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大地测量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6
物理大地测量学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应用物理学原理,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和仪器设备对地球形状、重力场、地球自转和变形进行测量和研究的学科。
该学科包括研究地球形状和物理场的测量方法、地球重力场的测定和应用、地球自转参数的确定、地壳运动和变形的监测等内容。
在物理大地测量学中,主要涉及到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的设计和使用、测量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大地水准网和重力基准的建立与维护、地球形状和重力场的模型构建等。
通过这些技术和方法,物理大地测量学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球形状、重力场等物理参数,为地质研究、地震监测、海洋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地壳运动和变形的监测。
利用卫星测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球表面的形变、地壳断裂和地震活动等现象,为地震预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提供依据。
物理大地测量学还应用于导航定位、地图制图、石油勘探等领域,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数据的可靠性。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作用、基本体系和基本内容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整体与局部运动和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2)大地测量学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A.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B.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格的特殊作用。
C.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D.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三个基本分支构成: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4)基本内容:
1.几何大地测量学也就是天文大地测量学。
其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2.物理大地测量学也有称为理论大地测量学。
其基本任务是用物理的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3.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卫星及其它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分支之一﹐研究用数学、物理(重力)方法测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学科,又称为理论大地测量学,也有人称之为大地重力学或地球重力学。
几何大地测量的观测都是在地球重力场内,以铅垂线为依据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中进行的。
为了把这些观测数据归算到一个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局部的或全球的)中去,必须知道地球的大小、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测定地球形状可以用重力测量方法,也可以用几何大地测量方法。
但比较起来,用重力测量方法更为有利。
因为重力测量差不多可以在地面上任意地点(包括大陆上和海洋上)进行,而且重力点之间不需要像天文大地网各点之间那样互相联系着,这样,在选点和处理观测成果方面也就简单得多。
所以应用重力测量方法比较容易在全球表面上布满相当数量的重力点,然后由此求出比较可靠的地球扁率值,研究全球性的地球形状和建立全球统一的大地坐标系。
至于几何大地测量方法,则目前还无法在海洋上进行,仅由陆地上的天文大地网资料,只能研究区域性的地球形状,同时所推算的地球扁率值,也就不会像由地球表面上广泛分布着的重力点网所推算的地球扁率值那样可靠。
当然,在卫星大地测量出现以前,地球的长半径还只能用几何大地测量方法求定。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重力测量的仪器和方法2.重力位理论3.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基本理论4.用重力测量方法归算大地测量数据的问题。
通常将后面三个部分划归为理论物理大地测量学,也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重力位理论利用重力以及同重力有关的卫星观测数据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重力位函数的数学特性和物理特性。
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基本理论主要是研究解算位理论边值问题﹐例如按斯托克斯理论或莫洛坚斯基理论或布耶哈默尔理论等解算﹐以此推求大地水准面形状或真正地球形状和地球外部重力场。
全球性地球形状利用全球重力以及同重力有关的卫星观测数据﹐按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基本理论﹐推求以地球质心为中心的平均地球椭球的参数﹐以此建立全球大地坐标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求全球大地水准面差距﹑重力异常和重线偏差等。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应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及随时间变化的学科,又称大地重力学。
研究和测定地球形体、地球重力场和地面点几何位置及各自随时间变化的学科,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深空大地测量学等。
主要研究任务用物理方法研究和测定地球形体、地球重力场及各自随时间的变化核心内容地球重力场。
地球重力场反映地球物质的空间分布、运动和变化,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及其时间相依变化将为现代地球科学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紧迫课题提供基础地学信息。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地球重力场与其它物理场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
从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看,重力场是地球最重要的物理特性,制约着在该行星上及其邻近空间发生的有关力学事件,引力是宇宙一切物质存在的最普遍属性,制约着宇宙的演化和发展。
基础发展1743年法国的克莱洛在其著作《地球形状理论》中,假设地球内部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地球的质量密度分布是从地球质心向外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
在这种假定下,他认为地球的外表面应是一个水准椭球,即椭球表面上各点的重力位相等,从而论证了重力值(物理量)和地球扁率(几何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一论证称为克莱洛定理。
这一定理奠定了用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基础,形成了物理大地测量学的核心内容。
1849年,英国的斯托克斯(Stokes)提出了斯托克斯理论,即在地球的外重力位水准面上给定重力和重力位,已知地球离心力位,可以求出这个外重力位水准面的形状和外部重力位,无须对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作任何假设。
但为了求得唯一解,水准面外部不能有质量存在。
斯托克斯理论是克莱洛定理的进一步发展。
1873年,利斯廷(Listing)提出用大地水准面代表地球形状,由此可将斯托克斯理论用于研究大地水准面形状。
但实际上由于大地水准面外部存在大陆,所以必须通过重力观测值的归算移去这些物质,这将使大地水准面发生形变,并且必须知道归算范围内岩层密度分布的数据,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1. 物理大地测量学1.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和确定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整体与局部运动和地表点的几何位置及其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2.物理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利用重力等物理观测量解决大地测量学科问题的大地测量学的分支学科 3.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物质分布和地球旋转运动的综合反映,是地球的重要物理特征之一4.地球重力场的知识是地球科学,特别是大地测量学, 地球物理学,海洋学和空间科学以及地球动力学巨大进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信息源2. 物理大地测量任务与内容:用物理的方法研究和测定地球形体,地球重力场及各自随时间的变化。
内容:重力位理论,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全球性地球形状,区域性地球形状,重力探测技术。
3. 位函数:设有一个标量函数,它对被吸引点各坐标轴的偏导数等于力在相应坐标轴上的分量,这样的函数称为位函数,对引力来说具有引力位函数,简称引力位引力常数: 6.672*10^-11m3kg−1s−2,引力位物理意义:质点在某⼀位置时对无穷远处的引力位能的负值。
4.aa ff γω252*=+,)3591(2'e b a +=克莱罗定理;f 为地球椭球扁率f* 为地球椭球重力扁率ω 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a 为地球椭球长半轴γ a 为地球椭球赤道正常重力ωγ a 为地球椭球赤道离心力 5. Laplace :0sin1cot 222222222=∂∂+∂∂+∂∂+∂∂+∂∂λθθθθVV V rV rrV r,h1 = 1,h2 = r,h3 = rsin ϑ6. Poisson, Simeon-Denis :⎰⎰=-=σψσλϕ2sin2,),,(4322R l d R H lR rR H π,改进的Poisson方程为:⎰⎰---=σσλϕψd R H rR rlR rR H ),,()cos 31(42322π7. Stocks:⎰⎰∆=σσϕd r gS R T ),(4π,)(cos )(112),(12ψϕn n n P rR n n r S +∞=∑-+=,22222cos 5)2cos ln(cos 332),(rR rR r l rR rRl rR lR r S ψψψϕ--+--+=8. 谐函数定义:如果一个函数在空间区域υ范围内任何一点都满足拉普拉斯方程(ΔV=0),就称为谐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