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一)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爱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通过上期期末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大部分同学初二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九年级要来一个总复习,内容繁多,时间有很紧,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迫在眉睫的任务是:第一次月考时间太紧,课程量又太多,在赶进程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激情,处理好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三、教材分析现行物理教材有以下特点:1、教材难度明显降低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埋,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
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2、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
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四、详细措施1、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备写切实可行的教案。
2、坚持同科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
3、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提供效率,深挖潜力。
4、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不断重复记忆,加深印象。
5、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6、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把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八年级物理教案北师优秀5篇八年级物理教案北师【篇1】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
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景制定了工作计划。
一、目标要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本事,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
本册共分五章。
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和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
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很多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三、学生情景分析;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理解性强、自学本事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
另一些学生在不一样方面不一样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
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本事、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
针对以上各种情景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我的成绩。
四、措施: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构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
所以,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就能够变苦学为乐学。
其中多做趣味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必须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方案〔共4篇〕第1篇:北师大版九级物理教学方案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方案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方案(一)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方案为指导,以全面进步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开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爱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才能、运算才能。
二、学生根本情况分析^p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通过上期期末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敏,这就需要老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展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进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另外大局部同学初二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九年级要来一个总复习,内容繁多,时间有很紧,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迫在眉睫的任务是:第一次月考时间太紧,课程量又太多,在赶进程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激情,处理好开场就是成功的一半!第 1 页三、教材分析^p现行物理教材有以下特点:1、教材难度明显降低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埋,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好。
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2、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
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根底,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才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四、详细措施1、坚持提早一周备课,备写实在可行的教案。
2、坚持同科备课,加强各老师间的联络,互相取长补短。
3、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提供效率,深挖潜力。
4、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不断重复记忆,加深印象。
八年级物理教案北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北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教案北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2)的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
(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
(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三、教学计划1、教材分析教材在内容选配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致同学·探索物理?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门崭新的课程,物理是什么?物理研究什么?如何进行物理研究?这一切学生还不太了解,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生活中一些经验的拼凑与提前预习获得一些总结性的知识点,而对本书编写者的初衷让孩子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物理规律的意图理解不够深刻。
所以针对编者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同学们体验了解本书的设计板块,注重体验物理规律的获得过程而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本身的灌输。
二、学习内容分析?致同学·探索物理?仅有一页,展现了编者的意图,并介绍了书中“想想做做〞等九个版块的主要内涵,可谓是整册物理书的“使用说明〞。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物理书,亲近物理书,熟悉各版块的设置层次,从而到达更好的探究式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这门新的学科是什么,人类对物理研究的开展史2〕了解物理书中各版块的设置意图及主要功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的介绍向物理学前辈致敬,了解真正的物理探究不仅是物理知识的灌输与获得知识的本身,而是需要体验以科学的态度去不断发现与探索的过程2〕通过物理书中涉及的较为简单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索物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与配合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四、重难点分析重点:1〕初步了解物理学开展史2〕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本书的“使用说明〞呈现给学生难点:注重学生的知识储藏,学习特点,设置零根底的可操作的实验和环节进行物理探究五、教学过程引入:师: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启一门新的学科物理,那么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物理呢?物理是“万物的道理〞因为它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它可以很大大到宇宙空间,也可以很小,比细菌、病毒还要小;它跨越的时间很广,可以从宇宙形成开始距今150亿年。
我们知道的很多的科学家都与物理有关,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呢?学生: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霍金。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一起看看北师大版八班级物理教案!欢迎查阅!北师大版八班级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同学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争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同学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留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现象:水面成像……(可具体讲解)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争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4、球面镜:(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
成什么像?(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成什么像?同学争论:球面镜的应用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教学后记:要补充必要的学问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北师大版八班级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从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中,知道物理是一门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科学
2〕认识了解教材上描述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学会研究问题。
3〕从物理学上的伟人感受科学家具有远大理想的优秀品质,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通过对密度的探究,深化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属于教材导入局部,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并为今后的学
习打下根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首先必须做实验,通过观察有趣的物理实验了解确立
学习物理最根本的方法:观察和描述。
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学习活动卡上,初步标准对学生实验
活动的要求。
四、教学内容
课堂引入:从生活中的最根底的物体的质量,体积这样的量开始进行描述。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
〔一〕依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密度这一物理量:〔学生实验〕
1、天平称物体质量,根据的体积发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
某种关系。
〔发现问题〕
2、到底是这一种物质存在这种关系还是所有种类的物质都有这种关系呢?〔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进行实验〔探究过程〕
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分析〕
5、最后得出密度的概念〔得出结论〕
〔二〕对这个物理量进行进一步学习。
五、小结:学生归纳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的内容。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1、物理学的研究内容;2、教材栏目的组成及探索物理的方法。
二.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
学情分析学生将要学习《物理》,对物理的研究内容、方法都充满好奇,有较强烈的求知欲。
重点、难点:栏目组成介绍,研究方法的引导。
突破方法: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逐步分析,层层深入。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P3图1所示装置器材。
学具:熟鸡蛋,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F屏,光屏,瓶盖。
教学过程一.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科学——《物理》了,大家心中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好奇与疑问:《物理》是研究什么的呢?现在,我这样回答你: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你可能注意到了,在晴朗的天气,早晨即将升起和傍晚即将落下的太阳显得很红而且大,正午在中天时亮得刺眼却显得小。
太阳是同一个,为什么在不同的时段有这样的差别呢?这是自然界的现象。
现在老师再创造一个场景,你猜一猜,接下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ppt展示P3图1)演示:P3图1往烧瓶中加一些水,为了方便观察,用染色剂把水染色,用烧瓶夹把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底部用酒精灯开始加热。
在加热的当儿,同学们想一想,随着加热的进行,烧瓶中的水温度会升高,直至沸腾。
沸腾之后,停止加热。
如果我这样处理,你们猜将会发生什么:烧瓶口塞上塞子,倒置,向瓶底浇冷水。
生:猜,众说纷纭123。
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起来。
师讲述:每一种现象,不论这种现象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还是人为创造的;不论是司空见惯的,还是不可思议的,它的背后都隐藏着科学道理,我们把这些科学道理称作物理规律。
《物理》这门科学是干什么的?现在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探索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并进一步地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刚才我们所举的现象“地平线附近的太阳看起来很红、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剧烈地沸腾起来。
北师大高一物理教案5篇北师大高一物理教案篇1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整体设计圆周运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通过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圆周运动,让学生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知道其存在的危害及如何利用.通过对航天器中的失重想象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力提供的,任何一种力都有可能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对离心运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离心现象,并能充分利用离心运动且避免因离心运动而造成的危害.本节内容着重于知识的理解应用,学生对于一些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注意用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或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得到结论.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有关向心力知识分析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向心力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应用向心力知识分析两类圆周运动模型的步骤和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建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2.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向心力,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教学难点1.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2.关于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3.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运用生活中的几个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观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赛车在经过弯道时都会减速,如果不减速赛车就会出现侧滑,从而引发事故.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才能使赛车在弯道上不减速通过课件展示自行车赛中自行车在通过弯道时的情景.根据展示可以看出自行车在通过弯道时都是向内侧倾斜,这样的目的是什么赛场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结论:赛车和自行车都在做圆周运动,都需要一个向心力.而向心力是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的,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是有限的,当赛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赛车就会发生侧滑,发生事故.因此赛车在经过弯道时要减速行驶.而自行车在经过弯道时自行车手会将身体向内侧倾斜,这样身体的重力就会产生一个向里的分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一起提供自行车所需的向心力,因此自行车手在经过弯道时没有减速.同样道理摩托车赛中摩托车在经过弯道时也不减速,而是通过倾斜摩托车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下面大家考虑一下,火车在通过弯道时也不减速,那么我们如何来保证火车的安全呢复习导入1.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n= =rω2=r( )2.2.向心力的公式:Fn=m an= m =m rω2=mr( )2.推进新课一、铁路的弯道课件展示观察铁轨和火车车轮的形状.讨论与探究火车转弯特点:火车转弯是一段圆周运动,圆周轨道为弯道所在的水平轨道平面.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向心力由铁轨和车轮轮缘的相互挤压作用产生的弹力提供).缺点:向心力由铁轨和车轮轮缘的相互挤压作用产生的弹力提供,由于火车质量大,速度快,由公式F向=mv2/r,向心力很大,对火车和铁轨损害很大. 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联系自行车通过弯道的情况考虑)事实上在火车转弯处,外轨要比内轨略微高一点,形成一个斜面,火车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对内外轨都无挤压,这样就达到了保护铁轨的目的.强调说明:向心力是水平的.F向= mv02/r = F合= mgtanθv0= (1)当v= v0,F向=F合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压力.(2)当v v0,F向 F合时外轨道对外侧车轮轮缘有压力.(3)当v内轨道对内侧车轮轮缘有压力.要使火车转弯时损害最小,应以规定速度转弯,此时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压力.二、拱形桥课件展示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等)过拱形桥.问题情境: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点时对桥的压力.通过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画出汽车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思路:在点,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汽车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桥面受到的压力FN′=G 可见,汽车对桥的压力FN′小于汽车的重力G,并且,压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思维拓展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还是小呢学生自主画图分析,教师巡回指导.课堂训练一辆质量m=2.0 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 m的一段圆弧形桥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若桥面为凹形,汽车以2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2)若桥面为凸形,汽车以1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3)汽车以多大速度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解答:(1)汽车通过凹形桥面最低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到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1和向下的重力G=mg,如图所示.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上方,支持力N1与重力G=mg的合力为N1-mg,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N1-mg.由向心力公式有:N1-mg= 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N1= +mg=(2 000× +2 000×10)N=2.89×10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对桥面最低点的压力大小是2.98×104 N.(2)汽车通过凸形桥面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mg和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2,如图所示.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的下方,重力G=mg与支持力N2的合力为mg-N2,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顶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mg-N2,由向心力公式有mg-N2= 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N2=mg =(2 000×10-2 000× )N=1.78×10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在桥的顶点时对桥面压力的大小为1.78×104 N.(3)设汽车速度为vm时,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压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时桥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也为零,汽车在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G作用,重力G=mg就是汽车驶过桥顶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mg,由向心力公式有mg= 解得:vm= m/s=30 m/s汽车以3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说一说汽车不在拱形桥的点或最低点时,它的运动能用上面的方法求解吗汽车受到重力和垂直于支持面的支持力,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支持面和垂直于支持面的两个分力,这样,在垂直于支持面的方向上重力的分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情境,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上面“思考与讨论”中描述的情景其实已经实现,不过不是在汽车上,而是在航天飞行中.假设宇宙飞船质量为M,它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质量为m,宇宙飞船和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们在地面的重力.试求座舱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此时飞船的速度多大通过求解,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其中所有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四、离心运动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呢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怎样运动呢结论: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惯性,会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物体虽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去,但会逐渐远离圆心.这两种运动都叫做离心运动.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物体做离心运动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你能说出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吗参考答案:①洗衣机脱水②棉砂糖③制作无缝钢管④魔盘游戏⑤汽车转弯⑥转动的砂轮速度不能过大汽车转弯时速度过大,会因离心运动造成交通事故水滴的离心运动洗衣机的脱水筒总结:1.提供的外力F超过所需的向心力,物体靠近圆心运动.2.提供的外力F恰好等于所需的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3.提供的外力F小于所需的向心力,物体远离圆心运动.4.物体原先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突然间外力消失,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例1 如图所示,杂技演员在做水流星表演时,用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大家讨论一下满足什么条件水才能从水桶中流出来.若水的质量m=0.5 kg,绳长l=60 cm,求:(1)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2)水在点速率v=3 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解析:(1)在点水不流出的条件是重力不大于水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即mg≤ 则所求最小速率v0= m/s=2.42 m/s.(2)当水在点的速率大于v0时,只靠重力提供向心力已不足,此时水桶底对水有一向下的压力,设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 FN= -mg=2.6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水对桶底的作用力FN′=FN=2.6 N,方向竖直向上.答案:(1)2.42 m/s (2)2.6 N,方向竖直向上提示:抓住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是解决这类极值问题的关键.课外思考:若本题中将绳换成轻杆,将桶换成球,上面所求的临界速率还适用吗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在水平固定的光滑平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与穿过中央小孔H的轻绳一端连着.平板与小孔是光滑的,用手拉着绳子下端,使质点做半径为a、角速度为ω1的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迅速放松至某一长度b而拉紧,质点就能在以半径为b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质点由半径a到b所需的时间及质点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运动的角速度.解析:质点在半径为a的圆周上以角速度ω1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为va=ω1a.突然松绳后,向心力消失,质点沿切线方向飞出以va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线被拉直,如图所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 ,则质点由半径a到b所需的时间为:t=s/va= /(ω1a).当线刚被拉直时,球的速度为va=ω1a,把这一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的速度vb和沿绳的速度v′.在绳绷紧的过程中v′减为零,质点就以vb沿着半径为b 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相似三角形得 ,即 .则质点沿半径为b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2=a2ω1/b2.2.一根长l=0.625 m的细绳,一端拴一质量m=0.4 kg的小球,使其在竖直平面内绕绳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求:(1)小球通过点时的最小速度;(2)若小球以速度v=3.0 m/s通过圆周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多大若此时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分析与解答:(1)小球通过圆周点时,受到的重力G=mg必须全部作为向心力F向,否则重力G中的多余部分将把小球拉进圆内,而不能实现沿竖直圆周运动.所以小球通过圆周点的条件应为F向≥mg,当F向=mg时,即小球受到的重力刚好全部作为通过圆周点的向心力,绳对小球恰好不施拉力,如图所示,此时小球的速度就是通过圆周点的最小速度v0,由向心力公式有:mg= 解得:G=mg= v0= m/s=2.5 m/s.(2)小球通过圆周点时,若速度v大于最小速度v0,所需的向心力F向将大于重力G,这时绳对小球要施拉力F,如图所示,此时有F+mg= 解得:F= -mg=(0.4× -0.4×10)N=1.76 N若在点时绳子突然断了,则提供的向心力mg小于需要的向心力,小球将沿切线方向飞出做离心运动(实际上是平抛运动).课堂小结本节课中需要我们掌握的关键是:一个要从力的方面认真分析,搞清谁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能提供多大的向心力,是否可以变化;另一个方面从运动的物理量本身去认真分析,看看物体做这样的圆周运动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如果供需双方正好相等,则物体将做稳定的圆周运动;如果供大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靠近圆心;如果供小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远离圆心;如果外力突然变为零,则物体将沿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布置作业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3、4题.板书设计北师大高一物理教案篇2一、设计思想在旧教材中,《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通常通过演示圆周运动的小球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星痕迹实验,采取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该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间性,实验有效性差。
(一)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3.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具玻璃杯、鸡蛋、硬纸片、圆底烧瓶、铁架台、旋转七色板、放大镜、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牛顿管。
(三)教学过程导言: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
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1.物理研究什么课本图0一1中所列举的现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也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们分别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其实在生活中,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现象还很多,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
)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引导学生发言,并指出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一些是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指出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若学生发言涉及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也给归类,说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这些物理现象现在我们还不能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不仅能解释这些现象,也能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2.物理是有趣的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自然是欢畅的。
在这众多的谜中,有许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仅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
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展示一些简单而又效果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实验一: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将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
你能不能把纸条从笔帽底下抽出来,但要保证笔帽立在原地不动。
(有的同学慢慢地拉动纸条,笔帽倒了或是笔帽跟着纸条走。
)教师演示:快速抽动纸条笔帽立在原地。
为什么要快速抽纸条。
才能休证笔帽不动。
而慢慢地拉动纸条不会成功?这就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今天我们暂不研究,但我们毕竟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功。
实验二:课本图0一2实验有了前一个实验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应怎样弹出硬纸片,才能使鸡蛋落入杯中,而不会随纸片飞出。
实验三:旋转七色板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的构造,将可以旋转的圆盘分成若干个扇形,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
要强调其中没有白色。
提出问题:当圆盘飞快旋转的时候,圆盘该多好看?演示:当圆盘旋转时将出现白色。
本来圆盘上涂有各种颜色,当它旋转的时候,却偏偏呈现它所没有的颜色——白色。
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学过光学之后,这个谜底就不难揭开。
实验四:放大镜观察实验我们常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也称为凸透镜。
大家可以隔着放大镜看看自己的手纹,看看书上的字,是不是放大了。
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是不是总是放大的?让学生手拿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看黑板上的字或墙上的标语。
(要让学生观察远处较大的,且容易分辨倒立、正立的物体。
)学生观察后,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看到的是缩小的,而且是倒立的)用放大镜看物体不总是放大的。
在什么情况下是放大的,什么情况下是缩小的?这正是光学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实验五:课本图0—3实验首先解释沸腾:日常生活中常说把冷水烧“开”了,水“开”了在物理学中则叫沸腾。
通常为使水沸腾,需要加热,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用冷水使热水再次沸腾的实验。
演示实验:将保温瓶中的热水倒入烧瓶,使水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将烧瓶置于预热的电炉上加热,让学生看到水在沸腾时有大量汽泡产生。
迅速将烧瓶加塞后倒置于铁架台上。
在用冷水浇烧瓶前要让学生观察瓶中的水是平静的。
浇冷水时,烧瓶中的水会再次“沸腾”起来。
实验六:课本图0—5实验散开的塑料捆扎绳(应将扎绳尽量“破”细些)用干燥的手捋几次,扎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散开,甚至会被手“粘”开。
3.物理是有用的①导言:前面的实验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我们还要应用这些知识为人类眼务、造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曾运用过许多物理知识,只不过有的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我们还不知道。
例如: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一下能使乒乓球复圆。
再如我们常用棍子来撬动一些笨重的物体。
由于在小学里学过热胀冷缩、杠杆等知识,就懂得为什么这样做。
②列举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照相机、高压锅、电热杯、收音机等等。
这些事例学生还不懂为什么,说明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③列举事例说明在工农业生产、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有的就是在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要懂得它们,就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④举例说明物理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使我国某些尖端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如: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原子弹、氢弹、低温超导技术、十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等。
⑤举例说明物理也是学好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不可缺少的基础。
⑥简要介绍课本图0—6“科学家的设想”,说明在未来的科学中,物理应用将更为广泛,未来物理将更有用。
4.怎样学好物理要学好物理,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观察决不是简单的看看,重要的在于思考,要注意观察的现象有什么特点,要明确观察目的,并注意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这样才能有所发现。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些现象,是否也能有所发现。
实验七:物体下落实验(此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如何观察)取一张纸和一支粉笔头,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演示)。
演示后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现象?(粉笔头落得快,纸片落得慢)从现象来看,粉笔头落得快。
类似的现象同学们见过很多:树枝和树叶落地快慢不一样,石子和羽毛落地快慢不一样。
通过这些观察会想到“是不是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带着这个问题再进一步的观察,这就是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现在我们把原来的纸片,团成纸球。
问:纸球是否比原来的纸片变重了?(没有)演示:再使纸球和粉笔头同时下落。
请同学们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少停一会,学生有所思考后再演示,结果将是两者同时落地)。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同一张纸,展开的纸片飘飘悠悠的慢慢落下来,团成纸球就很快地落下来,两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在观察中,就是要注意这种变化,并考虑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纸片落地慢的原因(纸片面积大,受的空气阻力大)。
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物体落地快慢不同,是由于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而不是物体的轻重,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空气的话,纸片、粉笔头将怎样落下呢?实验八:牛顿管实验(借助此实验,着重讲什么是实验和如何做实验)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就要在没有空气的空间中观察物体下落的情况,这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观察叫做实验。
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
出示牛顿管。
介绍装置,说明管内空气已事先抽空。
长管内放了铁片、羽毛、火柴杆等轻重不同、表面积不同的物体。
提问:在空气中铁片、羽毛能否同时落地?(不能)在真空中这些物体怎样下落呢?(做演示,证明同时落地)实验证明,在真空中轻重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这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物理知识。
今后物理课上,许多地方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取物理知识,同学们自己也要做一些物理实验。
在实验中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按规则操作,仔细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并根据观察和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总结实验七、八的认识过程,指出要学好物理,就要重视观察和实验;要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同时要重视应用知识,使之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5.作业:用手帕、细绳、螺帽自制一个降落伞,观察它下落的情况。
(四)说明做为一门新课的开始,前言的任务在于向学生介绍物理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了解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时,要体现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简单的直述,看似严谨但会给学生以枯燥的感觉。
不仅有悖于物理是有趣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
应把这个观点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
因此在简单的导言之后,便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一些曾引起神奇感的自然现象,并通过简单分类使学生粗知物理研究的内容。
既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又暗示了物理研究的内容和物理知识应用的广泛。
通过一组过程简单、效果明显的实验阐明物理是有趣的。
力图通过这些使学生感到新厅、意外的实验,把物理的有趣表现在无言之中,又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所用实验,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物理是有用的,运用置疑和列举事例的方法讲授。
通过多方面的置疑,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蕴藏着许多的秘密,有待于我们去探索,而物理知识是揭开这些秘密的基础,学好物理非常必要。
怎样学好物理是通过一组学生能够理解的实验—一物体下落实验—一创设学物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体会应如何观察、实验。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观察和实验中的思维活动,既是学习方法的熏陶,也能帮助学生破除对物理学习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体现物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避免说教式的灌输。
力图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学习物理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