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上中学了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2
欢迎你,初一新同学过了这个暑假,你就要成为中学一年级学生了。
欢迎你,初一新同学。
你有一点点惊喜,也有一点点紧张,因为,中学对你来说还十分陌生。
没关系,每一个即将踏进中学校园的新生都这样,一切要从头开始。
还记得在小学的情景吗?老师在各个方面关怀得都很周到:明天上什么课,要带哪些用具,甚至天气冷热、增减衣服都会提醒大家。
至于功课,就是两门主课,老师讲课也好,留作业也罢,哪一次不是千叮咛万嘱咐的。
一次没听清,不要紧,老师还不知要说几遍呢!六年来,我们是在老师耐心呵护下度过的。
你知道吗?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功课会从两门变成七门;课本的内容不熟悉、讲课的老师也不熟悉;好朋友已经分开,身边的新同学还认不清。
这些就是初一新生入学后,可能遇到的困难。
好吧,让我们记住,走进中学校门后要做的几件事一一要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
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的讲课方法不一样,小学老师总怕学生听不明白,一个内容要讲好几遍。
中学的课时与小学大体相同,但要学的内容却要多很多。
中学老师不可能像小学老师那样授课,他们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
如果初一的新生没有思想准备,在课堂上时玩时听,几天后就会落下功课。
所以,要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要认真听讲。
想做到这一点有个诀窍:那就是预习。
把书拿来随便翻翻看看,那不算预习。
预习是把第二天的功课尽可能看懂,看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要更加注意听。
预习就是熟悉课本。
课堂上有不懂的地方,千万不能留到下次,要主动找老师,力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
熟悉你的班级,熟悉你的同学。
陌生的集体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到孤立无援。
要主动和周围的同学搭话,热情地为新集体做事情。
初来乍到,大家可能会观望、等待,或者会不知所措。
问问同学的名字,尽快把对方的名字记住;老师要发新书了,去协助老师;班里的值日生还没有安排好,那你就动动手,清理卫生、擦擦桌椅这样做陌生感很快会消失,无形之中你就和同学、老师熟悉了。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1.1 我上中学了一、填空题1、在学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都是、培养的好机会,同时也是新挑战。
2、只要我们调整好、寻找到、建立起,认识新知的喜悦、探索成功的自豪、青春激荡的豪情就会与我们紧紧相伴。
3、中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只要我们平静、坦然、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我们便会顺利度过中学新生,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问题题1、中学生活有哪些新变化?(1)学习科目增多了。
(2)学习负担加重了。
(3)对自主管理的要求提高了。
(4)中学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如何积极适应中学新生活?(1)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3)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4)把中学看作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1.2认识新伙伴一、填空题1、将自己闭锁起来的心理状态称为。
2、人际交往是的。
如果我们想获得理解,就要袒露真实思想;如果我们渴望人际交往中的温暖,就要先对方。
3、的性格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种性格是可以的。
4、,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是使人受到鼓舞,获得进步的力量。
真正的友谊,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情谊。
5、我们要善交,不交,乐交。
二、问题1、什么是闭锁心理?闭锁心理也叫含羞草心理。
一方面渴望与别人沟通了解,一方面把自己封闭起来。
表现为沟通时紧张、拘谨的心理状态。
2、闭锁心理的危害?(为什么要克服闭锁心理?)①不利于新人际关系的建立。
(原因:人际交往是双向性的。
如果我们渴望获得理解,就要袒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如果我们渴望人际交往中的温暖,就要献出自己的信任)②不利于身心健康。
③会发展成自闭心理。
3、怎样克服闭锁心理?①选择开朗性格。
②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
③对老师、同学态度友好,与人交往主动、豁达,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4、为什么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①热情开朗的性格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②容易被人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③在集体和社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并且容易得到快乐。
1.1 我上中学了课题 1.1 我上中学了备课日期课型新授课授课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谁动了我的奶酪)启示录》,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分析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新生活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竞赛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课时安排 2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一、了解新学校二、中学生活新变化1.学习科目增多了2.学习难度加大了3.自主管理要求提高了4.社团活动更丰富多彩了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还有些陌生的同学,看看我这个有点陌生的老师,我们就知道新的生活开始了。
其实,说到新,首先是大家走进了新学校。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生活,大家对新学校的了解有多少?你们喜欢我们这所新学校吗?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校园情况知多少(1)设计目的——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学校的观察活动,掌握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同时了解学校的概况、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积极进取性。
另一方面,将中学和小学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比,找出差异,以便更快地适应中学的环境和学习方式。
在比较中要让学生明确中学学习的内容更广泛了,难度加大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也和小学有很大差异,要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心理准备。
第一步:“新学校知多少”竞猜活动。
竞猜活动的规则:(1)答题由本小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答完后可以补充或纠正。
(2)抢答题由老师请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答完后可以补充或纠正。
(3)对认真回答竞猜题的同学,大家要给予掌声鼓励。
竞猜题目:(可根据各地学校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必答题:第三步:小组分享,小组长写评语。
1.1我上中学了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
面发生的变化。
2、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3、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课前准备:
课件辅助教学。
1、翰林学校的风景图片,网上下载翰林学校视觉形象标志。
2、比较中小学规章制度的异同。
板书设计:
一、中学生活新变化
1、同学的重新组合;
2、学习科目的增加;
3、学习任务和特点的变化;
4、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二、积极适应新生活
1、自觉遵守中学的规章制度;
2、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3、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方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语:亲爱的同学,当你告别多彩的童年,迈着青春的脚步走进中学大门的时候,你
们已经进入了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长最旺盛、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
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许多问题会闯进你的生活,有欢乐、有困惑、有迷惘,更有期待。
我们急切地盼望了解中学新的学习环境,盼望在同学中建立新的友谊,盼望在新的集体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2、多媒体展示翰林学校的风采,包括教学大楼,植物园,体育馆等,引导学生对学校产生
兴趣,对学校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3、分组讨论翰林学校之“翰林”的意思,列举大家熟悉的著名翰林学士。
(如李白、杜甫、
苏轼、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等)
4、多媒体展示翰林学校的视觉形象标志,分组讨论些标示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形成对学校
更为理性的认识。
(从整体构思、外形、颜色等方面考虑)
5、请两位同学表演陈杰和李辉的不同境遇,按P4的内容进行思考
(1)陈杰为什么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
(2)李辉为什么会觉得孤单、失落?与同桌交流,一起帮李辉出主意,以便他尽快走出困境。
6、分组讨论中学与小学的不同。
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列出四大主要区别)
7、与同学分享《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分别把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四个角色的心理
特点加以分析研究。
多媒体打出书中对学生转变角色、适应中学生活有启迪作用的文字。
(略)
8、给学生讲述寓言故事“适者生存”(即猪的故事)。
使学生从中感悟一则人生法理:适者
生存!人生在世,要想实现理想,体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去努力适应环境,而不应该处处强求环境适应自己,否则就会被环境所淘汰。
9、板书:积极适应新生活(3点)
10、结束语:只要我们平静、坦然、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必会由今日的翰林学子成为
明日的国家英才!
课后要求:1、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
摘抄里面对自己有启示作用的文字。
2、为自己制定一个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计划。
3、自制交友名片,准备下节课用。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对自己所在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自己对学校的感情,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