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系统萎讲义缩[2]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92
修复双系统引导菜单方法与双系统问题集合一、修复Windows 98/XP双系统启动菜单1.修复前,在BIOS中设置从光驱启动。
用Windows XP安装盘启动电脑,在加载必要的驱动后,出现Windows XP的安装界面。
有三个选项:(1)要现在开始安装Windows XP,请按“Enter”键。
(2)要用“恢复控制台”修复Windows XP安装,按“R”键。
(3)要退出安装程序,不安装Windows XP,按“F3”键;2. 按“R”键,进入“Microsoft Windows XP (TM) 故障恢复控制台”界面;故障恢复控制台提供系统修复和故障恢复功能。
系统这时会搜寻已安装的Windows XP系统文件,然后显示搜寻结果,并询问“要登录到哪个Windows XP安装(要取消,请按Enter)”,选择1. Dindows,回车,系统会再询问“管理员密码”,再键入安装Windows XP时设置的管理员密码,回车,出现Dindows〉,这时需要输入修复命令Fixboot,后面的参数为启动扇区要写入的磁盘盘符,这里填入C:,回车。
修复完成,键入Exit退出。
重启后就会看到久违的双重启动菜单了。
并且,这样修复后基本不产生垃圾文件。
二、巧修WindowsXP 双启动菜单在Windows98下全新安装WindowsXP,会自动生成双启动菜单,相当方便。
Windows XP是极其稳定的操作系统,但因为双启动菜单的文件一般都在C盘根目录下,很易受损。
虽然你可以备份与双启动有关的文件,还可以使用Ghost把C盘整个备份下来,或制作紧急修复软盘以便受损时恢复,但如果使用者粗心大意没做备份,又没有紧急修复软盘那怎么办?难道要重装WindowsXP?还有几十个大小软件?!其实我们还有最后一招:恢复控制台。
开始时和重装一样,要选择全新安装,等安装文件复制好,电脑重新启动,选择进入恢复控制台,控制台会提示你要登录到哪个WindowsXP安装,一般就选默认的“1”,键入系统管理员密码,你就进入了控制台的Windows目录下,键入“BOOTCFG/ADD”,控制台会扫描Windows安装,几秒钟后扫描完成,提示选择要添加的安装,选“1”,接着提示输入加载识别符,可输入“MicrosoftWindowsXPProfessional”,提示输入OS加载选项,键入fast detect,回车,键入“EXIT”,重新启动电脑,你可以看到熟悉的双启动菜单又回来了。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①区域认知: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
②综合思维: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的背景、原因及治理措施。
③地理实践力:能结合某区域的背景,说出该区域易发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能提出符合区域发展的措施。
④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归纳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
教学重点:生态脆弱区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和综合治理。
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知识点01 生态脆弱区1.生态脆弱区03课前准备02知识网图01学习目标(1)生态脆弱区:①概念: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且难以恢复的地区.②分布:交替、交错、交界、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③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
(2)土地退化:①概念:指受因素和的影响,土地出现、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②表现:、、、、土壤肥力下降等。
2.我国生态脆弱区(1)基本特点:、、。
(2)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及东部沿海水路交接地区。
(3)典型地区: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问题突出:自然原因:、、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暴雨引发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贫困。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
知识点0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概况(1)位置特征:位于与的过渡地带,也是地区与地区的过渡地带。
(2)范围: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
(3)现象变化: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或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对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和,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
(1)根本原因:降水量具有且。
(2)动力条件:。
(3)物质条件:土质疏松,多。
第28-29讲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知识导航模块一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知识精讲一、化学品的分类生产精细化学品已经成为当代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科学、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和责任。
二、化肥的合理施用1.合理施用化肥的目的:保证农作物增产,减少农作物损失。
2.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肥氮肥铵态氮肥:NH4HCO3、NH4Cl、(NH4)2SO4、NH4NO3等;尿素CO(NH2)2磷肥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重过磷酸钙3.合理施用化肥应考虑的因素:(1)土壤酸碱性;(2)作物营养状况;(3)化肥本身的性质,如:①硝酸铵含氮量高,是一种高效氮肥,但受热或经撞击易发生爆炸,因此必须作改性处理,使其失去爆炸性后才能施用;②草木灰和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时会产生氨气,从而导致铵态氮肥的肥效降低。
4.不合理施用化肥的危害(1)水体污染:由于很多化肥易溶于水,过量施用不仅浪费,而且部分化肥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等污染现象。
(2)危害土壤: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结构。
三、农药的合理施用1.农药的概念: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2.农药的发展及种类农药向着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方向发展。
3.农药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农药可能会破坏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一些害虫还会产生抗药性;(2)蜜蜂等传粉昆虫对农药很敏感,大量用药如不注意就会引起这些昆虫的大量死亡;(3)农药施用方法、用量和时机不当,会造成土壤和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以及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四、施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利①提高农产品产量;②与有机肥料和天然农药相比,化肥和合成农药用量少、见效快;③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弊①滥用药物会破坏生态环境;②研究和施用杀虫剂等农药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③影响食品品质。
题型一:化肥【例1】下面有关化肥与环境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雨天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B.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没有污染C.绿色植物都能直接在空气中进行生物固氮D.过多的尿素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答案】D【变1-1】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说法正确的是()A.要大量施用化肥才能够获得高产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C.硝酸钾属于盐,是复合肥料D.所有化肥都能全部溶于水【答案】C【变1-3】硫酸铵是农村常用的一种铵态氮肥,田间一次施用过多会使植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植物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经典例题C.植物的根系不能将养分向上运输了D.根系的呼吸作用加剧、释放的能量过多了【答案】B题型二:农药【例2】市场上出售的紫葡萄,表皮上常附着一些浅蓝色的斑点,它是为防治霉菌而喷洒的农药波尔多液。
系统理论人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由不同的而身体器官和循环系统共同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亦可以称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然而,人又是隶属于整个社会的,是在社会这一大的环境中生活的,对于社会这个更大的系统而言,个体或由个体所组成的家庭、团体等又构成了一个子系统或称次系统。
正因为人并不是完全独立地、与他人和社会没有任何联结地生存于世上,因而在针对个体的社会工作中,不仅仅要从个体出发,而且要将人放入具体的情景和时代之中,考虑众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社会工作系统理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预设。
一、背景(相关学科,发展形成)1、形成①一般认为,系统理论发端于冯·本特兰菲。
系统理论实质上是一个生物学理论的主张,认为所有的机体都是系统,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并且相应地隶属于更大的系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层次较高的系统是由其子系统组成的,但是这种系统一旦完成整合,就会具有其子系统并不具有的功能或特质。
②伍兹和霍莉斯主张:汉奇斯(美国史密斯社会工作学院)于1930年最早将系统理论这一术语引入社会工作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③20世纪60年代,系统理论才作为一种独特的实践视角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中。
2、发展海莉认为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冯·本特兰菲为代表的一般系统理论。
其主要观点包括:系统具有边界,在边界之中而非边界之外,物质和精神能量可以进行交换;封闭的系统没有跨边界的交换;当物质和精神的能量穿越边界时,开放式系统形成了。
①赫恩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他提出了全人或全貌的概念,将一贯以来对于个人内心心理动力的关注和拒交,转移到了外在于个人的环境变化之上。
这就要求社工不仅仅要关注案主个人的心理状态或是产生的问题,而且应该从更大的社会环境出发,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出发,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案主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时代和社会背景,从而能够调动各方力量,更好地解决案主所存在的问题。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第一章操作系统介绍1.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缩写为OS)是一种系统软件。
它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和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控制,还能使用户方便使用硬件提供的计算机功能,也使硬件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并发性:多任务、多进程、多线程。
2)共享性:互斥访问、同时访问。
3)虚拟性:把一个物理上的对象变成多个逻辑意义的对象。
操作系统理论研究者有时把操作系统分成四大部分:驱动程序: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内核:操作系统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
例如,GNU C 运行期库就属于此类,它把各种操作系统的内部编程接口包装成ANSI C和POSIX 编程接口的形式。
外围:是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
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总结:操作系统是靠近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
1.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其发展历程如下:操作系统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分类。
1、应用领域可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2、所支持用户数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如MSDOS、OS/2、Windows)、多用户操作系统(如UNIX、Linux、Windows Server);3、源码开放程度可分为开源操作系统(如Linux、FreeBSD)和闭源操作系统(如Mac OS X、Windows);4、存储器寻址宽度、架构可以将操作系统分为8位、16位、32位、64位、128位的操作系统。
讲义2I. words作品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尊重___________思想家__________文学___________睿智的___________ 每月的___________ 举止___________ 洞穴___________自由___________ 葬礼___________ 外来人___________ 社会的___________主题___________ 宝藏___________ 地面___________ 聪明的_____________死的___________ 高兴的___________ 活着的___________ 南方的___________邦___________ 版本___________ 历史的___________ 编辑___________出版者___________ 评论家___________ 暂时________________成长_________________ 谈论_________________ 潜逃_________________就…来说_________________ 不再_________________II.Translation1.As far as I remember, it was started by Becky Wa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nfucius' works are still read by many people today ,and we are still influenced by histhough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ark Twain was a important writer , but he isn't known as a great thinker like Confuciu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erhaps that's what makes “Great Books”---they're still read to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he themes of the story are to do with children growing up and becoming more seriou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We don’t have a school magazine any more. It’s a pit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We are still influenced by his though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Everyone is surprised to see him but they’re also pleased to see him aliv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The themes of the story are to do with children growing up and becoming more seriou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词语用法辅导view, scenery, scene, sight的区别view (n.)---“景色”。
第一章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大纲一、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病人的护理二、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三、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四、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五、麻醉病人的护理六、心肺脑复苏七、外科重症监护(ICU)八、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九、手术室护理工作十、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十一、损伤病人的护理十二、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十三、肿瘤病人的护理十四、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十五、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十六、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十七、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十八、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十九、脓胸病人的护理二十、肺癌病人外科治疗的护理二十一、食管癌病人的护理二十二、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二十三、腹外疝病人的护理二十四、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二十五、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二十六、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二十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二十八、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二十九、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三十、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三十一、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三十二、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三十三、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三十四、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三十五、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三十六、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三十七、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三十八、肾结核病人的护理三十九、泌尿系梗阻病人的护理四十、泌尿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四十一、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四十二、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四十三、常见骨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四十四、骨肿瘤病人的护理四十五、腰腿痛及颈肩痛病人的护理第一章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正常体液平衡一、水的平衡成年男性体液量占体重60%,女性占50%,新生儿占70%~80%细胞内液:男占体重40%,女占35%细胞外液:男女均20%组织间液:细胞外液中非血管内液体存留(二)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下表)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摄入量(ml)排出量(ml)饮水1600 尿1500食物水700 粪200内生水200 呼吸蒸发300- 皮肤蒸发500总入量2500 总出量2500体温每增高1℃,失水增加3~5ml/kg。
系统理论人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由不同的而身体器官和循环系统共同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亦可以称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然而,人又是隶属于整个社会的,是在社会这一大的环境中生活的,对于社会这个更大的系统而言,个体或由个体所组成的家庭、团体等又构成了一个子系统或称次系统。
正因为人并不是完全独立地、与他人和社会没有任何联结地生存于世上,因而在针对个体的社会工作中,不仅仅要从个体出发,而且要将人放入具体的情景和时代之中,考虑众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社会工作系统理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预设。
一、背景(相关学科,发展形成)1、形成①一般认为,系统理论发端于冯·本特兰菲。
系统理论实质上是一个生物学理论的主张,认为所有的机体都是系统,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并且相应地隶属于更大的系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层次较高的系统是由其子系统组成的,但是这种系统一旦完成整合,就会具有其子系统并不具有的功能或特质。
'②伍兹和霍莉斯主张:汉奇斯(美国史密斯社会工作学院)于1930年最早将系统理论这一术语引入社会工作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③20世纪60年代,系统理论才作为一种独特的实践视角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中。
2、发展海莉认为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冯·本特兰菲为代表的一般系统理论。
,其主要观点包括:系统具有边界,在边界之中而非边界之外,物质和精神能量可以进行交换;封闭的系统没有跨边界的交换;当物质和精神的能量穿越边界时,开放式系统形成了。
①赫恩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他提出了全人或全貌的概念,将一贯以来对于个人内心心理动力的关注和拒交,转移到了外在于个人的环境变化之上。
这就要求社工不仅仅要关注案主个人的心理状态或是产生的问题,而且应该从更大的社会环境出发,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出发,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案主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时代和社会背景,从而能够调动各方力量,更好地解决案主所存在的问题。
病理名词解释1. 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实质是细胞数减少,细胞体积缩小。
2. 肥大: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引起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3. 化生(metaplasia):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4. 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鳞状上皮。
5.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原因,造成心肌内不同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不一样,重者呈黄色。
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称虎斑心。
6.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7. 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 坏死: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9.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比较结实的凝固体,称为凝固性坏死。
10. 液化性坏死:有些坏死组织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液体囊腔称为液化性坏死。
11.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菌引起的坏死,由于组织分解较彻底,并含较多脂质,因此坏死组织微黄色,质软似奶酪,不易吸收。
12. 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13. 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的过程。
14. 凋亡(apoptosia):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不发生质膜崩解,结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5 . 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浆内的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16 . 水变性: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的实质细胞胞浆。
表现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淡染,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成囊泡状。
一、名词解释发病率:是发病植株活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
若以叶片(植株)为单位,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一级代表值)*100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
菌丝初期无隔多核,以后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内有一个单倍体的细胞核。
次生菌丝:是一种双核菌丝体。
由两根初生菌丝间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单倍双核细胞,质配产生的双核细胞内的细胞核不立即核配,而是不断发生双核并裂,形成双核菌丝体。
单循环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因为也称为“积年流行病害”。
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后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有明显的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为又称“单年流行病害”。
生理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成为侵染性病害。
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为又称传染性病害。
同宗配合:有些真菌单个菌株就可以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同宗配合。
异宗配合: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菌株共同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多数真菌如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及少数担子菌为异宗配合。
准性生殖: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