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共4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70.50 KB
- 文档页数:28
西昌青山机场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航空安保管理体系(以下简称SeMS)是系统的关于航空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的方法,是实现持续空防安全的重要手段。
根据2011年全国民航空防安全会议精神及民航局公安局《关于全面开展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西昌青山机场SeMS建设水平,全面抓好机场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确保完成2012年之前运行一个符合要求的SeMS,2015 年之前通过局方审计验收的总体工作目标,特制定《西昌青山机场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建设工作方案》,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成立西昌青山机场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剑成员:文玮、马劲松、朱德军、艾金来、唐红新、唐健、王劲松、张玥、曹飞、吴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场公安分局:办公室主任:王爱军成员:赵勇、熊丽、尤德志、洪翔、苟启兵、李静波二、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建设工作计划第一阶段:SeMS策划阶段1、成立SeMS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制定SeMS建设工作计划。
2、组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参加多层次、多形式、广泛的教育培训,使航空保安管理人员首先具备SeMS理论和威胁评估与风险管理技能。
3、制定保安政策,设立保安目标,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表明对安全的承诺。
第二阶段:航空保安管理过程阶段1、进行系统描述,包括机场安全运行所必须的设施设备、人员、措施和程序。
主要包含:风险分析和安保策划、控制区通行控制、非控制区安全保卫、旅客及其手提行李、托运行李、航空货物、配餐和机上供应品、航空器地面安全保卫、设施设备、非法干扰行为应对措施、航空安全保卫质量控制等。
2、根据SeMS构成的4大部分和17个要素,对照现有资源及管理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3、收集机场内、外部安全数据,进行威胁评估和分析。
4、对危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开展风险评价工作。
Building S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 宋丽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民航管理
页码: 49-5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0期
主题词: 民用航空 安保工作 管理体系 中国民航 2007年 交通工具 安全检查 安全保卫
摘要:随着民用航空逐步成为大众交通工具,非法干扰行为和其他航空犯罪的种类和形式愈加多样,航空安保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和全面,如航空安保由最初单一的旅客安全检查发展到航空器、航空设施、机场乃至航空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卫,可以说航空安保工作正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安保的这些巨大变化使得航空安保工作有必要转变管理思路,谋求更先进的管理方法以达到更高的安保水平。
2007年我国民航首次提出在机场和航空公司推进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建设的要求,并开始试点工作。
一套新的安保管理方式从此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打开了航空安保工作的新篇章。
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航空安全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飞行器进入民主化及普及化的时代,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来确保航空安全的持续提升。
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便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全球航空安保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航空安保的背景产生、SeMS的定义及要素、实施步骤和效益,以及在全球航空行业中的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航空安保的背景产生随着国际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恐怖袭击、空难事故等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航空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增强航空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效率,航空业界开始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安保管理体系。
2. SeMS的定义及要素SeMS是指建立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供的框架下的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旨在整合安全管理的各项要素,以确保航空活动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SeMS的要素包括制定安全政策和目标、风险评估和管理、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培训和意识提升、持续改进等。
3. 实施步骤(1)制定安全政策和目标:航空组织应明确安全政策,并制定可量化的安全目标,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理解和执行安全要求。
(2)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对航空活动中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3)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实时掌握航空安全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威胁。
(4)培训和意识提升:提供全面的培训计划,提高航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5)持续改进:通过监测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SeMS的效益(1)提升航空安全水平:SeMS整合了各项安全管理要素,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等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威胁,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提高运营效率:SeMS使航空组织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运营,同时遵循国际公认的标准和规范,增加国际航班合作的便利性。
国 际 民 用 航 空 组 织 工 作 文 件 A36-WP/84 EX/3228/08/07大会第36届会议执行委员会议程项目15:航空保安计划保安管理系统(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提交)执行摘要本工作文件解释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为确保其所有会员航空公司在其经营中使用保安管理系统(SEMS)的处理方法而采取的措施。
现在SEMS是IATA会员通过IATA运营安全审计(IOSA)必须执行的强制性要求。
本文件考虑了管理系统在航空保安环境中的作用,并确认了基于所有利益有关方认可的关于保安规定和在保安管制的运营方面SEMS的优点。
它继而强调了这种方法在支持目前正在制定和维护的安全有效的航空运输系统及达到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保安要求方面的优点。
行动:请大会:a) 支持IATA和A VSEC专家组对制定和实施保安管理系统(SEMS)的承诺b) 考虑采用管理系统方法以确保所有缔约国达到附件17第11次修订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战略目标:本工作文件涉及战略目标B(加强全球民用航空保安)。
财务影响: 不适用参考文件: 不适用A36-WP/84EX/32 - 2 -1. 引言1.1 保安管理系统本质上是利用了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则和概念。
在全球认可了安全管理系统后,全世界在安全方面的改进说明,如果全球的利益有关方和管理者都接受SEMS原则,就有希望在保安领域取得类似的改进。
1.2 由于SEMS是对航空保安的全面的系统方法,所以它的成功依赖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利益有关方的认可。
ICAO A VSEC专家组承认这一点并得出结论说,遵循SEMS概念并把其作为组织和管理航空保安资源的一个框架应当作为一个战略目标包括在其中(A VSECP/18最终报告附录A,第15号保安战略目标)。
1.3 鉴于目前的运营环境,IATA相信目前实施SEMS是有意义的。
保安对管理者和旅行公众来说是头等大事。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SMS民航管理当局、航空安全专家和业界高管层都已预知到安全管理体系将引领未来航空产业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提供航空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安全理念、工具和方法,以提高他们认知、构建和管理前瞻安全防护系统的能力。
安全管理体系不仅仅只针对航空——在广泛各异的工业领域同样被利用,如化学、石油、建筑、职业健康、食品、高速公路、电力、消防安全等等。
国际民航组织下属的190个成员国家都制定并实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以此来达到航空业所要求的安全水平,它适用于《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附件11-空中交通服务、附件14-机场中的相关规定。
国际民航组织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它是一个管理安全的方法,其中包括必要的组织结构、责任、政策和程序”(ICAO,2006,1-2).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过去,航空安全方面的改善主要依靠“飞行-事故-修整-飞行”的“飞飞整整”方法。
后来对人为差错的科学管理将安全管理推入组织管理时代对“安全”的理解对安全的一般看法(意欲实现绝对的控制):a) 零事故或者严重事故征候——旅行大众普遍持有的看法;b) 免于危险,即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那些因素;c) 航空组织员工对不安全行为和条件的态度;d) 避免差错;和e) 遵守规章。
对安全的一般理解:每个人对安全的看法都不一样,在“韦氏在线词典”中“安全”是远离威胁、没有伤害或损失。
对于安全管理中“安全”的正确理解国际民航组织的定义是有关安全管理的最准确的描述安全-通过持续的危险源识别和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将对人的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维持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或以下。
(ICAO,2006,p.1-1)这个定义的表述说明风险活动不是减少到零,而是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而且解释了保持安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识别妨碍安全的危害和管理风险的过程。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1. 简介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Airlin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SMS)是航空公司为保障航空运输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该制度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安全监测与报告等内容,旨在确保航空公司在各个环节和业务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
2. 安全政策航空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确保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并遵守。
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确保航空安全是航空公司的首要任务,落实安全责任到每个员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
3. 安全目标航空公司应确定明确的安全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安全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航空公司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常见的安全目标包括减少事故率、降低人员伤亡率、提高飞行安全质量等。
4. 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及时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安全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包括设备故障、人为疏忽、自然灾害等。
5. 安全监测与报告航空公司应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报告和处理。
监测的内容包括飞行数据分析、安全事件报告、安全培训等。
报告应准确、及时,确保上级管理层能获得全面的安全信息。
6. 总结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明确的安全政策、具体的安全目标、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以及有效的安全监测与报告体系,航空公司能够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水平,为乘客和员工提供安全可靠的航空运输服务。
以上是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航安全保卫工作,保障航空安全,维护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民航企事业单位及其所属的机场、航空公司、维修公司、地面服务公司等,以及其他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单位。
第三条民航安全保卫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航空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民航企事业单位应设立安全保卫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安全保卫部门应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职责。
第五条安全保卫部门的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和民航主管部门关于安全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定;(二)制定本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三)组织开展安全保卫培训和宣传教育;(四)负责安全保卫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更新;(五)负责对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六)负责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提出整改措施;(七)负责与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八)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章安全保卫工作内容第六条安全保卫工作内容:(一)航班安全管理:确保航班安全起降,防止飞行事故;(二)机场安全管理:确保机场设施、设备安全,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三)旅客和货物安全管理:防止旅客和货物丢失、被盗、损坏等;(四)航空器安全管理:确保航空器在飞行、维修、加油、停放等环节的安全;(五)重要设施和部位安全管理:确保重要设施和部位的安全,防止盗窃、破坏等;(六)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安全,防止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七)其他安全保卫工作。
第七条安全保卫工作措施:(一)加强安全保卫人员培训,提高安全保卫技能;(二)完善安全保卫设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三)严格执行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四)加强安全保卫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安全保卫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