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养猪实现零排放
- 格式:pdf
- 大小:116.26 KB
- 文档页数:1
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大约要吃掉7亿头猪,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在规模化养猪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污,随意排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对粪便处理技术进行合理运用。
在各种处理技术中,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技术的效果较好,可将该技术运用到规模化养猪中,以此来实现养猪场零排放的目标。
一、零排放养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势1、基本原理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技术的理论基础为微生态与生物发酵,以筛选的方式获取对猪的粪尿具有降解作用,并且还能产生对各类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起到抑制效果的益生菌,通过特殊的工艺,制成垫料发酵菌。
同时可利用锯末、谷壳和米糠等原料制作培养基,在其上接种发酵菌,堆积发酵后,形成发酵垫料。
发酵垫料床分为薄床和厚床两种,前者的厚度为15-30cm左右,这种垫料床通常只用一次,一批猪养成出栏后,便需要更新一次垫料。
后者的厚度为80cm左右,可将猪的粪便清理至发酵垫料中,利用垫料的益生菌,使粪便完全发酵后,以较快的速度降解,从而达到零排放的目标。
采用厚垫料床,不需要冲洗和清扫,只要适当添加垫料,便可重复使用,一块垫料床的使用寿命在2-3年。
2、技术优势微生物发酵床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技术,其之所以能够在规模化养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微生物发酵床在养猪场的应用,能够使养猪过程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粪便中的病原菌、寄生虫会被有益菌杀灭,猪舍的环境获得显著改善,为猪的育肥创造有利条件;饲料的利用率也有所提升,使猪肉的品质得到提高;工人不需要每天清除粪便,减轻了劳动强度,猪舍也不用每天冲洗,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从而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使用1年之后的垫料,经过加工后,能够变为生物有机肥,可用于果树种植,与化肥相比,有机肥的效果更好,不会对果树造成毒害,也没有残留,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
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
作者:谭柳
来源:《湖南农业》 2014年第3期
伟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谭柳
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建立并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木和发酵菌种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经微生物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
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优点:
1.彻底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粪尿排泄物,不需要每天清扫猪栏、冲洗猪舍,于是没有任何冲洗圈舍的污水,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养猪场,真正达到养猪零排放的目的。
2.改善猪舍环境发酵床猪舍为全开放,使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于猪的生长。
猪粪尿在发酵菌种迅速分解下,猪舍里不会臭气冲天和滋生苍蝇。
3.提高猪肉品质猪饲养在垫料上,显得十分舒适,猪活动量较大。
猪生长发育健康,能够减少疫病发生或传播,搞好防疫工作后,几乎没有猪病发生,从而提高了猪肉品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
利用锯木屑和谷壳来做垫料,垫料后期运用生物再生技术进行菌化、酵化处理,加工为高效生物有机肥料,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以替代化肥或减少化肥用量,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的面源污染问题,做到了绿色养殖。
畜牧业养殖模式的低碳化与节能减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模式往往存在高碳排放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畜牧业需要进行低碳化和节能减排的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养殖模式的低碳化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低碳化的意义低碳化是指减少碳排放,降低碳足迹的过程。
对于畜牧业而言,低碳化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低碳化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甲烷气体的排放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较大。
通过低碳化措施,如改善饲料配方、提高粪便处理效率等,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低碳化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畜牧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土地和饲料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降低能源和物质的浪费,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够更加可持续地发展畜牧业。
最后,低碳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模式往往导致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而低碳化的养殖模式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布局等方式,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二、节能减排的措施与建议实现畜牧业养殖模式的低碳化与节能减排,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建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建议供参考。
1.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模式强调农、畜、林、水的综合利用,将农田、养殖场、林地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推广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养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还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饲料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成本和能源来源。
通过科学配制饲料、合理投喂、精细管理等方式,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
3. 推进粪便资源化利用。
畜牧业生产中,粪便是一种有机肥料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粪便,如沼气发酵、厌氧处理等,可以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发挥生猪低碳养殖优势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生猪养殖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大、养殖成本高等。
为了实现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发挥生猪低碳养殖的优势。
生猪低碳养殖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传统养殖模式中,人工饲养、污水处理等环节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
而生猪低碳养殖可以通过改进饲料配方、优化养殖管理等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生猪低碳养殖可以提高养殖效率。
传统养殖模式中,养殖密度较大,饲料利用率低,而且容易引发疫病传播等问题。
而生猪低碳养殖则注重优质饲料的利用,提高养殖密度的同时也保证了生猪的健康和生长速度。
生猪低碳养殖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传统养殖模式中,养殖场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和物资投入,而且运营成本高,利润空间较小。
而生猪低碳养殖则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了发挥生猪低碳养殖的优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开发出更加高效的饲料和饲养技术,提高生猪饲养效率。
推广优质饲料的使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
加强养殖管理,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猪的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
加强政府的扶持政策,鼓励生猪低碳养殖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贷款等方式,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养殖的科学化水平。
政府也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
发挥生猪低碳养殖的优势是实现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可以实现生猪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挥生猪低碳养殖优势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养猪量最多的国家,生猪养殖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环境压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加,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如何实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猪养殖领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低碳养殖是近年来养猪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采用低碳养殖方式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环保的目的。
而且,低碳养殖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较高,可以提高生猪的养殖质量和养殖效率。
因此,采用低碳养殖方式是实现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发挥生猪低碳养殖优势,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进行养殖场肉猪粪便、饲料、养殖量、养殖管理及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源综合利用。
肉猪粪便可以做成有机肥、菜园土等,并用于农作物、花卉等的生产,从而达到产品资源化、降低肉猪饲料成本、减少排污等效果,实现资源利用的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
养殖场应该进行规范化建设和强制执行,生猪养殖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饲养、免疫等标准进行管理,严格执行农药和饲料使用标准,保证生猪饲养健康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采用科学饲养方式,开展生物学、生理学等科学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水平,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生态环境方面,应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从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养殖场固废管理等环节入手,做好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
同时,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公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应注意节能减排和低碳节约的意识,对于过度林木砍伐和垃圾无序排放等行为,要严格制止和管控。
总之,发挥生猪低碳养殖优势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重点在于资源利用、科学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
在实践中,需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多方共同合作,全面提升行业水平,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为全球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养猪法又称发酵床“零排放”环保养猪法,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兴养猪法,运用该技术猪舍无需清除粪便,大大降低饲养成本。
3月10日,在长葛市天源农牧公司的猪舍,笔者感到十分惊奇:在这个生活着数千头猪的猪舍里竟然闻不到一点儿传统养猪场的臊臭味儿。
“我们采用的‘零排放’环保养猪法,不仅可以节约水、电、饲料,减少疾病发生,还能通过酵母对猪粪尿进行发酵,实现猪舍污染‘零排放’。
”该公司负责人说。
不用专门清理粪便在传统饲养过程中,处理生猪粪便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随意堆放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轻则引起周围居民不满,重则引发疫病;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成本过高。
采用自然养猪法可以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生物环保养猪技术是将酵母菌、锯末、稻壳、谷糠等垫料铺成80厘米厚的发酵床,把猪赶到上面喂养,猪排放的粪尿与垫料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发酵,得到充分分解和转化,除去臭味,既解决了粪尿造成的污染问题,又为猪创造了一个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而且,这些有机物经过发酵又转化成了具有一定营养的物质,猪吃了可以节省其他饲料。
据介绍,实施该技术后每3年只需清理一次猪舍,节省不少劳动,而且清理物还是市场上抢手的肥料。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猪生活在这张生物发酵床上,缓解了传统饲养过程中严重的冷、热应激现象。
生物发酵床垫料表面温度夏天达27℃~28℃,不存在那种闷热感觉,冬天在17℃~18℃,舍内无需生火加温,就可以达到生猪生长的适宜温度,而10厘米以下垫料的温度达30℃~40℃,垫料底层可以达到50℃~60℃,非常利于发酵成熟和杀死多种致病菌。
该负责人感叹,外国人所说的生猪福利也不过我们这种状况吧。
新技术的七大优点除减轻环境污染外,该公司负责人还总结出自然养猪法的七大优点:省工,猪舍不用每天清理粪便,省工30%~50%;省水,猪舍不用水清洗,节水90%;省料,微生物将垫料及粪便转化为猪可食的菌体蛋白,既可作为猪饲料,又改善了猪的肠胃消化系统,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猪的生长速度加快,可提前10天出栏,省料10%;抗病省药,猪舍环境好,发酵床减少了病原传播,猪活动量大,体质好,很少发病,减少用药和消毒费用;省煤省电,发酵床产生热量,猪舍冬季无需耗煤耗电加温;省地,养猪场无需再建沼气池、污水池、粪场等粪便污水消纳设施,使用发酵床可以增加饲养密度,50平方米的发酵床能容纳40头肥猪,比传统饲养法节约猪舍用地2/3;提高猪肉品质,自然养猪法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基本上解决了猪肉的药物残留问题,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
发挥生猪低碳养殖优势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低碳养殖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在众多畜牧业中,生猪养殖行业更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低碳养殖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生猪行业必须要发挥其低碳养殖的优势,积极采取措施,达到更加环保、健康、高效的养殖模式。
一、生猪低碳养殖的优势1、养殖模式相对单一生猪养殖相对来说养殖模式比较单一,养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相对其他畜牧业要低。
2、粪便资源利用价值高生猪养殖粪便产量大,但也意味着它有很高的资源利用价值。
生猪养殖企业可通过科学处理,将粪便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生物饲料粉等,提高品质和使用价值。
科学的处理过程将消除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
3、饲料策略多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饲养已成为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生猪养殖业在智能化、精准化方面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饲料策略也比较多元化。
通过不同的饲料策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1、推进科技养殖生猪产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持,要推进科技养殖,不断研究和探索高效绿色养殖模式,实现低碳养殖。
生猪企业可采取数据智能化养殖、智慧养殖等科技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时间,降低养殖成本。
2、推动有机肥料的利用将生猪废弃物做为有机肥料将产生很大的环保效益,这有助于促进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
同时,有机肥料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相较于化肥生产过程的能耗和碳排放都要低不少。
3、推进绿色饲料的利用推广和利用绿色饲料既能提高猪肉的品质,又能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生猪企业通过使用生物质饲料、粉状饲料等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还能起到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
4、加强环保意识要实现低碳养殖,加强环保意识极其重要。
生猪企业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把环保贯穿于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发生,减少绿色家庭废弃物的排放。
养猪废水零排放浅析论文导读:发展养猪是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内容,猪肉制品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养猪粪便、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何有效做好养猪废水、粪便的治理工作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索并实现养猪废水、粪便的零排放技术不啻为当前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养猪,废水,零排放,浅析猪肉及其制品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摄入动物蛋白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不少经济学家提出猪、粮稳天下的农业治国之策。
发展养猪是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内容,猪肉制品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磁县养猪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和“产-加-销”的产业链条。
全县养猪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养猪粪便、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何有效做好养猪废水、粪便的治理工作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索并实现养猪废水、粪便的零排放技术不啻为当前的一剂良药。
1.传统的养猪废水治理技术养猪场废水是养殖业废弃物中最典型的一类污染物,主要包括猪尿、部分猪粪和猪舍冲洗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
由于养猪业属传统产业,用于废水处理的资金有限,所以养猪场废水处理各项指标要完全达标难度很大。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养猪场废水处理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
目前,养猪场废水处理研究的工艺方法主要有物化处理、自然生态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
但是,由于受地理条件、资金、技术和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废水处理方法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如:自然生态法处理需要大面积的处理场地;好氧处理能耗大,去除污染物不完全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论文。
2.零排放技术原理及优点2.1技术原理在猪饲料及生活环境(猪舍内垫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形成有利于猪生长发育的优势微生态系统,有效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乙酸、丙酸、乳酸、抗生素及细菌素等共同组成对外籍的化学屏障;原籍菌群有秩序地定植于黏膜、皮肤等表面或在细菌之间形成生物屏障,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的定植,起着占位、争夺营养或拮拉作用,使有害微生物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而不能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