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夜间旅游市场数据分析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5
夜市调查报告(共7篇)夜市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青岛"夜经济"的调查报告关于青岛"夜经济"的调查报告所谓"夜经济",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休闲、文化、健身为主要形式,时间段大约是从晚上七点之后到次日六点之前的各种消费活动,并不包括在夜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
"夜经济"所引起的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
在某种意义上,"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的表现,也是城市时尚度的充分反映,是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
"夜经济"越发达,其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充满活力。
早在年,青岛就提出了要发展"夜经济",比如,当时东部商圈的佳世客营业时间延长到晚11时;家乐福名达店、新兴店的营业时间也延长至晚11时;位于台东商圈的利群商厦将关门时间由原来的晚9时30分调整为晚10时;位于中山路商圈的第一百盛也将关门时间由晚8时30分延长为晚9时;位于李村商圈的崂百集团将百货大楼关门时间由晚8时调整为晚8时30分,维客超市广场则调整为晚9时30分。
但是6年过去了,青岛的"夜经济"似乎仍在原地踏步。
即便在青岛最繁华的香港中路上,晚上11点之后除了个别的酒吧、KTV和电影院前还有私家车、出租车来往停留,其他一切商业活动基本上都消失了。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青岛的魅力不属于夜晚吗?应该看到,青岛是具备发展"夜经济"的条件的。
首先,青岛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人均消费水平、消费需求都已经达到了发展"夜经济"的条件。
年6月11日,全球着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ECA的最新调查显示,青岛已加入亚洲生活消费指数1排名前1生活费用指数是指在不同时点,消费者为达到某一效用(或者福利、生活标准)水平所需要的最小支出之比,有时也称为不变效用指数、不变满意度指数、福利指数等。
第1篇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本报告通过对旅游业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1. 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数据,2019年全球旅游业的产值约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4%。
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2.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我国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 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旅游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环境问题突出等。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问题。
2. 数据分析法:收集和分析旅游业相关数据,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消费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1. 旅游人数及收入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从数据来看,我国旅游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2. 旅游消费结构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旅游业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逐渐兴起。
其中,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2019年宁波市旅游市场大数据统计2019年宁波全市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6.22万人次,同比下降9.28%;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62.8万人次,同比增长31.43%。
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3.95亿人次,同比增长12.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03.08亿元,同比增长16.40%。
国内旅游市场2019年宁波市的国内旅游市场整体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201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3946.70万人次,同比增长12.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03.08亿元,同比增长16.40%。
1、宁波各县市区国内旅游接待稳步增长2019年宁波市国内旅游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9年,海曙区接待国内游客2105.24万人次,同比增长17.42%;江北区接待国内游客1720.65万人次,同比增长15.79%;镇海区接待国内游客1315.40万人次,同比增长17.60%;北仑接待国内游客1374.15万人次,同比增长15.87%;鄞州区接待国内游客2553.46万人次,同比增长15.43%;奉化区接待国内游客2800.61万人次,同比增长16.97%;余姚市接待国内游客206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00%;慈溪市接待国内游客1926.80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宁海县接待国内游客2037.73万人次,同比增长17.13%;象山县接待国内游客2914.27万人次,同比增长16.54万人次;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接待国内游客519.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10%;杭州湾新区接待国内游客600.20万人次,同比上涨9.20%。
表1-6:2019年各区县(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及增幅(%)2、国内游散客化趋势进一步凸显2019年,宁波经由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254.66万人次,同比下降1.20%。
位列国内旅游市场客源地前10位的是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北京、山东、福建、江西、天津。
随着旅游条件的完善和旅游者的逐步成熟,国内旅游市场经由旅行社组织出行的旅游者人次呈下降趋势,散客化、个性化旅游趋势已十分明显。
旅游行业的数据分析报告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分析成为了预测和优化业务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通过对旅游行业相关数据的分析,提供一份详细的行业报告,以揭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一、行业概述及市场规模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涵盖了众多细分市场。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旅游收入超过1.5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万亿美元。
当前,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旅游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市场呈现出强大的增长势头。
二、旅游行业的消费趋势分析1. 旅游方式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旅游方式日益多样化。
除传统的旅游观光外,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参与主题旅游、自驾游、户外探险等特色旅游项目。
这种多元化的旅游方式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空间。
2. 自由行的兴起相比于传统的跟团游,自由行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游客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行程安排和自主选择,追求独特的旅游体验。
这一趋势带动了自由行市场的高速增长,也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3. 网络旅游的普及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旅游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旅游平台的涌现使得旅游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化和便捷化,消费者可以方便地在线预订机票、酒店和旅游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APP成为优选的旅游购物渠道。
三、旅游行业的挑战与机遇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技术的发展,旅游企业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分析来优化运营和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旅游企业应加强数据保护措施,保障用户的隐私权益,提升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
2. 个性化服务与定制化需求消费者对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需求的追求不断增长,旅游企业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升。
3. 智能科技与旅游融合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1篇一、报告概述宵夜,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也成为了餐饮行业的一大亮点。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宵夜市场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宵夜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偏好,为餐饮企业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宵夜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据《中国宵夜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宵夜市场规模已达到1.2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8万亿元。
宵夜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超正餐市场,成为餐饮行业的一匹黑马。
2. 地域分布宵夜市场在地域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宵夜市场规模较大,消费能力较强;而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宵夜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3. 消费群体宵夜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其中90后和00后占比超过60%。
他们追求新鲜、时尚、健康的饮食,对宵夜的品质和口味要求较高。
三、宵夜市场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宵夜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烧烤、麻辣烫、小吃等,各类饮品、甜品、烘焙等也逐渐进入宵夜市场。
2. 健康化趋势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宵夜市场也开始注重健康化。
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等健康食品成为宵夜市场的新宠。
3. 线上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宵夜市场的一大趋势。
外卖平台、社交电商等新兴渠道为宵夜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4. 品牌化、连锁化宵夜市场逐渐走向品牌化、连锁化。
知名品牌和连锁企业凭借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消费者偏好分析1. 口味偏好消费者对宵夜口味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麻辣、烧烤、川菜等重口味仍占主导地位,同时,清淡、养生等口味也逐渐受到欢迎。
2. 食材偏好消费者对食材的偏好与口味密切相关。
肉类、海鲜、蔬菜等食材在宵夜市场占有较大比例。
同时,素食、海鲜等食材也逐渐受到关注。
3. 消费场景消费者对宵夜消费场景的需求多样化。
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单身食客等不同场景下的宵夜需求各不相同。
调研报告夜间经济申论夜间经济调研报告近年来,夜间经济在中国发展迅猛,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告将从夜间经济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对夜间经济进行调研,为进一步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夜间经济的定义夜间经济指的是在夜间时段(通常在晚上9点至次日凌晨5点)开展的经济活动。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夜店、餐饮、娱乐、购物和宵夜等等。
夜间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城市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服务业收入,推动商业地产的繁荣。
二、夜间经济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夜间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夜间经济总规模超过4.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6%。
夜间经济对于就业的贡献也非常显著,仅在北京,夜间经济就为2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夜间消费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人们在夜间经济中享受着各种娱乐和文化活动,餐饮业、娱乐业、零售业等行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
夜间消费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商家创造更多的利润。
三、夜间经济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夜间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夜间经济相关的设施和空间,支持夜间商业街区的建设等。
同时,政府也鼓励开展文化、娱乐、体育等夜间活动,丰富夜间文化供给。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夜间公共交通的投入,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四、夜间经济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夜间经济发展迅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夜间经济对城市居民和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例如,夜间噪音和交通拥堵可能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夜间经济的管理和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对夜间经济的监管力度,防止违规行为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
五、夜间经济的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夜间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规范。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夜间经济的发展,并加强对夜间经济的监管,保障市民的安全和权益。
二是培育夜间文化氛围。
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夜间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夜间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旨在对中国夜间旅游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夜间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夜间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热点等方面。
同时,文章还将对夜间旅游的影响进行探讨,包括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等。
本文将总结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发现夜间旅游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文章还将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夜间旅游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为夜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的综述,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者关注夜间旅游领域,推动夜间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中国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中国夜间旅游的资源类型与特色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夜间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这些资源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了现代都市的活力与魅力。
资源类型方面,中国的夜间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民族风情、现代都市风光等。
自然景观如黄山的云海、张家界的星空,在夜晚更显神秘与壮观。
历史文化遗址如故宫的夜景、西安的古城墙,在灯光的映照下,更加彰显了其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
民族风情方面,各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如苗寨、藏寨等,其独特的夜间民俗活动和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
现代都市风光则以上海的外滩、广州的珠江夜游为代表,展现了都市的繁华与活力。
在特色方面,中国的夜间旅游体现了“古今交融、多元一体”的特点。
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夜间旅游体验。
例如,利用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中国夜间经济消费金额占比、夜间出行城市排名及夜间经济市场趋势分析“夜间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学概念,一般是晚6点至次日6点城市特定地段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其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青岛、杭州、石家庄、南京、西安、成都、南昌、宁波等多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纷纷点亮“夜间模式”,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接受调查的游客中有过夜游体验的占比92.4%。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夜间总体消费金额、笔数分别达全日消费量的28.5%、25.7%,其中,游客消费占比近三成,夜间旅游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旅游平均停留时间为3天,连续3晚愿意体验夜游的受访者达到26%,选择2晚的受访者占到53%,不愿出游的受访者仅占2%,人均夜游停留时间为2.03晚。
说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游客夜游意愿强烈,夜游市场需求广阔,随着夜游产品的丰富多元和夜游环境的日臻完善,未来夜游需求将持续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夜游花费在200-400元和400-600元之间的比重最高,分别为27.9%和27%,600-800元和200元以下居中,分别占比15.6%和12.1%,1000元以下比重最低。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是当下夜间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引领夜游风尚,24小时书店、话剧、院线电影等吸引了大批青年游客。
出游和家庭亲子出游对夜间体验需求更高,分别占比31.8%和31.2%;朋友出游和跟团游需求居中,占比17.2%和11.6%;商务出差和个人独行的夜间体验需求最低。
我国旅游企业的夜游领域投资、产品供给数量和盈利水平等均较白天旅游产品有很大差距。
供给端参与调研的657家旅游企业中,72.99%的旅游企业提供的夜游产品品类仅占全部旅游产品的30%以下,还有79.24%的旅游企业夜游产品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重不足30%。
旅游行业数据报告分析旅游趋势与市场变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旅游行业的数据报告分析,揭示旅游趋势和市场变化的最新动态。
一、国内旅游行业总体情况根据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报告,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143.33亿人次,同比增长10.8%。
其中,出游人数最多的前5个省份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
另外,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3.5%,达到51337.2亿元人民币。
二、旅游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交媒体和共享经济的发展,旅游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
数据显示,在2019年,自由行游客占比达到了61.3%,相比之下,跟团游的市场份额则有所下降。
另外,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端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特别是一些主题旅游、深度游、红色旅游等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
数据显示,2019年红色旅游客流量同比增长了24%。
三、旅游市场的变化在旅游市场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入境游客数为1.45亿人次,同比增长4.5%。
其中,来自亚太地区的游客占比最大,达到了73.9%。
另外,在国内旅游市场中,民宿、本地游、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也非常迅猛。
民宿市场规模达到了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0%。
四、未来旅游趋势展望未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科技驱动下,旅游行业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差异化。
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收集游客信息、优化景区流程等方式,提升游客体验;另一方面,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出游服务。
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入境旅游市场也将继续扩大,各类跨境旅游产品需求将会相应增加。
综上所述,旅游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不断变化中的市场和趋势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商机,值得我们关注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