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009.50 KB
- 文档页数: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高考有机化学总复习》教案有机化学知识在高考中占21或15分左右,占理科综合化学内容的19.4%或13.9%,所占比例较大。
在高考复习中有机化学的复习尤为重要,如何抓好有机化学内容的复习?本人结合自己在高三多年的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各位老师同学探讨。
目录一、高考走向 (1)二、知识点拨 (2)三、考纲要求 (3)四、专题总结 (4)专题一:有机物的结构和同分异构体: (4)专题二:官能团的种类及其特征性质: (5)专题三:有机反应: (8)专题四、有机化学计算 (10)专题五:有机合成与推断 (12)五、全国高考有机部分考题 (15)一、高考走向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机化学板块部分题型稳、新、活,给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跳出“题海”,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有机化学复习过程中的核心。
在有机化学的总复习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侧重能力的培养,做到“以考纲为指导,课本为基础,能力为核心”。
二、知识点拨复习时要结合《考试说明》中考点范例的分析,明确有机化学知识考什么,怎么考,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纲。
1.抓住结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重点,又是高考的热点。
进行总复习时,从有机物结构出发,进行结构分析,找出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有机反应的规律性。
还要学会从有机物的性质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例如从结构分析性质,只要把官能团的结构分析清楚,就可以从本质上掌握各类有机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建立网络系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难以掌握和记忆。
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知识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
以“结构——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理清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图。
如果具备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成网络的能力,有了网络图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序储存,在解推断题和合成题时,才能迅速将网络中的知识调用、迁移,与题给信息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专题27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集中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和应用方向。
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常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其他考点综合在一起来考查。
问题的设置以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电负性、电离能的大小判断,及其变化规律和应用为主。
2018年考查点和命题方式将保持不变。
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集中在共价键的类型特征,杂化轨道和分子类型及微粒之间作用力的判断和比较等。
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常作为综合应用的一个方面进行考查,比如分子立体构型和极性,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比较等,2018年将仍会持续考查,应重点理解杂化轨道和分子构型的关系、氢键和配位键的含义等。
晶体结构与性质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要求熟悉常见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理解应用晶体知识的能力,2018高考将在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上、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常见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上重点考查。
预计高考将以一种已知的元素立题,选取与其相关的某些典型单质或化合物展开设问,综合考查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或以几种已知的元素立题,依托不同元素的物质分别独立或侧重考查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或以推断出的几种元素立题,依托它们之间组成的物质综合考查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质考点一原子结构一、理清2个概念1.电子层(或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
2.能级: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3.电子层与能级的关系二、熟记原子轨道的形状、数目和能量关系三、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原则[注意] 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全空(p0、d0、f0)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29Cu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2019⾼考化学⼆轮复习第⼀篇题型五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选考)教案题型五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选考)1.(2018·全国Ⅰ卷,35)Li是最轻的固体⾦属,采⽤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轻、能量密度⼤等优良性能,得到⼴泛应⽤。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Li原⼦电⼦排布图表⽰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的分别为、(填标号)。
(2)Li+与H-具有相同的电⼦构型,r(Li+)⼩于r(H-),原因是。
(3)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空间构型是、中⼼原⼦的杂化形式为。
LiAlH4中,存在(填标号)。
A.离⼦键B.σ键C.π键D.氢键(4)Li 2O是离⼦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a)的Born Haber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Li原⼦的第⼀电离能为kJ·mol-1,键键能为kJ·mol-1,Li2O晶格能为kJ·mol-1。
(5)Li2O具有反萤⽯结构,晶胞如图(b)所⽰。
已知晶胞参数为0.466 5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Li2O的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
解析:(1)D选项表⽰基态,为能量最低状态,A、B、C选项均表⽰激发态,根据能级能量E(1s)(2)Li+与H-具有相同的电⼦构型,Li的核电荷数⼤于H的核电荷数,因此Li的原⼦核对电⼦的吸引能⼒强,即Li+半径⼩于H-半径。
(3)LiAlH4的阴离⼦为Al,Al中Al的杂化轨道数为=4,Al采取sp3杂化,为正四⾯体构型。
LiAlH4是离⼦化合物,存在离⼦键,H和Al间形成的是共价单键,为σ键。
(4)由题给信息可知,2 mol Li(g)变为2 mol Li+ (g)吸收1 040 kJ 热量,因此Li原⼦的第⼀电离能为520 kJ·mol-1;0.5 mol 氧⽓⽣成1 mol氧原⼦吸收249 kJ热量,因此键的键能为498 kJ·mol-1;Li2O的晶格能为2 908 kJ·mol-1。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3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可以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2.熟悉两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了解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作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分子的手性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难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手性分子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二、新课讲授1、共价键的极性【师】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学生活动】讨论回答【师】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
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问】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学生活动】讨论回答【师】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H2、N2、C60、P4。
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BF3、CCl4。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
如:HCl、NH3、H2O。
【总结】2、分子间的作用力【师】降温加压时气体会液化,降温时液体会凝固,这些事实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称为范德华力。
【提问】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学生活动】讨论回答【师】①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范德华力逐渐增强;②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③ 分子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物质(即为同分异构体),分子的对称性越强,范德华力越小。
2019年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案设计(名师精讲必考知识点+实战真题演练+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总计117页,涵盖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价值很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值得下载打印练习)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第四章卤素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卤族元素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第一课时氧族元素第二课时硫硫酸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课时碳族元素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第八章氮族元素第一课时氮与磷第二课时氨铵盐第三课时硝酸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第十章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第十二章烃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 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第一课时糖类第二课时油脂第三课时蛋白质第十六章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讲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考纲要求】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化学结构及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结构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 掌握不同分子结构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 能够通过分子结构预测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不同分子结构化合物的性质
2. 分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2. 预测分子结构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的主题,引起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讲解
1. 分子结构的概念,讲解不同分子结构化合物的性质差异。
2. 探讨分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例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三、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展示不同分子结构化合物的性质,并让学生思考分子结构对这些性质的影响。
四、练习
1. 给出一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让学生通过结构预测其可能的性质。
2. 让学生自行搜索资料,找到实际应用中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提醒学生多加思考和实践。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预测化合物的性质。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和实践,深入理解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转化,以及胶体与科技、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将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加以重视!和2016年大纲相比增加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另外还增加:“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复习时还给予更多的关注。
主要考查方面:一、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例1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
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③⑤ D.全部【答案】C例2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①水玻璃②氨水③氯水④双氧水⑤水晶⑥水银⑦溴水⑧王水⑨石灰水⑩水煤气⑪蒸馏水⑫水泥【答案】④、⑥、⑪①、②、③、⑤、⑦、⑧、⑨、⑩、⑫[探规寻律]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1.从组成、熔沸点、性质角度进行判断2(1)气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玻璃 水泥 合金 铝热剂主要成分 CaO 、NaOH 、 OH 、H 2OCa(ClO)2、 CaCl 2Na 2O· CaO· 6SiO 23Ca O·SiO 2、 2CaO·SiO 2、 3CaO·Al 2O 3不同金属 或金属与 非金属Al 、金属 氧化物二、物质分类的标准例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 .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 .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 .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例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A Na 2CO 3 H 2SO 4 NaOH SO 2 CO 2 B NaOH HCl NaCl Na 2O NO C OH HNO 3 CaCO 3 CaO Mn 2O 7 DNaOHHClCaF 2Na 2O 2SO 2【答案】C【解析】A 项中Na 2CO 3属于盐,NaOH 属于碱,SO 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B 项中NO 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D 项中Na 2O 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错误。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1.Cu 3N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在电子工业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国防领域、通讯领域以及光学工程等领域中,发挥着广泛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1)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与N3-含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3)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其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2+和Cu。
但CuO在高温下会分解成Cu2O,试从结构角度解释高温下CuO为何会生成Cu2O__________________。
(4)在Cu的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氧化为乙醛,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乙醇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
(5)[Cu(H2O)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的两个H2O被Cl-取代有两种不同的结构,试画出[Cu(H2O)2(Cl)2]具有极性的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
(6)Cu3N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N3-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Cu+的半径为apm,N3-的半径为bpm,Cu3N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
【答案】N>O>C V形1s22s22p63s23p63d10Cu+的3d轨道上电子全充满,结构更稳定sp3、sp2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6 2.铜、镓、砷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现代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有的能级数为________,轨道数为________。
(2)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Ga________As,第一电离能Ga________As。
(填“大于”或“小于”)(3)AsCl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其中As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专题27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集中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和应用方向。
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常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其他考点综合在一起考查。
问题的设置以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电负性、电离能的大小判断,及其变化规律和应用为主。
2018年考查点和命题方式将保持不变。
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集中在共价键的类型特征,杂化轨道和分子类型及微粒之间作用力的判断和比较等。
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常作为综合应用的一个方面进行考查,比如分子立体构型和极性,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比较等,2018年将仍会持续考查,应重点理解杂化轨道和分子构型的关系、氢键和配位键的含义等。
晶体结构与性质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要求熟悉常见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理解应用晶体知识的能力,2018高考将在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上、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常见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上重点考查。
预计高考将以一种已知的元素立题,选取与其相关的某些典型单质或化合物展开设问,综合考查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或以几种已知的元素立题,依托不同元素的物质分别独立或侧重考查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或以推断出的几种元素立题,依托它们之间组成的物质综合考查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质考点一原子结构一、理清2个概念1.电子层(或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
2.能级: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3.电子层与能级的关系二、熟记原子轨道的形状、数目和能量关系三、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原则[注意] 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全空(p0、d0、f0)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29Cu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2.填充顺序——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如图所示的排布顺序,人们把它称为构造原理。
它是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依据。
3.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或电子排布图)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23p4轨道表示式(或电子排布图)价电子排布式3s23p4四、明晰原子的状态和原子光谱1.原子的状态(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状态的原子。
2.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用光谱仪记录下便得到原子光谱。
利用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3.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本考点是一些识记性的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常以某个问题出现在非选择题中,结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进行综合考查,高考再现率极高,在备考复习中,以下基础知识要理清。
例1.按要求填空。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
(2)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3)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4)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化描述。
在基态14C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_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5)基态Fe原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7)S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8)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2(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或[Ar]3d104s24p2 2(3)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4)电子云 2(5)4 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6)1s22s22p1(7)2 1s22s22p63s23p2(8)M 9 4例2.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C.所有原子任一电子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D.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答案】C【解析】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A错误;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B错误;所有原子任一电子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电子层能量越大,球的半径越大,C正确;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半充满轨道能量较低,D错误。
例3.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解析:选A A 项,符合电子的基态排布原理,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正确;B 、C 项,2p 的3个电子排布违背洪特规则,不是基态原子的排布,错误;D 项,表示B 原子的基态核外电子,错误。
例4.下列关于钠元素的几种表达式错误的是( )A .Na +的轨道表示式:B .Na +的结构示意图:C .Na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53s 2D .Na 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 1【答案】C例5.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原子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 .3p 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2的原子B .2p 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 22p 5的原子 C .M 层全充满而N 层为4s 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4s 2的原子 D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 24p 5的原子【答案】C【解析】A 项,3p 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按洪特规则可得其3p 轨道上只能有两个电子,所以两个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B 项,2p 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它的2p 能级上只能是5个电子,所以两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C 项,M 层全充满而N 层为4s 2的原子,其M 层应为18个电子,而后者的M 层上只有8个电子,所以两原子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D 项,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要小于或等于8个电子,且电子总数为5的倍数,所以可得该原子可能是原子序数为5、10、15、20、25、30、35、40,其中满足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且符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的只能是35号元素,该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 24p 5,所以两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两原理,一规则”的正确理解(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若违背其一,则原子能量不处于最低状态。
[注意] 在写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时,常出现以下错误:(2)半充满、全充满状态的原子结构稳定,即n s 2、n p 3、n p 6等处于相对稳定结构状态。
如Cr :3d 54s 1、Mn :3d 54s 2、Cu :3d 104s 1、n :3d 104s 2。
(3)当出现d 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 s 、(n -1)d 、n p 的顺序填充,但在书写时,仍把(n -1)d 放在n s 前。
考点二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熟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周期电子层数每周期第一种元素每周期最后一种元素 原子序数基态原子的 电子排布式 原子 序数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二 2 3 [He]2s 110 1s 22s 22p 6三 3 11 [Ne]3s 1 18 1s 22s 22p 63s 23p 6四419[Ar]4s 136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6五 5 37 [r]5s 154 1s 22s 22p 63s 23p63d 104s 24p 64d 105s 25p 6六 6 55 [e]6s 1861s 22s 22p 63s 23p63d 104s 24p 64d 104f 145s 25p 65d106s 26p 62.每族元素的价电子排布特点 (1)主族(2)0族:He:1s2;其他:n s2n p6。
(3)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n-1)d1~10n s1~2(Pd除外)。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区①分区简图:②各区元素分布及性质与价电子排布特点:①分区简图:②特别说明: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又称梯形线)附近的非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但不能叫两性非金属。
二、掌握元素周期律1.电离能、电负性(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2)电负性:用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项目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0族除外) 逐渐增大元素主要 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1→+7(O ,F 除外),最低负价由-4→-1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 ,F 除外),非金属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原子得、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第一电离能 增大的趋势 逐渐□10减小 电负性 逐渐□11增大 逐渐□12减小 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
如右所示。
[注意] (1)“外围电子排布”即“价电子层”,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层就是最外电子层,而对于过渡元素原子不仅仅是最外电子层,如Fe 的价电子层排布为3d 64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