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4实数的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4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三章实数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分类,实数的性质。
2. 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3. 实数与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与实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分类实数。
2. 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3.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方程的解与实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分类,特别是无理数的概念。
2.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规则,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实数应用的例子,如购物时价格的计算。
2. 实数的定义与分类:回顾实数的定义,讲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分类,举例说明。
3. 实数的运算:讲解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规则,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4. 实数与方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实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数的运算规则和方程的解法。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定义与分类2. 实数的运算规则3. 实数与方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解下列方程:2x + 1 = 7, 3x 4 = 22. 答案:(1)√3:无理数;2:有理数;0.333:有理数(2)(3) + 4 = 1, 5 2.5 = 2.5, 2 × (1.5) = 3, (2.5) ÷ 1.25 = 2(3)2x + 1 = 7,解得:x = 3;3x 4 = 2,解得:x = 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实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规则掌握较好,但在解方程方面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讲解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面积等,让学生体会实数的重要性。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三章实数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2. 能够将实数与数轴相结合,进行数轴上的运算和比较大小。
3. 学会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实数的概念、性质、运算规律以及实数与数轴的结合。
难点: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解决实数运算中的混合运算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数教学挂图、数轴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实数复习,例如气温变化、股票涨跌等。
3. 实数运算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强调运算规律,如符号、绝对值等。
4. 数轴与实数的结合:展示数轴模型,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不同的实数,并进行大小比较和运算。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6. 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实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2. 实数的运算规律3. 实数与数轴的结合4. 例题及解答5.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2.5 + (3.2),4.8 × (5),9 ÷ 1.8 等;(2)应用题:小明从家出发,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跑步,5分钟后到达公园,公园到学校的距离是1200米,小明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实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掌握情况,以及对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可以让学生探讨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的教学3. 实数的运算规律,特别是混合运算问题4. 数轴与实数的结合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类型和难度一、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小明购买水果,苹果每千克3.5元,香蕉每千克2.8元,若小明购买苹果2千克,香蕉1千克,请计算小明应支付的总金额。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实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实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3. 实数的性质:大小比较、运算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表示方法;2. 使学生能够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了解它们的性质;3. 培养学生运用实数进行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实数的概念、分类及性质;难点:无理数的理解及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体重等,让学生感受实数在实际中的应用;2. 新课导入:讲解实数的概念、分类及性质;3. 例题讲解:讲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运算规律,以及实数在数学中的应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数运算和比较大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3. 实数的性质:大小比较、运算规律;4. 例题及解答;5.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实数,并说明理由;2. 答案:(1)实数;(2)$\sqrt{2}$;(3)$3\sqrt{2}=\sqrt{18}$,$\pi>22/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实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情况较好,但无理数的运算还需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数的定义及分类;2. 无理数的理解和运算;3. 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律;4.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一、实数的定义及分类实数的定义是数学基础中的重要概念,它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如分数、整数等;无理数则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如$\pi$、$\sqrt{2}$等。
在教学中,要强调实数的广泛性和包容性,让学生明白实数是数的全集。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实数》教案一、教学内容1. 实数的定义及分类2. 实数的运算规则3. 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
2. 学会实数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 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能将实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概念及分类,实数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重点: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数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轴上的点来引入实数,让学生思考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实数的定义及分类,让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3. 实例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实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学会实数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引导学生将实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定义及分类2. 实数的运算规则3. 实数与数轴的关系4.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14 + √2,5 2/3,4 × (3/2),8 ÷ √3。
2. 答案:(1)正确。
(2)结果分别为:3.14 + √2,4.67,6,8/√3。
(3)数轴上分别对应点A(1), B(2/3), C(√3), D(0.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实数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实数运算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计算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数的定义及分类2. 实数的运算规则3. 实数与数轴的关系4. 作业设计的题目及答案一、实数的定义及分类实数的定义: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数集。
分类:有理数:整数和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如1/2、3、4/5等。
无理数: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如π(圆周率)、√2(根号2)等。
《实数的运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实数的运算律与运算法则.能力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混合运算及实数近似计算.2.培养学生联想与概括的思维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实数的运算律与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难点:通过实数的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现要用钢丝做成一个面积为5cm2的正方形模型和一个体积为10cm3的正方体模型.求需要钢丝共多少厘米?列式:45+12310这就需要学习实数的运算(板书课题)二、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1.从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概念到实数范围内相反数概念2.从有理数范围内的绝对值概念到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概念3.从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到实数范围内的运算律.运算法三、教师明晰,建立模型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后,有理数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实数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四、解释、应用与拓广例1计算(1)8 (精确到0.001)(2) 9-2(4+3)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2计算: 2 [9+2(5-2)]五、拓展与延伸 计算:6411 118 下面说法对吗?错误的请举反例.(1)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2)两个无理数的差一定是无理数五、小结1、实数范围内相反数概念.2、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概念.3、实数范围内的运算律运算法.六、课内练习P 81作业P 82。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实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2讲,详细内容为实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算。
教材涉及的章节为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包括实数的概念、分类、性质以及实数的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2. 学会实数的四则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数的性质及四则运算。
重点:实数的定义、分类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数学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实数的例子,如温度、长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实数的定义:讲解实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实数是表示物体数量的一种数学工具。
(2)实数的分类:介绍实数的分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3)实数的性质:讲解实数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4)实数的四则运算:详细讲解实数的四则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定义、分类、性质。
2. 实数的四则运算方法。
3. 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已知a、b是实数,且a+b=5,ab=3,求a、b的值。
2. 答案:(1)实数:π、√2、3/2、5。
(2)2+3π、1、2。
(3)a=4,b=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入复数的概念,为学生学习下一阶段的知识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数的定义及性质的教学。
2. 实数四则运算的教学。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实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2讲《实数》。
详细内容包括:1. 实数的定义及性质;2. 有理数与实数的关系;3. 无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4. 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2. 了解有理数与实数的关系,理解无理数的概念;3. 学会实数的四则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实数的定义,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难点:无理数的理解,实数运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数教学挂图;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长度、面积等,引出实数的概念;2. 新课:讲解实数的定义、性质,以及有理数与实数的关系,介绍无理数的概念;3. 例题讲解:讲解实数运算的例题,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4. 随堂练习:布置实数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6. 课堂互动:提问、讨论实数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定义、性质;2. 有理数与实数的关系;3. 无理数的概念;4. 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5. 例题及解答;6. 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sqrt{2}+\sqrt{3}\sqrt{8}$;(2)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实数?$\frac{1}{2}, 3.14,\sqrt{16}, \pi$;(3)应用题: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sqrt{5}$,求其面积。
2. 答案:(1)$\sqrt{2}+\sqrt{3}\sqrt{8}=\sqrt{2}+\sqrt{3}2\sqrt{2}=\sqrt{3 }\sqrt{2}$;(2)实数:$\frac{1}{2}, 3.14, \sqrt{16}$;非实数:$\pi$;(3)面积为$(\sqrt{5})^2=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实数的定义、性质掌握情况,以及对实数运算的熟练程度;2. 拓展延伸:介绍实数在数学、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4 实数的运算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
2.会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进一步认识近似数与有效数学的概念。
3.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重点:
掌握实数运算的法则和顺序。
难点:
用计算器将实数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飞出地球,遨游太空吗?这是长期以来人类的一种理想,可是地球的吸引力毕竟是太大了,飞机飞得再快也得回到地面,只有当物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克服地球引力,围绕地球旋转,这个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计算公式是:gR V =
(千米/秒),其中0098.0=g 千米/秒2是重力加速度。
R=6370千米。
是地球半径。
请你用计算器求出第
一宇宙速度,看看有多大? 生:9.763700098.0≈⨯=V (千米/秒)。
师:可见计算器对实数的运算既快又准,那么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实数的运算。
练一练:
(1)由学生写出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五条运算律。
(,()(),,()(),()a b b a a b c a b c ab ba a bc ab c m a b ma mb +=+++=++==+=+) 师: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2) 计算:=81__ ; =⨯-3625__ ;
=9
4__ (3) 利用计算器计算: =2___ (精确到0.01) =3___ (保留3个有效数字)
=5___ (精确到万分位) =⨯45___ (精确到0.01)
=⨯76___ (保留2个有效数字) 生:981= ; 303625-=⨯-; 3
294= 41.12≈;73.13≈;236.25≈;47.445≈⨯;5.676≈⨯
(4)计算: ①2333127184⎪⎭
⎫ ⎝⎛---+-; ② 2122821⨯-÷+- (由学生板演):① 原式=9
2913122=-+- ② 原式=1222212=⨯-+- 通过以上的练一练,师引导,由学生归纳实数的运算法则:
实数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有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0
5
252465
245232=⨯-⨯++=⨯-+⨯+⨯=解:原式
例2 用计算器计算:① 378- (精确到0.001)
② )34(23+⨯-π (精确到0.01)
生:先练习,再同桌交流计算结果。
师:写出解题的规范化:
① 按键顺序: 8 - 3 7 = 915495942.0
∴ 915495942.0983≈-
② 04.2039323654.23283)34(23-≈-=⨯--=+⨯-ππ
例3 俗话说,登高望远。
从理论上说,当人站在距地面h 千米高处时,能看到的最远距离约为h d ⨯=112 ,上海金茂大厦观光厅高340米,人在观光厅里最多能看多远?(精确到5
24)53(2⨯-++⨯
0.1千米)
解:≈⨯=⨯=340.0112112h d 65.3(千米)
答:最多大约能看到65.3千米远.
1. 计算:① 184- (精确到0.01)
② π⨯2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③7103- (精确到0.01)
生:板演上面的3个小问题。
师:及时纠正。
2.7273⨯+⨯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生:两种解法: 解法Ⅰ:7273⨯+⨯ 解法 Ⅱ: 7273⨯+⨯ =13.22875656 =75⨯
2.13≈ =1
3.228756562.13≈
师:解法Ⅱ应给予表扬。
生:(小结)实数的运算用计算器简便、准确,最后结果必须按问题的要求取近似值,这一点要引起足够重视。
3. ①75-的绝对值是___
② ____的倒数是71
③ a
b 3
3
(0<a )的值是 ____ ④ ()()=-⋅+200420032323____
⑤ 实数a 、b 满足.053=-+-b a 则a = ___ ,b= ___
4.借用计算器可以求出:①=+2234___ ②=+223344___
③=+22333444___ ④=+2233334444___ 仔细观察上面几小题的结果,试猜想:
=+
2004220042333444______。
(答案: 200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