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临床路径表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最新资料推荐------------------------------------------------------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内二科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9 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 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1 / 9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内二科(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 2~5 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 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9 年)》。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慢性胃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BNP010),西医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饮食停滞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滞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必需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乙肝表面抗原;(3)腹部彩超、心电图(4)胃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消化道钡餐造影等。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脾胃湿热证:清热除湿,理气和中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饮食停滞证:消食导滞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肝胃郁热证:舒肝清热瘀血停滞证:活血化瘀2、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及方法。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一、慢性胃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疾病编码ICD-10:K29.502;K29.501;K29.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
1.具备反酸、嗳气、上腹饱胀和疼痛等临床症状。
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胃炎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胃炎征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
1.质子泵抑制剂。
2.H2受体拮抗剂。
3.HP检测阳性者行HP根除治疗。
4.胃黏膜保护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9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慢性胃炎(疾病编ICD-10:K29.502;K29.501;K29.4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决定是否取用)(1)血常规、便常规和潜血、尿常规;(2)肝功、肾功、血离子、血糖;(3)Hp感染相关检测;(4)胃镜或消化道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前做乙肝、丙肝等感染性疾病筛查);(5)心电图;(6)胸片;(7)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淀粉酶;(2)血型;(3)血脂;(4)胃泌素G17;(5)胃蛋白酶原;(6)肿瘤标记物筛查;(7)凝血功能;(8)血清铁、铁蛋白、叶酸、B12、促红素水平、网织红细胞;(9)上消化道动力学检测;(10)上腹部CT或MRI;(11)内镜下活体病理学检查。
(七)治疗方案的选择。
1.质子泵抑制剂。
2.H2受体拮抗剂。
3.Hp检测阳性者行Hp根除治疗。
4.胃黏膜保护剂。
(八)出院标准。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7 天时间□主要诊疗工作□□住院第1 天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排除胰胆疾病安排完善常规检查住院第2 天□□□□医师查房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完成医师查房记录做好胃镜检查准备,镜检查联系上级医院行胃□□对患者进行有关慢性胃炎行胃镜检查的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K29.5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长期医嘱:长期医嘱:□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二级护理□流质或软食□软食重□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点临时医嘱:□血、尿、大便常规+潜血临时医嘱:□次晨禁食医□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嘱□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其他检查(酌情):血淀粉酶、立位腹平片、X 线钡餐,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血清胃泌素主要□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理□入院宣教□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工作□静脉抽血□进行内镜检查宣教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转诊□无□有,原因:□无□有,原因:记录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 3 天主要诊疗工作□□□□医师查房上级医院行胃镜和病理检查观察有无胃镜检查后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予以药物治疗□□□□□住院第4-7 天(出院日)查房确定能否出院通知出院处通知患者及家属准备出院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若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长期医嘱:临时医嘱:重点□□□□□□□□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软食抑酸治疗保护胃粘膜治疗,抗Hp 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出院带药(参见药物治疗方案,疗程2-4 周)门诊随诊医嘱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复查大便常规+潜血复查血常规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观察胃镜检查后患者表现,及时报告如有异常□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1.2.□有,原因:转诊记录□无□有,原因:□无1.2.□无□有,原因:□有,原因: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BNP010),西医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饮食停滞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滞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必需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乙肝表面抗原;(3)腹部彩超、心电图(4)胃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消化道钡餐造影等。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脾胃湿热证:清热除湿,理气和中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饮食停滞证:消食导滞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肝胃郁热证:舒肝清热瘀血停滞证:活血化瘀2、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及方法。
胃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住院第一天)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内容执行签名评价签名□消化内科一般护理评估 □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胃痛的时间、频率 □饮食情况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医院、科室环境及住院须知□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饮食类型、就餐环境及时间 □病房设施的使用□各项检查化验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腹部彩超 □消化道钡透 □心电 □胃镜检查 □HP检查□血常规 □尿常规错误!链接无效。
□血型 □肾功 □肝功 □离子□血糖 □血脂 □血流变 □凝血功能测定 □乙丙肝抗体测定西药□抑酸 □保护胃粘膜 □止血 □解痉中药□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疏肝理气、泻热和中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护理级别□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监测□四大生命体征□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饮食情况□胃痛的时间、频率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舌、苔、脉 □神色中医特色□针灸 □艾灸 □耳穴圧籽□辨证饮食□中药用药指导□温熨疗法饮食□禁水 □禁食 □半流食 □流食 □软食 □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 □戒烟、酒 □忌过冷、过热、辛辣刺激等之品 □忌粗硬粘的食物 □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 □饮食结构合理□说理开导 □释疑解惑 □移情易性 □发泄解情志郁□以情胜情 □暗示疗法 □顺情从欲□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起居□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避风寒 □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 □适量的活动 □床单位整洁,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病室安静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保持良好的睡眠辨证施护□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腕部,艾灸、中药膏贴敷□肝胃不和者以情志调护为主,循循善诱,热情开导□肝胃郁热者,忌辛辣、油腻、烟酒,注意情志护理□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无□有原因:胃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住院第二天)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内容执行签名评价签名□消化内科一般护理评估 □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胃痛的时间、频率 □饮食情况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查阅各项检查、检验结果□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西药□抑酸 □保护胃粘膜 □止血 □解痉中药□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疏肝理气、泻热和中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护理级别□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监测□四大生命体征 □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饮食情况□胃痛的时间、频率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舌、苔、脉 □神色检查指导□胃镜检查后取活检者,禁食4小时,4小时后进食温凉流质饮食□咽痛、咽部异物感者,避免用力咳嗽□腹痛、腹胀者,可给予腹部按摩□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穿孔、出血、感染等中医特色□针灸 □艾灸 □耳穴圧籽 □辨证饮食 □中药用药指导□温熨疗法饮食□禁水 □禁食 □半流食 □流食 □软食 □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 □戒烟、酒 □忌过冷、过热、辛辣刺激等之品 □忌粗硬粘的食物 □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 □饮食结构合理情志□说理开导 □释疑解惑 □移情易性 □发泄解郁□以情胜情 □暗示疗法 □顺情从欲 □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起居□卧床休息 □避免劳累 □避风寒 □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适量的活动□床单位整洁,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病室安静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保持良好的睡眠辨证施护□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腕部,艾灸、中药膏贴敷□肝胃郁热者,忌辛辣、油腻、烟酒,注意情志护理□肝胃不和者以情志调护为主,循循善诱,热情开导□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无□有原因:胃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住院第3~7天)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内容执行签名评价签名□消化内科一般护理评估 □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胃痛的时间、频率 □饮食情况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西药□抑酸 □保护胃粘膜 □止血 □解痉中药□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疏肝理气、泻热和中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护理级别□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监测□四大生命体征 □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饮食情况□胃痛的时间、频率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舌、苔、脉 □神色中医特色□针灸 □艾灸 □耳穴圧籽 □辨证饮食 □中药用药指导□温熨疗法饮食□禁水 □禁食 □半流食 □流食 □软食 □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 □戒烟、酒 □忌过冷、过热、辛辣刺激等之品 □忌粗硬粘的食物 □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 □饮食结构合理情志□说理开导 □释疑解惑 □移情易性 □发泄解郁□以情胜情 □暗示疗法 □顺情从欲 □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起居□卧床休息 □避免劳累 □避风寒 □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适量的活动□床单位整洁,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病室安静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保持良好的睡眠辨证施护□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腕部,艾灸、中药膏贴敷□肝胃郁热者,忌辛辣、油腻、烟酒,注意情志护理□肝胃不和者以情志调护为主,循循善诱,热情开导□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无□有原因:胃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住院第8~14天)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内容执行签名评价签名□消化内科一般护理评估 □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胃痛的时间、频率 □饮食情况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查阅各项检查、检验结果□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西药□抑酸药 □保护胃粘膜 □止血药中药□中药护理级别□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监测□四大生命体征 □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饮食情况□胃痛的时间、频率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舌、苔、脉 □神色中医特色□针灸 □艾灸 □耳穴圧籽 □辨证饮食 □中药用药指导□温熨疗法饮食□禁水 □禁食 □半流食 □流食 □软食 □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 □戒烟、酒 □忌过冷、过热、辛辣刺激等之品 □忌粗硬粘的食物 □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 □饮食结构合理情志□说理开导 □释疑解惑 □移情易性 □发泄解郁□以情胜情 □暗示疗法 □顺情从欲 □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起居□卧床休息 □避免劳累 □避风寒□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 □适量的活动 □床单位整洁,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病室安静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保持良好的睡眠辨证施护□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腕部,艾灸、中药膏贴敷□肝胃不和者以情志调护为主,循循善诱,热情开导□肝胃郁热者,忌辛辣、油腻、烟酒,注意情志护理□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无□有原因:胃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住院第15天即出院当日)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内容执行签名评价签名□消化内科一般护理评估 □胃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胃痛的时间、频率 □饮食情况 □大便情况 □呕吐物情况 □寒热情况□停各项医嘱,整理病案□遵医嘱办理出院手续□留患者联系方式,以便回访□整理床单位□食用易消化饮食,避免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定时进食、少量多餐,养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出院前1天出院日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管道□疼痛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生活自理能力□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3.身份识别: 3.饮食: 3.饮食: 3.饮食:□戴腕带□床头卡□普通饮食忌肥甘厚味□普通饮食忌肥甘厚味□普通饮食忌肥甘厚味4.入院宣教:□治疗饮食□试验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人员□环境□安全 4.标本采集: 4.辅助检查: 4.专科观察与护理:□管理、陪伴制度□血标本□痰标本□胸片□心电图 4.1□生命体征监测□用物准备□大小便标本□其他:□电子胃镜检查 4.2观察:5.级别护理: 5.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其他:□胃脘疼痛□胃脘胀满□特级护理□一级护理□胸片□心电图 5.专科观察与护理:□嗳气、反酸□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电子胃镜检查 5.1□生命体征监测 4.3 治疗及护理:6.□基础护理□心脏彩超□其他: 5.2观察:□口服中药□穴位注射7.饮食: 6.专科观察与护理:□胃脘疼痛□胃脘胀满□穴位贴敷□艾灸治疗□普通饮食忌肥甘厚味 6.1□生命体征监测□嗳气、反酸□静脉用药□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6.2观察: 5.3 治疗及护理: 5.□出院评估8.标本采集:□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口服中药□穴位注射 6.出院指导:□血标本□痰标本□嗳气,反酸□穴位贴敷□艾灸治疗□用药指导□大小便标本□其他: 6.3 治疗及护理:□静脉用药□饮食指导9.辅助检查:□口服中药□穴位注射 5.□健康教育指导□告知电话回访□胸片□心电图□穴位贴敷□艾灸治疗 6.有无变开:□有□无□协助办理出院□电子胃镜检查□静脉用药7.□其他: 6.□其他:□心脏彩超□其他:7. □健康教育指导10.专科观察与护理:8.有无变异:□有□无10.1□生命体征监测9.□其他:10.2观察:□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10.3 治疗及护理:□口服中药□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艾灸治疗□静脉用药11.□健康教育指导12.有无变异:□有□无13□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中医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签名:签名:签名: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