负担重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年限、经济状况影响患者是否能够定期复查.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延迟现象突出,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患病年限短、经济状况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教育,使其认识到定期复查、及时就医的必要性;采取措施.方便患者就医,降低治疗费用;开展社区护理,建立随访制度,通过电话咨询、家庭访视及时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性的指导.【总页数】3页(P11-13)【作者】陈英【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相关文献】1.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黄慧玲;罗艳华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周胜亮;王德峰;聂晓东;叶涵;龚蕊;杨玉瓶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徐榆林;王晓东;李豪;蒋秋玲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梅靖;李红;刘美玲;林清;孙惠林;刘舒婧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陈菊梅;沈彬;梁梅兰;李林霞;王敏捷;齐见旭;曾慈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研究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
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19年度6月,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误诊、漏诊的因素,分析疾病的诊治现状。
结果: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86例、入院诊断符合率为86.00%、误诊率为10.00%,误诊疾病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气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漏诊率4.00%,漏诊者在入院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平均确诊时间为(4.21±1.91)d;在疾病诊疗知识调查结果中,少数医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分级标准、诊断手段、治疗方式、吸入药物、疾病加重因素充分了解,多数医生对于上述知识了解不充分。
结论:基层医院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主要受到医生在职学习积极性、医疗人才配备等因素影响,而内科医生对于该疾病认知度不高,需要通过进行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内科医生的诊疗认知水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现状;研究引言在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分常见,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有害因素刺激所致的慢性气道进行性炎症,一般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根据文献数据统计,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四位,也是我国农村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故此对于该类疾病,早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一般以避免病情发展、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等作为关键,使其急性发作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1]。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慢性进展型疾病,故此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因此,本次研究对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在本文研究中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19年度6月,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辽宁阜新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和诊疗现状分析纪春东;于秀芹;柴景伟;赖永新【摘要】目的:分析辽宁阜新地区慢阻肺患者的疾病特征、就医模式以及影响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的因素。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及相关检查数据的收集等方法。
结果289例患者中,60.9%的患者症状出现达5年以上,多数患者有吸烟史或家中有生物燃料燃烧。
结论患者的疾病认知、健康意识、行为模式和基层医院对慢阻肺防控能力的薄弱共同制约了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medical treatment patterns and factors affecting early diagnosis and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Liaoning Fuxin. Methods To take questionnaires, personal interviews and related inspec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other methods. Results Among 289 patients, 60.9% had symptoms more than 5 years, most patients have a history of smoking or a home with biofuel burning. Conclusion The disease cognition, health awareness, behavior patterns and the wea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of basic-level hospitals restricted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PD.【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21【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慢性阻塞肺疾病;认知;诊疗【作者】纪春东;于秀芹;柴景伟;赖永新【作者单位】123000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呼吸内科;123000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呼吸内科;123000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呼吸内科;123000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