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氮族元素》高三化学复习针对性训练(二)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氮族元素会考复习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2B.NO C.NO2D.SO22.以下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CO2B.H2C.NO2D.NO3.以下关于氮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B.氮气的性质活泼,在常温下能与H2、O2等非金属反响C.液氮可作冷冻剂D.氮有多种化合价4.在NO2与水的反响中,NO2 〔〕A.只是氧化剂B.只是复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复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复原剂5.以下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氮B.氧C.硫D.磷6.以下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H3PO4B.HNO3C.H2CO3D.H3BO37.实验室制取以下气体时,与实验室制氨气的气体发生装置一样的〔〕A.H2B.O2C.Cl2D.CO28.只用一种试剂,能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B.AgNO3溶液C.BaCl2溶液D.Ba〔OH〕29.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枯燥的一组气体是〔〕A.H2、O2、N2B.O2、NO2、NO C.H2、N2、NH3D.NH3、HCl、NO210.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放在试管口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11.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的是〔〕A.浓盐酸B.浓硝酸C.稀硝酸D.稀硫酸12.硝酸应避光保存是因为它具有〔〕A.强酸性B.强氧化性C.挥发性D.不稳定性13.以下关于硝酸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B.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反响生成二氧化氮C.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D.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响主要放出氢气,而浓硝酸那么使金属钝化14.以下溶液中,不需避光保存的是〔〕A.硝酸银溶液B.浓盐酸C.浓硝酸D.氯水15.进展以下各反响,要得到一样质量的Cu〔NO3〕2,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铜和浓硝酸反响B.铜和稀硝酸反响C.氧化铜和硝酸反响D.氢氧化铜和硝酸反响16.氮的某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此氧化物中氮的化合价为〔〕A.+1 B.+2 C.+4 D.+517.实现以下变化,必须参加氧化剂或复原剂的是〔〕A.NO2→HNO3+NO B.NH4+→NH3 C.NH3→NO D.P2O5→H3PO418.以下物质中,既能与氨气反响,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响的是〔〕A.氢氧化钠B.氯化氢C.氧气D.水19.以下各组物质中,常温下能起反响产生气体的是〔〕A.铁跟浓硫酸B.铝跟浓硫酸C.铜跟稀盐酸D.铜跟浓硝酸20.在稀硝酸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g+、Cl—B.Na+、CO32—C.K+、SO32—D.NH4+、SO42—21.下面哪个反响不是“雷雨肥田〞的根本反响〔〕A.B.C.2NO+O2==2NO2D.3NO2+H2O==2HNO3+NO2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目前在我国城市中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A、Cl2CO2N2酸雨B、NH3CO2NO 雾C、SO2 NO2CO 烟尘D、HCl SO2N2粉尘23.某集气瓶中的气体呈红棕色,参加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气体颜色减褪,再翻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
第八章氮族元素一、知识体系2.氮的循环:3.氮及其化合物的衍变关系:3→NH 4NO 3→NH 3 NH 3·H 2ONH 4+、OH-4.氮氧化物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 +(N 2O )、2N +(NO )、3N +(N 2O 3)、4N +(NO 2、N 2O 4)、5N +(N 2O 5),其中N 2O 3和N 2O 5分别是HNO 2和HNO 3的酸酐。
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②NO 和NO 2性质比较NO :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
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 2:2NO+O 2=2NO 2 NO 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 2+H 2O==2HNO 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 2+H 2O=2HNO 3+NO 、4NO+3O 2+2H 2O=4HNO 3、4NO 2+O 2+2H 2O=4HNO 3、NO 2+NO+O 2+H 2O=2HNO 3。
NO 与NO 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 ,其体积=V (NO )+1/3V (NO 2) NO 与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若V (NO )∶V (O 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 (NO )∶V (O 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
若V (NO )∶V (O 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 2。
NO 2与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若V (NO 2)∶V (O 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 (NO 2)∶V (O 2)>4∶1,则NO 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 ,体积为过量的NO 2的1/3。
若V (NO 2)∶V (O 2)<4∶1,则O 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 2。
《氮族元素》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氮族元素、氮气【教学目标】1、能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熟练地写出氮、磷两种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认识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度规律,以及引起氮族元素性质异同的原因。
3、记住氮族元素的一些重要性质。
4、认识氮分子结构、性质及其重要用途。
5、熟悉氮在六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
6、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一、氮族元素的结构特点氮族元素包括 N、 P、A S、 S b、 B i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VA 族。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5 个,它们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它们在原子结构上的异同处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有:从氮到铋、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固态氮和红磷、白磷均属分子晶体,熔沸点逐渐升高;锑和铋的金属性已较显著,熔、沸点的递变规律与碱金属单质相仿,逐渐降低。
砷较特殊,灰砷已呈现一定金属性,但常压下,它在613C0时能升华,加压下测得的熔点是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最高的。
二、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递变性1、最外层上均为 5 个电子,均能1、氮、磷、砷、锑、铋的单质从非金获得 3 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属过渡到金属。
2、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化合价都是2、氮、磷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5 价,化学式为 R2 O5放电2NO (难化合)N 2+O23、在气态氢化物中,都显- 3 价化点燃2P2O5(易化合)4P+5O 2学式为 RH3点燃2P2O5P4+5O 2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所以还原性 N<P为: H 3RO4或 HRO 33、氮、磷与 H 2反应的条件不同高温、高压N 2+3H 2催化剂2NH 3而磷与 H 2很难直接化合成PH3所以氧化性: N>P4、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 3、 PH3、 A S H3、 S b H3稳定性逐渐减弱5、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 3、 H3PO4、 H3A S O4、 H3S b O4酸性逐渐减弱说明:①氮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 5,但主要为 +3 、+5 价。
《氮族元素》专题训练1.下列有关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B.通过闪电产生NO属于高能固氮C.硝酸盐被细菌分解为氮气过程氮元素一定被氧化D. C、H、O也参与自然界中氮循环【答案】C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答案】C3.某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HCl、NH3、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后,体积缩小,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有O2B.肯定没有Cl2、NH3、NO2C.肯定有NH3、NO、HClD.肯定只有NH3和NO【答案】D解:混合气体为无色透明,说明一定没有有色气体氯气、二氧化氮;将混合气体通入浓硫酸后体积减小,说明一定含有氨气,从而推断一定没有氯化氢气体;剩余气体通入空气变成红棕色,证明一定含有一氧化氮,则一定没有氧气,所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NH3和NO,一定没有氯化氢、二氧化氮、氯气和氧气,故选D.4.X Y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①②③④【答案】D5.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箭头表示物质间的转化一步就能实现,则甲可能是()①Fe;②HN O3;③Na;④C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解:①假设甲是铁,铁和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少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和硝酸铁能相互转化,故正确;②假设甲是硝酸,硝酸和少量铁反应生成硝酸铁,和过量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铁和硝酸亚铁能相互转化,故正确;③假设甲是钠,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故正确;④假设甲是碳,碳和少量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过量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故选D.6.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所做的解释均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7.下列反应过程中,最终所得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A. Fe(NO3)3溶液白色沉淀B. Ba(NO3)2溶液白色沉淀C. 无色溶液白色沉淀D.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答案】C8.用装有NH3和空气的甲、乙、丙烧瓶分别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甲、乙、丙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依次为烧瓶体积的四分之三、一半和四分之一.若忽略溶质扩散,甲、乙、丙三个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A. 1:1:1B. 3:2:1C. 1:2:3D. 2:3:6【答案】A解:氨气极易溶于水,有题意得原烧瓶中氨气体积分别是容器的四分之三、一半和四分之一,最终甲乙丙氨水的体积分别是四分之三、一半和四分之一.甲中氨水的浓度C(NH3)=nV=34VVm34V=1Vm;乙中氨水的浓度C(NH3)=nV =12VVm12V=1Vm;丙中氨水的浓度C(NH3)=nV =14VVm1V=1Vm;故选A.9.向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并放出NO气体,溶液质量增加3.4g,则所得溶液中Fe2+、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1B. 2:1C. 3:2D. 4:1【答案】D【解析】解:n(Fe)= 5.6g56g/mol=0.1mol,生成NO的质量为5.6g−3.4g=2.2g,设Fe2+和Fe3+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y=0.12x+3y=2.230×3,解得x=0.08mol,y=0.02mol,所以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0.08mol:0.02mol=4:1,故选D.10.在含有1mol HNO3和2molH2SO4的混合稀溶液中,加入1.5molCu,加热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A. 5.6LB. 11.2LC. 22.4LD. 44.8L【答案】C解:混合酸中:n(H+)=1mol+2mol×2=5mol,n(NO3−)=n(HNO3)=1mol,3Cu+2NO3−+8H+=3Cu2++2NO↑+4H2O3 2 8 21.51mol 4mol 1mol故H+剩余,Cu、NO3−完全反应,由方程式可知生成NO的物质的量是1mol,故标况下,生成NO的体积=1mol×22.4L/mol=22.4L,故选C.11.对于1LH2SO4和HNO3的混合溶液,若H2SO4和HNO3物质的量浓度存在如下关系:c(H2SO4)+c(HNO3)=1.2mol⋅L−1,则理论上最多能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A. 0.80molB. 0.72molC. 0.45molD. 0.40mol【答案】B解:铜不与硫酸反应,但能提供氢离子,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提供的氢离子可以继续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3Cu+2NO3−+8H+=3Cu2++2NO+4H2O,硝酸根离子的浓度与氢离子的浓度比为1:4时,溶解的铜最多,设硫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硝酸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x+y=1.2,y:(2x+y)=1:4,解得x=0.72mol,y=0.48mol,设参加反应的铜的最大物质的量是z,3Cu+2NO3−+8H+=3Cu2++2NO+4H2O3 2z 0.483 z =20.48解得:z=0.72mol,即理论上最多能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0.72mol,故选B.12.将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溶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与足量的铜粉反应收集到气体的体积V1,另一份先加入与其等体积的稀硫酸,再投入足量的铜粉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V2(V1,与V2都是在同一条件下测定).已则2V1=V2,则稀硝酸与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1B. 2:1C. 3:1D. 任意比【答案】B解:第一份只有HNO3,发生反应:3Cu+8H++2NO3−=3Cu2++2NO↑+H2O,H+不足,溶液中剩余NO3−,设有8molHNO3,则生成2molNO,消耗8molH+;另一份先加入与其等体积的稀硫酸,溶液中硫酸提供H+,2V1=V2,则应生成4molNO,根据3Cu+8H++2NO3−=3Cu2++2NO↑+H2O可知消耗16molH+,所以硝酸与硫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稀硝酸与稀硫酸的物质的量为2:1,稀硝酸与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故选B.根据反应:3Cu+8H++2NO3−=3Cu2++2NO↑+H2O计算.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13.(1)浓HNO3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稀HNO3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浓HNO3与木炭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____________钝化。
高三化学总复习氮族元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 14 Cl: 35.5 S:32 Ca: 40 Cu:64 Na:23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共50分)1.汽车尾气在光照下分解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它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NO2NO+O;2NO+O2== 2NO2;O+O2==O3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此过程中,NO2是催化剂B.在此过程中,NO是反应的中间产物C.此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O3==3O2D.光化学烟雾能引起人的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2.锗酸铋(BGO)是我国研制成功的一种性能优良的闪烁晶体材料,其中锗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又知铋元素是V A族元素,它的价态与铋跟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所呈现的价态相同,此时该氯化物中铋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BGO 的化学式为A.Bi2Ge3O15 B. Bi4Ge3O12C. Bi4Ge3O16D. Bi2Ge3O123.在浅绿色的硝酸亚铁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平衡是Fe2++2H 2O Fe(OH)2+2H+,现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溶液颜色的变化应该是A.绿色变浅B.绿色加深C.溶液变黄D.几乎不变化4.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P<S B.稳定性:NH3< H2O < HFC.碱性:Sb(OH)3>Bi(OH)3D.酸性:H3AsO4> H2SeO4> HBrO4 5.含3.7gCa(OH)2的石灰水中滴加150ml0.5mol/L的H3PO4溶液,待完全反应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生成CaHPO4B.有Ca3(PO4)2和CaHPO4生成C.只生成Ca(H2PO4)2D.有CaHPO4和Ca(H2PO4)26.蘸有浓氨水的玻棒靠近下列各浓酸时,均有白烟产生的一组是A.HCl、H2SO4、HNO3B.HCl、HBr、HNO3C.HCl、H3PO4、HNO3D.HCl、H3PO4、H2SO47.亚硝酸钠有咸味,有毒,外观类似于食盐,故应严防把它误当作食盐用。
高三化学氮族元素总复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1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做对一小题可得5分)1.向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m1g金属;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m2g金属。
则m1与m2之间的大小关系为(A)m1>m2(B) m1=m2(C) m1可能等于m2(D)m1可能小于m2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 KMnO4(加热)(B) 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3.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A)闪电(B)电解饱和食盐水车间(C)根瘤(D)合成氨车间4.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
其反应原理为;C3N3(OH)3△3HNCO;8HNCO+6NO2△7N2+8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1 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 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5.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 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将其全部投入50 mL b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不会溶解(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 mL气体(标准状况);则b = 0.3(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6.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高考化学 氮族元素必备专题复习【考纲解读】1. 了解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初步了解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3. 掌握氨、铵盐的性质、掌握NH 4+的检验。
4. 掌握 NH 3 的实验室制法。
5. 掌握 HNO 3的性质。
【高考预测】1.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应用。
2. 有关氮的氧 化物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计算。
3.NO x 、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治。
4.NH 3 的结构特点; NH 3、铵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5.NH 的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仪器、原理、收集及检验;+的检验。
NH346.HNO 3 的强氧化性;运用电子守恒进行 HNO 3的相关计算。
一、氮气的化学性质1. 氮的固定使空气中 __________的氮转化为 __________ 的过程。
2. 氮气的性质①物理性质纯净的N 2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②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稳定、高温活泼(与N ≡ N 叁键键能有关)⑴还原性: N 2 + O 2 放电注: NO 与 O 2 进一步化合 2NO + O 2 = 2NO 2(红棕色)2NO⑵氧化性: N + 3H高温高压。
3Mg+N点燃22NH3MgN2232压催化剂例 1、( 2013·上海化学· 18)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 10NaN 3+2KNO 3→K 2O+5Na 2O+16N 2↑。
若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75mo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生成 40.0LN 2(标准状况)B.有 0.250molKNO 3 被氧化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D. 被氧化的 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75mol【答案】 CD二、氮的氧化物1.在氮族元素中氮和其它元素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主要化合价有-3、+1、+2、+3、+4、+5,氮元素能以不同的价态与氧结合,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 2O 、 NO 、 N 2O 3、 N 2O 4、 NO 2、 N 2O 5。
要点感悟 Cu ~ 2HNO3(酸)1.2×10-3 mol 所以消耗HNO3共2.2×10-3 mol 5.有关硝酸的综合实验 例5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下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 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
其目的是。
要点感悟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mL浓硝酸。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3)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
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解析] (1)根据题目的叙述可以知道,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按题目所述若d试管内有气泡,且冷却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时 要点感悟 发生反应为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若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浓硝酸的浓度变小,所以反应变得缓慢,产生的气体颜色变浅。
(3)若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以得出应先用KMnO4制Cl2,再用Cl2制Br2。
所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其中实验的现象为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
但是由于Cl2和Br2均为有毒的气体,所以需要尾气处理。
要点感悟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 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 没有处理尾气 随堂试训 1.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 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是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 ① ② ③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解析] 实验①中铁的化合价由0升到+2价,只作还原剂。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专题复习学案重要物质性质自查1、写出氮气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NO、NO2的性质颜色NO______ NO2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O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实验室吸收氮氧化物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氨气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铵盐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H4+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硝酸的性质①酸性②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硝酸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色的去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③强氧化性铜与浓硝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与稀硝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O与浓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与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族元素》专题练习1.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第三节硝酸训练热点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2.了解硝酸的用途一、基础知识点针对性训练[基础知识点1]硝酸的性质1.下列各项分别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A.强氧化性B.不稳定性C.酸性D.挥发性(1)浓氨水和浓硝酸相互靠近产生白烟(2)浓硝酸要放在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3)浓硝酸与灼热的木炭反应(4)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5)冷的浓硝酸使铁铝钝化(6)铜与浓硝酸反应(7)CuO与HN03反应(8)FeO与HN03反应2.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然后按顺序分别加65%的HN03、98.3%H2S04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A.白、红、白B.红、黑、红C.红、红、红D.白、黑、白3.取0.6molCu2S与足量浓HN03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HN03中未被还原的HN03为A.1.2molB.2.4molC.3.6molD.无法计算4.以下贮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少量白磷贮存在二硫化碳中B.水玻璃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C.少量碘贮存在酒精中D.浓硝酸贮存在棕色的玻璃瓶中[基础知识点2]金属与硝酸反应1.在如图所示的管中加入29薄铜片和10mL6mol·L-1的稀硝酸,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下列关于预期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无色气体的速度开始缓慢,后逐渐加快B.试管上部空间由五色变为浅红棕色,又变为无色C.试管中溶液由五色变成蓝色D.反应结束时,铜片全部反应完2.将3.2gCu跟30.0mL、10.0 mol·L-1的HN03充分反应,还原产生NO和N02。
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molH+离子,则此时溶液中含N0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0.5amolB.(0.1+a)molC.0.1amolD.2amol3.将8.4g铁溶于一定量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Fe3+和Fe2+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稀硝酸中含HN03A.0.125molB.0.25molC.0.375molD.0.5mol4.镁粉撒入稀硝酸溶液中产物之一为硝酸铵,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及反应中消耗镁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A.1:4和2:5B.4:1和5:2C.5:2和4:1D.4:l和2:55.有含有ngHN03的稀溶液,跟mg铁粉充分反应,铁全部溶解,生成NO,已知有n/4 g HN03被还原,则n:m不可能是A.3:1B.9:2C.4:1D.3:2[基础知识点3]硝酸盐的性质1.在浅绿色的Fe(N03)2溶液中存在变化:Fe2++2H20 Fe(OH)2+2H+,向其中加入盐酸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颜色变浅B.逐渐加深C.没有改变D.变棕黄色2.某金属的硝酸盐加热分解生成的N0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在加热过程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A.降低B.升高C.不变 D,无法确定3.已知硝酸镉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d(N03)2 CdO+4NO↑+O2↑某学生将少量硝酸镉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分解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木条复燃只是由于反应中生成了氧气B.木条复燃是反应中生成的N02和02与木条共同作用的结果C.N02不能支持燃烧D.N02能支持燃烧4.在某100mL混合酸中,HN03,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H2SO4物质的量浓度0.2mol·L-1,向其中加入1.92g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约为A.0.15mol·L-1B.0.3mol·L-1C.0.225mol·L-1D.无法计算二、学科间综合训练1.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硝酸的酸性比磷酸的酸性B.PH3的热稳定性大于NH3C.PH3的还原性大于NH3.D.氮气的化学性质比磷活泼2.现有下列物质:(1)氯水(2)氨水(3)浓硝酸(4)氢氧化钠(5)液溴,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A.全部B.(1)(3)(5)C.只有(1)(3)D.(1)(2)和(4)3.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45mol·L-1B.0.036mol·L-1C.0.026mol·L-1D.0.030mol·L-14.把VL70%的硝酸溶液加入水吐,变为35%的稀硝酸,则A.x=VB.x>VC.x<VD.无法做到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硝酸:2NaN03+H2S04 2Na2S04+2HN03光B.工业上制盐酸:H2+C12=HClC.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的反应温度保持在500℃左右的高温,目的是提高N2和H2的转化D.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从氧化炉导出的气体需冷却后再进入吸收塔6.单质能跟浓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可能是A.+1B.+2C.+3D.+47.向一定量的Fe 、FeO 和Fe20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 ·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 气体(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A.0.16mol B .0.21molC.0.14molD.0.24mol8.某二价金属A 与稀硝酸反应时,A 与硝酸所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则硝酸被还原的产物是A.NOB.N02C .N20D .NH 4N039.从防止污染和减少用酸量的角度分析,下列制取Cu(N03)2的方法中最好的是A .Cu3HNO −−−−→稀Cu(N03)2 B .Cu3HNO −−−→浓Cu(N03)2 C .Cu 2O −−→ CuO 3HNO −−−→Cu(N03)2 D .Cu 24H SO −−−−→浓加热Cu 432()Ba NO −−−−→Cu(N03)210.如果化肥厂用NH 3制备NH 4N03,已知由NH 3制NO 的产率为96%,NO 制硝酸的产率为92%,HN03跟NH 3反应生成NH 4N03,则制HN03所用去的NH 3质量占总消耗NH 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11.用如下图中的简易装置可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
(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拔开试管a 的橡皮塞,加入10mL6mol ·L -1 稀硝酸和1g 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反应开始时速度缓慢,逐渐加快。
请写出在试管a 中所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预期在试管a 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依次、逐一写出。
(4)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 中的水面先沿导管b 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气泡从管口冒出。
试说明反应开始时,导管中水面上升的原因。
(5)试管c 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水槽。
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又再倒置水槽中,松开拇指。
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12.近年来,工业上用Mg(N03)2替代浓H2S04作为制取浓HNO3的脱水剂(以下数据均为质量分数)。
65%HN03(质量为M1)中加72%的Mg(N03)2溶液(质量为M:)后蒸馏,分别得到97.5%HN03和60%Mg(N03):溶液(不含HN03)。
(1)能否用GaCl2或MgCl2代替Mg(N03)2,进行上述操作?为什么?(2)若蒸馏过程中HN03、Mg(N03)2、H20均无损耗,求蒸馏前的投料比M1/M2的值。
(3)蒸馏过程中,若H20的损耗占总质量的5%,即有(M1+M2)×5%的流失,则投料时,比值:M1;应该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学科间综合训练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
洗衣粉中如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虽能在洗衣时起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硬水软化是指2.若用肥皂(主要成份是硬脂酸钠)洗衣,水的硬度不能太大,其原因是3.磷酸、焦磷酸、连三磷酸的结构简式依次是连多磷酸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磷原子数用m表示);磷原子数为n+1的连多磷酸,能形成_______________种酸式盐。
1.说明含洗衣粉等生活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某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简图如图所示:5.哪一类生物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A.分解者B.藻类C.化能合成类生物6.该生态系统的豆科植物不施氮肥,仍能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其原因是7.写出工业固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雷雨中常会有微量的硝酸而为农作物所利用,用化学方程解释HN03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9.硝化细菌能够将NH3氧化为硝酸和亚硝酸,写出有关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