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养猪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7
发酵床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篇一发酵床养猪技术【摘要】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是利用我们周围自然环境的生物资,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有机填垫,再将仔猪放入猪舍.发酵床养猪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化生、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抑制害虫、病菌,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牲畜抗病能力,促进牲畜健康生长。
【关键词】发酵床好处垫料一、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好处1、降低基建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2、酵床养猪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发酵床养猪技术由于不需要对猪采用清扫排放,也不会大量的冲圈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出养猪场,基本上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标准,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3、相对节水、节电、节人工。
发酵床养猪由于不需要每天用大量的水冲洗圈舍,达到节约用水90%以上.发酵床养猪冬暖夏凉。
不用采用地暖、空调等设备,大大节约了能。
冬天发酵产生的热量可以让地表温度达到20度左右,解决了圈舍保温问题;夏天,只是通过简单的圈舍通风和遮荫,就解决了圈舍炎热的问题。
由于饲养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所以节省了人工。
4、降低饲料成本发酵床养猪能够节省饲料的原理是便给菌类提供丰富的营养,促使有益菌不断繁殖,菌体蛋白,猪只通过拱食圈底填充料中的菌体蛋白,猪吃了这些菌体蛋白不但补充了营养,还能提高免疫力。
补充了营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节省一部分饲料。
采用这种方法养殖,可以增加粗饲料的比例,减少精料用量,从而降低饲养成本。
加之猪生活环境舒适,生长速度快,一般可提前10天出栏。
5、降低药费成本。
猪生活在发酵床上,更健康,不易生病,减少用药成本。
6、变废为宝垫料和猪的尿混合发酵后,直接变成优质的有机肥,可直接用于果树、农作物的使用,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效果。
二、酵床技术实现猪场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1、猪舍的建设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一般要求猪舍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
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10万头生猪养殖零排放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编号:公司二○一三年十月10万头生猪养殖零排放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公司二○一三年十月主编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编制人员:工艺: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图:高级工程师土建: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电气: 高级工程师给排水:技术经济:高级工程师投资估算:高级工程师目录一、项目的背景与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三、项目实施主要内容、技术关键与优点、预期目标四、项目应用或产业化前景五、项目发展的条件与优势和市场需求六、项目实施方案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八、公司及法人代表及主要研究人员的简况九、经费预算来源十、效益分析十一、项目管理十二、结论一项目的背景与意义1、项目建设的背景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角,与赣、粤两省接壤,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是一个汉、瑶、畲等多民族杂居,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山区县。
畜牧业做为汝城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而养猪业产值又占畜牧业产值的82%以上,养猪收入在贫困山区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养猪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当地的养猪业面临着三大困境,即环境、品质与健康、效益提高问题。
新型的“零排放”(即微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其经济性、环保性是现在的养猪技术无法比拟的,解决了养猪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变废为宝,即能减少环境污染又不增加投入,还能降低劳动强度并培养出健康无病的猪,且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利用也一直是国家、畜牧科研者和广大养殖户共同追求的目标,即符合国家对环保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又能促进全县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加速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因此,加快“零排放”养猪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势在必行。
生态养猪技术特点和要点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成本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的生态养猪新技术。
目前,已在吉林、山东、河南等多个省份推广。
技术特点(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有机物做垫料的发酵床,含有大量的有益土著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活性和分解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猪粪尿迅速有效地分解转化,猪粪尿直接消解在发酵床内,不需要人工清扫、冲洗圈舍,使圈舍没有一点臭味,没有大量的冲刷污水和粪便排出舍外,对周围河流、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不再产生污染,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殖污染物的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
(2)提高了猪肉品质。
发酵床生态养猪优化了猪生长发育的环境,舍内温度湿度适宜,发酵床舒适温和,猪爱活动,状态佳,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土著微生物和各种营养剂的作用,抑制了有害微生物和病菌的侵入,猪的体质显著增强,抗病能力明显提高,猪的发病大大降低,不需再使用大量的药物防治,也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用量。
猪在一个温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育成健康的肌体,提高了自身的体质,也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从而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无公害猪肉。
(3)充分利用农业废弃有机资源。
在发酵制作有机垫料过程中,将木屑、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原料,通过添加微生物发酵,制成垫料铺入发酵床。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床内有机物和猪粪便被分解转化为微生物自身的营养物质,形成微生物蛋白,部分被猪重新摄食利用,变无用为有用。
发酵床垫料一次投入可多年利用,在长期的微生物作用下发酵床垫料可形成优质的微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果树,蔬菜等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废弃有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生态化。
(4)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应用该技术可节约饲料10%~15%,减少用药40%,节约用水80%~90%,节约用工50%以上,缩短育肥周期10~15天,省去了排污管道和猪粪尿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出栏1头猪可增效40~60元。
技术要点(1)发酵床猪舍的建造。
零排放养猪技术垫料制作第一节材料的准备洛东式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重要环节是垫料的制作,垫料所用最大宗的原料为农作物下脚料如谷壳、秸秆等;以及锯末、树叶等。
需少量的米糠、生猪粪及洛东饲料添加剂。
垫料中的谷壳或秸秆主要起蓬松作用,使得垫料中有充足的氧气,锯末、米糠及生猪粪则是起垫料的保水性及微生物营养源的作用。
洛东酵素是促进饲料吸收、抑制病菌发生、提高和稳定发酵状态、分解猪的排泄物。
注意事项:1、秸秆需事先切成8~10cm的2、锯末经防腐剂处理过的不得使用。
如三合板等高密板材锯下的锯末。
3、米糠质量要好,掺杂谷糠或酸败的米糠不得使用。
生猪粪要求是一周内的新鲜猪粪。
直接从猪栏内干清粪,不能从集粪池中捞起的粪便,为母猪粪最好。
4、全新猪场没有猪粪,可增加优质米糠量替代。
第二节材料比例不同的材料,季节不同所占的比例不一样,具体详见表一。
表一、不同季节所需的材料比例第三节垫料制作一、垫料制作的目的垫料制作的过程其实是物料发酵的过程,其目的1、在垫料里增殖优势有益菌群;2、通过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杀死有害菌。
二、垫料制作方法垫料制作方法根据制作场所不同一般可分为:集中统一制作和猪舍内直接制作两种。
集中统一制作垫料是在舍外场地统一搅拌、发酵制作垫料。
这种方法可用较大的机械操作,操作自如,效率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猪场,要新制作垫料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该方法。
在猪舍内直接制作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
即是在猪舍内逐栏把谷壳、锯末、生猪粪、米糠以及洛东饲料添加剂混合均匀后使用。
这种方法效率低些,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猪场。
或部分栏舍垫料使用很久显得很旧以及垫料状况很差而不利于猪生长时,通常可采用该方法。
三、制作过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达到充分搅拌,让它充分发酵就可。
1、确定垫料厚度A、育肥猪舍垫料层高度冬天为80cm,夏天为60cm。
B、保育猪舍垫料层高度为60cm,夏天为40cm。
2、计算材料用量根据表一,不同夏冬季节、猪舍面积大小,以及与所需的垫料厚度计算出所需要的谷壳、锯末、米糠以及洛东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数量。
3、洛东酵母糠的制作将所需的米糠与适量的洛东饲料添加剂逐级混合均匀备用。
4、原料混合将谷壳、锯末各取10%备用,将其余按下图示把谷壳和锯末倒入垫料场内,在上面倒入生猪粪及米糠和洛东饲料添加剂混合物,用铲车等机械或人工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如图示图。
5、物料堆积发酵各原料经搅拌均匀混合后象梯形状一样堆积起来,在堆积过程中喷水调节水分,使物料水分保持在45%。
堆积好后表面铺平,用麻袋覆盖周围保温。
如图示:6、物料温度检测第二天选择物料不同部位,约30cm深,温度可达到40oC以上,以后温度便逐渐上升,最高可达到70oC左右,详细情况见如下曲线图:说明:1、只有在垫料完全发酵成熟后放猪才能保证健康养猪。
2、夏季A曲线因垫料中不加猪粪,所以温度衰减很快,原因是垫料中的营养(米糠)在发酵中很快被消耗完毕,所以曲线很快趋于稳定。
3、冬季B曲线因垫料中含有猪粪等丰富的营养,发酵时间加长,温度曲线衰减的慢。
4、垫料发酵成熟与否,关键看温度曲线是否趋于稳定。
5、夏季放猪前,如果是新垫料,温度曲线趋于稳定的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如果是旧垫料,温度曲线趋于稳定的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
6、垫料发酵状况会随着气温的变化和垫料状况的不同有所变化,以上曲线仅作参考。
物料的铺设根据季节外界温度不同,物料经发酵,温度达70 oC左右时,保持3天以上,当物料摊开,气味清爽,没有粪臭味时即可摊开到每一个栏舍。
高度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猪群而定。
物料在栏舍摊开铺平后,用预留的10%未经发酵的谷壳、锯末覆盖,厚度约10cm。
间隔24小时后等待进猪。
四、注意事项1、调整水分要特别注意尽可能不要过量。
2、制作垫料时原材料的混合,什么样的作法都可以考虑,以高效、均匀为原则。
3、堆积后表面应按压。
特别是在冬季里,周围应该使用通气性的东西如麻袋等覆盖,使它能够生温并保温。
4、所堆积的物料散开的时候,中心部水分比较低。
气味应很清爽,不能有恶臭的情况出现。
5、散开物料时,还出现氨臭的话,温度还很高、水分够的时候让它续继发酵。
6、一定应注意第二天物料初始温度是否上升40—50 oC,否则的话要查什么因素引起的。
一般从如下几个因素考虑:a. 谷壳、锯末、米糠、生猪粪等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b. 谷壳、锯末、米糠、生猪粪以及洛东酵素比例是否恰当;c. 物料是否混合均匀;d. 物料水份是否合适?是否在45%,太干?太湿?生猪养殖零排放技术简介“零排放”养殖技术又名生物发酵垫料式生产技术,是一项生物技术运用于生猪生产的技术革新尝试,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
现将零排放养殖技术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一、“零排放”养殖技术的优点1、有效改善养殖环境。
养殖场周围及舍内无粪便特有恶臭气味,无蚊蝇滋生,生猪粪便经降解后与垫料混合,垫料表层10-20cm 干燥,温度与常温一致,无异味,深层30-40cm处温度增高4-5度,有轻微发酵味。
2、有效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采用该项技术的养殖栏舍,不再配套建设排污管道、沼气池、化粪池、粪便蓄积坪等排污设施,减少了附属设施土地占用面积。
3、有效减少养殖场常用劳动力。
使用该项技术的养殖场,配套改革饲料投喂系统、饮水供给系统,无需每天清猪粪,每人可养猪800头,无需冲洗猪舍,节约用水90%以上。
4、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猪肉品质。
经益生菌垫料对有害微生物抑制或杀灭,加之无有害气味和蚊蝇存在,生猪生长环境大力改善,疫病传播源和媒介减少,发病机率降低。
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提高了猪肉品质。
二、“零排放”养殖技术的缺点1、已建养猪场改造难度大。
由于该项技术对栏位面积,舍内建筑要求高,已建栏舍设施需全部更换或改造,养殖户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需大幅增加,且采用垫料需在舍内深挖60-80cm,土方工程量大。
2、菌种和垫料原料供应紧张。
当前益生菌菌种均由公司运作,价格较高,每公斤饮用菌30元左右。
同时,垫料需求量大,以100立方计算,需用谷壳、锯木屑、米糠等近14000公斤,仅可解决150平米左右需求,目前,周边无专业加工场所,将可能导致部分原料价格抬升或树木砍筏过度。
三、怎样制作发酵床流程如下:猪栏舍的准备—垫料材料的准备—垫料的发酵制作—猪进栏—猪的饲料及垫料日常管理—猪出栏—垫料再堆积发酵。
猪栏舍垫料层高度60-80厘米。
猪舍一般采用单列式,跨度为9-13米,立面全开放式,屋檐高度2.6-3.5米。
栋舍间距要宽,小挖掘机或小铲车可开动行驶,一般在4米以上。
栏圈面积根据猪场规模(即每批上栏数量)而定,一般掌握在40平方米左右。
饲养密度0.8-1.5头/平方米。
在猪舍一端设饲喂台、饮水台或在猪舍适当位置安置饮水器,但要保证猪饮水所滴漏水往栏外流,以防饮水潮湿垫料。
对于地面槽式结构、半坑道结构一般每个栏舍一面墙体留设 1.5-3.0米缺口,供垫料方便进出。
缺口用木板等遮拦。
四、垫料的制作和维护1、材料准备:垫料所用的大宗原料为谷壳、秸秆等;以及锯末、树叶等。
其次是黄土、食盐、米糠、微生物菌种。
秸秆需事先切成8—10cm;锯末经防腐剂处理过的不得使用。
米糠质量要好,掺杂谷糠或酸败的米糠不得使用。
2、原料比例为:每立方米放锯末7袋,黄土60斤,盐0.9斤,育生菌2斤。
3、操作过程:(1)、测试:首先按1立方米放7袋左右锯末来计算,在锯末不充足时可以用玉米秸秆代替一半(即3袋锯末4袋秸秆)锯末。
往里加水以手用攥,能成团但不能见水为好,含水量为45%左右,算出锯末和所需水量。
(2)拌料:按所测每立方米锯末的量,加入盐和黄土,把菌放入计算好的水中,然后喷到混合好的锯末中,拌均匀添到坑内,最后表面喷原菌一次。
圈底做好了,物料发酵,温度达到70度左右,保持3天以上就可以使用了。
(3)饮用菌:头三天1:100比例(原菌和水)一周后1:300比例,每间隔一周比例上升300,直到1;2000比例为固定饮用量。
4、垫料的维护管理(1)微生态圈舍需每日将粪便进行添埋,不可把粪便裸露在表面,这样达不到分解效果。
如发现菌床表面干燥可3-7天用喷壶加少许原菌进行表面喷洒,开前后窗通风。
(2)如发现发酵床下沉超过10公分必须及时添加原料补齐即可。
如发现板结,3-4天用叉翻动,以防底部微生物缺氧导致发酵床出现问题。
(3)出栏一批猪后,将发酵床深翻一次,然后发酵一周左右再次进猪。
养猪场可以做到污染零排放——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一、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其污染治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猪的需求和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一方面,养殖模式正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模式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传统的分散养殖仍然存在。
生猪等畜禽养殖的粪尿、污水和臭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问题,对环境的压力逐渐加大。
养殖业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污染问题之一,其污染治理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
畜禽养殖的污染整治难度大,以往缺乏有效和经济的治理技术是原因之一。
畜禽养殖场排出的粪尿和污水的氨氮浓度高,污水脱氮的工艺比较复杂,导至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行管理复杂、运行费用高,对经济效益不高的畜禽养殖业来说会遇到很多困难。
因而乡镇畜禽养殖污水就算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多数也只有厌氧产沼气,然后排到水塘自然净化,治理设施多数很简陋;小规模的畜禽养殖的污水直接排入水塘自然净化,造成水塘严重富营养化,发黑发臭;众多的小型畜禽养殖点根本不考虑废水处理,甚至设在水源保护区内,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这些畜禽养殖点在一轮清拆之后不久又会重现,防不胜防,耗费大量的监督力量仍难以解决。
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是环保部门、农业部门非常头痛的问题。
除此之外,传统养猪还存在投资高、利润低、出栏猪肉质低,依赖抗生素药物给猪防病等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关键是要科技的支撑和技术的创新。
二、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完全解决了畜禽养殖的污染问题新型的养猪技术----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是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技术。
该技术可以实现无污染生态养猪模式,深受养猪业欢迎。
过去养猪场给人的印象是臭气熏天、苍蝇成群,而使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的养猪场,没有粪尿和污水外排,闻不到臭气,环境整洁(见照片)。
该技术是一种从源头上消除粪便污染又能节能减排的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
技术实施是在在猪舍铺上锯末、谷壳、米糖和酵素混合成的垫料(发酵床),猪饲养在该垫料上,利用垫料特定的微生物将猪粪尿降解消化,使废物减量化并资源化(垫料连续使用和发酵2--3年后成为优质肥料),实现了清洁生产,猪舍无粪尿和污水外排;在养猪饲料中添加酵素,使得在猪体内建立良好的微生物平衡,提高猪对饲料的吸收率,增强了猪的抗病能力,减少药物的使用,提高猪肉品质,生产出无公害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