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
- 格式:ppt
- 大小:5.73 MB
- 文档页数:26
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岳麓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岳麓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岳麓版1一、我国早期的人类1、元谋人:在云南发现,距今约170万年,是我们已知的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蓝田人:距今约80 万年,是在陕西出土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时间:70--20万年前(3)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一样a、头部:残留猿类特征b 、双手和上肢:由于劳动,发展最快。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生产和生活: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使用天然火c、由于生产力低下(根本原因)和自然条件恶劣,为了生存(直接目标),他们过着群居生活(实质是早期人类社会)d、使用简单语言二、氏族公社时期1、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的开始:(1)时间:18000前(2)地点:龙骨山山顶洞穴(3)模样:同现代人大体一样(4)生产和生活:a开始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b制造骨针,缝制兽皮衣服c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按亲属世系关系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2、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1)半坡氏族:b、地点:西安半坡村c、时间:五六千年前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新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d、生产和生活原始农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栗的国家)、蔬菜和麻饲养家畜和家禽原始手工业:用麻线织布;制造陶器,代表作彩陶定居生活:建造房屋,居住区、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墓地和窑场组成村落原始文字:半坡陶钵口沿上有符号二三十种2 地位:是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2)河姆渡氏族a、地点:浙江佘姚河姆渡b、时间:6000年工具:使用骨器、木器、石器、陶器c生产和生活原始农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饲养猪、狗、水牛建木结构房屋过定居生活(前提:原始农业发展)C、地位: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3)母系氏族公社结束:大汶口文化早期(4)母系氏族公社共同特征:① 妇女起主导作用(因为妇女是当时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②按母系血统确定亲属关系③没有贵践、贫富、阶级④生产和生活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⑤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根本原因:生产力低下)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1)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母系向父系过渡实质是亲属关系的的变化,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2)晚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出现,发生贫富分化(随葬品的多少是判断贫富分化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阶级。
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1.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2.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分析。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2.多媒体设备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吗?二、新课导入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2.讲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分析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战国七雄等。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如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
3.讲解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等。
四、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五、课堂讲解1.讲解汉朝的历史事件,如汉武帝大一统、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2.分析汉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如三国鼎立、晋朝的建立与灭亡、南北朝的分裂等。
六、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吗?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人物。
七、课堂讲解1.讲解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等。
2.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讲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宋朝的建立等。
八、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会出现盛世?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和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历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册教材共设有5个单元,而仔细分又可分8个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在上述专题中,前四个专题基本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后四个专题基本反映了世界历史中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
八个学习专题共同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Ⅱ》的主要学习内容。
通过这八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理解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与评价;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经济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与影响,理解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经济史模块学习中,课程标准很多要求是落实在“认识特点”、“分析原因”、“探讨地位和作用”上。
如:特点类的有“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原因类的有“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近代人们物质生活习俗变化因素”“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地位和作用类的有“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认识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历史岳麓版必修2 综合知识学习第一单元 1课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注意;▲为重点题型)①种植结构:南到稻北粟②农具改进:耒耜→牛耕铁器(春秋战国)→曲辕犁(唐);曲辕犁节省人力,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③灌溉工具:翻车(西汉)→筒车(唐)④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防洪灌溉—秦国都江堰两汉修治黄河特色井_坎尔井⑤农耕生产组织的演化:从大规模的简单协作→自耕农经济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三大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耕模式日趋完善●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经营方式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形式,(实质为贵族占有。
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②春秋战国:历史进行划时代的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土地国有制变革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牛耕铁器),直接原因: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税制改革表现:开垦“井田“外的私田;公田荒芜结果: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土地国有制③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手段,引起土地兼并的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④经营方式:自耕农经营;田庄式经营;租佃式经营⑤土地经营方式的演变:宋前自耕农经营为主;宋时租佃式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营,明清时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中的主要形式。
⑥评价租佃式经营:租佃制经营发展反映了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但佃农对地主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
▲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①从战国到中唐: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山东、山西)②两宋之际经济重心让位于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原因:中原人口南迁)③比较北方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不同原因、过程和意义(课本12-13页)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①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工艺精瓒,领先世界。
如:冶铸技术;丝棉织品陶瓷制作②南北朝的灌钢法是世界古代最先进的炼钢法③冶铸燃料进步:煤(西汉开始→北宋普遍);焦碳(南宋开始→明朝普遍流行)④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西周出现—明前期占据主导地位)6大优势和三大劣势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出现—明中期占据主导地位)经营特点:(课本20页)▲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①两次商业高峰,明清商业的六大新特点②▲以唐都长安和宋都忭京为例说出我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变化(城市布局、管理、功能、对外贸易演绎出新城市)③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初期的战国、秦、两汉实行,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继续实行,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新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农耕文明落后于工业文明大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人们不断更新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提高农耕技术和水利技术,使粮食亩产量提高,是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南稻北粟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骨耜等石器;进入文明时代(商周),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2、农耕技术的发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唐代曲辕犁。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等。
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个体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1、产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进步。
直接原因:私有土地的出现3、小农经济的特点(评价):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②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③落后性: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稳定了社会经济;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影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所有2、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其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私有制存在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历史教案5篇积极探索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历史教案1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一、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1、历史条件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一、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1、历史条件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2、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结果:-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革命准备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4、十月革命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结果:-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5、巩固政权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6、历史意义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历史教案2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